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邓兆享 《中国热带医学》2009,9(9):1718-1718,1797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中EB病毒NA1一IgA和VCA—IgA抗体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85例健康人群和93例鼻咽癌患者血清EB病毒NA1—IgA和VCA—IgA抗体,应用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和阴、阳性预测值等参数来评估它们在诊断鼻咽癌中的价值。结果单独检测一种抗体和联合检测两种抗体时EB病毒抗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如下:NA1一IgA分别为:89.1%、94.6%、90.3%、92-8%,VCA—IgA分别为:87.1%、93.5%、88.6%、91.3%,联合检测两种抗体分剐为:86.0%、96.8%、93.9%、93.2%。结论EBNA1-IgA与EBVCA-IgA两种抗体联合检测时可显著提高检测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同时在检测过程中可以起到互补作用,对鼻咽癌早期血清学诊断和筛查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顺德地区人群中EB病毒的流行状况及EB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5年4~6月对顺德地区大良、陈村、杏坛三个镇17727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B病毒核心抗体IgA(NA1-IgA)、EB病毒衣壳抗体IgA(VCA-IgA)水平.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探讨EB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计纳入17581人.EB病毒NA1-IgA、VCA-IgA阳性率分别为3.23%和6.76%.EB病毒感染率为9.49%.男性的EB病毒感染风险高于女性,OR值为1.15(95%CI=1.04~1.28);与<40岁年龄组比较,40~49岁年龄组感染风险降低(OR=0.86;95%CI=0.73~1.01),而5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感染风险增加;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相比,文化程度高者感染风险降低;吸烟者与非吸烟者相比,其感染风险增高(OR=1.19;95%CI=1.01~1.39).结论 顺德地区男性EB病毒感染风险高于女性,年龄与EB病毒感染风险呈"V"型关系,高文化程度是EB病毒感染的保护因素,吸烟可能是EB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刘晔  姚海延  谢晓蓉 《中外医疗》2014,(14):160-161
目的分析健康成年体检者中血清EB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结果对鼻咽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 179例于该院体检中心进行血清EB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的健康成年体检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EB病毒核抗原1(NA1)IgA与EB病毒Rta蛋白抗体IgG的阳性检测率。此外,对入组者进行年龄分组,21~30岁、31~40岁、41~50、51~60、61~70岁共5组,分别比较各组血清NA1-IgA与血清Rta-IgG检测阳性率。结果血清NA1-IgA检测阳性率为5.60%,血清Rta-IgG检测阳性率为2.97%,两组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008,P〉0.05);血清NA1-IgA与血清Rta-IgG阳性率在年龄21~30岁、31~40岁、41~50组为较高,51~60、61~70岁以上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A1-IgA与血清Rta-IgG检查阳性率与年龄因素相关,且和临床鼻咽癌发病以35~50岁为主相吻合,因此对于年龄21~50岁的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EB病毒NA1-IgA及Rta-IgG抗体检测,对鼻咽癌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中山地区胃癌患者血清中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病毒)核抗原1-IgA(NA1-IgA)、EB病毒Zta蛋白IgA(Zta-IgA)、衣壳抗原-IgA(VCA-IgA),探讨EB病毒抗体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00例胃癌患者、2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NA1-IgA、Zta-IgA和VCA-IgA的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胃癌患者血清中三种EB病毒抗体总阳性率为21.00%,与健康体检者(7.0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EB病毒抗体阳性以低分化腺癌多见,双抗体(Zta-IgA和VCA-IgA)阳性的胃癌共有4例且均为低分化腺癌;在低分化腺癌与中高分化腺癌中,EB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00%(15/60)、16.67%(5/30)。