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武浦军  余镇危  张英  李霞 《计算机工程》2005,31(11):211-213
IPv6被公认为下一代互联网的骨干协议。DNS域名系统作为Internet的基础架构服务,在IPv6环境下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主流操作系统域名解析器在IPv6支持上的缺陷,在分析域名解析机制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IPv6环境中的DNS代理软件,解决了纯IPv6网络中的域名服务问题。  相似文献   

2.
IPv6家庭网络,已经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越来越多的家庭智能设备会接入到网络中,实现家庭网络内部的资源共享.那么如何提高访问家庭设备的效率,避免牢记128位地址字符串的难度,这就迫切需要应用域名系统.基于IPv6的家庭网络智能域名模型,通过结合DHCPv6(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for IPv6)以及DNS服务,实现了家庭设备的"即插即用".实验证明,该模型在访问家庭设备的反应速度上,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IPv6技术与P2P技术的发展现状与特点[1],在理论和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IPv6下P2P视频系统的整体实现架构,采用C++编程语言,利用ACE网络编程库,实现了在IPv6网络环境下的P2P视频系统,并对IPv6网络环境下的P2P视频应用系统进行了验证测试与分析,为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提出了设想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由于IPv6和IPv4环境下DNS格式的不同,IPv6与IPv4网络中的主机不能直接进行域名访问。NAT-PT过渡技术能够实现IPv6与IPv4网络通过IP地址进行相互访问,但却不能实现主机与主机之间通过域名来访问。本文研究了将DNS-ALG与NAT-PT技术相结合来构建翻译网关,实现IPv6与IPv4网络中的主机通过域名互访.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对IPv6协议的支持,需要对现有IPv4协议下的域名系统进行相应的扩展,以使其能在IPv6协议下正确地进行IP地址与域名的正向或反向解析.域名系统的扩展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增加了两个新的资源记录AAAA和A6来存储IPv6地址,以实现域名到IPv6地址的正向解析;二是增加了两个新域:ip6.int和ip6.arpa,以实现IPv6地址到域名的反向解析.文中以著名的域名系统软件BIND为对象,以Linux操作系统Redhat 9作为实验平台,详细介绍了基于Linux平台的域名系统对IPv6协议的扩展与实现,从而为实现IPv4到IPv6的平稳过渡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IPv6协议是取代IPv4的下一代网络协议,它具有许多新的特性与功能。域名系统(DNS)是Internet的基础架构,IPv6的新特性也需要DNS的支持。该文从IPv6DNS的体系结构、IPv6的地址解析、IPv6地址自动配置等几方面对IPv6时代的DNS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DNS(域名系统)在Internet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IPv6作为一种新的Internet协议将取代IPv4成为下一代的网络协议,它的许多新特性需要DNS的支持。本文介绍了IPv6的地址结构特点、IPv6的体系结构及从IPV4向IPV6过度过程中DNS的解决方案,并给出了在Linux平台下架构IPv6DNS服务器的配置实例。  相似文献   

8.
P2P技术作为一种较新的网络技术以其巧妙的方式将网络中的用户连接起来,极大地加速了用户之间的数据传输,用户可以更充分地利用有限的网络带宽进行资源共享。随着IPv6地址的逐步推广,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将会使用IPv6地址,而原有的P2P应用程序对IPv6用户的支持都不太理想,拥有IPv4地址的用户和拥有IPv6地址的用户无法进行有效的通信。在实际P2P站点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将单栈P2P站点拓展到双栈应用。  相似文献   

9.
IPv6协议下域名系统的扩展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对IPv6协议的支持,需要对现有IPv4协议下的域名系统进行相应的扩展,以使其能在IPv6协议下正确地进行IP地址与域名的正向或反向解析。域名系统的扩展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增加了两个新的资源记录AAAA和A6来存储IPv6地址,以实现域名到IPv6地址的正向解析;二是增加了两个新域:ip6.int和ip6.arpa,以实现IPv6地址到域名的反向解析。文中以著名的域名系统软件BIND为对象,以Linux操作系统Redhat9作为实验平台,详细介绍了基于Linux平台的域名系统对IPv6协议的扩展与实现,从而为实现IPv4到IPv6的平稳过渡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IPv6启用     
Internet域名已于7月下旬开始从老的域名系统(IPv4)向新的域名系统(IPv6)转移。在经过长达4年之久的测试之后,互联网分配数字管理机构(IANA)终于推出了IPv6,用于全球网络的下一代数字域名系统。当前Ipv6兼容的站点有:http://altavista.ipv6.digital.com、http://www.ipv6.digital.com、  相似文献   

