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α-硫辛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和α-硫辛酸干预组,每组各30只。应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2 h后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再灌注6 h、24 h、3 d、7 d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灶大小,对其神经功能障碍进行评分,检测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含量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α-硫辛酸干预组大鼠脑梗面积缩小,脑组织中的MDA、NO含量及i NOS活性均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α-硫辛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α-硫辛酸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异丙酚预处理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早期脊髓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的影响,以探讨异丙酚在抗脊髓继发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5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再灌注组和异丙酚组,再灌注组和异丙酚组又各分1 h、4 h、8 h、16 h4个观察时相点组(各组n=6)。除假手术组外,所有动物均采用腹主动脉肾下夹闭法造成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各组脊髓组织内MDA含量和SOD活性。结果:脊髓缺血再灌注后脊髓组织MDA立即上升,8 h达最高峰,此后随之下降,但至16 h仍高于正常对照组:而SOD活性显著下降,8 h达最低, 随后逐渐回升,至16 h仍低于缺血前。与再灌注组比较,异丙酚组各时相点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增强。结论:异丙酚预处理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香椿子正丁醇提取物(n-BuE)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合并硝普钠注射降压方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42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溶媒组、n-BuE[28mg/(kg.d),42mg/(kg.d)]治疗组、阳性对照组[给予14mg/(kg.d)阿司匹林],每组7只.手术后断头取脑,干湿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含量测定法观察血脑屏障通透性.分离皮层和海马组织,分光光度法测定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含量,海马组织MDA和NO含量、SOD和GSH-Px活力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而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n-BuE[28mg/(kg.d),42mg/(kg.d)]治疗组的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含量,海马组织MDA和NO含量、SOD和GSH-Px活力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结论 n-BuE可通过其抗氧化应激效应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异丙酚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S100β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影响,评价异丙酚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缺血前2h异丙酚预处理组(C组),每组10只,C组动物在缺血前腹腔注射异丙酚100mg/kg,采用线栓法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h评估并记录动物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测定大鼠脑组织S100β和NSE含量。结果异丙酚预处理组神经行为学评分较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高(P〈0.05),假手术组评分也明显高于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P〈0.05),异丙酚预处理组脑组织中S100β和NSE含量明显低于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异丙酚可以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S100β和NSE的含量,减轻神经损害,缺血前2h异丙酚预处理可以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异丙酚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NMDAR1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易损区海马CA1区NMDAR1表达的影响,探讨异丙酚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Pulsinelli-Brierley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全脑缺血模型。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C组(异丙酚处理组)。C组按异丙酚剂量又分为C1组(50mg·kg-1)、C2组(100mg·kg-1)、C3组(150mg·kg-1)3个亚组。于全脑缺血15min再灌注3h后灌流固定断头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NMDAR1蛋白表达。结果各组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比较,大鼠海马CA1区NMDAR1积分光密度、阳性细胞面积、平均灰度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与抑制NMDAR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肝脏缺血再灌注对肾氧自由基的影响及异丙酚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脏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对远隔器官肾脏的影响及异丙酚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72只,体重280~300 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肝脏缺血再灌注组、异丙酚保护组.观察肝脏缺血60 min后,再灌注2 h、4 h两个时间点.测定各组血清和肾组织中的MDA、SOD.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后SOD活性显著降低,4 h组明显低于2 h组,而异丙酚组则明显高于同时间点缺血再灌注组;MDA含量升高,4 h组高于2 h组.结论 异丙酚能减少肝脏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生成并能够对抗氧自由基对肾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SOD、MDA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44只,随机分成三组:假手术组、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假手术组只进行假手术;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给予90min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缺血后处理组在大脑中动脉缺血90rain后,给予灌注30s缺血30s,反复3次。