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索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P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检测在评估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s)血栓形成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33例初诊MPNs患者,根据血栓形成的情况分为新发血栓组、既往血栓组和无血栓组,其中动脉血栓75例,静脉血栓11例,比较不同疾病亚型及不同血栓组中NLR、PLR、MPV及RDW。结果:高NLR和高MPV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新发血栓的危险因素(P<0.05),高MPV是ET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1)。在真红细胞增多症(PV)及ET患者中,JAK2V617F突变者的NLR和RDW更高(P<0.05),ET患者中JAK2V617F突变者的MPV更高(P<0.05)。ET组的RDW及MPV低于PV组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组(P<0.05)。结论:NLR、PLR、MPV与ET的血栓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单纯 COPD(单纯组,n =91)和 COPD 合并呼吸衰竭(合并组,n =73)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RDW、 C 反应蛋白(CRP)的差异,并对合并组 RDW 与氧分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 RBC、Hb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合并组 CRP、WBC 均显著高于单纯组(P <0.05),RDW 也明显高于单纯组(P <0.01);合并组 RDW 与氧分压呈负相关(r =-0.395,P <0.05)。结论RDW 一定程度上反映 COPD 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的水平,是 COPD 患者的严重程度评估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R)、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病情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其中70例AECOPD患者作为急性加重组,40例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稳定组,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的NLR、PLR、 RDW、 MPV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对急性加重组治疗前后及稳定组、对照组两两之间进行比较;对急性加重组NLR、PLR、 RDW、 MPV和CRP的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加重组治疗前NLR、PLR、 RDW和CRP的水平显著高于稳定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低于稳定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NLR、PLR、 RDW和CRP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组治疗前NLR、PLR、 RDW和CRP的水平高于急性加重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5):17-19
目的 考察血清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慢性乙肝患者病情发展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2020 年1—11 月于我院诊治的慢性乙肝患者90 例,根据病情进展分为慢性重型乙肝患者40 例(重型组)及慢性乙肝患者50 例(普通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 例(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及Spearman 相关性分析各因素与慢性乙肝患者病情进展的相关性。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重型组和普通组患者的NLR、RDW、AST 及ALT 均显著提高,PLR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普通组,重型组患者的NLR、RDW、AST 及ALT 均显著提高,PLR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内NLR、PLR 及RDW 是慢性乙肝患者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P<0.05);Spearman 相关性结果显示,NLR、RDW 与慢性乙肝患者病情进展呈显著正相关(r=0.633、0.376),PLR 与病情进展呈显著负相关(r=-0.252)。结论 血清内NLR、PLR 及RDW 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进展具有相关性,临床应密切监测。  相似文献   

5.
喻飒  张孝钦  曹立名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2):1470-1471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心病心力衰竭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分别检测108例COPD患者血清RDW、脑钠肽(BNP)和血气分析,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RDW、BNP.根据BNP水平将COPD患者分成合并心力衰竭组(38例)及无心力衰竭组(70例).结果 COPD组RDW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OPD合并心力衰竭组RDW水平明显高于COPD无心力衰竭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COPD合并心力衰竭组RDW水平与血浆BN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65,P<0.01).RDW诊断COPD并发心力衰竭的临界值为14.1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5,诊断敏感度为65.8%,特异度为82.9%.结论 RDW水平检测对COPD合并心力衰竭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对高海拔地区 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23 年 6 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呼吸 内科确诊的高海拔地区的PE患者 57 例设为PE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且一般资料与PE组匹配的高海拔地 区健康者 83 例为非PE组。收集两组的人口学特征、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 高海拔地区P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诊断效能;独立预测 因素AUC间的比较使用DeLong检验。结果 与非PE组相比,PE组的FIB、RDW和VLDL明显升高(P<0.05); FIB(OR:1.678,95 % CI:1.224~2.299)、RDW(OR:1.042,95 % CI:1.002~1.084) 和VLDL(OR:8.575,95 % CI: 1.681~43.746)与高海拔地区PE的发生有关(P<0.05);由FIB、RDW和VLDL构建的组合模型,其AUC(0.791)明 显高于FIB(0.707)、RDW(0.663)和VLDL(0.6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IB、RDW和VLDL均 为发生高海拔地区PE的独立危险因素,由FIB、RDW和VLDL构建的组合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骨关节炎(OA)疾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2例OA患者(OA组),另选取44名同期健康体检中心正常体检人员为健康对照组(HC组)。对OA组患者RDW、NLR与OA疾病活动指标行相关性分析。