结论胃癌患者血清中EB病毒抗体表达量升高,双抗体的阳性表达可能与胃癌的恶性程度相关,为EB病毒与胃癌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EB病毒VCA-IgA在健康人群中的抗体水平,了解长沙市人群中的EB病毒感染情况,并结合间接鼻咽镜筛查鼻咽癌.方法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B病毒VCA-IgA水平.对于EB病毒VCA-IgA阳性个体,应用问接鼻咽镜检查鼻咽部,发现异常即取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 长沙市1 808例健康人群EB病毒VCA-IgA检测:阳性者206例,检出阳性率为11.39%.其中男性阳性率为12.17%,女性阳性率为9.66%.男女无显著性差异(P=0.121).阳性个体EB病毒VCA-IgA抗体滴度在1:10~1:20之间.共对198例阳性个体进行间接鼻咽镜检查,最后病理学检查确诊鼻咽癌3例.结论 长沙市健康人群EB病毒感染率较高,存在相对较高的鼻咽癌患病风险;血清EB病毒VCA-IgA普查结合间接鼻咽镜是鼻咽癌人群筛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血浆/血清EB病毒DNA检测在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健康成人和鼻咽癌患外周血EB病毒DNA检出率,评价外周血EB病毒DNA检测在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巢式PCR方法检测58例健康成人和66例鼻咽癌患的外周血EB病毒DNA,免疫酶标法检测血清IgA/VCA滴定。结果:鼻咽癌患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浆/血清的EB病毒DNA检出率分别为81.82%和84.85%,明显高于健康成人(分别为51.72%和10.34%)。13例IgA/VCA阴性(<1/40)鼻咽癌患有12例可在血浆/血清中检出EB病毒DNA。血浆/血清EB病毒DNA和IgA/VCA(1/40)双阳性的正确率(83.87%)、阳性实验预测值(97.92%)和优势比(141.0)较单独血浆/血清EB病毒DNA阳性(分别为52.42%,73.33%和1.1423)或IgA/VCA阳性(分别为48.39%,53.85%和1.0480)高。结论:大部分广州健康成人外周血携带有EB病毒,部分可进入溶解周期。检测血浆/血清中EB病毒DNA在鼻咽癌的血清学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EB病毒VCA—IgA和EA—IgA抗体,并结合鼻内窥镜检查,对门诊就诊的广东地区患者进行鼻咽癌诊断。方法用间接免疫酶法检测门诊就诊的广东地区患者的EB病毒VCA—IgA和EA-IgA抗体,并用鼻内窥镜对抗体阳性的患者进行鼻咽部检查,对可疑的患者进行鼻咽部活检。结果门诊3275例患者进行EB病毒VCA-IgA和EA—IgA抗体检测,VCA—IgA抗体阳性545例,EA—IgA抗体阳性39例,两项阳性39例,875例行鼻内窥镜检查,594例进行病理活组织检查,共确诊鼻咽癌患者79例。抗体阳性鼻咽癌检出率为14.13%。结论EB病毒VCA-IgA和EA—IgA抗体检测并结合鼻内窥镜检查是鼻咽癌临床综合诊断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对EB病毒壳抗原(VCA)带有抗原决定簇的蛋白质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纯化。以纯化后的蛋白为抗原检测人血清中VCA/IgA抗体,鼻咽癌病人及某些急性EB病毒感染人群呈抗体阳性.而对照组呈阴性。这一结果提示VCA蛋白在鼻咽癌的普查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体内的EB病毒DNA载量及病毒衣壳相关抗体(包括IgA及EBV-VCA-IgA),探究SLE患者体内EB病毒感染情况及EB病毒再次感染对SLE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SLE患者、80例非SLE风湿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标本,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EBV-DNA的载量,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EB病毒相关抗体。比较各组EB病毒抗体抗体滴度。结果 PCR测定EBV-DNA载量:SLE组与非SLE组的EBV-DNA检出率分别为29.0%(29/100)、11.3%(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载量异常组的SLE患者的SLE疾病活动度(SLEDAI)为(15±3),病毒载量正常患者SLEDAI为(1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常病毒载量患者与正常者的SLEDA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E组的病毒相关抗体EBV-IgA与IgG的抗体滴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患者体内EBV抗体及DNA表达较高,提示EB病毒与SLE关系密切,但EBV-IgA或DNA载量对SLE疾病活动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遗传因素-EB病毒交互作用在鼻咽癌(NPC)发生中的联合效应。方法对163例NPC高发家族成员与351例自然人群的家族史、NPC发病史及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NPC高发家系成员,EB病毒早期抗体(IgA/VCA)阳性率有血缘亲属组为13.79%,非血缘亲属组为3.85%,均显著高于自然人群的1.99%(P〈0.05),血缘亲属组IgA/VCA抗体阳性率是非血缘亲属组的3.6倍,是自然人群的6.9倍;NPC患者均为血缘亲属。结论血缘性遗传缺陷易发生EB病毒感染聚集现象,EB病毒感染聚集又促进了NPC的高发,即:遗传因素-EB病毒感染交互作用其致癌效应增强。  相似文献   

11.
