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6):147-149
目的 探讨采用机器人自动化传送系统在手术室高值耗材配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每天9:00~11:00高值耗材配送频率高峰段,比较2019 年9 月~2020 年1 月机器人自动化传送系统配送(观察组)高值耗材与人工配送(对照组)在取货时间、送货时间、核查时间、配送正确率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两组取货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送货时间为132(82,189)s,低于对照组的278(223,368)s;观察组核查时间为55(47,175)s,低于对照组的123(95,164)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配送正确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机器人自动化传送系统配送手术室高值耗材,能有效减轻手术室护士的工作量,且配送正确率高,可以满足手术需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三级质控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成效.方法 实施手术室护士长-专科组长-专科护士三级质控管理模式.结果 手术安全核查率、消毒灭菌合格率、急救物品完好率、手术器械清点正确率均为100%;术中压疮发生率为4%;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达95%,术毕器械完好率为98%,手术医生的满意率达98%.结论 三级质控管理可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RFID技术在手术室人员、物品、设备信息智能化管理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将188台手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手术室RFID技术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人工准备手术间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人员安排情况,手术物品存贮、放置、使用情况及手术设备管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相关人员在96次手术中,择期手术开台准时率、术者到达手术室及时率、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率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96次手术中,物品定位准确率、敷料周转率、手术用物准备正确率、设备使用时间统计率、设备完好率均达到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一次性耗材过期失效率为0%,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RFID技术在手术室中的应用可实现手术室人员、物品及设备的信息智能化管理,显著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手术准备工作的有序进行及手术的顺利开展,避免出现失误,具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手术室与供应室的统一管理,包括手术器械、物品的交接流程,敷料的清洗,器械的打包,手术室与供应室的分工及运送.笔者认为统一管理提高了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利于器械的管理,有效控制了医院内感染,合理利用了卫生资源,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保持再生器械完好率中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未实施品管圈作为对照组,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实施品管圈作为实验组,比较同期两组手术器械完好率,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器械缺失率为37.35%和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再生手术器械的缺失率,提高了手术器械的完好率;密切手术室、供应室的联系,提高了护士主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专科组手术室器械管理和故障排查在达芬奇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行达芬奇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的68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专科组进行手术器械护理管理和术中故障排查。记录两组术前准备时间、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记录术者对两组手术室器械管理的评分;记录两组术中故障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平均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平均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术者对观察组各项手术器械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故障发生率(11.76%)较对照组(23.53%)低,P<0.05。结论:专科组用于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护理管理中,能提高术者对手术器械准备的满意度,更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术中故障;此外对患者术后康复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手术室骨科人员及手术器械物品的管理流程.方法 采用设立专科组的方式,器械由供应中心专人、专柜管理,采用高压灭菌、低温等离子消毒和小包装灭菌备用等管理方法,由专科组组长与供应中心随时探讨,及时进行调整以促进和完善器械管理.结果 手术器械和物品准备准确率明显提高,医生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由85%提升至97%.结论 骨科采用设立专科组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生满意度.手术器械采用专人、专柜和小包装灭菌管理法,能提高手术器械使用率及用物准备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sigma管理模式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组建6sigma管理模式小组,评价目前手术室管理流程,寻找改进空间,运用6sigma管理法经典五步措施,改进、完善管理步骤,评价6sigma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手术室的手术物品准备正确率、手术部位感染率、手术核查流程准确率和贵重仪器设备完好率。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三基考试成绩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变化。