结果:OA组患者RDW和NLR均明显高于HC组(P<0.01);OA组患者RDW和NLR与红细胞沉降率和视觉模拟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RDW和NLR可能是评估OA疾病活动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肺血栓栓塞症早期死亡风险分层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住院患者99例。依据201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疗指南分为低危组(44例)、中低危组(38例)、中高危组(10例)、高危组(7例)4组。分析4组间RDW的差异及相关性。分析99例PTE患者RDW与脑利钠尿肽(BNP)、肌钙蛋白I(cTnI)、D-二聚体是否具有相关性。 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4组患者R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从低危组到高危组,随着早期风险分层逐渐升高,RDW均值逐渐升高。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RDW与早期死亡风险分层呈显著正相关(r=0.558,P<0.001)。Fisher精确检验分析发现,4组间RDW升高率(RDW>14.6%)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RDW与BNP(r=0.440,P<0.001)、cTnI(r=0.275,P=0.006)显著正相关,与D-二聚体没有相关性(r=0.002,P=0.981)。 结论 RDW的升高(RDW>14.6%)与肺血栓栓塞症早期死亡风险分层相关,对PT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7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根据RDW、NLR水平分为RDW>13.2%组、RDW≤13.2%组及NLR>2.14组、NLR≤2.14组。两组均进行实验室指标检验。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RDW组与NLR组实验室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RDW、NL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RDW>13.2%组RDW和ESR水平均高于RDW≤1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NLR>2.14组NLR和CRP水平均高于NLR≤2.1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可将RDW和NLR作为辅助指标,准确评估疾病活动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2):8-10+14
目的 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并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我院呼吸科住院的60 例COPD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肺功能指标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患者分为单纯COPD 组(n=27)与COPD 并发OSAHS 组(n=33),比较患者的肺功能分级、BMI、颈围、吸烟指数、6 min 步行实验测试、COPD 评估测试(CAT)评分、Epworth 嗜睡量表测试(ESS)、肺功能、多导睡眠监测(PSG),对COPD 并发OSAHS 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 相关性分析。结果 COPD 并发OSAHS 组患者BMI、吸烟指数、AHI、CAT、ESS 均高于单纯COPD 组,FEV1、6 min 步行试验低于单纯COPD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因素分析显示,老年COPD 患者并发OSAHS 与患者BMI、吸烟指数及FEV1 有关(P<0.05)。结论 老年COPD 患者并发OSAHS 发生率高,且BMI、吸烟指数越高,肺功能越差,并发OSAHS 风险越高,应予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1.
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致死、致残疾病之一。吸入治疗是COPD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吸入技术错误普遍存在,影响临床疗效。目前,国内关于COPD患者干粉吸入装置操作错误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较少。目的 了解门诊稳定期COPD患者干粉吸入装置操作错误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提出相应干预对策。方法 选取2018年3-8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仙葫院区心肺病科门诊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91例,分析其干粉吸入装置操作错误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操作错误的影响因素。结果 39例(42.9%)COPD患者存在操作错误,操作错误率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吸气不充分(41.8%,38/91)、吸入前未充分呼气(34.1%,31/91)、屏气时间过短(28.6%,26/91)。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患者的吸药前装置准备错误率高于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患者(P<0.017);三种吸入剂患者的吸入过程中各项操作错误率、吸入后漱口错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吸烟状况、吸入装置使用时间是COPD患者干粉吸入装置操作错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受文化程度低、吸烟、吸入装置使用时间短等因素影响,部分COPD患者使用干粉吸入装置存在错误;建议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以减少其吸入技术错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中的可能作用,为肺动脉高压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血小板表面GPⅡb/Ⅲa复合物(PAC-1)、P-选择素(P-selectin,CD62P)、血浆纤溶酶原抑制物-1(PAI-1)、D-二聚体(D-D)水平,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OPD肺动脉高压患者PAC-1、CD62P的表达、血浆PAI-1、D-D水平均较COPD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PAC-1、CD62P的阳性表达率与肺动脉压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 COPD存在显著的血小板活化,合并肺动脉高压时血小板活化程度更高。COPD肺动脉高压时,血小板活化程度与肺动脉压呈正相关,进一步说明血小板活化和肺动脉高压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对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可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反复出现的问题,可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目前,AECOPD的预测和诊断缺少量化指标,因此探讨常用血常规指标对AECOPD的预测和诊断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百分数(LY%)、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中性粒细胞百分数(NE%)及白细胞计数(WBC)在AECOP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9月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AECOPD患者130例为AECOPD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22例为健康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血常规。