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出自敦煌遗本,后经张大昌先生献给中医研究院,对研究汤液经法、伤寒论的演变传承,及经方的用药组方规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文章通过对《辅行诀》五脏补泻方、汤液经法五行图、二十五味药表的对照、比较、分析,重点以肝脏补泻方为例,初步阐释了《辅行诀》中五脏补泻方的组方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2.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是一部重要的敦煌医学遗书。原卷毁于文化大革命,追记稿由河北威县张大昌先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捐献给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使其得以重新流传于世。《辅行诀》重要的学术价值之一是记载了50余首古代方剂。这些方剂对于研究中医古代经方的组方用药规律、发展演变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辅行诀》中记载:"今检录常情需用者六十首",但是按照现在已刊行的版本却有51首和55首两种版本(《敦煌古医籍考释》载方51首,《敦煌医药文献辑校》、《敦煌石窟秘藏医方》载方55首)后者多出的4首方剂为:小勾陈汤、大沟陈汤、小螣蛇汤、大螣蛇汤。经过本人对《辅行诀》多个流传本的对比考证,认为该四首方剂不是《辅行诀》原卷子所有,乃张大昌依《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增补而来。  相似文献   

3.
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记载了古佚书《汤液经法》的内容,与《素问》、《伤寒杂病论》有着密切学术渊源。近些年来,对《辅行诀》的研究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目光。作为联系医方派著作《伤寒论》与医经派著作《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纽带,《辅行诀》的理论内核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充实与构建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的经方值得进一步综合深入研究。1《辅行诀》的发现与渊源简介《辅行诀》为敦煌遗书中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原卷子本藏于敦煌千佛洞,清末几被法国传教士伯希和窃走,幸被河北张南中医师收藏。原本毁于文革,现抄本为…  相似文献   

4.
仲景论广<伊尹汤液>考(续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接《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 0 0 3年第 2期第 2 9页 )2 《辅行诀》的结构与方剂数目研究2 .1 结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系经整理厘定之本 ,今以马继兴教授《敦煌古医籍考释》为准 ,其结构如下。全书分原文、校注、按语三项。2 .1 .1 原文 在“提要”中说 :“甲本乃张大昌弟子之间转抄者 (详此句 ,大昌弟子非一 ) ,保留原貌较多 ,但在转抄中偶有省略及按抄者理解妄加改动处 ;乙本乃张大昌追记而成 ,内容较全 ,但难免有误记之处。现以甲本为底本 ,并据乙本补入缺文。凡补入文字均在其下加上重点符号 ,不另作注。”2 .1 .2 校注 在原…  相似文献   

5.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马继兴教授主编《敦煌古医籍考释》、甘肃中医学院丛春雨先生主编《敦煌中医药全书》、马继兴教授主编《敦煌医药文献辑校》皆收录《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下简称《辅行诀》)。《辅行诀》以确切的资料证明《伤寒论》是仲景在《汤液经法》一书的基础上勤求博采而撰成。文章对《辅行诀》的作者、发现、抄本寻踪、存佚及校注和论文方面进行了研究,详述马继兴等对《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鉴定意见,指出《辅行诀》对《伤寒论》文献史考证的重要启示。从王圆箓藏匿经卷待机而售,引出藏经洞的由来和被发现过程以及其中文物被斯坦因、伯希和等骗购劫掠过程。  相似文献   

6.
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的五脏五行学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的五脏五行学说李应东内科学教研室中图分类号R223.1《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系敦煌卷子辗转流落中国民间的一部内科学专书。此书内容完整,历代未见著录。书中玄武汤皆未改为真武汤,不避宋讳,说明整理当在宋代以前。《辅行诀脏腑...  相似文献   

7.
《汤液经法》、《伤寒论》、《辅行诀》古今谈(待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马继兴教授主编《敦煌古医籍考释》、甘肃中医学院丛春雨先生主编《敦煌中医药全书》、马继兴教授主编《敦煌医药文献辑校》皆收录《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下简称《辅行诀》)。《辅行诀》以确切的资料证明《伤寒论》是仲景在《汤液经法》一书的基础上勤求博采而撰成。文章对《辅行诀》的作者、发现、抄本寻踪、存佚及校注和论文方面进行了研究,详述马继兴等对《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鉴定意见,指出《辅行诀》对《伤寒论》文献史考证的重要启示。从王圆箓藏匿经卷待机而售,引出藏经洞的由来和被发现过程以及其中文物被斯坦因、伯希和等骗购劫掠过程。  相似文献   

8.
《汤液经法》、《伤寒论》、《辅行诀》古今谈(续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马继兴教授主编《敦煌古医籍考释》、甘肃中医学院丛春雨先生主编《敦煌中医药全书》、马继兴教授主编《敦煌医药文献辑校》皆收录《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下简称《辅行诀》)。《辅行诀》以确切的资料证明《伤寒论》是仲景在《汤液经法》一书的基础上勤求博采而撰成。文章对《辅行诀》的作者、发现、抄本寻踪、存佚及校注和论文方面进行了研究,详述马继兴等对《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鉴定意见,指出《辅行诀》对《伤寒论》文献史考证的重要启示。从王圆篆藏匿经卷待机而售,引出藏经洞的由来和被发现过程以及其中文物被斯坦因、伯希和等骗购劫掠过程。  相似文献   