杨清梅 《海南医学》2014,(19):2864-2865
目的了解肇庆地区健康体检人群EB病毒的感染状况,为临床鼻咽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2012年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5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入院治疗的30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EB病毒抗体的阳性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共检查出EB-VCA-IgA阳性324例,阳性率为3.79%,EB-NA1-IgA阳性140例,阳性率为1.64%,EB-EA-IgG阳性150例,阳性率为1.75%;上述三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EB-VCA-IgA、EB-NA1-IgA和EB-EA-IgG的阳性情况均与鼻咽癌的发生呈正相关关系,且优势比OR值分别为7.875、4.998、4.823。结论本地区健康体检人群EB-VCA-IgA的阳性率最高,EB-EA-IgG阳性率次之,EB-NA1-IgA阳性率最低,且EB-VCA-IgA阳性患者发生鼻咽癌的风险更高,对EB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体重变化对于自身与围产儿的影响。方法:12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依据孕妇的体重指数( BMI )把上述孕妇分为正常孕妇(对照组)80例与超重孕妇(观察组)40例,都积极进行饮食干预,观察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抑郁与焦虑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孕妇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巨大儿和低血糖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可使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发生不良围产结局的危险性显著增高,为此孕期保健应关注孕妇的心理健康和营养摄入情况。  相似文献   

13.
蒋智君  卿娟 《四川医学》2013,(8):1310-1311
目的探讨施行健康教育路径对前置胎盘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在本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72例前置胎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住院护理,研究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两组患者分别在干预前后发放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研究组产妇在干预后焦虑明显降低,其Zung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1,P〈0.05)。结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前置胎盘患者施行健康教育,可有效减轻前置胎盘患者的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孕妇胎盘及其子代HBV感染状况。方法选取220例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100例,在孕28、32、36周肌注HBIG200U;对照组120例,未予用药。采用荧光定量PCR及ELISA法,分别检测2组孕妇和新生儿出生后主被动免疫预防前以及1岁时的静脉血HBV DNA水平及乙肝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胎盘组织各层细胞HBsAg及HBcAg的表达。结果(1)研究组与对照组40例孕妇胎盘各层细胞HBV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2)研究组宫内感染率1%,对照组3.33%,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研究组婴儿HBV慢性感染率为0,对照组0.83%,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孕妇胎盘有一定感染率,但子代宫内感染率以及出生后HBIG联合乙肝疫苗免疫后慢性感染率极低。(2)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孕妇产前注射HBIG并未明显降低子代HBV感染率。提示对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孕妇可以考虑不进行宫内阻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孕妇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入院诊治的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均为阳性的孕妇160例,根据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其中实验组在妊娠28周开始每间隔4周肌肉注射一次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 ),共注射3次;对照组妊娠晚期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胎儿娩出后手挤脐静脉血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测定,观察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婴儿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新生儿感染情况中,实验组 HBsAg 与 HBeAb 均阴性69例,占86.25%,对照组为57例,占71.25%;仅 HBsAg阳性实验组10例,占12.50%,对照组18例,占22.50%;HBsAg与HBeAb均阳性实验组1例,占1.25%,对照组5例,占6.25%;实验组宫内感染率为12.50%,对照组为27.50%;两组差异显著( P<0.05)。感染风险比较中,实验组孕妇极低风险组22例,新生儿感染率为9.09%,对照组孕妇极低风险组23例,新生儿感染率13.04%,两组无显著差异( P>0.05);实验组孕妇低风险组26例,新生儿感染率15.38%,对照组孕妇低风险组23例,新生儿感染率为21.74%,两组无显著差异( P>0.05);实验组孕妇高风险组32例,新生儿感染率为15.63%,对照组孕妇高风险组34例,新生儿感染率为44.12%,两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妊娠晚期肌注 HBIG可有效降低宫内感染率;对于孕期 HBV-DNA极低风险或低风险的孕妇,妊娠晚期注射 HBIG对阻断母婴传播无明显效果;而HBV-DNA高风险孕妇妊娠晚期注射 HBIG可有效减少新生儿 HBsAg阳性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海口地区育龄妇女TORCH感染情况,以及不同季节TORCH感染的变化,为孕妇保健和计划生育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2010年2月~2011年1月来海南省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进行孕前和产前检查的2 617名育龄妇女.结果 弓形体(TOX)、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 Ⅰ、单纯疱疹病毒HSVⅡ、风疹病毒(RUV)的IgM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21%、0.92%、11.69%、4.74%、1.03%,海口地区育龄妇女HSV感染率最高,TOX次之;夏季TORCH总阳性率最低. 结论 育龄妇女特别是孕妇应常规进行TORCH筛查,以便及早发现宫内感染,干预不良妊娠,有针对性的预防TORCH感染.  相似文献   

17.
