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景观都市主义是指景观取代建筑成为新一轮城市发展中的最基本要素,成为重新组织城市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的循环方式:通过景观先行的方式带动周边的发展,从而引导整个区域新的生活方式的形成.洛杉矶河流总体规划是景观都市主义研究的一个杰出例子.本文以江南古镇长泾“一河两岸”规划为例,阐述景观都市主义在小尺度河流复兴中的适应性运用.  相似文献   

2.
华润中心CITY CROSSING作为一个城市综合体销售中心.业主希望能够实践建筑室内。景观三者“三位一体化“理念.为此设计师以”漂浮“为主轴.让建筑、室内、景观一同围绕着这个概念相应展开。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黄土沟壑区干旱少雨,雨季集中且多暴雨的自然气候特征为切入点,对该区域传统的雨水收集利用经验进行挖掘整理,针对该区域新型农村社区景观建设提出雨水利用式的景观设计策略,并在地处豫西黄土沟壑区内的高庙社区进行相关设计实践。希望通过景观干预的手段协调黄土沟壑区新型农村社区景观建设与生态涵养之间的关系,改善当地人居环境,为黄土沟壑区新型农村社区景观建设提供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4.
以“桂林市阳朔县葡萄镇桂阳公路沿线景观整治规划”项目为例,重点探讨在不影响旅游通道通行要求的基础上,采用“面、线、点”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葡萄镇各个层面的整治,提升桂阳公路葡萄镇路段的沿线景观形象,同时也使得葡萄镇整体城镇面貌和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担负着屯垦戍边的特殊使命,形成了“团部+连队”独特的团场聚落景观。该文以第八师为例,从景观构成和特征分析两方面出发,将团场聚落景观分为生态景观、生活景观和生产景观3个层面,分析提炼团场聚落景观的要素特征,并探讨该景观特征与人居环境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聚落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潘莹  段佳卉  施瑛 《南方建筑》2021,(3):130-136
为研究广东三大汉民系传统聚落在长期抵御自然灾害侵袭的过程中,形成的包含聚落外围防灾、产业防灾、居住地防灾等聚落防灾景观模式。综合运用景观学、环境学、灾害学、农学跨学科研究方法,与“土地开发类型- 自然灾害类型- 聚落景观构成模式”技术路线对广东汉民系传统聚落景观防灾模式的深入解读,梳理历史防灾经验,总结历史智慧。得出了如下结论:广府核心区应对低地水灾环境形成了“外围堤围防洪- 基塘水土调配- 聚居地梳式泄洪”的典型景观模式;潮汕核心区应对沿海风灾环境形成了“外围堤林防风- 农业分区种植- 聚居地密集式抗风”的典型景观模式;客家核心区应对山地水旱环境形成了“外围堤坝并举- 陂塘蓄水防旱- 聚居团块式防洪”的典型景观模式。  相似文献   

7.
乡土景观来自朴实无华的人民生产生活,他映射着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共生过程,与特定环境结合形成独有的地域性景观。在全国城市化运动的过程中难免出现重视“洋”,轻视“土”的现象,但扎根于当地的本土文化才是小城镇景观健康发展的坚强后盾。设计工作者应在认清其重要意义的前提下,对一系列乡土景观元素合理利用,以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诗意环境。  相似文献   

8.
正对村寨景观的研究就是对当地历史、文化、生活的传承以及将其与现代化发展的融合,而着眼于少数民族村落的村寨景观的研究却是村寨景观研究发展历程中较薄弱的一点。研究湘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景观的目的从风景园林学的研究视角出发,对湘西湘西少数民族村寨景观形成的民族地域性背景以及村寨景观发展现状进行较为全面的收集、归  相似文献   