结果:6sigma管理模式实施后,手术室的手术物品准备正确率、手术核查流程准确率和贵重仪器设备完好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而手术部位感染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护理人员三基考试成绩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6sigma管理模式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有效提高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细节管理措施在对手术室外来器械进行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观察.方法 抽取80台次在我院实施的手术治疗资料,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0台.A组采用常规的管理制度对外来手术器械进行管理;B组采用细节化管理措施对外来手术器械进行管理.对两组的器械情况、手术医生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B组器械的消毒合格率、器械完好率明显高于A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器械出现差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手术医生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手术室的外来器械采用规范化的细节管理措施,可以使手术室器械的消毒合格率和完好率得到有效保障,是手术医生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有效避免手术器械出现差错,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进一步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信息化智能柜在体外循环耗材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 手术室放置终端信息化智能柜,即虚拟二级库,与医院物流管理系统相串联。体外循环耗材区分高值与低值,高值耗材采用“一物一码”、低值耗材采用定数包扫码方式存放于科室终端智能柜。所有耗材采用“一站式”配送、“链条式”可追溯管理,按实际发生制进行核算。比较应用前后体外循环耗材的申报、请领、盘库、取用及核查所需时间。结果 信息化智能柜系统的应用,有效缩短了体外循环耗材的申报、请领、盘库、取用及核查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科室体外循环耗材零库存。结论 信息化智能柜系统在体外循环耗材管理中的应用,使耗材全程可视化、一体化管理,同时优化了耗材管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医用耗材使用全过程监管体系,有效实现快速、安全、可靠、低成本的供应链智能化管理模式,满足医用耗材精细化闭环管理要求。方法二级库取、还耗材基于二维码、条码、芯片等扫描手段;手术室配送启用自动机器人系统;证照信息管理借助"互联网+"云平台;供应链评价搭载微信APP。医用耗材成本分析及应用评价模块系统软件用于实时分析、预测耗材费用异常,从而对单病种等手术耗材成本效益进行推演分析评价,为医院领导者和职能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结果通过对接医院HIS系统,手术室医用耗材取、还与结算信息可自动记录;智能化手段实现手术室内自动物流配送;产品证照与供应商资质得以高效收集与安全存储;基于微信平台完成医用耗材验收与供应商、供应链评价。医用耗材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了智能化控制。结论有效实现医用耗材闭环管理,全程信息化可视化监管及成本监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提高我院医用耗材配送效率,结合耗材采购、配送流程提出一套智能化管理系统联合六西格玛方法的管理措施。方法通过对我院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依据耗材配送中存在的问题绘制了鱼骨图,寻找了问题的主因,并根据主因从技术层面和业务层面制订了相应的对策。以KY公司为重点研究对象,统计对策执行前后医用耗材配送时间。结果我院普通耗材、高值耗材配送时间缩短效果显著,P值为0.019和0.041,订单未及时完成率由30.67%降低到6.32%,降低效果明显。结论运用智能化管理系统结合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可明显地提高医用耗材配送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根据新形势下对医疗耗材规范化管理的要求,探讨麦肯锡7S模型在医院医疗耗材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为提高医疗耗材管理效率提供探讨依据。方法通过将麦肯锡7S模型与实际情况结合,优化原有医疗耗材管理流程,并对比麦肯锡7S模型实施前后医疗耗材品项管理情况、耗材配送效率等对医疗耗材规范化管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2017年以来,1021家医疗耗材供应商与我院建立知识图谱,《医疗耗材供应商廉政协议书》签署率达100%,资质合格率达100%;医院医疗耗材品种、品规的月库存量均得到显著性减少(P<0.05),耗材平均出库时间显著性减少(P<0.05);医疗耗材申请响应时间、订单下达时间、订单配送时间均得到显著性降低,耗材配送效率得到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麦肯锡7S模型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我院医疗耗材规范化管理的进程,加快了耗材采购过程中系统化、常态化、流程化、标准化、表单化等过程的建立,具有一定的研究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多模式物流管理的医用耗材全流程信息化精细化管理体系。方法全面梳理和标准化医用耗材物资字典,建立标准分类编码;直接采用GS1条码或类GS1条码作为院内外医用耗材唯一追溯码,实现HIS医嘱扫码计费;植介入高值RFID智能柜配合供应商“备货制”、低值医用耗材RFID智能柜配合第三方SPD物流配送“定数包”“零库存”管理;实现医院检验试剂全流程GS1条码追溯和实时库存监管;建立使用科室“科室库”信息流和实物流的实时监管。结果初步建立基于多模式物流管理的医用耗材全流程信息化精细化管理体系,压缩低值医用耗材库存200万和检验试剂库存300万,实现植介入高值和计费医用耗材管理HIS医嘱计费实时消减库存,2016~2018年耗占比分别为39.16%、36.99%、35.87%。结论基于多模式物流管理的医用耗材全流程信息化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和实践对医疗机构实现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和成本费用控制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手术机器人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形成了一个发展迅速且引人入胜的新领域,它正在改变神经外科的手术方式。本文就未来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发展做一述评。我们发现,当前在神经外科领域应用手术机器人最广泛的仍然是立体定向手术。手术机器人的应用较以往大大提高了穿刺精度,但其无法在其他类型神经外科手术应用。随着影像技术、机械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高度融合发展,手术机器人作为神经外科手术辅助手段必然会紧随时代的需要迎来井喷式发展,逐步向神经外科各个领域发展,使手术更安全、更高效。  相似文献   

16.
