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所有负责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基地(综合医院)〔临床住培基地(综合医院)〕必须独立设置全科医学科。但科室开设以后,应该如何配置与建设,相关研究开展较少。目前,许多新开设的全科医学科正在套用其他医学专科的配置与建设评价标准,这些标准与全科医学学科特色不相适应,已经对其发展形成制约。本课题组通过文献检索、专题小组讨论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构建了临床住培基地(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配置与建设评价模型,包含6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78个三级指标及其评价标准,凸显了全科医学科的建科宗旨,体现了全科医疗的基本原则,强调了基层医疗的指导与提升,为指导和规范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建设提供了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背景 国内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住培)教学模式种类繁多,熟悉每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才能更好地综合运用这些教学模式。目的 分析我国全科住培教学模式、应用现状及其效果。方法 2020年1月,以“全科医学”“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规培”“全科规范化培训”联合“教学模式”为检索词,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维普网2010-01-01至2019-12-31收录的关于全科住培教学模式的文献,阅读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研究共入选来自国内53家全科住培基地的75篇文献。文献讨论的共性问题是全科现有教学模式在全科住培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相对于传统授课式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分别在学员理论知识培训、临床实践能力培训、人文教育和满意度方面有明显优势。全科相关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模式29篇、针对门诊教学的17篇、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BL)教学模式11篇、导师小组教学模式9篇,其余为情景模拟教学模式、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BL)教学模式、运用标准化病人的教学模式、巴林特小组教学模式、督导式教学模式、“互联网+”思维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各3篇,医护联合教学模式、研讨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思维导图、专科-全科联合教学查房(CSGR)、全病程管理、精准教学、形成性评价、学生讲课模式、循证医学、以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各1篇。PBL、CBL、TBL、情景模拟教学、导师小组、形成性评价教学模式适用于提高学员综合能力;翻转课堂式、学生讲课、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则侧重于学员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运用标准化病人评价和培训学员的教学模式侧重提高学员接诊和查体基本功;CSGR和全病程管理、循证医学和研讨式教学模式适用于提高学员独立思考能力;巴林特小组教学模式侧重提高学员医患沟通能力;“互联网+”思维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适用于疫情期间;垂直分层的门诊教学模式、GP-IP全科带教模式和督导式门诊能够提高全科门诊的培训质量。结论 不同的教学模式适用于学员不同能力的培养,针对全科住培教学大纲制定针对全科住培的精准教学目标,各轮转科室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新的教学模式或者进行不同教学模式的整合是提高全科住培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发布,要求认定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综合医院需独立设置全科医学科。同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设置指导标准(试行)》,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的战略定位和发展重要性日渐凸显,但如何定位和完善全科医学科建设仍然是相关领域研究者的关注焦点。本文以承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三级综合医院为重点,分别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优化医院功能和完善医院结构、未分化疾病与多病共存诊疗、分级诊疗、医院文化与品牌建设6个维度分析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功能定位,并提出了“立足临床、强化教学、联动社区、科研提升”的发展策略,期望可以为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加快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背景 自2010年起为了促进学科发展,综合医院积极开设全科医学科,但发展至今综合医院的全科医学科定位与其必要性依然存在争议,质疑集中在其可能加重患者“虹吸效应”,支持一方强调其在全科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因此确定其定位与功能是当前发展中亟须解决的问题。目的 了解各医疗供方对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功能定位期待与要求,为各综合医院开设全科医学科、明确下一步发展方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9年5月10-14日,邀请13名政府部门、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代表参与研究,采用专家咨询的方式,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放问卷提纲并回收,咨询内容主要包括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在医、教、研、管等方面承担的职责,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学科发展,不同类型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建设的异同。结果 根据咨询结果,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医疗业务功能定位主要是综合性、协调性规范诊疗,慢性病综合管理,健康促进,全专联合,双向转诊;人才培养的功能定位主要是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和教学互动;科研的功能定位主要是学术领头、学科建设、指导协作、技术创新与推广;其他职责的功能定位主要是社会责任、社区管理;不同机构的专家对于不同类型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建设异同存在较大分歧。结论 医疗供方对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功能定位期待基本符合政策要求,但目前全科医学科的建设与开展现状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教学职责方面,不同类型医院全科医学科建设方向的专家意见和现实情况都不明确,有待基于实践经验进一步探索与验证。  相似文献   

5.
