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实现对IPv6协议的支持,需要对现有IPv4协议下的域名系统进行相应的扩展,以使其能在IPv6协议下正确地进行IP地址与域名的正向或反向解析.域名系统的扩展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增加了两个新的资源记录AAAA和A6来存储IPv6地址,以实现域名到IPv6地址的正向解析;二是增加了两个新域:ip6.int和ip6.arpa,以实现IPv6地址到域名的反向解析.文中以著名的域名系统软件BIND为对象,以Linux操作系统Redhat 9作为实验平台,详细介绍了基于Linux平台的域名系统对IPv6协议的扩展与实现,从而为实现IPv4到IPv6的平稳过渡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IPv6协议下域名系统的扩展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对IPv6协议的支持,需要对现有IPv4协议下的域名系统进行相应的扩展,以使其能在IPv6协议下正确地进行IP地址与域名的正向或反向解析。域名系统的扩展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增加了两个新的资源记录AAAA和A6来存储IPv6地址,以实现域名到IPv6地址的正向解析;二是增加了两个新域:ip6.int和ip6.arpa,以实现IPv6地址到域名的反向解析。文中以著名的域名系统软件BIND为对象,以Linux操作系统Redhat9作为实验平台,详细介绍了基于Linux平台的域名系统对IPv6协议的扩展与实现,从而为实现IPv4到IPv6的平稳过渡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分析中文域名系统实现需要的基本功能模块出发,将域名系统分为应用层、表示层和寻址定位层3层结构。并简单说明了应用层应具备哪些功能,重点讨论了起关键作用的表示层中的中文域名统一编码的Puny-code编码实现流程,分析了寻址定位层中基于IPv6地址下的中文域名正反向解析方法,从而为进一步在这3层结构的基础上开展有关IPv6下中文域名系统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基于混合式P2P的域名系统中超节点选择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域名系统是Internet的基础。IPv6网络的新特性,要求基于IPv6的域名系统提供高效的域名服务。鉴于传统的域名系统模型使得DNS服务器容易成为网络的瓶颈和攻击目标,本文提出了采用混合式P2P网络思想构建高效的IPv6DNS域名系统,着重讨论了混合式P2P域名系统中超节点的选择策略,并在实验室中验证了该策略的可行性,最后分析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域名系统作为当今Internet的基础架构,将在下一代网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IPv6是被设计用来取代IPv4协议的下一代网络协议,它的许多新特性也需要域名系统的支持。论文根据IPv6的地址结构特点分析了IPv6中域名系统的体系结构和扩展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在Linux下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6.
IPv6家庭网络,已经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越来越多的家庭智能设备会接入到网络中,实现家庭网络内部的资源共享.那么如何提高访问家庭设备的效率,避免牢记128位地址字符串的难度,这就迫切需要应用域名系统.基于IPv6的家庭网络智能域名模型,通过结合DHCPv6(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for IPv6)以及DNS服务,实现了家庭设备的"即插即用".实验证明,该模型在访问家庭设备的反应速度上,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由于IPv6和IPv4环境下DNS格式的不同,IPv6与IPv4网络中的主机不能直接进行域名访问。NAT-PT过渡技术能够实现IPv6与IPv4网络通过IP地址进行相互访问,但却不能实现主机与主机之间通过域名来访问。本文研究了将DNS-ALG与NAT-PT技术相结合来构建翻译网关,实现IPv6与IPv4网络中的主机通过域名互访.  相似文献   

