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联合丝裂霉素C(MMC)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探讨预防LASEK手术后上皮下雾状浑浊(Haze)发生的理想方法。方法施行LASEK术的中高度近视患者(98例196眼),术中应用MMC,观察术后症状、视力、屈光度、Haze及屈光回退发生率。结果屈光度及裸眼视力均在术后6月内趋于稳定;术后6个月、1年屈光回退分别有40眼(2.04%)、38眼(1.94%),回退度数0.50--1.12 D,无超过2.00 D者;术后1周出现Haze,至2周时有15眼(7.65%),6个月时有14眼(7.14%),Fantes分级0.5--1级,未出现2级以上Haze。结论LASEK联合MMC治疗中高度近视安全,能降低Haze及屈光回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2004年2月-2011年12月期间采用LASEK治疗近视患者345例669只眼,屈光度3.50~13.5 D,平均(6.87±2.92)D;散光0.50~4.00 D,平均(1.83±1.32)D。根据患者术前屈光等效球镜度数分为:中度近视组(3.50~5.75 D)120只眼,高度近视组(6.00~8.75 D)288只眼,超高度近视组(9.00~13.50 D)261只眼。应用综合措施防治Haze,术中用日夜配戴的高亲水性绷带型角膜接触镜覆盖保护角膜上皮瓣,术毕频点激素眼液4次,术后使用激素类联合非甾体类抗炎眼液及降眼压药、抗生素眼液;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Haze的发生率,并按Fantes(1990)标准分级,分析相关原因。结果 LASEK术后6个月时0.5级Haze发生率14.65%(98只眼),无1级Haze。各组0.5级Haze发生率分别为中度近视组2.5%(3只眼),高度近视组11.11%(32只眼),超高度近视组24.14%(63只眼)。结论 LASEK术后Haze的发生与术眼的屈光度呈正比,与角膜上皮瓣的活性和完整性,术后紫外线照射等有关。术后采用激素类联合非甾体类抗炎眼液及降眼压药等综合防治措施,可减少、减轻Haze的发生,使LASEK技术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曾锦  王军  崔颖  李倩  李仲明  谢文娟 《新医学》2011,42(11):745-747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中应用丝裂霉素对角膜上皮细胞愈合的影响.方法:根据LASEK术中切削深度,小于80μm的为对照组60只眼,行常规LASEK术.大于80 μm为实验组60只眼,术中应用0.02%丝裂霉素12s.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角膜上皮细胞愈合情况、术后疼痛程度,随访6个月观察角...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 LASE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形成的影响。方法取无眼部疾病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08只(216眼)随机分为3组,每组36只兔(72只眼),均行LASEK,第一组术中给予紫杉醇0.3 mg/ml治疗(P组),第二组术中给予0.02%丝裂霉素(MMC)治疗(M组),第三组术中给予平衡盐液(B组),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各组随机选取12只(36只眼)大白兔空气栓塞处死取角膜标本。术后3 d借助裂隙灯观察兔眼部体征、角膜上皮愈合进程,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观察各组动物角膜Haze分级情况;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3组角膜基质层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情况。结果 LASEK术后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示:兔眼均未见感染和新生血管形成,各组兔角膜上皮均在术后3~5 d愈合;术后1周、1个月、3个月P组角膜Haze程度与M组相似(P0.05),P组与M组角膜Haze程度较B组轻微(P均0.01)。P组与M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基质层细胞TGF-β1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M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基质层细胞TGF-β1表达均低于B组(P0.01);且术后角膜基质层TGF-β1表达水平随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P0.01)。结论紫杉醇能够较好地抑制LASEK术后兔眼角膜细胞增殖和胶原纤维形成,显著降低术后兔眼早期角膜基质层中TGF-β1的表达,从而对角膜Haze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磨镶术(LASEK)矫治近视的手术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20%乙醇浸泡角膜上皮10~12 s制作上皮辩,以Zeiss Mel-80准分子激光仪进行激光切削,术后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3~6 d,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症状,角膜上皮瓣愈合特点,眼压Haze形成情况等.[结果]共有115例224眼随访6~12个月,平均等效球镜为(-9.474±0.531)D;224只眼制作完好的上皮瓣,直径为8~9mm,上皮瓣蒂位于上方.术后1 d检查,31只眼中度刺激症状,其余患者术后刺激症状轻微,可以耐受.术后3d内刺激症状基本消失.上皮瓣基本透明177只眼,轻度水肿43眼,4眼中度水肿.取角膜接触镜时,224只眼角膜上皮愈合完好.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所有患者眼压均在正常范围.术后1个月泪液分泌试验下降,术后3个月逐渐恢复.术后Haze反应分-10.0D以上和-10.0OD以下两组对比,Haze2级及Hazez级以上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Haze反应男性多于女性.