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由于抗生素大量而广泛的使用,在治疗外源性感染杀灭有害菌的同时也杀灭了机体的正常有益菌群,导致内源性感染或机会感染。更为严重的是抗生素的应用促进细菌之间耐药因子(R因子)的自然传播,使细菌自身不断优选出更高致病性和传播性新菌种,对人体产生更大的威胁。细菌由敏感菌转化为耐药菌只需十几个小时,而一个新抗生素问世要几年、十几年。微生态学的出现提出了抗感染的新战略,即由抗菌时代演化为促菌时代。目前所提倡的“促菌治疗”是利用“益生菌”(包括活菌、死菌及其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2.
微生态制剂的安全性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微生物和宿主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分支。近年,由于微生态学的发展涌现出许多微生态制剂。它可调节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微生态制剂包括益生菌(活菌)、益生元(不为宿主消化的食物成分)及合生元(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混合物)三类。它适用于腹泻(包括儿童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及旅行者腹泻等)、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便秘、肝硬化、过敏及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等疾病。微生态制剂相对比较安全;但免疫力低下及肠道黏膜屏障受损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活菌制剂以免发生机会感染。使用这类制剂时一般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用〈40℃温开水送服;②活菌制剂避免与铋剂、鞣酸、活性炭、酊剂及某些抗生素同服;③低温避光贮存。  相似文献   

3.
通过具体分析临床中使用抗生素不当造成的内源性疾病—口腔粘膜继发厌氧菌感染的病例,应用微生态学理论探讨了此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防治。在具体应用微生态疗法治疗口腔粘膜继发厌氧菌感染中,首次使用了甲硝基羧乙唑(灭滴灵)——庆大霉素糊剂、甲硝唑漱口剂等药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唐燕  王锁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9,(21):3242-3244
目的:分析我院儿科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评价微生态制剂四联活菌或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的疗效。方法:通过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并将其中确诊为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患儿共2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对照组118例,在不影响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单纯加用双八面蒙脱石散口服,治疗组同时加用微生态制剂四联活菌片口服。结果:儿科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占同期住院患儿的4.4%,发生例数占儿童获得性消化道感染的12.4%。抗生素使用种类中:头孢三代发生率最高,其中最易引起菌群失调的药物为: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哌拉西林舒巴坦.婴儿发生率最高,因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占住院患儿一半以上,故呼吸系统组中,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最多见,四联活菌片可重建正常菌群.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对抗生素可造成体内微生态失调,尤其对婴儿使用抗生素有必要监测其肠道菌群,合理使用抗生素,杜绝滥用,重视微生态疗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 微生态学(Microecoloy)于1977年由德国学者Volker Rush提出,是一门在细胞或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层次生态规律的学科,在医学保健、疾病预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广谱高效抗生素的应用,放疗、化疗的广泛使用,使人体正常菌群发生改变和失调,  相似文献   

6.
微生态制剂的实用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微生态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微生态制剂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了。1907年,著名细菌学家梅切尼科夫提出了酸奶可以延年益寿的假说。20世纪70年代,德国VolkorRusch在赫尔本建立了微生态学研究所,从事对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肝菌等活菌作生态疗法的研究与应用。日本微生态制剂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抗生素和微生态制剂对老年非肠道病患者肠道菌的影响.方法 采集239例老年患者的大便作大便培养.需要使用抗生素者,随机分成仅给抗生素治疗组和同时应用微生态制剂(整肠生)组,分别在使用抗生素前,使用第5、10及15天采集大便标本,测定肠道菌群.结果 抗生素使用初期(5 d),肠杆菌、乳杆菌和梭杆菌都明显减少;在抗生素使用10 d时和15 d后,肠杆菌数量显著上升,而肠道有益菌拟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明显减少(P<0.05).使用广谱抗生素的同时使用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拟杆菌的数量不同程度增加;肠道厌氧菌数量增加后,条件致病菌肠杆菌数量随之在15 d时明显下降(P<0.05).老年患者中年龄和双歧菌呈正相关(r=0.358,P<0.05).结论 抗生素的使用可以引起肠道菌群的失调,使用时间越长,肠道菌群受损越大.微生态制剂不同程度抑制抗生素导致的肠道菌群的失调.  相似文献   

8.
微生态制剂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微生态学是近40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科学。微生态制剂通过调节、恢复人体内的正常生态平衡来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繁殖,达到P.Z菌治菌、防病健身的作用。本文从人体微生态学入手,阐述了微生态制剂的分类、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9.
微生态活菌制品是根据微生态学基本原理,采用人体内正常菌群成员或具有促进正常菌群生长作用、无害的外籍细菌,经培养、收集菌体、干燥成菌粉后,加入适宜辅料混合制成.用于预防和治疗因菌群失调引起的相关症状和疾病,并已得到国内外广大临床医生的认可和应用.本文对多年来国内外关于微生态活菌制品的作用机制、特点、制备、功效和安全性等研究报道进行综述,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静 《临床医药实践》2011,20(12):925-927
目的:了解太原市迎泽区无阴道感染的健康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方法:采用阴道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优势菌以及阴道pH值评估1 100例太原市迎泽区无阴道感染的健康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阴道pH值及微生态失调率明显升高,1 100例体检健康女性阴道微生态正常者仅744例(67.6%),其菌群密集度多为++~+++,占97.5%,菌群多样性也多为++~+++,占94.6%,优势菌以乳酸杆菌为主,占99.9%,pH≤4.5者占71.8%。阴道微生态异常者达356例(32.4%),微生态异常的表现主要为:菌群失调,其中优势菌为革兰阳性小杆菌者占58.1%,优势菌为革兰阳性球菌者占23.5%;菌群抑制;菌群过度增殖。结论:太原市迎泽区无阴道感染的健康女性其阴道微生态异常率较高,随着年龄的增加阴道内环境紊乱加重,应加强健康宣教,引导女性进行正确的生殖道保健以减少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抗生素的广泛使用 ,容易导致医源性菌群失调 ,以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造成治疗的困难。随着微生态学研究的深入 ,微生态制剂在治疗菌群失调所导致的疾病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微生态制剂是在微生态学理论指导下 ,用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或其生长促进物制成的制剂 ,用以补充和扶持宿主(人、动植物 )生理性微生物特别是其中的有益菌 ,改变不正常的微生物菌落成分 ,调整和维持微生态平衡 ,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微生态制剂不仅有医药保健品 ,而且在农业、畜牧业也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仅就医用微生态制剂进行讨论。1 微生态制剂的分类微生态制…  相似文献   