8.
IPv6协议是取代IPv4的下一代网络协议,它具有许多新的特性与功能。域名系统(DNS)是Internet的基础架构,IPv6的新特性也需要DNS的支持。该文从IPv6DNS的体系结构、IPv6的地址解析、IPv6地址自动配置等几方面对IPv6时代的DNS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IPv6启用     
Internet域名已于7月下旬开始从老的域名系统(IPv4)向新的域名系统(IPv6)转移。在经过长达4年之久的测试之后,互联网分配数字管理机构(IANA)终于推出了IPv6,用于全球网络的下一代数字域名系统。当前Ipv6兼容的站点有:http://altavista.ipv6.digital.com、http://www.ipv6.digital.com、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MANET中基于AODV路由协议的自动配置和Intemet接入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实现了E-AODV系统;通过扩展AODV协议,E-AODV系统可以实现路由、IPv4/IPv6地址自动配置、域名系统和服务发现,并为MANET提供接入Intemet的能力;在移动自组织IPv6网络试验床上对E-AODV系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IPv4协议栈中应用程序对IP地址的处理机制和Web浏览器的工作原理,讨论了实现IPv4/IPv6无缝连接的方法,分析了IPv4/IPv6协议栈中对域名解析的处理方法和IPv4/IPv6地址格式的不同处理,提出了一种Web服务中IPv4/IPv6兼容的具体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IPv4网络与IPv6网络间能直接进行组播通信,设计了一种基于双核模式的组播过渡模型。在网络中先选取两个核节点,以它们作为根,建立两棵连接组播组中所有成员节点的彼此独立的共享树,然后将DNS-ALG与NAT-PT相结合,作为IPv4和IPv6网络之间的转换网关,部署在两个组播域的核节点之间,组成一个双核模式的组播过渡系统,用来集中处理IPv4组播域与IPv6组播域之间的组播通信。  相似文献   

13.
提出IPv6环境下动态域名系统的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对Web服务端子系统、DNS更新子系统和DNS服务器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技术要点进行阐述。该系统架构合理,人机界面良好,对IPv6应用的推广与加速部署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TCP/IPv4地址结构和Socket API的研究,重构了MPTCP/IPv6的地址结构及Socket API软件,扩展了SRS开源流媒体服务器对IPv6的支持。以此为基础,编译了MPTCP内核及扩展的SRS、配置了相应的路由表,最终实现了基于IPv6+MPTCP的视频直播平台实例,有效验证了二者结合的有效性及可用性。结果表明:(1)MPTCP多路径并发传输技术具有良好的负载均衡能力;(2)MPTCP多路径冗余机制可实现无缝切换,提升网络的鲁棒性;(3)IPv6+MPTCP+RTMP三个协议具有良好的兼容性;(4)该直播平台为开发基于IPv6+MPTCP技术的下一代互联网万物相联应用提供了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客户机一服务器模型的IPv6DNS自动更新系统。介绍了IPv6DNS自动更新系统所要解决的问题及目前的研究现状,并结合和借鉴IPv4DNS自动更新系统及其他方案,提出了新型的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型IPv6DNS自动更新系统,并对系统中涉及到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接着,论述了本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来的突出优点,证实了本系统是能较好支持IPv6DNS自动更新、同时兼容IPv4DNS自动更新的系统。并对本系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IPv4、IPv6和IPv9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IPv4、IPv6与IPv9的特点,并在地址空间、域名服务、移动性、安全性、QoS、自动配置、应用范围以及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对三者加以比较研究,分析其优劣.指出与IPv4相比,IPv6彻底解决了地址空间耗尽和路由表爆炸等问题,而且为IP协议注入了新的内容,使网络安全、移动主机以及Qos成为IP协议的有机组成部分.IPv6在国际上已经占据主流地位,以IPv6代替IPv4是必然的,其规模与效益会远远领先于IPv9.而IPv9尚未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在标准竞争中将处于劣势.  相似文献   

17.
IPv6协议虽然在某些方面增强了安全性,但同时也引入了新的安全风险,因此网络安全威胁在IPv6时代依旧存在。通过从IPv6地址、报文格式和相关协议等方面分析了IPv6可能带来的安全新问题,分析IPv6报文结构和IPv6链路本地地址的结构。结合物联网的应用范围和特点,研究了ND协议的应用原理和ND协议的无状态地址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过程。根据物联网中存在安全隐患的特点,从链路本地地址结构出发,提出了基于“贝特反转”的IPv6链路本地地址安全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下一代校园网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IPv6组网技术、网络平台建设、安全管理方案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对如何将IPv6下一代校园网理论用于校园网建设进行了探讨。同时结合松江校区校园网的建设需求,分析各种组网策略,提出了过渡方案,建立了三层架构的IPv4/IPv6网络。确定了IPv6客户端结构、域名解析系统组成与配置,并在下一代校园网中实施了IPsec网络安全部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