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办公建筑为例,立足于智慧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管理需求,引申出物联网的应用及BIM竣工模型的建立,在此基础上介绍基于BIM的物联网一体化平台在智慧建筑中的应用,同时举例说明如何运用一体化平台实现设备的统一管理,通过可视化的集成平台提高运维管理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信息化技术发展较快,此次新修订的《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对信息化技术进行了调整,调整后包括基于BIM的现场施工管理信息技术、基于大数据的项目成本分析与控制信息技术、基于云计算的电子商务采购技术、基于互联网的项目多方协同管理技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项目动态管理信息技术、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总承包项目物资全过程监管技术、基于物联网的劳务管理信息技术、基于GIS和物联网的建筑垃圾监管技术、基于智能化的装配式建筑产品生产与施工管理信息技术,重点介绍了其特征、技术内容和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通过集成BIM、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基于BIM+数字孪生技术的装配式建筑项目调度智能化管理平台。该平台可实现物理施工系统与虚拟施工系统之间的实时交互,有效应对项目调度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动态干扰,提高装配式建筑调度的自主性、预测性与智能性。  相似文献   

4.
提出基于BIM+WBS的智慧化建管平台,分析功能需求后,从技术架构设计、技术路线选择方面介绍智慧化建管平台,探讨基于此类架构平台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对物资管理进行整体管控方式研究,包括从物资采购到物资运输到场、供应计划填报、物资运输和仓储管理、供应商现场服务、物资预警和参数管理等,探讨此类方式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门窗》2019,(18)
物资采购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采购成本、工作效率及运转水平,地铁运营采购管理也不例外。因此,地铁运营管理单位需要重视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为提高物资采购管理工作水平,单位有必要构建完善的物资采购方案,优化物资采购流程,提高物资采购效率,以便更好地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本篇文章主要讲述的为物资采购流程化管理在中央采购平台的应用,充分提高了地铁运营采购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通过物资协同、采购协同、库存协同和客户服务协同等方面的阐述,对建筑供应链协同概念进行延伸;分析物联网在建筑业供应链协同管理的适用性;提出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采购协同管理和库存协同管理应用策略。研究表明,建筑业应从建立标准统一,可操作性强,全局共享的信息平台等方面实现供应链协同管理。  相似文献   

7.
建筑行业的生产方式正由传统的现场作业模式向预制构件生产+装配模式转变.伴随着生产方式的转变,如何有效控制生产方式转变导致的装配式建筑质量问题,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分析BIM+物联网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全过程质量管理要点,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BIM+物联网质量管控方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BIM技术发展的应用现状,分析BIM技术应用的瓶颈,提出由感知层、控制处理层、应用层的三层结构组成的BIM+物联网的智能建造综合管理系统。通过构建"可插拔"式集成应用的数据输入平台,基于AI、大数据、云处理技术的数据处理平台和基于数字化运行的智能操作终端,执行数字化建造和运维管理,应用于传统建造方式的数字化升级和构建全新的无人化施工系统,最终实现全智能化建造方式。  相似文献   

