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后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亚低温治疗。比较2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50/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3%(29/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6.7%(P〈0.05)。治疗30d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90d后患者的BI指数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疗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并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存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早期局部亚低温治疗重症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红莲  张志民 《四川医学》2009,30(2):181-182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重症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早期局部亚低温治疗加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仅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后两组均给予临床疗效评定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结果治疗组第3、4周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局部亚低温治疗重症脑卒中,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脑保护在早期大面积脑梗死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8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亚低温组43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血糖、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Barthel指数(BI),并观察病死率、有效率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局部亚低温治疗组血糖水平、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均明显降低,BI评分有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为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可降低脑梗死患者的应激反应、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和防止神经细胞凋亡,具有明显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应激激素变化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前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胰高血糖素、血糖的变化及治疗前、治疗后30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治疗1周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胰高血糖素、血糖较前明显下降(P〈0.05),亚低温治疗组和同期对照组相比,影响更明显(P〈0.05)。治疗30d后,亚低温治疗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显著降低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应激反应,改善应激性疾病,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36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和常规治疗组,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上辅助亚低温治疗3—5d。比较2组患者第1,14天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评分(NIHSS)、30d Barthel index scroes(BI)和病死率。结果亚低温治疗组第14天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评分(NIHSS)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30d的Barthel index scroes(BI)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的病死率为31.3%和4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以促进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清除术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采用微创清除术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随机抽取我院2000年以来我科经内科保守治疗的急性重型脑出血33例作对照组。结果微创联合局部亚低温组血肿量明显缩小,神经功能恢复好,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清除术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在清除血肿、减轻血肿周围水肿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方面优于内科保守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微创穿刺术和亚低温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和亚低温抢救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内科保守治疗组(简称对照组)30例行内科综合治疗,微创术和亚低温治疗组(简称治疗组)30例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和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之间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治疗效果和两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3.33%,病死率6.67%,对照组有效率50.00%,病死率2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比较,治疗组于治疗后7d、治疗后14d、治疗后21d 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极度严重残疾1例、严重残疾5例、中度残疾6例、轻度残疾10例、ADL自理6例,对照组分别为3例、11例、4例、3例和1例。结论微创术和亚低温抢救重症脑出血有利于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在设备和条件完备的县级医院开展此项治疗抢救重症脑出血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2年6月在我科进行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的患者共30例,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随访3个月,两组ADL分级比较差异显著(P〈0.01)。轻型和中型的患者,微创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开颅组(P〈0.05)。出血量〈40mL和4060mL的患者.微创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开颅组(P〈0.05)。微创组的肺部感染率、消化道出血率低于开颅组。再出血率高于开颅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开颅组,但是血肿清除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总体的疗效优于传统的开颅手术,但血肿清除率低于传统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9.
吴晓翔  朱瑞金 《广西医学》2013,(12):1670-1672
目的探讨不同微创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HICH患者130例,其中A组68例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B组62例行小骨开颅显微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残留血肿量、血肿清除率、术后6个月GOS评分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患者的术后残留血肿量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A组血肿清除率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A组死亡率为2.94%,B组为9.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HICH均取得较好疗效,预后良好,临床可根据HICH患者的病情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内微创穿刺清除术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早期脑内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早期脑内血肿行微创穿刺清除术联合局部亚低温,与同期保守治疗的31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观察神经功能改善状况,以及3个月后随访临床预后。结果微创手术术后第14天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即有显著好转(P〈0.05),临床预后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P〈0.05)。结论微创穿刺清除术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是治疗脑内血肿切实可行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联合依迭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发病24h内入院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谯。两组给予了长达拉奉静脉滴注14a,观察组加用32-34℃的低温治疗72h,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的,治疗了a1及14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并测定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14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s—CRP水平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7d、14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能取得更佳疗效,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并应用于临床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周围水肿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为单纯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分别于入院当天、治疗后第1、7、14天计算颅内血肿体积和周围水肿的体积,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第7、14天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组治疗后第1、7、14天血肿体积和脑水肿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能明显减轻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干预脑出血早期继续出血,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刘建民  周竹娟  郑健 《西部医学》2009,21(10):1702-1704
目的动态监测急性脑卒中患者经颅多普勒(TCD)的变化,探讨其改变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8例脑梗死、27例脑出血和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发病后不同时期(1-12d)检测经颅多谱勒。并与2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CS)评分。结果各型脑卒中患者经颅多谱勒测定的平均血流速度(Vm)表现明显异常。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后5~12d时Vm显著增高(P〈O.01)。脑出血患者发病后12d内,病灶侧和健侧Vm均显著降低(P〈O.01)。脑梗死患者发病后4d内,病灶侧Vm显著降低(P〈O.01),健侧Vm与正常对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发病后5~12d,两侧Vm均显著增高(P〈0.01)。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发病后4d内Vm值与CSS评分呈负相关(P〈O.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经颅多谱勒改变与病变性质有关,反映不同性质病变引起的脑血管阻力和脑血流改变,经颅多谱勒监测对于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HICH )的优质综合护理影响效果。方法将98例高血压脑出血后的患者,均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后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49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综合护理,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20%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的36.73%(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92%显著地高于对照组的77.55%(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一种针钻一体切口小、创伤小、适应证宽的抢救HICH较为理想而有效血肿迅速清除治疗方法。术后的优质综合护理干预显著的降低了患者死亡率、并发症出现率,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及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96例HIC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6例患者采用微创置管引流术治疗(微创组)、50例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开颅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差异.结果:微创组和开颅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d的Vm、P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d、第7d微创组患者的Vm值显著的高于开颅组、PI显著低于开颅组;微创组和开颅组患者术前GCS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周、2周微创组患者的GCS评分值显著的高于开颅组;微创组预后良好24例(52.17%)显著的高于开颅组的16例(32.00%);微创组的手术并发症率23.91%显著的低于开颅组的40.00%.结论:微创置管引流术治疗HICH患者效果可靠,术后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郑坤木  童绥君  马琪林 《医学综述》2009,15(13):2046-2048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病灶区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将急性脑出血患者36例随机分为局部亚低温组19例和甘露醇等常规治疗组17例。局部亚低温组在甘露醇等常规治疗基础上施予病灶侧局部亚低温治疗72h。对照组为20例健康体检者。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术(SPECT)显示脑出血患者脑水肿高峰期(发病第4天)局部脑血流灌注情况,并对患者入院时及第3、7、14、21天分别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脑出血患者病灶区脑SPECT血流灌注明显低于健康对照,局部亚低温与常规治疗组两组病灶区平均血流灌注对比,常规治疗组明显低于局部亚低温组(P<0.05),NIHSS评分在常规治疗组和亚低温治疗组患者在入院时,第3天和第7天无明显差异(P>0.05),第14天和第21天亚低温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出血急性期病灶区的脑血流灌注,减轻神经损伤,保护和改善急性脑出血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7.
亚低温疗法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亚低温疗法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把92例大面积脑梗死并发高热的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亚低温治疗组给予33~35℃的低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物理和药物降温治疗。10d后评定2组患者的体温、心率等指标;1个月后根据死亡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患者的体温、心率均低于对照组,死亡率亦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P<0.05),预后较好。结论 亚低温疗法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能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陈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5):43-44,47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机制研究。方法将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微创血肿引流术组。每组各20例。分别于治疗后第21天时采用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评分(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评分以及治疗后第90天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及Barthel指数(barthel iondex,BI)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进行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第21天的SSS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第90天的MR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第90天的BI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20例患者术后死亡1例,存活19例,ADL1级患者所占比率达52.63%,明显高于对照组(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血肿引流术有助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提高预后生存质量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