沈卉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31(10):754-756
目的分析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多系统损害出现机率,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PCR检查EB病毒阳性的262例(男172例,女90例,男∶女=1.5∶1)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EB病毒感染所致的典型表现40.5%,非典型表现59.5%。主要症状有:发热97.7%、咽峡炎80.4%、肝脾淋巴结肿大79.4%、咳嗽45.8%、睑结膜充血38.2%、皮疹19%、头疼13%等;感染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但以呼吸道最多见,其次为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更昔洛韦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小儿EB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累及多系统,预后较好,EB病毒PCR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并减少误诊率。对小儿发热性疾病应注意EB病毒感染可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病房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细菌感染组60例,病毒感染组60例,选择同期体检的无呼吸系统病症及其他相关感染性疾病的健康儿童(健康组)60名,对三组儿童进行细菌培养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并于0、3、7d及14 d行静脉血PCT、CRP检测.结果 随着抗生素的使用治疗,细菌感染组0、3、7、14 d PCT的总阳率(85.0%、56.7%、26.7%、11.7%)及CRP的阳性率(90.0%、80.0%、45.0%、21.7%)均逐渐降低,且治疗3、7、14 d PCT的总阳率与0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治疗后7、14 d CRP的阳性率明显低于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及PCT均可作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但PCT在病情治疗反应上优于CRP.针对条件较差、无法开展病原学检查的基层医院,可采用CRP替代PCT来诊断儿童下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妇弓形虫(TOX)感染的状况及感染后对其胎儿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孕妇血中弓形虫循环抗原(CAg)、IgG及IgM抗体。结果:93例病理妊娠的孕、产妇血清中CAg阳性者19例(20.43%),TOX—IgG阳性者21例(22.58%)及TOX—IgM阳性者9例(9.68%)。而93例正常产孕妇血清中CAg阳性者仅为2例(2.15%),TOX—IgG阳性者3例(3.23%)及TOX-IgM阳性者1例(1.08%)。结论:TOX感染对胎儿有较大的危害,是引起胎儿流产、死产死胎和畸形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孕妇妊娠早期应进行弓形虫感染检测,感染者应进行治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对HBV感染孕妇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 将慢性HBV感染孕妇68例分成两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孕妇自28周起口服替比夫定600 mg/d,疗程4个月,婴儿出生后6 h之内和1月时注射HBIG200 IU,并分别于0、1、6月龄注射乙肝疫苗20 μg;对照组孕妇不服用任何抗病毒药物,其婴儿出生后接受与观察组同样的防疫。结果 怀孕28周和产后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HBV-DNA浓度差异不明显;而分娩即刻,观察组血清HBV-DNA为(0.38±0.44)×106 copies/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婴儿出生24 h、6个月和12个月后血清HBsAg和HB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生后12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HBV母婴传播阻断率分别为97.06%和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肝病毒高载量孕妇妊娠期应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能明显降低母亲外周血HBV-DNA定量,阻断HBV母婴传播,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