9.
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构建模拟化工程项目运行,利用“互联网+”协同云管理平台软件推动建筑全生命期信息化,是BIM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对传统建筑施工管理模式的变革。以BIM技术为支撑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可推进我国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论述BIM技术的基本特征,探讨新形势下如何运用新技术更好地服务于项目管理,分析基于BIM技术建筑施工管理信息平台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基于BIM和二维码的信息化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信息化技术平台构成内容、实施流程和二维码的编码规则及应用流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国内外地下综合管廊运维管理的现状研究,发现了现阶段综合管廊在后期运维管理中存在着运营管理难以协同、运维安全风险较大、能耗较大、管理效率较低等难点;通过将综合管廊BIM模型数据、入廊管线BIM信息数据、监控监测信息数据和管廊周围信息等数据集成于一体,利用物联网技术,搭建以BIM为核心的协同管理平台,进而解决综合管廊在后期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构建基于BIM为核心的综合管廊运维管理协同平台的具体方法和思路,并分析了将BIM技术应用于综合管廊运维管理的可行性,实现了BIM技术在综合管廊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的一体化应用,发挥了BIM的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12.
周建晶 《建筑经济》2021,42(3):41-46
装配式建筑的建造过程是一项十分复杂的需要统筹兼顾多主体、多目标和多元素的系统工程,可依托BIM的信息管理平台促进装配式建筑全过程精准建造的实施。本文分析装配式建筑精益建造数据协同问题及BIM技术的应用价值,构建依托BIM的装配式建筑项目信息管理平台,分别针对项目设计、构件生产、构件物流运输和施工安装四个不同阶段,探讨各阶段精益建造实施中BIM技术的具体应用。以河南省某青年人才公寓苑项目为例,介绍各阶段基于BIM的精益建造开展情况,以期为建筑施工企业应用BIM技术强化装配式建筑精益建造成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物联网迅猛发展,其在智能建筑中有较广泛的应用,但在施工现场管理方面深度应用却很少。本文首先回顾了物联网及其在施工阶段的应用发展现状,然后以公司在建的新办公楼项目为依托详细阐述了施工现场管理的需求及具体的物联网技术施工解决方案,最后展望了物联网与BIM融合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
基于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机械设备、预制构件及施工人员间存在的安全问题,利用建筑信息模型和物联网技术,构建了装配式建筑安全预警平台。首先通过对安全预警平台进行需求分析和系统功能设计,通过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危险源进行事故树分析,得到装配式建筑施工危险来源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不安全环境。针对这 3 个危险源,基于 BIM 和物联网技术建立安全预警平台 3 个子系统:数据收集子系统、数据传输子系统和安全预警子系统。同时,在 BIM模型中相应区域以红绿黄色显示。结果表明物联网和 BIM 结合,可以快速、准确地对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危险源进行预警。  相似文献   

15.
安培  周晓帆 《工程质量》2014,(12):31-37
以天津117大厦项目中BIM技术应用为例,探索BIM技术在项目总承包管理过程中的应用,从BIM实施策划、BIM实施专项应用、BIM综合管理三个方面,阐述了BIM实施内容和管理方式,通过BIM模型作为纽带,将BIM技术与项目总承包管理相结合,实现设计管理和施工管理全过程信息传递及共享,打造设计、施工、资源、商务等一体化BIM总承包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武汉绿地中心项目高度为636m是世界在建第三高楼, 项目施工出正负零后, 主楼结构进入快速施工阶段, BIM技术在武汉绿地中心项目应用已经全面展开。本文主要介绍BIM技术指导顶升钢平台模架安装, 解决了垂直运输与材料周转、管线优化、顶模与钢结构吊装碰撞检查等问题, 最终使自带塔机顶升模架平台安装顺利完成, 保证了武汉绿地中心项目主楼地上核心筒结构施工进度以及其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绿色建筑材料的管理特征,分析了BIM与绿色建筑材料管理的关系,提出了BIM技术在绿色建筑材料管理体系中的构成及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的应用,有效提高了绿色建筑材料信息化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和BIM技术对施工安全管理的适用性,将BIM技术引入装配式建筑安全管理,从施工方案优化、施工场地布置、安全教育培训等多个方面全面分析BIM在装配式建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情况,最后借助案例进行应用过程和效果展示分析,为提高装配式建筑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建筑行业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及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对劳动力依赖小、环境影响小的装配式建筑开始受到关注。然而,装配式建筑对信息管理的要求高,传统信息管理手段难以满足装配式建筑的需求。因此,基于智慧工地理论,集成BIM、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提出装配式建筑信息管理模型,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模型在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和运维环节的具体应用。装配式建筑信息管理模型为智慧工地理论提供了实际的应用框架,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同时为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施工和运维 4 个阶段提供了高效的信息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20.
刘照球  万福磊  李云贵 《建筑科学》2012,28(9):79-83,78
建筑结构建造和运营过程中关键受力构件的详细信息可以协助工程师对遭受灾害的结构进行灾害评估分析和防灾减灾。BIM技术是以工程为对象的包含其生命周期全信息的三维数字模型,在分析建筑结构可能遭受的灾害和其主要受力构件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BIM模型中结构关键构件的几何、非几何数据信息的表达格式和定义规则。结合分析BIM面向工程生命周期过程中信息模型的集成模式和积累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BIM全信息模型的结构灾害评估关键构件信息库框架。该框架提供了从BIM模型中提取和集成关键构件数据信息的整个流程和方法,结合基于internet网络平台或智能数字楼宇管理系统,可以为结构灾害评估中获取关键构件数据信息的应用平台开发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