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艳  郑杰 《求医问药》2014,(18):184-186
目的 :探讨分析应用中西药联合疗法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1组(30例)、对照2组(30例)和观察组(40例),应用西药为对照1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中药为对照2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中西药联合的方法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治疗前,对照1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为(152.3±10.6)mm Hg,平均舒张压为(100.8±6.7)mm Hg;对照2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为(153.2±10.7)mm Hg,平均舒张压为(100.9±6.5)mm Hg;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为(150.1±11.7)mm Hg,平均舒张压为(98.3±8.6)mm Hg,三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对照1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为(132.4±10.7)mm Hg,平均舒张压为(85.4±7.)mm Hg;对照2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为(130.5±9.8)mm Hg,平均舒张压为(82.3±6.7)mm Hg;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为(120.3±9.6)mm Hg,平均舒张压为(76.3±5.7)mm Hg,三组患者的血压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中西药联合疗法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杜大勇  李运田  王宏宇  柳杨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5):620-622,624
目的:探讨动态脉压(Ambulatory Pulse Pressure,PP)水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冠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患者的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价。方法:入选老年高血压患者,同时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并且接受PCI治疗的138例患者,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PP〉60 mm Hg和≤60 mm Hg分为两组,分别为52例和86例,观察患者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并随访平均(18.6±4.3)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与PP≤60 mm Hg组比较,PP〉60 mm Hg组多见男性和糖尿病史多,C型病变和三支病变常见。两组间比较,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和远期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在PP〉60 mm Hg组显著增加,分别为16.8%vs8.8%,5.2%vs2.3%和1.3%vs0.8%,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PCI术后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与动态PP、DBP和糖尿病有关[OR分别1.043(95%CI1.038-1.163),-1.014(95%CI-1.138-1.013),1.011(95%CI0.008-1.023)],远期MACE发生率与糖尿病史、心梗史有关[OR分别为1.126(95%CI 1.067-1.232),1.121(95%CI 1.044-1.241)]。结论:动态PP是最为方便的反映动脉僵硬的参数,与PCI围手术期及远期MACE发生率增加密切相关,可作为全身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信号,指导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3.
李永明 《基层医学论坛》2014,(32):4454-445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诊治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收缩压(167.34±12.20)mm Hg,舒张压(72.28±7.12)mm 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32例(53.33%);发生体位性低血压18例(30.00%);存在合并症者40例(66.67%),有并发症者35例(58.33%);20例患者掌握及了解高血压相关知识(33.33%);能够遵医嘱按规律服药治疗24例(40.00%)。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情复杂,具有其自身临床特点,应给予针对性干预:健康宣教、病情观察、治疗指导、提高治疗依从性、控制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教育干预模式,为进一步做好高血压社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药物降压治疗,干预组在进行药物降压治疗的同时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收缩压从干预前的(164±10)mm Hg(1 mm Hg=0.133 kPa)下降为(132±7)mm Hg,舒张压从干预前的(98±12)mm Hg下降为(81±10)mm Hg,干预后血压下降效果明显(P〈0.01);干预后血压正常人数与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人数调查结果显示,干预组分别为29例和28例,而对照组分别为11例和8例,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后不良生活习惯或行为改变情况调查显示,干预组患者高盐高脂饮食和吸烟人数均为4例,而对照组分别为11例和21例,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规律运动例数、限酒与体重控制例数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药物治疗配合社区健康教育是高血压防治的有效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通过"知己健康管理"对改变糖尿病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所产生的效果。方法:对96例清华园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1年的知己健康管理,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其管理前后的生活方式、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等改变进行比较。结果:管理后各项指标均得到了明显改善。患者体重平均下降2.56 kg,体重指数平均降低1.09,腰围平均减少3.39 cm,收缩压平均降低4.91 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平均降低3.13 mm Hg,空腹血糖平均水平下降2.41 mmol/L,餐后2 h血糖平均水平下降3.99 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总胆固醇平均水平下降了0.899 mmol/L,三酰甘油平均水平下降了0.79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水平下降了0.496 mmol/L,管理前后以上指标的变化经统计学检验,均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知己健康管理"可以强化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有利于血糖、血压、血脂、体重、腰围等的控制,是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1目的 观察限盐对高血压病患者降压作用影响。2方法 选择 48例 、 期高血压未进行治疗的患者 ,观察限盐对血压的影响。治疗前患者每日盐的摄入量平均为 16.9g/d。然后进行单一的盐摄入量干预 ,嘱咐患者将每日的盐摄入量减少一半即 8.9g/d,为期 4个月 (前 2个月逐渐减量 ,后 2个月为严格限盐 )。患者的其他生活方式不进行干预。 