范慧  胡鹏 《中国医疗设备》2020,(3):125-127,138
为改善医用耗材物流管理不足的现状,降低医用耗材成本支出,形成每件医用耗材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的管理体系。我院基于HRP管理系统,通过统一材料建档标准、高值耗材单一条码管理、低值耗材与收费项目成本核算配对管理、借物与库存联动管理、院内外物流协同管理。该系统实现了医用耗材各使用环节、全生命周期覆盖、全流程追溯的精益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我院医用耗材管理效益。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分析SPD模式下医院医用耗材运营模式,评价其实施效果。本文以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为例进行案例分析,运用专家访谈法,对德州市人民医院2名护士长,器械科2名员工和SPD运营中心3名员工进行访谈,咨询相关的专家学者,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详细介绍德州市人民医院SPD模式下医用耗材采购供应管理、库存管理、配送科室二级库管理、消耗结算对账管理模式。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认为SPD模式有利于加强耗材监管保证耗材质量安全,解放临床护士提高临床服务质量,降低医院运营成本提高医院竞争力,但是仍需继续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婴幼儿智能和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用Gesel婴幼儿发育检查量表测出顺产组、胎吸组、产钳组、胎吸加产钳组婴幼儿的智能发育商(DQ),并分别测出其体重、身长,调查其智能发育的影响因素。结果:4组婴幼儿的DQ经方差分析存在显著性差异,F=6.23,P<0.01,而各组婴幼儿的体重、身长之间相比无统计学上的差异。影响智能发育因素经逐步回归分析得出显著因子是:分娩方式、早期教育开始年龄及入托情况。结论:不同的分娩方式对婴幼儿的智能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魏娟青  蒋美娜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12):2125-2127
目的 对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分析其在消毒供应中心感染防控中的作用。 方法 于2018年8月在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开展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活动,对比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活动实施前(2017年5月—2018年5月)、后(2018年8月—2019年8月)使用消毒供应中心发放的医疗器械诊疗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灭菌物品B-D实验合格率、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合格率及物品送达时间。 结果 实施后,使用消毒供应中心发放的医疗器械诊疗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低于实施前的2.6%,且B-D实验合格率为98.8%,高于实施前的9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合格率包括清洗质量、消毒灭菌、包装质量、回收、验收、分类及发放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后常规物品及急需物品送达时间为(45.25±10.71)min、(9.64±1.17)min,均短于实施前的(51.26±10.33)min、(12.37±2.2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可有效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感染防控力度,提高供应室物品合格率,缩短物品送达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快速传输病案更好的为医疗服务。方法在23层的现代化医疗综合大楼中安装西门子(日本)轨道式物流传输系统(SIMA—COMVT—MC System)传输病案。结果确保了病案使用的快捷、高效,为病案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保障。结论轨道式物流系统在病案流通的传输中,作用显著,但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守有关的规定和合作的精神,才能确保病案及时送达目的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