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提高肌电信号手势识别的准确率,提出基于时频域分析的肌电信号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利用无线肌电信号采集装置获得肌电信号,采用基于多元经验模态分解(multivariat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MEMD)和TK(Teager-Kaiser)能量算子的肌电信号特征提取方法,利用多维尺度分析(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MDS)对多通道特征降维,采用线性判别分类器(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对手势特征分类识别。将该算法应用于UCI数据库,手势识别准确率达98.96%,应用于自主采集数据库准确率达99.37%,同时F1 score具有明显提升。实验结果表明,与典型方法相比,所提出的肌电信号特征提取方法对手势识别的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手势识别是人机交互的关键。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脑电信号与肌电信号的融合,精准地识别人体的运动,本文建立了一套基于Grael脑电放大器的手势动作实时检测识别的研究系统。通过Grael脑电放大器和Curry8系统采集5个通道的8种不同手势的表面肌电信号(sEMG),并对采集到的sEMG信号进行滤波去噪、滑动窗口分割以及特征提取等预处理的操作;最后采用几种常用的分类器与卷积神经网络(CNN)对不同手势的sEMG信号进行实时分类识别。结果表明CNN的识别准确率最高,能达到92.98%;对每个手势动作进行30次实时识别检测,结果显示识别延迟大概在1~1.5 s,实时识别的精度可高达90%。该系统为将来研究脑电信号与肌电信号的融合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在人机交互方面展现了巨大的潜力和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手势识别方法中人为提取特征具有局限性的问题,考虑到MYO臂环稀疏多通道的特点,提出一种融合表肌电信号(sEMG)和加速度(ACC)信息的手势识别方案。首先由5位受试者佩戴MYO臂环,同步采集8组不同手势的多通道sEMG、ACC数据;其次采用一种新的数据预处理方法,使用高能量滑动窗将数据进行分割,得到短时有效活动段;最后设计出一种并行多层的LSTM网络,对两类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融合,实验准确率达96.87%。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手势识别方案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4.
当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手势识别研究集中于增加网络深度,较少关注改善样本数据分布带来的性能提升。 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一种量化表面肌电信号(sEMG)特征相关性的肌电特征矩阵(EFM)样本输入有效通道注意力(ECA)机制 CNN,用于识别 NinaproDB1 中 52 类手势。 首先使用时间窗截取低通滤波后的 sEMG,计算多种信号时域特征;然后利用笛卡尔 积组合并相乘不同特征,对特征相乘值进行归一化后得到 EFM。 同时,引入 ECA 机制使网络关注重要的深层特征,从而提升手 势分类效果。 分别输入 sEMG、肌电时域特征和 EFM 到注意力机制 CNN 进行手势识别,EFM 识别准确率最高,达到了 86. 39%, 高于近年来手势识别研究方法精度。 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为多类别手势准确分类提供可行新方案。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的直流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局部放电模式识别对强随机性信号的特征提取缺乏一定自适应能力的问题,该文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模式识别算法,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框架CAFFE进行网络训练和识别检测。首先采集四种典型绝缘缺陷电缆的局部放电信号作为样本,再利用自适应的卷积核进行特征提取,池化层进行特征映射,非线性多分类器进行回归分类,最终得到训练完成的CAFFE网络。通过设置不同求解器参数、网络结构和训练样本数量对缺陷识别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利用改进的Alexnet网络,采用衰减学习率方式的模式识别框架的平均识别正确率最高,达到了91.32%,相比于传统模式识别算法至少提高了8.97%。该方法具有强大的自适应学习能力,为应用于直流电缆故障诊断的模式识别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识别局部放电(PD)的缺陷类型是评估电气设备绝缘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特高频传感器(UHF)可获取局部放电信号。然而,传统的基于统计参数的信号特征提取方法存在高维数和无效信息过多的缺点,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频分析和分形理论的气体绝缘组合电气(GIS)局部放电模式识别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利用小波变换对局部放电信号获取能量的时频分布图;然后运用差分盒计数法(DBC)对能量分布图进行分形维数的特征提取,并采用线性判别分析(LDA)对特征向量进行降维处理;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对局部放电缺陷类型进行分类。为验证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在实验室252 kV GIS局部放电仿真实验平台的模型气室内设置了尖端放电、自由微粒放电、沿面放电和悬浮电极放电4种典型缺陷类型,由特高频传感器采集各类缺陷的局部放电信号,后由该文算法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文所提特征提取方法对4种典型缺陷类型的识别准确率超过96%,显著优于传统的基于统计参数的信号特征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现有手势识别易受背景噪声干扰和算法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3D视觉的数字手势语义识别方法。首先,通过RealSense 3D相机采集手部区域的RGB图像和深度图像,并结合深度信息和肤色信息,对手势进行分割;其次,对手势图像进行形态学滤波后,得到手势区域的轮廓凸包面积比、凸缺陷数、手指夹角和关键点连线比值等特征参数;最后,通过分析不同手势独有的特征参数,实现准确的手势识别。对数字0~9的手势分别进行50次识别实验,手势分割准确率为100%,手势识别准确率为98.5%。实验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数字手势识别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8.