背景 医院轮转是我国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的医院轮转计划仅有培训大纲的指导,缺乏整体管理策略。目的 改进本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科室轮转计划,以提高学员的岗位胜任力。方法 以深圳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2015—2016级全部规培学员为研究对象(n=42)。于2017年1—2月进行小组访谈,收集学员对现行轮转计划的评价与建议;结合小组访谈结果设置问卷,于2017年3月开展调查,主要内容为学员对现行轮转计划的满意度以及对科室改进计划(根据访谈结果制定)的意见。由全科医学教研组和医院教学科,根据小组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协商改进轮转计划。于2018年1月采用同份问卷对学员开展追踪调查。结果 轮转计划的主要改进措施包括:取消血液内科、重症医学科的病房轮转;增加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妇科、产科的门诊教学时间;将心血管内科、急诊科的轮转时间增加至3个月;增加全科医学科轮转1个月;对于外科类科室,取消肝胆外科、甲乳外科、肛肠外科、脊柱外科、手显微外科的轮转,将胃肠外科、骨关节科的轮转时间增加至1个月。改进轮转计划后,学员对轮转计划的满意度高于改进前(P<0.05)。结论 临床培训基地在制定轮转计划时,应注重教学内容的全科性质和教学时间的合理性,应强调全科医学科轮转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背景 为充实全科医师队伍,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实,全科医师转岗培训作为全科医师过渡期培训形式于2010年相继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且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于2017年开始承担部分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工作。目的 从柯氏模型的反应层评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转岗培训效果,旨在全面了解学员的主观感受,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将来的转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进行转岗培训的9名医师为调查对象。于2018年6月,通过转岗培训学员微信群发送调查问卷链接,学员各自于网上填写。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员基本情况、对转岗培训基地的评价、对自我能力提升情况的评价、对目前转岗培训方式的评价。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9份。对理论培训阶段的评价:8/9的学员对学时数设置以及教学水平的评价方面表示“满意”或“很满意”,7/9的学员对课程内容设置表示“满意”或“很满意”;对临床培训基地的评价:超过一半的学员对培训时长(7/9)和培训内容(8/9)“满意”或“很满意”,对师资水平均表示“满意”或“很满意”。在全科医学理论方面:9名学员均表示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对全科医学的认识和医患沟通能力有“较大提高”或“很大提高”,8/9的学员在全科适宜技术方面有“较大提高”或“很大提高”。在临床综合能力的评价中,8/9的学员表示门诊应诊能力有“较大提高”或“很大提高”。在全科实践能力的评价中,所有学员表示自己在全科常见病诊治以及全科医疗教学能力方面有“较大提高”或“很大提高”。所有学员参加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的教学活动,并认为这些教学活动提升了其综合能力〔如门诊应诊能力(9/9)、自学能力(9/9)、门诊带教能力(8/9)等〕。对于总体培训效果,5/9的学员表示“满意”,4/9的学员表示“很满意”。对于“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制度亟需改进方面”,7/9的学员认为应该合理提高培训人员工资待遇,5/9的学员提出培训方式应更加灵活多样,同时希望加强临床技能的培训。在工学矛盾方面,5/9的学员表示在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所有学员表示愿意在培训结束后注册为全科医生,其中8/9的学员愿意以后继续参加加强全科医生能力的培训。结论 学员对培训总体评价较好,也从培训中提升了自己的综合能力。但同时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需求不一、培训计划欠灵活、存在工学矛盾、组织管理待加强等。  相似文献   

7.
