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陈健智  李璇  姚岐  曹修淮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022-2024,I0004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和β-连接素(β-catenin)在结直肠癌及转移灶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cadherin和β-catenin在20例正常结肠黏膜(A组)、25例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B组)、39例伴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原发灶和同一个体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灶组织(C组)中的表达情况,观察E—cadherin和β-catenin表达与肿瘤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B组和C组E-cadherin表达阳性率均明显低于A组(U=4.681、U=5.775,均P=0.000);C组原发灶中E.cadherin的表达强阳性率(5.1%)明显低于B组(16.O%)(U=2.149,P=0.032),C组转移灶与原发灶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6);β-eatenin在B组与C组、C组原发灶与转移灶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35、P=0.715);c组E—cadherin胞膜的表达下调和β-catenin胞膜的表达下调显示正相关(r=0.387,P=0.024),B组E—cadherin胞膜的表达下调和β-catenin胞膜的表达下调无明显相关性〈r=0.080,P=0.723)。结论E—Cadherin表达下调与结直肠癌伴有淋巴结转移有关,且与β-catenin的表达下调有明显的相关性,而β-catenin表达与结直肠癌伴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2.
王文韬  刘凯军 《河北医药》2013,35(11):1620-1622
目的通过检测转录因子KLF5蛋白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对KLF5在结肠癌细胞增殖过程中的意义进行探讨。方法对48例结肠癌和30例癌旁组织石蜡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KLF5与Cyclin D1、PCNA、P53在两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织中KLF5、Cyclin D1、PCNA表达均强于癌旁组织(均P<0.05),P53在两种组织中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结肠癌组织中KLF5与Cyclin D1之间、KLF5与P53之间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P均<0.05);Cyclin D1与PCNA表达也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Cyclin D1与P53、PCNA与P53之间表达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结肠癌组织中KLF5表达上调,这与KLF5可能通过调节CyclinD1、P53表达而参与结肠癌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水通道蛋白-5(AQP-5)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TAZ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患者预后的关系;同时检测肿瘤侵袭转移蛋白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TIMP-2蛋白的表达,并对其意义进行分析。方法收集98例区域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结直肠癌及40例癌旁正常组织石蜡组织标本,免疫组化(SP)染色检测AQP-5、MMP-2、MMP-9、TIMP-1、TIMP-2表达情况。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分析AQP-5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意义,并对AQP-5与肿瘤侵袭转移蛋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AQP-5、MMP-2、MMP-9在肿瘤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TIMP-1、TIMP-2表达则低于癌旁组织(P<0.05)。AQP-5、MMP-2蛋白表达水平均与淋巴结转移数目呈正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AQP-5阳性者生存期较短(P<0.0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AQP-5与MMP-2、MMP-9、TIMP-1之间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AQP-5蛋白可促进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AQP-5阳性是患者预后较差的标志。AQP-5的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侵袭转移蛋白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p21WAF1、P53与PC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p21WAF1、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HE染色鉴定乳腺癌的形态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21WAF1、P53及PCNA在30例乳腺癌组织与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E染色可见,与正常的乳腺组织相比,乳腺癌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有明显的异型。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21WAF1、P53及PC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67%、63.33%与70.00%。p21WAF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无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与组织分级无显著相关(P〉0.05)。p53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与肿瘤组织分级无关(P〉0.05)。PCNA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p21WAF1、P53及PCNA蛋白的表达变化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灶环氧合酶2(COX-2)与多药耐药(MDR)因子P-糖蛋白(P-gp)、生存素表达及体外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对40例胃癌新鲜肿瘤组织及转移淋巴结进行肿瘤细胞培养化疗药敏性实验.并对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行COX-2、P-gp及生存素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COX-2在胃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中表达一致率为30%(P>0.05),但在转移灶中的表达高于原发灶(P<0.05).在胃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COX-2与生存素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在淋巴结转移灶中COX-2与P-gp表达呈正相关(P<0.05).9种化疗药物中,VCR、OPT、DDP对转移淋巴结肿瘤细胞抑制率均低于原发灶(P<0.05),仅VP-16对原发灶的抑制率明显低于转移灶(P<0.05).胃癌原发灶COX-2表达与5-FU、OPT的抑制率呈负相关(P<0.05);在淋巴结转移灶中,COX-2表达与VP-16、OPT和eADM的抑制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 ODX-2参与了胃癌多药耐药,且其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化疗药敏性均呈现与原发灶不同的异质性,术后辅助化疗应针对淋巴结转移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生存素(Survivin)及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基因(PTEN)的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期在分子水平上更准确地判断大肠癌患者的预后,寻找相应的基因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66例大肠癌组织标本中Cyclin E、MMP-9、Survivin及PTEN的表达情况,12份大肠健康黏膜组织作为健康对照。结果66例大肠癌中CyclinE、MMP-9、Survivin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76%、71%,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上皮的表达(8%、2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3%,明显低于大肠健康黏膜中的表达(9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E的异常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MMP-9的表达与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相关(P<0.05);Survivin的表达与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TEN表达与大肠癌浸润深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Cyclin E、MMP-9、Survivin及PTEN基因蛋白的表达与一些临床病理特征具有相关性,Cyclin E、MMP-9和Survivin基因的表达上调与PTEN基因表达下调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进程中发挥协同作用,检测这4种基因蛋白对于评估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估计患者的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73、PCNA蛋白的表达,探讨二者与子宫内膜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4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标本、15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P73及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在子宫内膜癌中,P73和PCNA表达明显增高,与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和不典型增生内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有肌层浸润者P73和PCNA的表达与无肌层浸润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P73和PCNA均明显高表达。