对局部放电进行有效识别可以为评估变压器设备绝缘状况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然而局部放电类型的识别往往需要人为地提取描述特征,适应性很差。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智能识别新方法。根据视觉注意机制分割出放电信号图像,并将灰度化和双线性插值归一化处理的图像作为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入。该方法模拟人脑的机制来解释数据,可以直接对采集到的放电信号图像进行自动特征学习与模式识别。实验中对4种典型放电类型的识别率超过了94%,显著优于传统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无需进行复杂的特征提取,有较高的准确率和很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模式识别算法对混合气体定性和定量检测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新型混合气体定性识别和浓度定量检测算法。算法首先构造传感器阵列数据特征图,然后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取特征,根据特征提取后的特征图,使用不同分支网络对不同气体进行定性识别,得到气体种类和相应气体所处浓度区间;根据前面的气体识别结果,使用核主成分分析(KPCA)与梯度提升树(GBDT)对混合气体的组成成分进行定量估计;最后采用加州大学机器学习数据库的动态混合气体气体传感器阵列数据集进行对比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在乙烯和甲烷定性识别中准确率达到了98.7%,定量检测平均相对误差小于4.1%。通过与传统模式识别算法对比,所提出的基于机器学习的混合气体检测算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基于参数寻优的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存在早熟收敛、全局寻优能力差、局部寻优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粒子群/布谷鸟(APSO/CS)参数寻优方法,旨在实现SVM模型中核函数参数、惩罚因子的优化。测试函数分别对APSO/CS、APSO、CS的参数寻优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APSO/CS寻优能够加快局部和全局寻优的收敛速度。采用表面肌电信号(sEMG)对APSO/CS、APSO、CS寻优的SVM方法进行了手势识别对比测试,实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APSO/CS寻优的SVM方法进行手势识别时正确率最高,最高正确率可达94.50%,该方法可为识别分类算法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动态手势的识别准确率,并避免动态手势的数据预分割和后输出处理过程,设计了一种融合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双向长短时记忆(BiLSTM),引入连接主义时间分类(CTC)作为损失函数的串联型网络模型。使用CTC训练网络来判断输入流中的类标签,以完成动态手势的识别工作。在公开视频手势数据集Jester和通过Kinect自建的包含9个动态手势的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串联型融合网络模型在Jester上能得到较高的识别率,并且引入CTC算法用于手势识别领域是可行的,该方法高效且具有很高的识别率,对9个动态手势最好识别正确率可达98.11%。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肌肉的疲劳检测效果,提出了一种双传感融合的方式来弥补单传感模式下信息容易丢失的不足。 该方式将表 面肌电信号的时频域特征与 A 型超声信号的肌肉厚度特征多维度融合,实现了双传感疲劳检测新模式。 采用支持向量机和神 经网络多模型训练,表面肌电信号与 A 型超声双传感融合在 3 种疲劳状态下的检测准确率可以达到 85%以上。 相较于仅仅使 用表面肌电信号的时频域特征(76. 99%)与 A 型超声的肌肉厚度(74. 87%)进行疲劳检测,准确率提升了 8% ~ 13%。 结果表明 对于疲劳检测,表面肌电信号与超声信号双传感融合模式比单传感模式更加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基于深度学习的人机交互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手势识别作为人机交互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通过对传统的手势识别方法进行研究,发现主要是利用肤色检测算法实现手势识别和分类,但是传统方法在针对具有复杂背景的手势图像时会出现识别效果差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肤色特征和边缘特征结合的手势识别方法。首先,在YCrCb颜色空间采用椭圆肤色模型和Otsu阈值肤色识别算法获取手势肤色特征,经算法判断后,对手势肤色图像采用改进Canny边缘检测算法获得手势边缘特征。其次,提出一种边缘填充方法对手势边缘图像处理,得到手势轮廓完整的手势边缘图像。最终,采用逻辑运算和形态学运算得到手势分割图像,并输入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复杂背景下具有较好的手势识别效果,在NUS-II数据集上的平均识别率为98.83%。  相似文献   

14.
