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人正常合侧貌软组织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普查挑选广东人(汉族)、五官均称,面部肌肉谐调,正常150名,按不同年龄分为三组,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侧貌软组织X线头影测量,得出了广东人侧貌软组织的面型结构特征:1.为凸面型。2.Ricketts审美线(E线)分析测貌唇型,前位唇居多,占84%。3.和谐协调线(H线)及H角(NB一pg'ul)与北京人比较,显示出广东人上下唇较北京人前突的面型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安氏Ⅱ^1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软组织的侧貌特征。方法:随机选取安氏Ⅱ^1类错(牙合)低角型、均角型、高角型女性成年患者各28例,共84例,年龄18~23岁,平均20-3岁。选取矫治前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一系列指标随着面高的增加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趋势。侧貌突度及上、下唇突度依次明显增大,而面下部深度逐渐由过深变浅,同时上下唇弧的弧度由大变小、弧形由深变浅、由过于弯曲趋于过直立,尤其是低角组颏唇沟过凹陷而高角组过平坦。结论:垂直骨面型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软组织侧貌特征尤其是唇颏部形态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计算机辅助测量系统得出240名广西壮族正常人软组织侧貌X线头影测量结果。分析研究发现:壮族人软组织面型、唇形均为前突形,且随年龄增长侧貌凸度愈明显。男性侧貌凸度大于女性,性别差异出现早而显著,软组织各部份厚度不尽相同,软、硬组织间存在一定的补偿机制,各地区人软组织侧貌比较中,以壮族入软组织例貌最突;以下依次为北京人、上海人和哈尔滨人。  相似文献   

4.
上海地区650人对软组织侧貌唇突度的审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上海地区人群对软组织侧貌唇突度的感知性,并探讨其对正畸治疗的影响。方法 根据中国美貌女性软组织侧貌的X线头影测量值,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以E线为参考线作出4张不同双唇突度的面型侧貌图。选择正常青年250名,正畸患者及其家长各200名,依照满意度将4种侧貌由高至低进行排序。结果 上海地区人群对4种面型的喜爱程度依次是稍直型、标准型、直型和稍突型。正常青年组男性较女性更喜爱偏突的唇型,正畸患者及其家长较喜爱稍直型。对于正畸患者,面型正常者喜爱标准型,Ⅱ类和Ⅲ类面型者喜爱稍直型,但Ⅲ类面型者的个体差异较大。结论 上海地区人群的审美标准趋于直面型。人群对双唇突度的感知性有性别和年龄差异,正畸患者的感知性与自身的面型相关。提示正畸临床治疗中应加强医患交流,特别应重视正畸患者和家长对面型的认识及其所期望的面部形态。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湖北地区汉族正常合成人(男64人,女54人)的软组织侧貌进行了X线头影测量研究,建立了湖北地区成人软组织侧貌形态的评价标准。研究结果表明:本地区男女两性正常人软组织侧貌形态存在差异。男性软组织侧貌垂直高度,侧貌突度大于女性,颏部形态立体感强于女性。而女性颏部软组织覆盖丰满圆润。与北方地区正常人相关资料对比分析显示:本地区正常人面中份突度较大,鼻尖突度小,唇间间隙大。北方地区人群面型直,鼻尖突度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计算机辅助测量系统得出240名广西壮族正常He人软组织侧貌X线头影测量结果,分析研究发现,壮族人软组织面型,唇形均为前突形,且随年龄增长侧貌凸度愈明显,男性侧凸度大于女性,性别差异出现早而显著,软组织各部份厚度不尽相同,硬组织间存在一定的补偿机制,各地区人软组织侧貌比较中,以壮族人软组织侧貌最突,以下依次为北京人,上海人和哈尔滨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颌前突患者拔除4个前磨牙矫治后软组织侧貌的变化。方法:选择13例双颌前突病例,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以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对矫治前后软组织侧貌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①拔牙矫治后,上唇突度,下唇突度减少,颏唇沟深度,颏唇沟倾角,"Z"角增大,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②SNPg及SNSPg'没有明显变化。③正畸治疗后,软组织侧貌由突面型成为较平直的面型。结论: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可明显改善面部软组织侧貌。  相似文献   