子宫内膜癌中,P73与PCNA呈正相关。结论 P73和PCNA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73和PCNA的表达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浸润转移情况的有用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Peroxiredoxin1(Prx1)的表达与胃癌腹膜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65例同期伴腹膜转移胃癌患者的胃癌原发灶、腹膜转移灶、淋巴结转移灶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rx1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胃癌原发灶、腹膜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prx1蛋白强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胃癌原发灶60%(39/65)、腹膜转移灶68%(44/65)、淋巴结转移灶88.6%(39/44),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rx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2/65),且表达很弱。癌旁正常胃黏膜中prx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原发灶、腹膜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之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原发灶、腹膜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病灶中的Prx1检查可能成为判断胃癌术前是否腹膜转移以及预后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生存素(survivi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和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法检测89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生存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同时用CD34标记肿瘤组织内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生存素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9.6%.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生存素蛋白的阳性表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生存素蛋白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中的表达高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直肠癌中生存素蛋白的表达与年龄、性别、部位、浸润深度、Dukes分期均无相关性(P>0.05).VEGF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部位、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直肠癌中生存素蛋白表达与VEGF蛋白和MVD呈正相关(P<0.05).结论 生存素可能直接或间接通过上调VEGF蛋白的表达促进肿瘤血管形成而参与了结直肠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CD44v6、PCNA在胆囊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之间的表达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俊山 《河北医药》2009,31(2):180-181
目的研究粘附分子CD44v6、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胆囊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之间的表达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6例胆囊癌患者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CD44v6、PCNA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原发灶中,CD44v6表达阳性细胞数为60.20,高于转移淋巴结中的40.37(P〈0.01);PCNA表达阳性细胞数为51.40,高于转移淋巴结中的30.88(P〈0.05)。在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CD44v6与PCNA表达存在正相关(r=0.60)。结论CD44v6、PCNA在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CD44v6表达与胆囊癌转移有关,是胆囊癌患者判定预后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βR Ⅱ)在结直肠癌和其同时性肝转移灶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βR Ⅱ和CD34在结直肠癌和其同时性肝转移灶的表达,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测定表达TβR Ⅱ的阳性细胞率,根据CD34的阳性表达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 TβR Ⅱ的表达同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Dukes分期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定性分析结直肠癌原发病灶与其同时性肝转移灶TβR Ⅱ表达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定量分析两组间阳性细胞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原发灶中TβR Ⅱ阳性表达组与阴性表达组间的肿瘤微血管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βR Ⅱ表达的缺失可能在结直肠癌的恶性演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余召师  金军  袁宏银 《医药导报》2006,25(6):507-509
目的探讨抗凋亡基因Bcl-2、Bag-1在正常结肠黏膜、结肠腺瘤和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变化及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20例正常结肠黏膜、35例结肠腺瘤和8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Bcl-2、Bag-1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Bcl-2蛋白在正常结肠黏膜、结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80.0%和65.0%.结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P<0.05),而结肠腺瘤与结直肠癌相比,前者高于后者(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Bag-1蛋白在正常结肠黏膜、结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60.0%和81.0%,阳性表达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显著性(P<0.05),Bag-1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其中结直肠癌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与Bag-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Bcl-2、Bag-1蛋白高表达在结直肠癌的发病过程中均发挥十分重要作用,而Bag-1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的恶性程度有关,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浸润转移潜能的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BRMS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0例组织石蜡标本BRMS1蛋白表达情况,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原发灶50例、甲状腺腺瘤50例、正常癌旁组织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灶50例。结果 BRMS1蛋白表达在正常癌旁组织阳性49例(98%)和甲状腺腺瘤阳性48例(96%),均显著高于癌组织(阳性20例,40%)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组织(阳性10例,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BRMS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灶表达均显著下降,其中颈部淋巴结转移灶下降更为明显。BRMS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转移灶低表达可能与其发展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4.