手势识别是人机交互的重要手段.为了精确识别手势并摒除光照等环境干扰,同时减除由于手部高维运动造成的关键点剧烈抖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基于蒙版区域的卷积神经网络(Mask Region-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Mask R-CNN)与多项式平滑算法(Savitzky-Golay,SG)的手势关键点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对输入的红绿蓝(RGB)三通道图像进行特征提取与区域分割,获得手部的实例分割与掩码.然后利用ROIAling及功能性网络进行目标匹配,标记出22个关键点(21个骨骼点+1个背景点).将标记后结果送入SG滤波器进行数据平滑,并进行骨骼点的重新标定.从而得到稳定的手势提取特征.对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最大程度摒除环境干扰,并精准提取关键点.与传统基于轮廓分割的手势关键点提取相比,模型的鲁棒性大大提高,识别精度达到93.48%.  相似文献   

15.
针对痉挛状态患者表面肌电信号易出现虚假的肌电峰值,引起牵张反射起始点前后的信号差异变小,提出经验模态分解去噪与改进样本熵识别的牵张反射起始点检测方法。首先用经验模态分解对肌电信号进行分解;然后以受试者静息状态下的表面肌电信号为参考,设定软阈值对分解的信号进行去噪;最后用改进样本熵识别牵张反射起始点。实验结果表明,经验模态分解算法可以有效地去除肌电信号噪声,而且在改进样本熵的最优参数下牵张反射起始点平均识别率为94%。  相似文献   

16.
为克服复杂环境下,遥控器、地面站等传统控制设备无法灵活便捷控制无人机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据手套的无人机端侧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通过手势对无人机的控制。首先采用集成柔性传感器和惯性传感器,基于STM32的无线数据手套,用于收集训练和测试数据。根据从数据手套中获得的数据,采用部署到STM32嵌入式处理器的BP神经网络进行端侧手势识别,最后将手势转换成标定的无人机控制指令,并发送到无人机端,实现对无人机的控制。对8种手势进行共400次识别验证,手势识别率为97%。通过Airsim仿真平台进行无人机仿真实验,8种手势对应的无人机基本控制指令识别 准确率为100%,表明该系统手势识别效果理想。最终在真实场景下进行试飞,多名参与者可在1分钟内完成提前规定的总路线长度为35m的复杂飞行,实验表明无人机可对手势做出迅速反应,且该系统提供的手势控制方法简单便捷,可以在端侧实现对无人机的实时稳定地控制。  相似文献   

17.
心率变异性分析能够在情感识别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建立心电与情感类别之间的精准模型,提出了基于最大信息系 数(maximal information coefficient,MIC)的特征选择方法。 使用 Aubt 数据库和设计情感诱发实验进行研究,首先提取了心率变 异性时域、频域、非线性及时频域 40 个特征参数,然后基于 MIC 方法结合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K 近邻算法进行情感建模。 结 果显示,基于 MIC 特征选择方法,使用 Aubt 数据库针对唤醒度、效价、4 类情感的分类准确度分别为 90%、89%、84%,并进一步 选用皮尔森相关系数、ANOVA 特征选择方法与 MIC 进行对比;诱发实验数据中的多种一对一情感识别率均高于 75%。 结果表 明基于 MIC 特征选择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分类准确度,对基于心电信号进行情感识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