9.
贺斌  瞿志 《室内设计》2018,(1):96-100
乡土景观是地域性文化研究的重 要学科,拥有多学科的研究语境。当前对乡 土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态学科和建筑学 科,而聚焦于宏观区域面貌的风景园林视角 下的乡土景观研究通常不是关注的重点。本 文从风景园林的视角出发,将乡土景观的研 究划分为自然景观、农业景观和聚落景观。 在研究过程中以农业景观为主线,以成都平 原地区乡土景观的演变过程为对象,详细阐 述风景园林学科视角下的成都平原乡土形成 过程,并归纳成都平原乡土景观的核心特征, 旨在促进广大学者在更宏观的视野中解读乡 土景观,展开更多的乡土景观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寒地城市冬季气候严酷,景观冬季荒废,如何能使居民在漫长的冬季里有相对较好的景观体验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本文从寒地城市冬季景观的劣势入手,基于人们对于景观环境的需求提出了寒地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几点模式,希望可以改善冬季景观的品质,给寒地城市居民营造一个相对舒适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2012年49届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一等奖作品的构思过程和主要内容.该方案以国际化城市香港为背景,选取具有悠久历史和典型的水上生活特征的大澳作为设计场址,针对其近年来经济衰退、环境恶化、人口外流等原因而引发的生活水平下降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建立具有“漂浮模块”的良性循环,并利用自然的力量,使风景园林不仅能改善生态和居住环境,还能够给区域带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悬浮     
这个作品的灵感来自灯笼,灯笼由于考虑到运输和储存问题并非我们所见到的球形,而是束成桶状,在使用时依靠弹力变形为球状,悬浮中的竹灯笼力图展现这一过程中灯笼的各种形态。Tensegrity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形式,它可以通过‘‘拉”、"压"杆件之间的特定组合方式,形成压杆不互相接触的稳定结构。利用Tensegrity原理创造的“灯笼”群组,使得几十个灯笼貌似互不相联,但其实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原文为日文,最初发表在日本《新建筑》2012年09期P40-50,现经作者本人同意、《新建筑》杂志授权,译为中文在本刊发表。译文校对:潘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在读博士生);惠丝思(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14.
漂浮三连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大舍建筑工作室设计的三连宅内部空间的分析,讨论了细小的尺寸和材料对建筑室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槇文彦 《建筑创作》2013,(Z1):76-86
编者按:原文为日文,最初发表在日本《新建筑》2012年09期P40-50,现经作者本人同意、《新建筑》杂志授权,译为中文在本刊发表。译文校对:潘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在读博士生);惠丝思(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16.
漂流的别墅     
一个多世纪以来,Tuscan Benetti造船厂是意大利航海界最具声望的名字之一。他们所生产的船舶永远是优雅,技术与力量的完美集合体,简言之,Tuscan Benetti就是无可挑剔的绝对象征。因此,他们的产品一直是船主与造船厂选择时的参照。  相似文献   

17.
刘韬 《建筑创作》2005,(11):164-164
建筑物的噪声污染与居住质量问题已逐渐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话题。就建筑楼板隔音而言.欧美实践证明.构建”浮筑楼板(floating floor)”是降低楼板撞击声传播最有效、同时也是最经济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漂浮的盒子     
这是一座位于韩国H eyri艺术家村中的多功能建筑,它集展览馆、咖啡厅、住所为一体。建筑基地位于山脊与街道的交叉口边缘。都市与大自然的风景在这里相融合构成了独特的景观环境。建筑主要的设计理念是试图将场地多样化的功能有机的和这一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相结合起来。“互通  相似文献   

19.
“文化重系”是许李严建筑师事务所代表作品的合集,收录了事务所最近的项目.它将所有项目归到六个标题之下,这些标题也是事务所反复思索的六个议题.正如严迅奇自己所说,其中社群、密度和通达是关于香港的文化性格,另三个——个性(认同)、空间和素材——则是对许李严建筑作品特质的注解.  相似文献   

20.
Punggol Eco-Town has been positioned as the sustainable waterfront town for the tropics. 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 (HDB) plans to introduce floating wetlands along the Punggol Waterway (PWW) as part of its green initiatives to intensify greenery, enrich biodiversity and enhance water quality (Housing Development Board 2011).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governing theory, design principle, numerical analysis and field test of the floating modules and their connector systems that together form the floating wetlands. Each configuration of floating wetlands comprises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HDPE) modules. Each male–female connector system is held together by stainless steel pins. The floating wetlands are able to carry plant and human loads and yet possess a designed freeboard. Static and hydroelastic analyses performed showed the adequacy of the floating wetland desig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