背景 全科医生数量和质量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两个重要维度,其中,医生数量的新增、保持和流失,是全科人力动态规划、管理和评价的重要考量,也是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全科住培)的绩效指标。探讨全科住培学员的就业状况及影响因素,可以为今后住培政策和激励机制的制定提供参考,但目前针对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 目的 了解河南省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的就业状况,分析学员结业后未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原因,从而为完善培训管理和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1年8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在河南省选取2014—2017年入培且已结业的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326例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课题组自行设计,主要内容为学员的基本信息、全科住培情况、目前工作情况及结业后从事与未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原因。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由学员自行填写。 结果 共发放问卷326份,回收有效问卷271份(83.1%)。结业后,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者77例(28.4%),从事非全科医学相关工作者194例(7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生源类型、全科住培基地所在区域是学员结业后是否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影响因素(P<0.05)。与结业后未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学员相比,结业后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学员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的比例更高〔70.1%(54/77)比32.0%(62/194),P<0.05〕,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的比例更高〔49.4%(38/77)比6.2%(12/194),P<0.05)〕。194例未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学员中,从事内科学工作者78例(40.2%),从事急诊及危重症医学工作者33例(17.0%),从事外科学工作者17例(8.8%)。不选择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前3位原因分别为:单位安排〔34.5%(67/194)〕,所在单位没有全科医学科〔29.9%(58/194)〕,薪酬低〔26.8%(52/194)〕。 结论 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选择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比例较低,年龄、文化程度、生源类型及基地所在区域是影响因素。建议加大全科医学理念宣传,加快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建设,提高全科医生薪酬待遇,以此增加全科医生的职业吸引力。  相似文献   

8.
杜丽雪  陈嘉林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6):1908-1914
20世纪中期伴随生物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美国医学专科化迅速发展,远超过全人连续性照顾理念的发展,导致医疗行为复杂化。因此,发展全科医学被重新提出,并被确立为医学专科--家庭医学;重中之重在于发展家庭医学教育。总结美国家庭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发展史,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阶段一,1948年首先提出“固定时间固定科室轮转”。阶段二,20世纪90年代美国家庭医学教师协会首次将能力本位教育理论引入家庭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现培养方式由关注时间向关注能力的转变;1998年美国毕业后教育认证委员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培训效果计划”,并且提出以“6项核心能力”为考核标准的全新认证体系。阶段三,认证标准的转变促使美国毕业后教育认证委员会和美国骨科协会于2014年共同就“建立全国统一认证体系”达成谅解备忘录,拟于2020年6月实行,转型过渡期5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国高校附属医院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全科住培)的发展现状。方法 2019年12月,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我国近189所开设临床医学专业高校的全科住培开展情况。问卷内容包括教学机构设置、师资、培训形式等。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调查结果。结果 2010年、2017年和2019年我国内地高校开展全科住培的数量分别为35所、68所和117所, 全科住培基地数量分别为42所、88所和169所。高校开展全科住培最多的是华东地区(35所), 最少为西北地区(9所)。2019年, 1 929名临床基地全科医学科指导医师中, 有472人(24.5%)参与过教学文章的发表, 304人(15.8%)参与过教学课题开展, 543人(28.1%)具有累计3个月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经历;169家全科住培基地中, 91家(53.8%)基地理论教学只采用讲授法, 80家(47.3%)基地没有开展任何形式的形成性评价。结论高校附属医院全科住培发展迅速, 但仍存在全科住培尚未完全普及、不同地域和不同类型高校的发展不均衡、指导医师缺乏社区实践经历、社区指导医师缺乏教学研究经历、缺乏形成性评价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背景 根据国家最新文件,符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综合医院需独立设置全科医学科,并提出具体的设置要求。然而对拟新建全科的多数负责人来说,如何做好学科建设仍有一定的困惑。目的 了解国内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建设现状,为尚未建设全科医学科的综合医院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参加2018年度国内某全科医学会议的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负责人进行调查研究。2018年9月通过手机微信调研平台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学科负责人基本信息、全科医学科建设情况、全科医学科病房设置态度、全科医学科建设支持情况等。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41份。41家综合医院中,23家综合医院位于浙江省,18家位于省外;综合医院级别以三级甲等医院为主(占75.6%);68.3%的综合医院独立设置了全科医学科;90.2%的综合医院开设全科门诊;73.2%的综合医院设有独立的全科病房;与专科间协作情况中非常顺畅和比较顺畅占68.3%;95.1%的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有固定的社区实践基地;科研方面,接近一半(41.5%)的医院全科未承担全科领域课题;大多数(80.5%)综合医院院领导重视全科领域;51.2%的综合医院对全科医学科制定了独立的经济考核指标。70.7%的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负责人非常支持设置全科病房。综合医院有独立的全科病房和无独立的全科病房的负责人对全科病房设置必要性的观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非常支持和比较支持本院全科医学科发展的比例为70.7%,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非常支持和比较支持的比例为75.6%。结论 我国大多数综合医院独立设置了全科医学科,且大多数开设了全科门诊与全科病房,并拥有固定的社区实践基地,基本符合国家要求。目前全科教学仍应以门诊教学为主,有条件的综合医院设置全科病房以开展特色教学。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新时代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命线。本文立足于“健康中国”建设大背景,介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全科医学科实践经验和成果,结合医疗服务、管理、教育、学术能力四方面核心岗位胜任力的构建,以“全科-专科”和“医院-社区”协同整合规划轮转计划,训练家庭医生团队协作精神,融入亚专长全科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s with special interests, GPwSI)培养,并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样化评估,创新与“健康中国”行动相适应的高效、可复制、可推广的全科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全科专培”)实施方案,以期为新形势下全科专培制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新形势下全科住培医师是社会广泛需求的人才,为社会培养具有全科临床思维,临床诊疗能力强,感控意识强,医德医风高尚的全科复合型人才是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目标[1]。如何在新形势下既能提高全科住培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全科人才,提高首次职业医师考试通过率、结业考试通过率,成为当前面临的艰难考验。1 丰富全科住培基地教学活动,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目前,临床医学正处于高度发展的时期,  相似文献   

13.
