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并没有及时跟进,农民文化素质总体仍然偏低,农村传统乡规民约和伦理习俗逐渐边缘化,农民精神生活相对缺乏,泛娱乐化、荒漠化趋势明显,部分地区农村信教人数增加、封建迷信抬头。基层农村公共文化生活面临的困境,既与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的时代背景有关,也有农村公共空间萎缩、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等客观原因,还有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足、投入力度不够、"读书无用论"错误思想蔓延等主观原因。重建农村公共文化生活,必须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创新农村义务教育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机制,培育农村社会资本,培养农村公共人物,重构农村公共生活场域和空间。  相似文献   

2.
农民是乡村建设的关键主体,其主体作用的发挥是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的重要因素。农民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其中,社会关系网可以使农民快速建立连接,并通过在地化“中介”、乡村文化精英以及本土文化仪式等,提升农民参与意愿,实现农民从无参与走向旁观式参与;乡村资源禀赋影响着农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包括物质资源、文化资本以及象征性资源,整合与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实现农民从旁观式参与走向实质性参与;空间重构关系着农民参与的整体生态,通过物理文化空间、精神文化空间和虚拟文化空间,打造统一的乡村文化空间,实现农民主动持续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为此,要唤醒农民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意识,提升农民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修复农民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空间生态。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与农村社区建设的可持续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只有以可持续性的战略对待之,农村才能成为农村居民安居乐业之地。文章从社会资本的概念与理论出发,认为中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可持续性之关键在于必须有良好的内在发展机制,而这个机制就是农村社区中社会资本的重构与开拓。文章首先指出了社会资本对于农村社区建设的意义,然后分析了目前农村社会资本的缺失,提出从四个方面重构社会资本,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当下农村的公共空间被压缩,文化建设被边缘化,导致农民会共文化生活呈委缩之势."文化下乡"政策实戏体现的是嵌入式的发展理念和简单的"送文化"行动逻辑,即农村社会需要由政府自上而下的"送文化"方式来解决文化匮乏的现实困境.这种理念的根本缺陷在于忽视了农村社会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及农民在建设乡村文化方面的主体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乡村社会一种传统的文化娱乐方式,乡村戏剧的演出构建了传统村落的公共文化空间.应以牛哥戏在桂东南农村地区的繁荣为契机,推动广西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内源式发展"理念建构.  相似文献   

5.
社会资本与当今农村社会信任--基于一项调查的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社会转型期,农村社会资本缺失,社会信任水平下降。为了整合农村社会,促进农民合作,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必须加强农村社区的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增加农村社会资本存量,提高人际信任水平,发展农村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6.
赵廷彦 《理论界》2008,(3):188-189
社区是社会的重要基础,社区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社区中存在许多失谐现象,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社区社会资本的缺失,社区社会资本的缺失已成为和谐社区建设的一个主要障碍。改变社区社会资本的缺失状态,重构社区社会资本,是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社会资本对我国农村应急预警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优质、优良的社会资本能够整体上推动我国农村应急预警的建立和发展.我国农村社会资本具有明显的封闭性特点,给农村应急预警带来了消极和负面作用.为此,必须通过发掘和重构社会资本,来提高农民的公共危机意识和参与合作能力,这对加强和完善我国农村应急预警建设,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村民自治制度的推行,我国的国家权力逐步退出乡村治理的舞台。然而,作为"历史记忆"的乡村自生秩序在现代转型的浪潮下逐步瓦解,我国的乡村治理秩序陷入失序的危机中。具体表现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陷入集体行动的困境,农民利益诉求的制度化输入不足,公共权力流转于"村头官僚"与村庄精英。重构乡村治理秩序必须发挥国家、社会、市场三方力量的共同作用:国家供给制度,社会组织承载村民自治,市场机制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9.
社区失谐与社区社会资本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础。目前我国社区建设中存在许多失谐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区社会资本的缺失。克服与改变社区社会资本的缺失状态,重构社区社会资本,是建设和谐社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孙春 《理论界》2010,(1):163-164
作为社会资本重要构成要素的关系网络、信任、规范是促成慈善事业社区化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慈善事业社区化促进了社区参与网络、社区规范、社区公共精神和社区第三部门力量的培育,有助于社区社会资本增长与和谐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公共服务视域下的新农村社区建设及其模式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时期的农村社区建设是激活农村社会机体的生命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农村社区作为我国乡村社会生活共同体曾经发生过两次较大的转型,当前建设新农村社区成为社会转型期的当务之急.我们应该重构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体制,健全、完善社区服务体系,依靠政府公共服务的强力支持,辅以农民的民主自治和自我服务,着力建设以服务为中心的农村新社区.全国各省市区有关农村社区重建模式的尝试,已取得了可贵的经验,其特色与优势是明显的.关键是根据农村状况的复杂性和多样化,采取多元化模式建设农村社区,建成服务型社会生活共同体,以增强社区农民的认同意识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社区建设习惯于政府主导下的资源推动,更多地强调外源式发展,忽略了社区内部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范式进行重新思考,着眼于农村社区内生式能力的构建,实现从外源到内生、从资源到能力、从政府主导到社区自治的根本转换。我国农村社区能力的构建,在逻辑上,可以从能力基础、能力主体、能力结构等三个方面着手:通过培育社区意识、培植社会资本,夯实农村社区能力构建的基础;提升社区农民、社区精英和社区组织等三类主体的能力;培养社区在资源获取、问题解决、服务提供和方案规划等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前,城市社区社会资本的缺失阻碍了社区建设的进程。通过对我国东部D市的实地调查,发现这种缺失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社区规范缺失、社区归属感缺乏、社区信任缺失、社区参与程度低、社区人际交往稀疏以及社区非政府组织缺乏。提升城市社区社会资本存量的方法包括:落实社区居民自治、培育公民精神、扩大社区参与、发展非政府组织与重视专业社会工作者。  相似文献   