比较两组LY%、NLR、NE%、WBC指标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LY%、NLR、NE%、WBC对AECOPD的预测和诊断价值。结果 AECOPD组患者NLR、NE%、WBC均高于健康对照组,LY%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NLR、NE%及WBC对AECOPD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4、0.901、0.892、0.616(P<0.01)。LY%对AECOPD诊断的最佳截断值为24.9%,灵敏度为82.31%,特异度为90.98%;NLR对AECOPD诊断的最佳截断值为2.73,灵敏度为79.23%,特异度为92.62%;NE%对AECOPD诊断的最佳截断值为65.4%,灵敏度为78.46%,特异度为93.44%;WBC对AECOPD诊断的最佳截断值为9×109/L,灵敏度为37.69%,特异度为90.98%。结论 LY%<24.9%、NLR>2.73、NE%>65.4%可有效诊断AECOPD的发生,WBC对AECOPD的诊断价值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加重期继发肺栓塞( PTE)和/或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炎症机制。方法将上海市肺科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26例老年高风险COPD急性加重期继发PTE和/或DVT的患者作为血栓组;另选择同期就诊于门诊的26例低风险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入选患者的血常规、血黏度、血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气分析、外周血细胞因子、ESR、CRP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症状无特异性,以咳嗽、咳痰、胸闷、气促为主;血栓组患者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IL-6、肿瘤坏死因子、CRP、ESR、低切和高切血黏度均值高于对照组( t=3.339、2.700、2.207、2.431、2.257、2.143、2.223、2.797,均P<0.05),PaO2低于对照组(t=4.312,P<0.05)。血栓组患者外周血IL-6水平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低切血黏度呈正相关(r=0.437、0.624、0.429,均P<0.05);血栓组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与纤维蛋白原、低切和高切血黏度呈正相关(r=0.624、0.519、0.513,均P<0.05);血浆CRP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IL-6、肿瘤坏死因子呈正相关(r=0.478、0.541、0.533、0.491,均P<0.05)。结论老年高风险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继发血栓性疾病存在显著的炎症反应;IL-6、肿瘤坏死因子可能在促进COPD急性加重期继发血栓疾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常存在包括膈肌在内的全身骨骼肌营养不良和萎缩。膈肌疲劳是此类患者病情进展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但应用超声联合肺功能评估膈肌功能却鲜见报道。目的 分析不同程度COPD患者膈肌移动度情况,及其与肺功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2018年3月-2019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鞍钢集团公司总医院就诊的COPD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COPD组),按COPD分级标准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另选取鞍钢集团公司总医院肺功能室做检查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行肺功能检查、超声测量平静呼吸时相膈肌移动度(FRC)及用力呼吸时相膈肌移动度(TLC),采用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估呼吸困难,记录患者的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mMRC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FRC、TLC、不同呼吸时相下膈肌移动度的差值(TLC-FRC)、吸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IC%pred)、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d)、残气量/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RV/TLC%pred)等指标,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膈肌移动度与研究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膈肌移动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COPD组身高、体质量、mMRC评分高于对照组,FEV1%pred、FVC%pred、FEV1/FVC低于对照组(P<0.05)。四组间FRC、TLC、TLC-FR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FRC高于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TLC、TLC-FRC低于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P<0.05);中度组FRC高于对照组,TLC、TLC-FRC低于对照组、轻度组(P<0.05);轻度组TLC-FRC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COPD组膈肌移动度与BMI(r=0.501,P<0.001)、FEV1%pred(r=0.697,P<0.001)、FVC%pred(r=0.639,P<0.001)、FEV1/FVC(r=0.564,P<0.001)、IC%pred(r=0.438,P<0.001)、MVV%pred(r=0.578,P<0.001)呈正相关,与mMRC评分(r=-0.615,P<0.001)、RV/TLC%pred(r=-0.350,P<0.001)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EV1%pred〔β=0.728,95%CI(0.027,0.042),P=0.001〕是膈肌移动度的影响因素。结论 COPD患者膈肌移动度可以用超声来评价,而膈肌移动度的大小与肺功能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背景 住院期间并发肺部感染会明显增加住院费用、时间和死亡率,大大加重了疾病负担。入院24 h内血液检测值对肺部感染是否存在影响尚不清楚。目的 分析血液检测值对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2017年7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 284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当前饮酒情况、当前吸烟情况等基本信息及入院24 h内的血液检测值,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6 284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者373例(5.94%),其中男237例,女136例,平均年龄为(72.6±10.1)岁。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当前吸烟情况、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肌酐、脂蛋白a是并发肺部感染与否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2.316、2.258、0.998、0.987、1.106、1.029、1.003、1.056,P<0.05)。结论 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的血液检测值对并发肺部感染有预测作用,其中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风险降低,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肌酐、脂蛋白a升高者并发肺部感染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17.