背景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和支柱,与课堂教学效果密切相关。目前针对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中师资对教学目标认知及制定方面的研究较少。目的 了解国内优秀全科医学师资对教学目标的认知情况、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及对教学目标的建构与撰写情况等方面内容,探讨在开展与院校教育不同、专业性强、重在岗位胜任力培养的全科住培工作的过程中全科医学师资如何通过教学目标更好地促进教学。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法,选取所在地区全科医学发展水平高、工作单位为国内知名医学院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所在科室为国家级全科住培基地,且从事全科住培带教工作5年及以上、职称为副主任医师及以上、曾获得院级及以上教学荣誉、目前仍参与教学查房并在教学活动中制定教学目标的优秀全科医学师资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2—6月,通过线上视频会议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应用NVivo 12软件并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提炼访谈主题。结果 共纳入8名全科医学师资。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共提炼出3个主题和4个子主题:全科医学师资能较好掌握教学目标的制定原则;教学目标制定缺乏制度保障(包括2个子主题:缺乏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背景全科医生队伍的长久、稳定发展对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现国家“大健康”战略目标至关重要。全科医生是否继续从事全科医学职业主要取决于其对全科医生职业的信心。探讨已结业的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学员对全科医学职业认知情况,可以为今后培训内容改进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目的 调查已结业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对全科医学职业认知情况,从而为能够更好地留住全科人才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8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河南省10家全科住培基地2014—2017年入培且已结业的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课题组设计,本研究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学员基本信息、住培情况、目前工作情况、对全科医学的职业认知等。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由学员自行填写。结果共发放问卷326份,回收有效问卷271份(83.1%),结业后从事全科医学工作者77名(28.4%)。结业后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学员对全科医学学科地位、全科医生社会地位的评分高于未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者(P<0.05);结业后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学员中,80.5%(62...  相似文献   

15.
背景 自从国家实施全科医学战略以来,多系统疾病患者在全科医学科就诊的比例日益增高。多系统疾病患者在全科就诊是否比在专科就诊更具优势,国内缺乏此方面的报道。目的 比较多系统疾病患者在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与专科的就诊情况,为多系统疾病患者在综合医院选择就诊科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在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住院的502例多系统疾病患者和专科住院的4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浏览电子病历及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纳入对象进行统计分析,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确诊所需时间、确诊情况、会诊情况、转科情况、医疗花费、每日与医护的交流时间、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随访情况及半年内复诊情况。结果 全科收治的502例患者和专科412例患者的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全科和专科住院的多系统疾病患者的多方面诊治情况比较发现,全科在多系统疾病患者的会诊、转科、每日与医护的交流时间、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随访、半年内复诊上优于专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疾病确诊所需时间、是否确诊及医疗花费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系统疾病患者的大多健康问题在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得到了更优化的解决,综合医院成立全科医学科符合广大多系统疾病患者的就诊需求。  相似文献   

16.
