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新标准主要排放指标 备受关注的GIM915-2004《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简称:环保新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4年12月29日批准发布,自2005年1月1日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2.
水泥生产过程自脱硫及SO_2排放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欧美国家水泥企业对SO2排放的关注早于中国企业。按照GB4915—2004《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自2010年1月1日起,现有水泥窑及窑磨一体机排气筒中的SO2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  相似文献   

3.
对水泥行业与火电行业年耗煤量、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及其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所谓"超低排放"要求浓度限值等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两个行业存在很大的不同;对德国水泥工业NOx排放标准的发展和制订进行介绍,再结合中国水泥协会孔祥忠执行会长针对"超低排放"问题的有关论述,尤其是我国环保标准制定的四项基本原则,可以...  相似文献   

4.
田悦 《中国水泥》2014,(6):37-39
正水泥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我国水泥工业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近二十年总产量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城市化进程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水泥工业的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水泥行业因其产量巨大而成为能耗和大气污染的重点控制对象。早在1985年我国首次发布《水泥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1996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名称修改为《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04年第二次修订,名称变更为《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13年又完成了第三次修订。每一次修订,由于各时期面临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余云祥  黄庆 《水泥》2022,(10):11-13
面对水泥工业超低排放改造的趋势,本文调研了湖北省2020年度部分水泥生产线污染物排放数据,结合企业污染治理技术,分析了湖北省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并对湖北省水泥工业地方排放标准制定进行了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范水泥工业除尘工程建设,控制水泥生产中的粉尘(烟尘)排放,改善环境质量,促进水泥工业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部日前发布了《水泥工业除尘工程技术规范》(编号:HJ434-2008)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该标准自2008年9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泥》2015,(4):71
<正>2013年12月27日环保部会同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2013)、《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 30485-2013)及其配套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 662-2013)等3项标准;《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6项有色金属行业排放标准修改单,增设了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综合考虑现有企业脱硝和除尘设施改造  相似文献   

8.
余云祥  黄庆 《水泥》2012,(10):11
面对水泥工业超低排放改造的趋势,本文调研了湖北省2020年度部分水泥生产线污染物排放数据,结合企业污染治理技术,分析了湖北省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并对湖北省水泥工业地方排放标准制定进行了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要求持续收严,各地相继提出各类超低排放标准,山西省也提出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方案。本文介绍山西省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的必要性以及超低排放改造进展情况,分析山西省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改造方案中有组织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氟化物、汞及其化合物等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无组织颗粒物、氨污染物排放限值确定的依据,与广大生态环保工作者分享经验。  相似文献   

10.
NOx是一种严重的大气污染物,工业窑炉的燃烧是人为活动产生NOx的主要原因。2020年我国水泥工业窑炉NOx排放约为200万吨,占全国NOx总排放量的10%。目前,水泥工业执行的《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2013),一些地方还出台了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例如,浙江省出台的地方标准要求到2025年水泥窑炉烟气NOx浓度小于50mg/m 3。  相似文献   

11.
水泥行业是国家重点污染行业,根据2000年的环境统计,我国水泥行业的烟尘和粉尘(统称工业颗粒物)排放量居各工业行业首位,达809万吨,占全国工业颗粒物排放总量2045万吨的40%;其中水泥工业粉尘排放量为768万吨,占到了全国工业粉尘总排放量1092万吨的70%。未来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要求水泥等传统行业必须转变现行的发展方式,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而目前我国的水泥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较低,在大多数国家早已淘汰的立窑,仍是我国水泥生产的主体(占水泥产量的70%以上)。另外现行,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与国外同类标准的差距也较大。现行标准不能满足《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的目标,亦不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要求,因此我国水泥行业的未来发展必须抓住两个方面:①技术工艺改造;②标准限值提高,这样才能真正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行业动态     
<正>水泥行业史上最严排放标准落地2013年12月27日,环保部会同国家质检总局一起发布了《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2013)。标准不仅坐实了此前盛传的400mg/m3氮氧化合物排放指标,同时对颗粒物、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幅收严,被认为是水泥行业史上最严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04)的颁布,由于袋收尘器出口排放浓度一般在50mg/m3(标)以下,且点窑与开停磨期间不存在直排和超标排放问题,能够很好地满足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泥回转窑窑尾烟气处理  相似文献   

14.
谈《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原《水泥工业大气污染排放标准》的制定过程和存在的问题,及修订中的新标准的特点。新标准的修订将对我国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环境质量的提高产生积极作用,将会有力地推动我国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给广大立窑企业;执行二、三类地区标准的企业;1985年以前投产的企业一个强力信息,2005年之前大气污染物排放要达到新标准。  相似文献   

15.
由环保部发布的《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7632—2011)于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为首次发布。标准规定了橡胶制品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监测和监控要求,以及标准实施与监督等相关规定。标准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适用于企业直接或间接向其法定边界外排放水污染物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1前言 随着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实现其环保运行和清洁生产,已成为广大环保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多年来,我国PC窑窑尾除尘多采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很少采用。但按照2004年12月29日国家环保局颁布的《水泥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新标准(GIM915—2004)的要求——窑系统的烟尘排放浓度要控制在50mg/m^3以下,则预示着在PC窑工艺系统中,高效袋除尘取代电除尘,将可能成为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水泥工业是由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在”十五、十一五”期间的高速发展成绩斐然,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目前,我国的新型干法水泥的比重已达60%,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回转窑的窑头窑尾是主要的废气粉尘排放源。随着国家新标准GB4915—2004《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颁布实施和耐高温滤料技术的提高,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主要的废气治理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李顺银 《水泥》2011,(7):40-43
从20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我国水泥厂窑尾和窑头大多数采用电除尘器。在当时,绝大多数新建水泥工厂都满足了我国《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有关粉尘排放要求。但是,标准修订后,排放要求大大提高,原有的电除尘器因服役时间长,  相似文献   

19.
高效除尘器性能分析及节能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型干法水泥2006年产量达6.24亿吨,占全部水泥产量的百分比由2000年12%上升到50%,而粉尘排放减少了500万吨。水泥回转窑的窑头、窑尾是水泥厂最大的粉尘污染源,《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04中规定其排放为50mg/m^3以下,只有采用高效的袋、电除尘器才能达标运行。以下重点就袋、电除尘器用于水泥回转窑的性能及节能措施作简要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硫酸工业主要污染物及其对环境的危害,以及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分析了国内外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结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对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了研究、探讨,提出我国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思路是按时段划分、标准不分级,选取二氧化硫、硫酸雾和颗粒物作为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项目,选取pH值、悬浮物(SS)、化学耗氧量(COD)、石油类、氨氮、总氮、总磷、硫化物、氟化物、总铅、总镉、总汞、总砷、总铜、总锌等作为水污染物排放控制项目,并提出了大气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