两组病例术后3个月检查,裸眼视力0.4~1.0,未见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结论]-10.00D内的患者行LASEK手术,具有术后刺激症状轻,上皮愈合好,Haze反应轻等优点.其远期临床疗效及对Haze的形成作用仍需更多病例和更长时间的随访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分析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原位磨镶术(LASEK)与角膜上皮切割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pi—LAsIK)治疗高度近视(〉-6.00D)的疗效,评估2种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LASEK手术组54眼(30例),采用20%乙醇浸润20~30S分离角膜上皮;Epi~LASIK组42眼(23例),采用法国Moria公司的进化三型Epi—LASIK手术刀制作角膜上皮瓣。临床随访6个月以上,对2组术中角膜上皮瓣完成情况、术后症状、角膜上皮愈合、视力、屈光、以及角膜混浊(Haze)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LASEK组上皮制作困难、不完整,Epi—LASIK组上皮瓣均完好无损、且边缘整齐。(2)术后所有患者有不适感,Epi—LASIK组好于LASEK组。(3)Epi—LASIK组角膜上皮大多数在4d内愈合,而LASEK组4d内角膜愈合者不到一半,EpiLASIK组恢复较快。(4)术后屈光度均有回退,但术后6个月时,LASEK组回退较Epi—LASIK组明显。LASEK组随着屈光度的回退,视力也有下降;Epi—LASIK组患者视力稳定。(5)术后6个月LASEK组角膜Haze0.5级以上者12眼(22.2%),1级者3眼,无2级发生;Epi—LASIK组角膜Haze0.5级者2眼(4.8%),无1级、2级发生。EpiLASIK组明显好于LASEK组。(6)无术后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1)Epi—LASIK组的角膜上皮瓣较LASEK完整可靠,且没有受到酒精影响,活力更高、术后不适症状更轻。(2)Epi—LASIK组术后Haze反应较LASEK组轻,可能与其角膜上皮瓣制作完整和更具活性有关。(3)Epi—LASIK组较LASEK组更具安全性和有效性。但LASEK组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术后应用0.5%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的临床效果,包括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眼压增高发生情况.方法:总计接受LASEK患者176例345眼,分为试验组84例165眼,术后应用0.5%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患者,对照组92例180眼,术后应用0.1%氟米龙滴眼液患者,观察术后6个月时Haze发生率、6个月内眼压增高的发生率,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6个月时术后Haze发生率分别为9.70%(16眼)和17.22%(31眼),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眼压增高发生率分别为3.64%(6眼)和10.00%(18眼),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0.1%氟米龙滴眼液相比,LASEK术后应用0.5%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引起眼压增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可有效预防Haze发生,临床效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近视的围术期护理,确保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对69例(138眼)近视患者行LASEK治疗,术前进行耐心细致的健康教育宣传,术中正确指导配合手术,术后跟踪观察指导用药.做好LASEK的围术期护理,是获得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普拉洛芬与氟米龙联合应用对近视眼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角膜刺激症及角膜雾状浑浊(Haze)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行LASEK治疗近视患者110例(22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110眼)。对照组术后单用氟米龙滴眼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普拉洛芬,观察2组术视力恢复、后角膜刺激症状及Haze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相当(P0.05);观察组术后1~3 d的角膜刺激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期Haze 0.5、1级的发生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联合应用普拉洛芬与氟米龙能减缓LASEK术后早期的角膜刺激症状,控制Haz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应用生物羊膜联合丝裂霉素C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1月~2011年6月收治的27例(27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生物羊膜联合丝裂霉素C的围术期护理要点。结果患者术程顺利,术后视力改善4眼(14.8%),视力降低2眼(7.4%),视力不变21眼(77.8%);并发症情况:浅前房4眼,低眼压3眼,均经对症治疗及护理后痊愈出院;术后6~12个月随访,患者的中位眼压为12.3mmHg,较术前明显降低。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生物羊膜和丝裂霉素C可以减少疤痕的形成,提高滤过功能;而术后针对性的护理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