各组分别再灌注1211、24h、48h、72h后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改变: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后再灌注前给予后处理,缺血后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SOD的表达明显增加,而MDA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脑缺血后处理增加脑缺血再灌注后SOD的表达、减少MDA的表达,进而提高脑组织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异丙酚预先给药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在分子水平上探讨异丙酚对迟发性脑神经元损伤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Pulsinelli-Brierley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全脑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海马CA1区iNOS的表达.结果 同缺血再灌注对照组相比,异丙酚预处理组大鼠海马CA1区iNOS表达明显降低,存活的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异丙酚可能通过抑制iNOS表达而对脑缺血再灌注迟发性神经元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水肿细胞凋亡及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作大鼠单侧(左)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缺血再灌注组(24只)和EPO治疗组(24只),观察缺血后6、12、24、48小时脑组织含水量、SOD活性、MDA水平、细胞计数、TUNEL阳性细胞计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B法观察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和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 EPO组病理变化较缺血再灌注组轻,脑组织含水量显著减少,缺血后24小时及48小时,脑组织细胞数显著多于缺血再灌注组、TUNEL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少于缺血再灌注组.EPO组GSK3β和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数量明显下降,蛋白水平显著下降,脑组织SOD活性显著上升,MDA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EPO能有效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水肿、细胞凋亡及脂质过氧化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中药蒲黄提取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蒲黄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采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取SD大鼠 4 0只 ,随机分为 4组 ,给药组分别给予蒲黄提取物 0 .2 g/kg ,0 .4 g/kg灌胃 15d ;另设对照组及假手术组 ;观察脑组织乳酸脱氢酶 (L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及丙二醛 (MDA)含量变化。结果 蒲黄提取物 0 .2 g/kg ,0 .4 g/kg灌服 ,可显著提高脑组织LDH及SOD活性 ,明显降低MDA含量。结论 蒲黄提取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其机制与其抗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1.
罗布麻提取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罗布麻提取物(Aplocyilum venetum L Extract,AVE)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AVE(高、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银杏叶胶囊),口服给药5d后,采用改良的Ionga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2,4h后对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进行评分,测量其脑梗死面积、脑含水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AVE两个剂量组可以减轻神经症状,缩小缺血面积,并且可以减轻脑水肿。与阳性对照组对比,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AVE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应用血管内细丝栓堵脑中动脉(MCA)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MCA缺血1小时,再灌注4、11、23、71小时脑血管通透性的变化,在以上期间同时应用常压纯氧和常规临床治疗压力0.25MPaHBO于开始缺血后2、9、21、45和69小时分别治疗1次(1小时)。结果:常压纯氧组与缺血再灌注(IR)组相比脑水肿面积无明显差异,而HBO组和IR组相比脑水肿面积分别缩小了12.28%(视交叉前平面),20.47%(视交叉平面)和8.51%(视交叉后平面),两组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BO可明显抑制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通透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虎纹蜘蛛毒素-I(HWTX-I)与由Fas分子启动的死亡信号转导通路之间的关系及可能的神经保护作用分子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及用药组三组,每组16只,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并结合蛛网膜下腔置管术构建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组织CA1区Fas、FasL、FADD蛋白水平表达,RT-PCR法检测海马组织死亡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因子Fas、FasL、FADD核酸水平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显示,生理盐水组、用药组Fas、FasL和FADD蛋白表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用药组Fas、FasL和FADD蛋白表达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RT-PCR检测结果显示,假手术组Fas、FasL、FADDmRNA表达低于生理盐水组和用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用药组Fas、FasL、FADDmRNA表达均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HWTX-I蛛网膜下腔用药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组织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Fas分子启动的死亡信号转导通路激活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跑台运动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VEGF受体KDR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可逆性阻塞大脑中动脉的方法建立大鼠单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符合模型条件的1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运动方式采取小强度跑台运动,为期1周。