3结果 患者每日的盐摄入量平均减少 8.0 g,同时患者的平均收缩压由 (15 7.3± 9.8) mm Hg下降到 (14 7.5± 8.2 ) mm Hg,平均舒张压由 (96± 7.8) mm Hg下降到 (90 .4± 6.3 )mm Hg,血压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4结论 限盐是治疗高血压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而且很经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指导模式治疗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社区干预指导模式治疗。2周/疗程,共计4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vs 82%,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舒张压分别是(77.2±6.0)mm Hg和(78.1±6.4)mm Hg,较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分别是(127.7±8.4)mm Hg和(132.0±8.2)mm Hg,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干预指导模式有利于提高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叶生清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5):868-869
目的观察吲哒帕胺治疗低、中危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70例无禁忌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吲哒帕胺每日1.25~2.5 mg治疗,30 d后进行疗效评估,并跟踪随访6个月监测血压,观察降压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收缩压平均下降24 mm Hg,舒张压平均下降15 mm Hg(P〈0.01),总有效率为93%,个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结论吲哒帕胺是治疗低、中危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顽固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能有效降压的原因,以提高对顽固性高血压综合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10年11月在玉林红十字会医院诊治的12例顽固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经PCI治疗后能有效降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冠脉造影结果提示12例患者中,3例存在三支病变,3例两支病变,6例单支病变,狭窄程度75%~完全闭塞。所有患者均成功行PCI治疗,植入支架数1~5枚,平均(2.3±1.2)枚。PCI后12例患者血压控制在(89~138)/(64~83)mm Hg之间,平均收缩压(121±12)mm Hg,平均舒张压(69±6)mm Hg。所有患者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有效率100%。结论顽固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时,可考虑先行PCI治疗。  相似文献   

10.
1996年 1月~ 1999年 8月 ,我们采用倍他乐克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 39例 ,效果较好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凡年龄 6 0岁以上 ;收缩压≥ 140 mm Hg(18.6 7k Pa) ,舒张压≤ 90 mm Hg(12 k Pa)患者 74例 ,随机分为两组。甲组为治疗组 ,共 39例 ,其中男 2 1例 ,女 18例 ,年龄 6 1~72岁 ,平均 (6 6± 5 .5 )岁。乙组为对照组 ,共 35例 ,其中男 2 3例 ,女 12例 ,年龄 6 4~ 74岁 ,平均 (6 7± 6 .8)岁。全部入选病例均除外支气管哮喘、糖尿病、 、 度房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心功能 、 级等疾病。1.2 治疗方法 两组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高血脂的作用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将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40例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在抗高血压治疗基础上,A组(n=70)为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B组(n=70)为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患者均于就诊当日和治疗4周后的清晨测定卧位右上肢血压,同时空腹12 h各抽取静脉血4 mL用于测定血脂水平。结果 A组治疗前后收缩压为(162.2±15.8)mm Hg vs(128.6±16.9)mm Hg,舒张压为(106.6±12.3)mm Hg vs(89.4±11.6)mm Hg;B组治疗前后收缩压为(163.2±15.6)mm Hg vs(126.2±16.8)mm Hg,舒张压为(109.2±13.6)mm Hg vs(88.8±11.4)mm Hg;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用阿伐他汀前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TC、TG、LDL-C、HDL-C水平均有下降(P<0.05),但阿托伐他汀40 mg/d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结论较大剂量(4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高血脂的降脂优于小剂量(20 mg/d),这为临床上较大剂量的阿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伴高血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为进一步诊断及治疗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潞河教学医院就诊90例高血压(高血压组)患者和100例血压正常的健康志愿者100例(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连续24 h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压进行动态监测,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在白天、夜间以及24 h的变化情况。结果高血压组白天、夜间24 h收缩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40.2±9.5)mm Hg(1 mm Hg=0.133 k Pa)比(122.5±4.9)mm Hg、(151.6±17.6)mm Hg比(121.7±4.8)mm Hg、(143.1±9.8)mm Hg比(119.8±4.0)mm Hg],(均P<0.01);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患者的血压存在昼夜波动,夜间收缩压相对较高[(151.6±17.6)mm Hg比(140.2±9.5)mm Hg](P<0.01),但舒张压无明显变化;而正常对照组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较正常者明显升高,尤其是夜间收缩压,因此要加强对夜间收缩压的控制,并制订出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效防止血压升高所带来的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盐酸贝尼地平与吲哒帕胺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42例收缩压>150 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90 mm Hg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盐酸贝尼地平2 mg或吲哒帕胺1.5 mg,1次/d口服,用药4周后对患者血压进行评价。如果患者收缩压仍>150 mm Hg,则贝尼地平剂量加倍,吲哒帕胺组加服培哚普利4 mg口服,直至8周治疗观察结束。治疗4周后舒张压<140 mm Hg的患者维持口服剂量继续治疗至第8周。2周一次门诊监测血压变化及安全性。