14.
阐述新型城镇化的新思路,指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将成为新型城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以此为研究切入点,结合河南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情况,运用社会资本理论解释说明新型城镇化对农民、农村的影响。发现新型城镇化在微观层面通过产业带动,促使农民工返乡临近就业,显著地缓解"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中观层面上通过拉近、扩展、强化邻里关系,增强了乡村社会关系网络的信任、互惠和规范作用;宏观层面上通过空间集聚,大大增加了居民的公共领域及其利益交叉,进而增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这是结合社会热点对社会资本理论的全新运用,丰富深刻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作用,揭示了新型城镇化对中国乡村社会的重构效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帮助政府发现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和漏洞,完善制度等,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C县白露村、T县永昌村为例,对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绩效进行制度分析可知,在农村"熟人社会"、"半熟人社会"中长期积淀的历史记忆等非正式制度,其实施成本相对较小;而外来嵌入性的正式制度安排由于其建制理念、制度的延续性较弱以及缺失乡村社会基础,其实施成本较大。因此,要实现农村社区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不仅要促进正式制度内部的组织性和协调性,还应该注重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融合性和契合性,发挥非正式制度的作用。这就应该加强农村社区自组织建设,倡导农村社区的自有文化特质,在制定农村政策方面保持制度的延续性,以实现农村社会的良性治理。  相似文献   

16.
资源枯竭型城市①的振兴是经济体制转型与社会基础重建并行的过程,城市社区建设是社会基础重建的重要方面。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城市基层社会组织与管理也将由单位制向社区制转变。但“单位记忆”根深蒂固而“社区记忆”缺失使得资源枯竭型城市社区建设因社区意识淡薄、社区社会资本微弱而步履维艰。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有机统一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开展社区建设、培育社区意识、重建社区记忆的重要内容与途径。  相似文献   

17.
乡村文化的衰落与留守儿童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守儿童问题是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农民向城市流动所引发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其不仅是政策问题、制度问题,更是文化问题.面对现代文化的冲击,现实中的乡村文化与原本的传统文化、乡村历史记忆出现了断裂,农村陷入了较为严重的文化危机、伦理及秩序危机,乡村文化的衰落,乡村社区缺乏生机与活力,乡村文化价值体系的解体,直接导致了乡村儿童精神世界的荒芜,加剧了留守儿童身上所表现出的问题的严重性.为了解决此问题,我们需要从重建乡村文化和加速城市化进程两个方面展开努力,通过建设乡村公共文化、发展集体主义理念、重建乡村认同、改革乡村学校教育、协调城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18.
社会资本的培育和建造是衡量社区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现代化对农村社区形成了严重的冲击,在农村社区的重建和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社会资本的重建。通过新时期乡村建设的一个具体案例,结合普特南的社会资本理论,分析乡村建设中的文化活动与社会资本重建和积累的关系,发现,农村社区文化活动不仅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公众参与度、信任度,同时也有利于农村社区传统价值观的重塑,进而提升农村社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城乡一体化战略给农村社区文化发展带来了制度空间和历史契机,如何抓住机遇,合理利用城乡一体化带来的资源、制度等优势推动农村文化的突破性发展就成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紧迫任务。在城乡一体化思路下,实现"送文化"和"种文化"的结合,培育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内生机制,增强社区文化的自发展能力对实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根本性、长远性意义。当前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和重要内容,社会资本对于培育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内生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当前农村社区建设面临着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社区认同感不强等问题,社区建设陷入了“共同体困境”。农村社区建设要突破“共同体困境”,关键在于重塑社区共同体精神,“实现自治”则是农村社区共同体精神重塑的内生动力。以自治空间重组为载体、以传统文化传承为纽带、以集体产权发展壮大为引擎、以协同共治为主旨构成了现代农村社区共同体精神培育的社会根基。现代农村社区共同体精神再造必须通过重建社区公共空间、优化社区政策体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壮大集体经济产权、培育社区组织、充实社区发展资源、开创协同共治格局等路径全方位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