背景 近年来我国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开展初见成效,黑龙江省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历经4年时间,逐步建立了较为系统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使其更加适应黑龙江省全科医生的人才培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对2014年以来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评价体系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问题并制定措施,逐步完善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评价标准和办法,使其更加适应规范化培训的需要。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9年5月,参加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100例住院医师为调查对象。对3年来学员参加的各项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并采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评价管理办法满意度调查问卷”对现行考核评价体系进行评价。结果 共95例参与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被纳入调查,其中2015级41例,2016级30例,2017级24例。2015、2016级学员在连续3年的年度考核中第1次不通过者,参加2次补考,最终通过率均为100.0%。2015级学员结业考试通过率为88.6%(31/35),2016级学员结业考试通过率为100.0%(30/30)。调查问卷13个条目平均得分2.5~4.0分。满意度最高的2个条目为“有助于对临床基本技能与实践操作的考查”(4.0分)和“对促进全科医学临床思维有帮助”(4.0分),满意度最低的2个条目为“有助于对科研能力的考查”(2.5分)和“能够客观地评估住院医师的综合能力”(2.9分)。结论 现行的考核体系可行性好、学员接受度高。未来还需重视科研能力和住院医师的综合能力评价,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综合医院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为住培)过程中专科带教的情况, 并对其进行优化。方法该研究为质性研究。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住培基地2016、2017及2019级的住培医师为受访者, 对其进行半结构式、开放式电话访谈。访谈时间为住培结业回单位工作后6个月。分别于2020、2021年3月对2016、2017级住培医师进行第1轮访谈, 调查其对专科学习的感受与建议。在第1轮访谈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头脑风暴、文献检索、专家咨询等梳理出新的全科住培过程中专科带教模式, 并应用于后续的住培教学。于2023年3月对2019级住培医师进行第2轮访谈, 调查新模式的实施效果。结果纳入受访者34人, 年龄(27.9±1.8)岁, 女性20人(58.8%)。接受第1轮访谈者共12人[综合医院3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人、乡镇卫生院5人)], 6人认为在专科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不够全面;尽管受访者均表示在专科轮转中接受过针对结业考试的模拟人培训, 但有2人认为不全面, 2人提及部分项目未进行过真人实际操作;12人均认为在专科学习遇到的病种与实际工作存在一定差距;10人提...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的动态TOPSIS法在医疗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医疗质量具有随时间动态变化的特点, 而很多有关的评价往往停留在被评价对象的“以往”或“现在”的状况上, 均采用静态评价的方法。本文从动态视角出发, 根据既考虑“过去情况”、“现在状况”, 也关注“将来发展趋势”的思想, 提出一种基于指标值与指标增量的动态TOPSIS 法。该法既关注同一指标在不同评价对象间的差异( 纵向差异), 也关注其在不同时点间的差异( 横向差异);不但能给出最终的动态评价结果, 而且能给出各时间截面的评价结果。通过将其应用于临床科室医疗质量的评价, 验证了该法是一种有效的动态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对综合性医院全科医学科培训满意度情况,旨在探索全科医学科在综合性医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方法 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进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2014、2015、2016级的128名全体学员为调查对象。于2017年4—6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学员的基本情况,学员对本院各专科、全科医学科和社区轮转的满意度,学员对本院全科医学科已组织的培训的满意度情况。共发放问卷128份,回收有效问卷份128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100.00%。结果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者占98.44%(126/128)。学员对在医院各专科、全科医学科和社区轮转的满意度分别为47.66%(61/128)、75.78%(97/128)、46.09%(59/128)。学员对在医院各专科、全科医学科和社区轮转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员对在全科医学科轮转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在医院各专科和社区轮转的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学员对全科医学科已组织的培训的满意度为92.19%(118/128)。结论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对在医院全科医学科轮转和全科医学科已组织的培训满意度均较高。作为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综合性医院应设置全科医学科,并加强全科师资标准化建设,参与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全过程管理,使全科理念、全科临床思维渗透到规培的每个环节,最终培养出合格的全科医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运用德尔菲法构建基于门诊环境的全科住培医师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国内外文献回顾和小组讨论后,初步拟定了基于门诊环境的全科住培医师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经过两轮的专家咨询确定了指标体系。采用Excel 2015和SPSS 26.0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结果 两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5.0%(19/20)和100.0%(19/19),专家权威程度为0.86,协调系数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定了由6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6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医疗服务/患者照顾、医学知识、职业精神、以医疗体系为基础的实践、基于实践的学习和提高、人际交流和沟通及技巧。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一套完整、可信度高的基于门诊环境的全科住培医师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为今后全科住培医师门诊接诊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