8.
朱正  王华  张卫兵 《口腔医学》2019,39(8):689-691
[摘要] 目的 研究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软组织侧貌形态。方法 选取53例(女32例,男21例)成人骨性Ⅲ类患者及53例成人骨性Ⅰ类患者治疗前的CBCT数据,利用Dolphin imaging 11.0软件重建头颅侧位片,采用Holdaway软组织测量方法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测量结果按不同性别及不同矢状向骨面型进行比较,用SPSS 20.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成人骨性Ⅲ类患者与骨性Ⅰ类患者相比,骨性Ⅲ类患者的面中1/3凹陷明显(A点突度、Sn-H线)、上唇前突(上唇沟深度、上唇紧张度)、下唇前突(LL-H线)、颏部前突、颏唇沟变浅(软组织面角、H角、颏唇沟深度、颏部厚度)。成人骨性Ⅲ类患者不同性别间的软组织侧貌形态差异主要集中在软组织面角、上唇沟深度及上唇紧张度,其余指标无明显差异,显示出女性患者具有较好的软组织代偿。结论 由于成人骨性Ⅲ类患者上下颌骨间存在明显的矢状向不协调,因此与骨性I类患者相比,其软组织侧貌有着显著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Schwarz颜面侧貌分类的审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Schwarz侧貌分类方法对中国人颜面侧貌的审美进行调查。方法 选取标准中国人面像的男女各1名,拍摄侧貌像,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得到符合Schwarz分类方法的男女面像各9幅。随机选取成都市居民212名对上述面像进行评价。结果 通过多组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男性侧貌以直面型为最佳,女性侧貌以双颌稍前突面型为最佳,与其他面型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最具吸引力的男女侧貌有差异。直颌型组是最容易接受的面型组。侧貌美学效果有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软组织的侧貌特征。方法:随机选取安氏Ⅱ1类错牙合低角型、均角型、高角型女性成年患者各28例,共84例,年龄18~23岁,平均20.3岁。选取矫治前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一系列指标随着面高的增加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趋势。侧貌突度及上、下唇突度依次明显增大,而面下部深度逐渐由过深变浅,同时上下唇弧的弧度由大变小、弧形由深变浅、由过于弯曲趋于过直立,尤其是低角组颏唇沟过凹陷而高角组过平坦。结论:垂直骨面型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软组织侧貌特征尤其是唇颏部形态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上颌前牵引对UCLP术后患者软组织侧貌的影响。方法:选用10例生长期UCLP术后患者进行上颌前牵引。采用X线头影测量分析法,对前牵引前后的软组织侧貌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前牵引后鼻尖点、鼻底点及上唇最突点明显前移,软组织面型凸度明显增加,治疗前的凹面型侧貌明显改善。结论:上颌前牵引是改正唇腭裂患者颜面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E线、B线、H线对侧貌唇美学评价的一致性、敏感性。方法:30例侧貌美观的正常牙合及47例侧貌不协调的安氏Ⅰ,Ⅱ1,Ⅲ类骨性错牙合进行X线头影测量,测量唇到E线、B线、H线的距离。结果:对正常牙合组E线的一致性最好;安氏Ⅰ类骨性双颌前突组B线的敏感性高;安氏Ⅱ类1分类骨性错牙合组B线对于上唇的敏感性较高;对于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组各线的判定不同。结论:E线在评价侧貌唇的美观上的一致性最好;B线在评价侧貌唇的美观上敏感性最好,其次为E线,H线较差。临床多用E线  相似文献   

13.
拔牙矫治对面部侧貌影响的软组织头影测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拔牙矫治对面部侧貌软组织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15例以直丝弓矫治的拔牙矫治病例,对矫治前后患者的软组织侧貌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①拔牙矫治后,面角,鼻唇角,Z角增大;②上唇长度,上唇厚度,下唇厚度增加,上唇突度减小,统计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③正畸治疗后,软组织侧面突度通过拔牙矫治变小,面型由突面型成为较平直的面型;④患者面部侧貌治疗后软组织头影测量指标均值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拔牙矫治可改善面部的软组织平衡。  相似文献   