杜飞  张李  龚玲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4):3029-3033
背景 全身性炎症是冠状动脉疾病(CAD)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之间的病理生理联系,然而,亚临床慢阻肺对疑似或诊断为冠心病患者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 探讨慢阻肺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和心内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CAD依据冠状动脉造影(CAG)或双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进行确诊。根据肺功能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慢阻肺组和无慢阻肺组。分析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部位和范围,以及与慢阻肺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210例患者中138例(65.7%)确诊为CAD;101例(48.1%)确诊为慢阻肺。慢阻肺组CAD、狭窄程度≥50%、累及三支血管、累及多支血管、累及左冠状动脉及重度CAD发生率均高于无慢阻肺组(P<0.05)。重度慢阻肺患者的CAD及狭窄程度≥50%发生率均高于轻度、中度慢阻肺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阻肺〔OR=11.42,95%CI(5.34,24.59),P<0.001)〕是CAD的影响因素;慢阻肺是狭窄程度≥50%的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OR=4.78,95%CI(2.21,10.34),P<0.001〕。结论 在CAD患者中,慢阻肺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慢阻肺是CAD和狭窄程度≥50%的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球主要致死性慢性病之一,不断加重全球经济负担。骨骼肌营养不良作为COPD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但目前关于其发生机制、预防和治疗的研究尚不完善。目的 探讨COPD严重程度与骨骼肌营养不良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7年9月-2019年6月就诊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COPD患者205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一时期于该院行体检的性别、年龄与病例组相匹配的健康成年人125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各项身体成分指标、舒张气管后肺功能。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同性别受试者的各项身体成分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探讨COPD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深吸气量与肺总量比值(IC/TLC)与各项身体成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男性COPD患者BMI、去脂体质量(FFM)、全身肌肉量、躯干肌肉量、双上肢肌肉量、双下肢肌肉量、四肢肌肉量、握力、骨骼肌指数、去脂体质数低于对照组男性(P<0.05),女性COPD患者BMI、FFM、全身肌肉量、躯干肌肉量、双上肢肌肉量、双下肢肌肉量、四肢肌肉量、握力、骨骼肌指数、去脂体质数低于对照组女性(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男性COPD患者IC/TLC与FFM、全身肌肉量、躯干肌肉量、双上肢肌肉量、双下肢肌肉量、四肢肌肉量、握力、骨骼肌指数、去脂体质数呈正相关(P<0.05),女性COPD患者IC/TLC与BMI、FFM、全身脂肪量、全身肌肉量、躯干肌肉量、双上肢肌肉量、双下肢肌肉量、四肢肌肉量、握力、骨骼肌指数、去脂体质数、脂肪体质数呈正相关(P<0.05)。除男性COPD患者FEV1%与握力呈线性正相关外(P<0.05),FEV1%与男性、女性COPD患者其他身体成分指标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COPD患者BMI、FFM、肌肉量及握力低于健康者;COPD患者身体成分指标与FEV1%不相关,与反应疾病严重程度的另一项指标IC/TLC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杓型血压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以提高非杓型血压的知晓率。方法选择住院部原发性高血压或其他心脏疾病并发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105例,按昼夜血压波动情况分为杓型血压组及非杓型血压组。分别两组收集临床资料,并行血常规、血生化等辅助检查的结果。结果 105例患者中,杓型血压患者37例(35.2%),非杓型血压患者68例(64.8%)。且非杓型血压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均较杓型血压患者显著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结果提示,当RDW≥14.1%及NLR≥1.9与非杓型血压的预测显著相关(P〈0.01)。结论住院高血压病患者中非杓型血压的发生率较高,RDW≥14.1%及NLR≥1.9是非杓型高血压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陈旭  杨晓芸  刘淑敏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6):3240-3245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肺康复锻炼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宁夏人民医院呼吸科电子病历系统中抽取2015年就诊的COPD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试验组患者实施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肺康复锻炼干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肺康复锻炼干预。于干预前及干预后3、6、9个月时,评估患者肺康复锻炼行为依从性、生活质量、肺功能。结果 干预后6、9个月时,试验组肺康复锻炼频率高于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测评量表(CAT)评分低于对照组,肺康复锻炼行为阶段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9个月时,试验组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肺康复锻炼干预可有效提高COPD患者肺康复锻炼行为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