常英杰  田君海  翟雨佳  马建刚 《河北医药》2009,31(12):1438-1439
目的比较声门上型喉癌、下咽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肿瘤转移特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41例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的声门上型喉癌、下咽癌患者的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肿瘤的CD44表达情况。结果CD44蛋白表达与声门上型喉癌、下咽癌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无关(P〉0.05)。原发灶肿瘤与淋巴结转移灶肿瘤CD44表达阳性率分为85.4%和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患者淋巴结转移灶的CD44表达强度与原发灶比较,表达增强和减弱无差异(P〉0.05)。结论声门上型喉癌、下咽癌淋巴结转移灶肿瘤的转移性并不比原发灶肿瘤强。  相似文献   

15.
杨黎  朱霞  常建英  冉立 《中国药房》2011,(30):2853-2855
目的:研究原癌基因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细胞增殖标志物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5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标本中HER-2、PCNA、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HER-2、PCNA、Bcl-2、Bax的表达率分别为44%、82%、48%、54%。HER-2表达率在淋巴结转移组增高(P<0.05);PCNA表达率在肿瘤直径大组明显增高(P<0.01);Bcl-2表达率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关;Bax表达率在淋巴结转移组及临床分期晚组增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HER-2、Bax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HER-2、PCNA、Bcl-2、Bax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6.
胃癌组织中P53蛋白与PCNA表达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 P5 3蛋白表达和 PCNA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 L SAB方法 ,对 68例原发性胃癌组织进行标记。结果 :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 4 5 .5 8% (3 1/ 68) ,PCNA评分值 2 .4 0 0±1.0 10 (x± s)。P5 3阳性率和 PCNA评分数在组织学分级 级 ,无淋巴结转移者中明显低于组织学分级 级 ,有淋巴结转移者 ,概率分别为 P<0 .0 5、P<0 .0 1。结论 :P5 3蛋白和 PCNA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可能是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测预后的重要标记物  相似文献   

17.
葛华  裴海平  蒋锐  曾亮 《贵州医药》2012,36(10):865-868
目的 探讨14-3-3σ和Claudin-5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4-3-3σ和Claudin-5在5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其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4-3-3σ在对照组和肿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和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laudin-5在对照组和肿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和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14-3-3σ与Claudin-5表达无明显相关(P>0.05).14-3-3σ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均P<0.05)有关,而与性别、分化程度、浆膜浸润无关(均P>0.05);Claudin-5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浆膜浸润无关(均P>0.05).结论 14-3-3σ和Claudin-5蛋白在结直肠癌中表达明显增高,这两种蛋白均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Roscovitine对TNF-α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组织贴块法培养大鼠VSMC细胞,采用TNF-α诱导其增殖,加入不同浓度的Roscovitine预处理15 h,将细胞分为:对照组、TNF-α组、Roscovitine 5、10、15、30μmol·L~(-1)组。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荧光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A、Cyclin B、Cyclin D、Cyclin E)、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4、CDK5)、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53、p21、p27)的表达。结果 Roscovitine能抑制VSMC增殖;抑制细胞周期从G_0/G_1期向S期转化。与TNF-α组比较,Roscovitine 5、10、15、30μmol·L~(-1)组能降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A、Cyclin B、Cyclin D、Cyclin E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4、CDK5蛋白表达,升高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53、p21、p27蛋白表达(P<0.05)。结论 Roscovitine可抑制大鼠VSMC细胞周期进程及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70例肺癌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生化的方法检测肺癌组织及正常肺组织VEGF及PCNA的表达。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VEGF阳性率分别为67.1%和35.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PCNA阳性率为74.3%,显著高于对照组15.0%(P<0.01);观察组患者VEGF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PCN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分期和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0.05);观察组VEGF阳性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VEGF阴性者(6.4%vs 21.7%,P<0.01);观察组PCNA阳性者与阴性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7.7%和22.2%,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EGF及PCNA过度表达与肺癌发生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 PTEN蛋白在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60例肺癌原发灶及其32例淋巴结转移灶中 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 ,肺癌原发灶中 TPEN蛋白总的阳性表达率为 48.3% (2 9/ 60 ) ,PTEN的阳性表达率在肺癌组织未转移组、肺癌组织伴淋巴结转移组和淋巴结转移灶中分别为 64.2 % (18/ 2 8)、34 .4% (11/ 32 )、12 .5 % (4/ 32 ) ,前两组、后两组之间相比 ,PTEN蛋白阳性表达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 ,提示 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而与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