12.
合理使用抗生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为了有效控制感染而不破坏宿主体内的微生态平衡,为了防止药物的毒副作用及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在明确指征下,根据药敏试验,选用适宜的抗生素,并采用适当的剂量、给药方法和疗程,以达到杀灭致病菌、治疗感染的目的,并防止浪费,是抗生素治疗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为了加强抗生素使用的宏观管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阻止或减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发展,应加强抗生素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合理应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了解目前儿科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情况。方法:抽取2004年1月-12月我院儿科微生态制剂处方4950张。分析微生态制剂使用情况;与抗生素、胃肠药物联用情况及微生态制剂间的联用情况,并对其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含微生态制剂处方占总处方数的1.21%,以双歧杆菌活菌制剂使用率最高,占27.15%;与抗生素合用率为16.36%:二种及二种以上微生态制剂合用9.98%。结论:我院儿科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存在不少的不合理现象,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王毅 《家庭用药》2008,(9):50-50
微生态学是生命科学中的一门新学科。它是研究微生物和微生物之间、微生物和人体之间形成的统一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根据这些研究成果,可以设计和采用补充益生菌、调节微生态关系的方法来防治疾病和增进健康,这一方法称微生态调节治疗。著名微生物专家魏曦教授曾指出:“光辉的抗生素时代之后的时代是益生菌制剂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微生态制剂防治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观察应用三代头孢时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以下简称腹泻 )的因素及口服微生态制剂对其防治效果。方法 对照组 119例应用头孢曲松治疗时未同时用微生态制剂。观察组 2 19例在头孢曲松用药同时随机分组预防性给予微生态制剂 (乳酶生、双歧杆菌或双歧杆菌和酪酸梭菌二联活菌 )。结果 对照组中同年龄组头孢曲松用药剂量大于 6 0~ 80mg·kg-1 d-1易腹泻 (P =0 0 1) ;相同头孢曲松用药剂量下 ,小于 7岁者易腹泻 (P =0 0 19)。观察组腹泻的发生明显减少 (P =0 0 0 0 )。二联活菌效果较好 ,单用双歧杆菌活菌次之 (P1=0 0 2 1、P2 =0 0 14 )。腹泻发生后单纯应用微生态制剂难以见效。结论 头孢曲松用药剂量大、患儿年龄小易出现腹泻。发生腹泻后不停抗生素 ,用微生态制剂难以奏效。预防性应用且联合应用微生态制剂可以很好的预防腹泻  相似文献   

16.
微生态制剂临床使用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蕴洁 《天津药学》2009,21(2):44-45
目的:了解本院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07年9月—2008年9月门诊处方31985张,其中应用微生态制剂处方1402张。分析微生态制剂使用情况,就其与抗生素等药物联合应用情况及微生态制剂之间的联用情况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含微生态制剂处方占被抽取处方数的4.38%,以酪酸梭菌一双歧杆菌二联活菌散剂使用率最高,占73.61%;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联用率为0.14%;两种微生态制剂合用率为0.71%,无两种以上微生态制剂合用;微生态制剂在皮肤科中与治疗湿疹的外用药联合应用率为9.63%。结论:本院的微生态制剂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7.
楼宏亮  陈俊安 《安徽医药》2007,11(11):988-988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治疗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133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患儿,分为治疗组68例,对照组65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微生态制剂(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口服,比较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微生态制剂(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对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微生态活菌制剂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自 192 8年AlexanderFleming发现青霉素以来 ,抗生素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人们认识到了其对恢复健康的重要价值 ,同时也逐渐认识到了滥用抗生素或治疗措施不当 ,可导致菌群失调和耐药菌株产生 ,造成或加重微生态失衡 ,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研究用于调节微生态失衡的微生态疗法。微生态活菌制剂在儿科的临床研究及应用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1 微生态活菌制剂1 1 概念 微生态活菌制剂指用人或动物正常优势细菌群制成的生物制剂。临床上通过使用这些对人体有益的活菌 ,抑制过度繁殖并引起疾病的有害细菌种群 ,同时促进正常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促进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方法:选用临床实例对以益生菌酸奶、活菌制剂及益生元等多种微生态制剂预防和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实例表明,有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危险因素的患者给予益生菌酸奶和益生元后,能有效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已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患者,应用微生态制剂后取得显著疗效。结论:合理应用微生态制剂能预防和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相似文献   

20.
抗生素、益生菌与肠道微生态的平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生素的发明与使用,为人类战胜许多传染性疾病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但滥用抗生素。不仅会造成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微生态失衡,导致二重感染,而且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变异,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益生菌则可以通过非免疫调节作用稳定微生态环境,也可以通过提高机体的特异性免疫,来增进机体的免疫防御机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