9.
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对《内经》及古佚书《汤液经法》都有较多的记载,其中对五脏苦欲补泻配方原则的记载,与林亿校本《内经》有所不同。其中所载条更为合理,可再现古佚书《汤液经法》之原貌,书中多次提及南阳张机及其作《伤寒杂病论》。故本书的学术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敦煌医学残卷“开九窍疗法”初探孟陆亮图书馆敦煌石窟出土的医学残卷《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系宋代以前写本,是一部内容完整的内科学专著。该书以脏腑理论为依据,以五行学说为基础,从整体观念出发论述了疾病的治疗规律和治病方法,不仅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临床...  相似文献   

11.
《辅行诀·汤液经图》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液经图》载于敦煌遗卷《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下称《辅行诀》)中,据《辅行诀》撰者陶宏景云:《汤液经图》“乃《汤液经法》尽要之妙,学者能谙于此,医道毕矣”。然此图并无诠释,历来颇乏解者。笔者通过对《辅行诀》五脏病症方组方规律的分析,对照此图,发现图中不仅蕴含着许多失传已久的中医学内容,而且已将《辅行诀》五脏病症方组方规律的核心内容包括无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及其学术思想。方法:整理敦煌《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方剂,采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对所整理方子的组方用药进行分析。结果:共涉及方剂61首,包含中药69味,药物四气以温、寒、平为主,药物五味以甘、苦、辛为主,药物归经以脾经、肺经、肾经为主,功效以补虚类药最高,药物出现频次在9次及以上的中药共有14味,排名前8位分别为:白芍(22)、炙甘草(21)、干姜(20)、生姜(14)、桂枝(14)、甘草(13)、大枣(13)、黄芩(13),药物组合中频次在6次及以上的有33组,药物关联规则33条,K-means聚类得到5个聚类。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揭示了《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用药规律,治法上重视寒温并用,温补脾胃、宣肺解表、注重扶正的处方用药规律,为现代临床辨治中医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阳旦汤治验牟惠琴中医系关键词大阳旦汤《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象》中图分类号R289.348大阳旦汤见于敦煌卷子中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阳旦汤方名与《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篇》中的阳旦汤同名,《金匮》阳旦汤方后世注家争议很大,大小阳旦汤在《法要》中归于外...  相似文献   

14.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是梁.陶弘景对《汤液经法》一书的摘录和总结,本文旨在通过《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的五脏用药规律探讨间接反映该时期辨证论治理论。  相似文献   

15.
《汤液经法图》载于敦煌藏经洞遗卷《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是根据五行配属五脏的“体味”“用味”“化味”而遣药组方,其作者陶弘景对此图的评价甚高。通过分析《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肺脏病诸方,深入研究《汤液经法图》并诠释蕴含其中的药味组方法则,简析药味组方法则的特色,对于正确理解和阐释经方组方之原义及配伍规律,从而指导临证组方,提高临床能力,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仲景伤寒经典著述源流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张仲景为神农本草一派学术论点,源出自民国谢观《中国医学源流论》;考证《伤寒论》与《神农本草经》关系,虽然古人认为大半皆三代以前遗法,其用药之义吻合无间,但目前还缺乏确凿史料证实两书有必然联系;《伤寒论》与敦煌医学残卷陶弘景《辅行诀》,其方同源出于《汤液经法》,均为现代研究仲景学说的重要经典文献。  相似文献   

17.
经方象数规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数,任何一门学问都成不了科学。没有象,任何一门医学都不能穷究物理,不能贯通人的物理、化学、生物、生态和社会属性等。每首经方,都有自己的象和数。象为经方的病机及病位脏腑;数为剂量,方中药物的重量。文章结合《伤寒论》、《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洛书》配脏腑法,通过阐发经方药对配伍五行生克的补泻、互补、化生三大原则,加减计算小大二旦和六神共16首《伤寒论》基础方的剂量,揭示经方符合洛书九宫图的象数规律,从而破解经方剂量与病机关系的千古之谜,对临床遣方用药及理解中医的科学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认为大黄黄连泻心汤与商朝"伊尹三黄泻心汤"关系密切,仲景理论应与《汤液经法》有重要联系,大黄黄连泻心汤是仲景依据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记载的小泻心汤演变而成。大黄黄连泻心汤在古代作为经方被各医家传承与沿用,当今临床亦用于多系统疾病的治疗,尤其对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肺出血等疾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下简称《辅行诀》)据云源自敦煌遗本,1974年藏者献于中国中医研究院。考证认为成书不晚于隋唐,保留有大量失传的古代中医学内容,引起不少学者的兴趣与研究。目前文献考证以马继兴、钱超尘氏比较深入,理论阐释与临床应用则丛春雨氏着力颇多。通过对该诀的学习,发现其中五脏病症诸方包含有久已失传的严谨组方法则,这些法则对解开所谓“经方配伍之谜”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伤寒杂病论》方药渊源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五十二病方》、《流沙坠简》、《居延汉简》、《武威汉简》、《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等出土文物及《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有关方药方面的文献进行综合剖析和论述,使《伤寒杂病论》成书前的方药及其方剂中“辨证施治”法则的具体运用等状况得到较深入反映。并在此基础上,对《伤寒杂病论》中方剂的直接来源及间接继承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