另选取8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实验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大鼠海马组织中BDNF、VEGF及KDR mRNA表达。结果:(1)对照组和运动组大鼠缺血侧海马BDNF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非缺血侧。运动组大鼠缺血侧海马BDNF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对照组大鼠海马缺血侧VEGF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非缺血侧。运动组大鼠两侧海马VEGF mRNA水平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3)对照组和运动组大鼠缺血侧海马KDR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非缺血侧。运动组大鼠缺血侧海马KDR 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跑台运动可明显提高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部位BDNF、VEGF及KDR mRNA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电刺激背侧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和再灌注对SD大鼠脑缺血后的神经损伤和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缺血5 h组、缺血2 h再灌注3 h组和脑缺血2 h加电刺激dPAG 1 h组.脑缺血模型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的方法.实验过程中同时记录血压、心电图和肾交感神经活动.应用功率谱分析技术,获得了心率变异性和肾交感神经活动的频谱特征.计算了TTC染色后的梗死体积.结果 电刺激dPAG使缺血后梗死体积减小(P<0.05),并提高自主神经系统的总活性.再灌注使缺血后梗死体积增大(P<0.05),但对缺血后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很好的改善.结论 缺血后再灌注的优势主要在缺血远期,而电刺激有利于脑缺血后的早期恢复并有可能作为再灌注的辅助治疗手段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丙泊酚对兔肝脏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兔肝脏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兔随机分为拟手术组(S组),肝脏缺血后再灌注组(IR组),及微量泵连续静脉输注丙泊酚[10mg/(kg.h)]组(PRO组),IR组和PRO组将入肝血流阻断25min后再灌注120min,然后观察不同时相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检测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IR组、PRO组再灌注120min后肝功能均有损害,而IR组的ALT,AST,LDH均高于PRO组;PRO组肝脏组织MDA浓度低于IR组(P<0.05),PRO组的SOD浓度高于IR组(P<0.05)。结论肝脏缺血后再灌注可使大量氧自由基释放,它在肝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丙泊酚可抑制再灌注后的过度氧化反应,减轻肝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法舒地尔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色素C(CytC)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成年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Mod组)、法舒地尔干预组(Fas组),再分为再灌注3h、12h、24h和48h,以及TTC染色组5个亚组,每组8只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中CytC蛋白、cas-pase-3的表达,TTC染色测量鼠脑梗死体积并计算百分比。结果①Sham组大鼠无神经功能缺损,NDS评分为0,TTC染色亦未见脑组织梗死;Mod组和Fas组大鼠均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TTC染色亦可见明显的脑组织梗死;但与Mod组相比,Fas组神经功能缺损少、NDS评分低(P〈0.01),脑梗死体积减小(P〈0.05)。②与Sham组相比,脑缺血再灌注后,Mod组和Fas组大鼠脑组织CytC和caspase-3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其中CytC表达高峰出现在12h,caspase-3表达高峰出现在24h;Fas组和Mod组间比较显示Fas组CytC和caspase-3的表达又显著低于Mod组(P〈0.01)。结论①法舒地尔能减轻大鼠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减小脑梗死体积。②部分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CytC和caspase-3表达增加可能是法舒地尔的脑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高压氧(HB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时.大鼠脑梗塞体积.脑组织病理改变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制备阻断大脑中动脉(MCA)的局灶性脑IR模型。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组n=-6),缺血再灌注2h 常压空气组(Rt组,n=-6),缺血再灌注24h 常压空气组(R2组,n=-6),缺血再灌注2h HBO组(H1组,n=-6),缺血再灌注24h HBO组(H2组,n=-6)。R1、R2、H1、H2组缺血时间均为2h。R1、R2组暴露于常压空气,H1、H2组暴露于2.5MPa氧气。病理切片用HE染色,用Swanson方法测定脑梗塞体积,用酶联免疫法测定NSE含量。结果H1、H2组与R1、R2组相比,神经元缺血性损害较轻,脑梗塞体积缩小,NSE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O能减轻缺血性脑损害,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损伤变化及丹参的作用。方法:将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缺血再灌注组(缺血组)18只和丹参治疗组(丹参组)18只,血管阻断法制作大鼠左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丹参组于再灌注开始时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5ml/k),而缺血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观察时点为脑缺血再灌注后12h、24h和48h,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脑组织含水率及细胞凋亡情况(TUNEL法),检测脑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氨酸(glutamate,GLU)和7氨基丁酸(gamin-aminobutyric,GABA)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缺血组脑组织含水率、凋亡细胞数、MDA水平和GLU含量显著升高,GABA含量显著降低。与缺血组同时点比较,丹参组脑组织病理变化较轻,脑组织含水率、凋亡细胞数、MDA水平和GLU含量显著降低,GABA含量显著升高。结论:血管阻断法能造成显著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丹参能有效降低其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