14.
颏部位置对面部侧貌唇突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颏部位置对侧貌唇突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具有标准中国人面型的成年男性1名,描绘其头颅侧位片的侧貌轮廓,制作成剪影图作为标准侧貌,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标准侧貌的面突角进行变动,获得5张具有不同颏部位置(颏部位置正常、后缩5°、后缩10°、前突5°、前突10°)的剪影图.在此基础上,以E线为参考线,将各剪影图的上、下唇分别后移1mm和前移1mm各4次,每张剪影图分别得到9幅具有不同唇突度的侧貌图.选择180名大学生对侧貌图进行审美评价,从9种面型中选出最喜爱的3种.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颏部位置正常时相对后缩的唇突度最受欢迎,最受欢迎的3种面型与其他面型的得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颏部位置的后缩,人群倾向于喜爱略微前突的唇部位置;而随着颏部位置的前突,人们则倾向于喜爱更加后缩的唇部突度.结论:颏部位置对美观侧貌的唇突度有显著影响,颏部位置不同,唇突度的审美标准亦不同.对不同错<牙合>类型的临界拔牙患者进行矫治设计时,应考虑颏部位置对唇突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E线B线H线评价侧貌美唇美学一致性,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E线,B线,H线对侧貌唇美学评价的一致性,敏感性,方法:30例侧貌美观的正常He及47例侧貌不协调的安氏I,Ⅱ,Ⅲ类骨性错He进行X线头影测量,测量唇到E线,B线,H线的距离,结果:对正常He组E线的一致性最好,安氏I类骨性双颌骨突变组B线的敏感性高,安氏II类1分类骨性He组B线对于上唇的敏感性较高,对于安氏Ⅱ类骨性错He组各线的判定不同,结论:E线在评价侧貌唇的美观上的一致性最好,B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Tip-Edge Plus矫治技术矫治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面部软硬组织的改变,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上颌后缩为主,近中磨牙关系,下颌不能后退至前牙对刃,Ⅲ类骨型(ANB〈-1.5°),侧貌呈凹面型的病例9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11~13岁,平均12.2岁,均使用Tip—EdgePlus矫治技术进行非减数矫治。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对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头影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9例患者平均疗程17个月,矫治后SNA角平均增大2.5°(P=O.001),ANB角由-2.O°±0.5°增至1.1。±0.6°(P=0.000),所有的病例由负值变为正值,Wits值由(-2.7±0.9)1Tlrn变为(1.1±1.1)mm(P=0.000)。矫治后患者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面型角由矫治前的2.7°±1.6°变为矫治后的7.1°±2.3°(P=O.000)。结论对上颌后缩的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采用TipEdgePlus技术,可快速、高效地解除前牙反殆,改善硬组织形态和软组织貌面型。  相似文献   

17.
前方牵引对早期前牙反(牙合)患者软组织侧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方牵引矫治对早期前牙反[牙合]软组织侧貌的影响。方法:选择前牙反[牙合]伴有颜面形态异常(审美线明显异常)的儿童60人,男27人,女33人,年龄范围8—11岁,平均年龄9.3岁,将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前方牵引治疗组,观察及治疗周期为11—13个月,平均12.1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组矫治后的面突角、全面突角、下唇基角及鼻唇角明显减小,上下唇基角明显增大,上唇突点到审美线距离明显改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呈高度显著性,而上唇基角及下唇突点到审美线的距离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前方牵引矫治后面部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凹面型变为直面型或者接近正常面型,鼻、上唇、下唇以及颏部四者间的关系趋于协调,唇部曲线变得平缓、协调。  相似文献   

18.
利用自行设计的计算机辅助多环境下运行的容貌软组织测量分析系统,并首次引入极坐标表达体系项目,对150例(男女各半)广东籍正常成人进行67个项目的容貌侧面软组织特征测量分析,以探讨广东籍汉族正常成人容貌侧面软组织特征以及创立极坐标表达体系项目的临床意义。结果表明:①广东籍正常成人容貌侧面软组织特征存在性别差异和省籍差异;②极坐标表达体系项目能对侧貌前份软组织特征点在二维平面上进行定位描述,这是研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治疗(正畸、正颌外科、颜面部整形等)前后侧貌前份软组织特征点的生长量(和生长方向)或位移量(和位移方向)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9.
马宁  李巍然 《口腔正畸学》2012,19(4):226-229
上颌牙齿及齿槽前突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由于上前牙的唇倾,牙槽骨的前突导致开唇露齿,侧貌为凸面型,严重影响患者的美观。正畸治疗旨在通过拔牙矫治内收上前牙、建立正常的牙轴及覆[牙合]覆盖,减少牙槽骨的突度,从而改善面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成年时尚未接受手术治疗的腭裂患者软组织侧貌的形态特征。方法 采用X线头影测量方法,对49例成年腭裂患者软组织侧貌进行测量,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腭裂患者的上、下面高度比例协调,接近正常,上唇长度、唇间隙减小,下唇增长,颏唇沟深度无明显变化。结论 未手术成年腭裂患者软组织侧貌的畸形主要表现在面下部,即上、下唇长度比例失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