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兰玉 《中国校医》2000,14(4):300-300
自信心是人对自己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 ,以及在此基础上对自己产生的信心 ,社会交往能力是幼儿与同伴间、周围环境之间的交流、相处的能力 ,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是其自我意识不断成熟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培养幼儿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和社会交往能力 ,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过程。自信心是一种强大的内部动力 ,能激励幼儿与同伴间的正常交往及对事物、周围环境的一定认识 ,并用自己的智慧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幼儿一旦进入幼儿园 ,交往范围和交往内容更加广泛和丰富 ,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占据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 ,在与…  相似文献   

2.
学前教育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时期,它关系到幼儿对于社会的认知和发展,关系到幼儿个体的全面发展.良好的学前教育能够帮助幼儿培养其责任心、爱心、自信心及合作精神等等,使幼儿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如何创新以幼儿园为中心的学前教育模式值得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深思.  相似文献   

3.
魏世双 《家庭育儿》2020,(1):0176-0176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体系构建的日益完善,幼儿阶段的重要性也逐渐地凸显了出来,尤其是就学前教育过程中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问题更是成了近几年学前教育工作者们研究的主要问题。由此,本文拟着眼于现阶段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性入手进行阐述、研究,以期探究能够培养幼儿自信心的举措,希望能够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做出帮助。  相似文献   

4.
3-6岁是儿童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在此阶段,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其他年龄阶段相比具有更大的可逆转性。我们开展关于幼儿自信心方面的实验研究,旨在通过实施完美个性培养方案,创设特色训练活动,提高幼儿交往能力、表现能力,培养独立、勇敢的精神,并促进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幼儿教育的宝库,蕴含丰富多彩的内容,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幼儿正处于启蒙期,幼儿时期是幼儿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如开设经典文化课程、更新完善幼儿教材及教学方式、开展传统文化节日活动、组织开展背诵古诗词等,可培养幼儿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幼儿尊老敬老等传统优秀品德,有利于增长幼儿见识,增强幼儿的民族自信心及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6.
施玉张 《家庭育儿》2020,(1):0127-0127
作者对课程游戏化视野下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进行总结:一是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推动区域活动生活化;二是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三是使用低结构的材料,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丽娇 《家庭育儿》2011,(12):26-28
幼儿的自我表现需要是幼儿在他人面前展示自我价值.以获得他人的肯定与表扬的一种需要。自我表现需要的满足是幼儿自信心形成和相应对各种情境的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8.
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自信是一个人获得成功、成为强者的重要条件之一.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是指引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导航标,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对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例子让我们认识到自信心是一种品质,肯定孩子的进步,发挥孩子的特长,才能让孩子走好人生道路的每一步.  相似文献   

9.
幼儿时期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阶段,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唐莉婷 《家庭育儿》2020,(1):0113-0113
水是人体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体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所以,培养幼儿养成主动喝水、多喝水的好习惯,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 “建立良好的常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养成幼儿的自律”。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一日常规很重要,我们要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各方面入手,采用各种方法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促进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顺利进行,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幼儿园的保教内容中对德育明确指出:要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诚实教育。因此对幼儿关键期进行良好的诚实教育是尤为重要的,将会关系到幼儿的一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健康的生活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状态,进取心、自信心、慈爱心这三心便是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体现. 进取心:这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人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3.
幼儿的午睡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体需要而设置的,它对"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等"起重要的作用.午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一日的生活、学习乃至身心健康.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是刻不容缓的.  相似文献   

14.
“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我想,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享用一生最宝贵的财富了。学前幼儿,可塑性强,不仅是智力开发的重要阶段,也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对幼儿进行礼仪启蒙教育,促进幼儿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对幼儿今后的学习乃至整个人生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幼儿礼仪教育可谓是享用一生的教育了。那么,如何践行幼儿礼仪教育,我认为应从教师自身做起,以身作则,把礼仪教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良好的礼仪习惯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扎根。  相似文献   

15.
豆伟刚 《家庭育儿》2020,(1):0100-0100
习惯在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如何从幼儿时期抓起,加强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培养,进而为其之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是教师关注的话题。基于此,本文就此为论题,针对在幼儿教学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进行阐述,以期为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是幼儿学习的的内容,主要是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兴趣、习惯、还有良好的性格,在此同时幼儿之间的交往、礼貌,还有互动玩耍时的安全问题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张欢欢 《家庭育儿》2020,(2):0127-0127
规则意识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社会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前提。《3~6 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指南》中提出:幼儿的学习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所以以游戏、生活为主场,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体会规则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规则。  相似文献   

18.
对于7—18个月开始学站的幼儿来说,平脚板是正常的。因为幼儿为了站稳脚跟、保持平衡,他们往往会脚底向外翻;随着自信心的增强,他们就能以较小幅度的伸展达到平衡,并且脚的内侧也会向上隆起,足弓一般也就随之形成了。 然而,幼儿在开始走步甚至穿鞋之后仍是平脚板亦并非异常,这往往是由于韧带松驰造成的,除非孩子有  相似文献   

19.
成艳 《家庭育儿》2020,(2):0057-005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 “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可以激发幼儿良好的情绪体验,还可以促进他们掌握基本的社会生活技能,增强行为的目的性、意识性,发展自理和自律能力,学会与他人与集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它对于班级保教秩序和幼儿的自身发展,都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可见幼儿时期形成的行为习惯对于孩子的一生成长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王璐 《时尚育儿》2011,(6):52-54
让宝宝学会自己吃饭是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宝宝手眼的协调能力,还能增强宝宝的自信心,让宝宝吃得更多,吃得更好,有利于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