结果:①血压下降幅度:盐酸贝尼地平组平均坐位收缩压下降幅度较吲哒帕胺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压控制率(血压<140/90 mm Hg):盐酸贝尼地平组与吲哒帕胺组分别为87.5%及73%(P<0.05),前者优于后者;③与治疗有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2%和12.7%(P<0.05),盐酸贝尼地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盐酸贝尼地平每日口服2 mg能平稳控制老年性高血压,不良反应极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北京降压0号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1例无禁忌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入本治疗组,采用北京降压0号每日0.5~1.5片,治疗6个月,观察降压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收缩压平均下降23.85 mm Hg,舒张压平均下降18.25 mm Hg(P〈0.01),治疗总有效率为91.2%.个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轻度不良反应.结论 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单一采用北京降压0号治疗可显著降低血压,偶有轻微不良反应,但不影响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卢敏  田刚 《中国医药导报》2013,(2):81-82,85
目的研究别嘌醇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选60例初发的原发性1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别嘌醇组(别嘌醇100 mg,3次/d)和对照组(安慰剂1片,3次/d),各30例。4周后观察诊室血压、24 h动态血压(ABPM)、血尿酸、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记录症状和体征。结果4周末,别嘌醇组诊室收缩压和舒张压较用药前下降(12.4±5.5)mm Hg(1 mm Hg=0.133 kPa)和(8.4±3.8)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下降(6.0±2.6)mm Hg和(4.8±1.8)mm 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别嘌醇组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8.6±3.8)mm Hg和(5.2±1.7)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下降(3.4±1.6)mm Hg和(2.8±0.5)mm 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值以及血压负荷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降低尿酸方面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别嘌醇在有效降低血尿酸的同时,能够降低血压,可以成为高血压治疗的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艾灸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0年12月至2013年2月对60例高血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艾灸涌泉穴的治疗和护理。结果患者接受艾灸涌泉穴前后各时点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收缩压平均下降约10 mm Hg,舒张压平均下降约6 mmHg(P<0.01)。结论艾灸涌泉穴治疗高血压降压疗效显著,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方法 选择我科住院的65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92例,分为对照组46例和干预组46例,对照组用常规的降压药降压;干预组在常规的降压药降压基础上予饮食指导、降压药用药、心理等方面进行护理.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平均血压(143.97±12.14)/(93.36±8.60)mm Hg,对照组平均血压(144.34±13.20)/(94.48±8.72)mm Hg;干预后,干预组平均血压(136.26±8.91)/(87.51±7.31)mm Hg,对照组平均血压(140.67±10.99)/(93.92±6.52) mmHg;干预后的干预组,平均血压降低幅度和对照组平均血压降低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平稳有效降低血压,减少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在新疆北塔山牧区开展哈萨克族患者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防治工作.方法 入选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156例,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为依据,结合北塔山牧区哈萨克族牧民的各方面特点,制定出具体降压治疗方案,同时进行低盐、低脂、戒烟、限酒等宣传,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1)血压控制达标116例,占74.3%;(2)血压控制未达标40例,占25.6%;(3)血压控制有效145例,占93%;(4)血压控制无效11例,占7%;(5)经过3年多的治疗,平均收缩压由治疗前的(167±16) mm Hg下降至(1364±11)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舒张压由治疗前的(102±8) mm Hg下降至(88±5)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心脑血管事件6例(2例脑出血、3例脑梗死、l例猝死),150例高血压患者未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心脑血管事件防控率96%.结论 合理的用药、大力宣传教育、根据个体化调整降压药物剂量等措施对于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防治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氯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我院特殊门诊接受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予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氯沙坦治疗,对照组予氯沙坦单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6、9周)血压变化情况、治疗总有效率、缺血事件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9周的舒张压及收缩压分别为(81.12±9.82)mm Hg与(126.74±11.32)mm Hg,明显低于治疗前的(99.18±5.06)mm Hg与(148.24±9.78)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9周的舒张压为(88.14±8.24)mm Hg,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00.21±3.25)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缺血事件发生率为24.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例患者用药后出现头晕症状,对照组2例患者用药后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但均未影响继续治疗。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氯沙坦可显著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缺血事件发生率,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择43例经超声心动诊断为左室肥厚的II、III期高血压患者,给予非洛地平5~15 mg/d共治疗24周,治疗后重复做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治疗后血压平均下降(12.7±7.6)mm Hg/(9.0±4.6)mm Hg(P<0.001),左室后壁及室间隔厚度明显降低(P<0.001),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A明显改善(P<0.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非洛地平有明显控制血压、改善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