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早在商周时期中国就开始采用巡视的方式来加强统治。西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后,巡视制度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监察作用。本文拟在梳理中国古代巡视监察制度建立及其发展演变的基础上,略述其可资借鉴的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2.
巡视制度是中国封建制度下的一种类似于现在中央巡视组的一种机构,这种机构所代表的是封建王朝的执政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明朝时期的巡视官员在地方工作期间所代表的就是皇帝亲自在场的意义。而且巡视制度到了明代时期经过重新加强效应,规范了以往的巡视制度,更加具有权威、行使权力更加巨大。巡视制度在明代得到了稳步的发展,而且对于明朝时期政治、金融、民生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程天芹 《兰台世界》2012,(15):60-61
宋代考课制度和监察制度对官员黜降有一定影响。经过长期运作,形成了一整套考课和监察制度、御史台弹奏格及"制词"。因考课导致的官员黜降并不多,北宋因御史、谏官和转运使弹劾而引起的官员黜降的记载很多。  相似文献   

4.
古代,中央政府派遣监察官员巡视全国,防范检查官员腐败。一般来说,古代"巡查制度"分为常设和临时简派两种形式。两种"巡查"制度一是位高权重、职宽责严的巡按御史。汉武帝时,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每个区设置一名刺史巡行监察,代表中央监督地方,权力很大,属于常设巡查机构。这种巡查制度,为历代沿用借鉴,如魏晋、隋唐时期有"监察御史",宋朝有"监司",元朝有"按察使""廉访使",及至明代,巡查制度已相当完备。据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明洪武初年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  相似文献   

5.
《中国图书评论》2010,(9):55-55
作为第一部有关清代考课制度研究的专著,本书以清代政府对文武官员的定期考察制度为研究对象,对清代考课制度的源流、形成过程、执行情况诸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严谨的讨论。揭示了在皇权专制一官僚政治体制下,考课制度与皇帝、国家、官僚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封建王朝为监察政府官员,维护统治秩序,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而设立的制度.监督法律、法令的实施,维护国家法律、法令的统一,参与并监督中央和地方司法机关对重大案件的审理活动,是中国古代监察机构及监官的主要职责.  相似文献   

7.
詹瑞明 《新闻世界》2009,(9):177-178
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制度曾为封建政权的巩固和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僚机构及其官吏实行严密的监察,是我国古代官吏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其中某些独到之处对当今社会健全监察制度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监察制度在不断地完善,并形成了严密的体系,成为统治者稳固统治的一种有效途径。明代监察制度承前启后,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创新性,都察院作为明代的最高监察机构,在监督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本文主要阐述了朱元璋的监察思想及其产生的社会环境,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产生对监察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明代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完备阶段,其完备而严密的监察组织体系,单线垂直独立的监察组织模式,秩卑权重、禄薄赏厚的职权定位原则,较为完善的监察法律基础等,都体现了有明一代对历代监察制度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的考课制度逐渐趋于巩固和完善。虽然清代基本继承了明代的考察方法,但在考核的名称、时间、权限和标准等方面仍略有不同。本文以“大计”一词为例,揭示其中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战国时期管仲的"士农工商"四民制度的推行,工商业、手工业正摆脱"工商食官"的束缚,逐渐成了古代社会一个独立的阶层,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的考课制度逐渐趋于巩固和完善.虽然清代基本继承了明代的考察方法,但在考核的名称、时间、权限和标准等方面仍略有不同.本文以"大计"一词为例,揭示其中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廖靖靖 《兰台世界》2016,(15):100-103
根据《天圣令》中《厩牧令》唐二条出现的"出身法"一词,考证唐代文献中的"出身法"。此词首先出现于唐代史料,即户籍中门荫或秀才、明经之类出身的标准。它是荫叙官制度的依据与基础。其划分依据有爵位、功勋、门荫、考课、劳资五种主要类型。"出身法"虽未留下直接记载,但据推测可能曾录于《选举令》中。唐代的"出身法"对周边国家产生影响,可以在日本古代官人出身法以及新罗"读书三品出身法"中看到类似记载。  相似文献   

14.
叶玲 《兰台世界》2016,(4):132-134
唐代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高度繁荣的一个朝代,除了实行开明的统治政策外,还进一步强化各种制度的建设,尤其注重对官吏廉政管理制度的建设,既有完善的三省六部制,又有严格的官员选拔制度,还有细致周密的监察制度作保障,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唐代的政治清明,国富民强。  相似文献   

15.
彭晶 《兰台世界》2005,(4):60-61
户籍档案是我国古代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属专门档案范畴。《周礼》中就有记载,说明至少在战国时期国家已建有专门的户籍档案,并有专人掌管。以后历代王朝,都有关于户籍档案的专门记录。在中国古代,户籍一直是与赋役制度紧密相连的,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本文主要就西周、西汉、隋、唐、宋、明、清等时期赋役制度与户籍档案的关系问题作简要阐述。1.西周时期。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西周的土地制度,主要是奴隶主国家所有制,王室是全国土地名义上的所有者。奴隶主贵族通过井田制来剥削奴隶。井田制在夏、商已实行,…  相似文献   

16.
赵晓兰 《中国出版》2012,(11):55-58
版权意识在中国古代就出现了,但对版权进行立法保护却始于晚清。宋朝时期,我国就有了保护版权的文告,这也是中国古代版权保护的主要形式。但它是一种行政保护而不是制度保护,在制度层面上对版权进行保护在我国古代长期处于缺失状态。20世纪初,西方在华人士的版权思想,"与当时国内著译界、出版商的版权要求相互激荡,影响了晚清政界、知识界许多人士对版权的认识,促发了晚清版权立法的进  相似文献   

17.
王敏  张学军 《兰台世界》2015,(6):147-148
我国古代环境法制经历了三个阶段:西周原始土地国有制时期,环境保护法制体系较为完备;战国时期,封建土地国有制时期,环境保护法制渐趋解体;隋唐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占据主导地位,环境保护法制面临极度衰弱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设立的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是战国时期政治咨询、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是战国时期闻名列国的文化教育中心。学宫废除了“学在官府”的奴隶制垄断,既不同于春秋以前的庠、序,也不同于秦汉以后的太学堂和翰林院,官办之下有私学,或是官私合办的自由联合体。既是一所有教师、学生的为封建官僚服务的育士学校,  相似文献   

19.
一、汉代行政监察的组织和机制 汉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一职,其办公机构为御史台,并在此之下建立刺史制度,对地方行政进行监察.在御史制度之外又建立了司隶校尉和丞相司直等监察机制,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监察体系.  相似文献   

20.
高鹏 《大观周刊》2011,(42):20-20
犯罪后因自首而减免刑罚,是我国自古就有的刑罚裁量制度,也是中国古代刑律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自首制度从其产生、发展到成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作为古代法代表的唐律,对自首制度作了详细而全面的规定,形成了完备的自首制度。唐代以后各朝律典几乎完全沿袭唐律自首制度,基本上没有大的发展与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