11.
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核心网络层通信协议,其长达128位的IPv6地址迫切需要域名动态更新功能来简化通信的复杂性。在探讨国内外动态域名系统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更易于实现和使用的、功能更加完善的、基于BIND9(Berkeley Internet Name Domainversion 9)的动态域名系统的设计方案,并详细讨论了其中所涉及的一些关键实现技术,如IPv6地址自动检测方法、域名更新模块的编程实现等。最后对系统进行了总结并就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提出IPv6环境下动态域名系统的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对Web服务端子系统、DNS更新子系统和DNS服务器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技术要点进行阐述。该系统架构合理,人机界面良好,对IPv6应用的推广与加速部署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DNS 系统是重要的互联网基础设施,采用中心化层级式结构,在根区存在中心化现象,导致单点故障风险、中心权利滥用风险等缺陷。设计新的泛中心化 DNS 架构将使域名系统从依赖中心的单一信任域,变为多个以顶级域名为根相互平行的信任域,存在跨域可信的研究挑战。围绕跨域可信架构的设计,在架构设计层面采用控制与解析分离的思想,提出双区块链 DNS 架构;在数据层面的跨域验证方面设计了基于单向累加器的验证方案,将传统验证过程 O(N)的时间复杂度降为接近 O(1);在关键技术的性能层面,结合DPoS机制与BFT算法提出CDBFT算法,平均吞吐量可以达到736 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并用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了架构在安全、性能及可扩展性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基于域名系统(DNS)的DNS重绑定攻击能够有效绕过同源策略、防火墙,窃取敏感信息,控制内网设备,危害巨大。DNS重绑定需要通过设置恶意域名才能实现。针对DNS重绑定相关恶意域名的检测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被动DNS数据分析的DNS重绑定攻击检测模型(DNS Rebinding Classifier,DRC)。通过引入被动DNS数据,从域名名称、时间、异常通信及恶意行为等4个测度集刻画DNS重绑定相关域名;基于C4.5决策树、KNN、SVM及朴素贝叶斯等分类方法对数据进行混合分类、组合训练及加权求值。交叉验证实验表明,DRC模型对相关恶意域名的识别能够达到95%以上的精确率;与恶意域名检测工具FluxBuster进行对比,DRC模型能够更准确地识别相关恶意域名。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P2P网络依赖中心服务器、对等网络建立困难、网络流量过大、需要大量的无效流量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对等网络体系结构实现方法。该方法建立在TCP/IP协议之上,所有的抽象实体均拥有一个DDNS域名或DNS域名;当这些实体一旦连上网络,就可以通过其域名对其进行访问,组成无层次结构的逻辑对等网络;实体之间的地位完全平等;每个实体既作为向其它实体提供服务的服务器,又作为使用其它实体所提供服务的客户端;各节点存储其他节点的内容分类信息,采用分级内容查询方式。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客户机一服务器模型的IPv6DNS自动更新系统。介绍了IPv6DNS自动更新系统所要解决的问题及目前的研究现状,并结合和借鉴IPv4DNS自动更新系统及其他方案,提出了新型的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型IPv6DNS自动更新系统,并对系统中涉及到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接着,论述了本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来的突出优点,证实了本系统是能较好支持IPv6DNS自动更新、同时兼容IPv4DNS自动更新的系统。并对本系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As IPv4 address pool has been completely depleted and the transition from IPv4 to IPv6 has become a trend, P2P video streaming through IPv4/v6 hybrid network is now needed, for equipment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IP addresses widely exist on the Internet. Traditionally, large-scale commercial P2P-IPTV systems have been deployed in IPv4 networks. However, these systems do not support equipments with IPv6 addresses and cannot work in IPv4/v6 hybrid networks. To overcome this problem, we propose a novel dual-stack-based architecture to distribute contents to different networks. The core element of the system is the dual-stack tracker which makes all equipments with IP address interconnect with each other and form a hybrid network. Meanwhile, equipments with IPv4/v6 addresses act as bridges, which distribute contents to IPv4 and IPv6 networks. The paper focuses on how to make all equipment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IP addresses work in one system, analyzing the architecture and performance results related to the use of IPv6 bandwidth. This system has been deployed and broadcasted the 2010 FIFA World Cup South Africa with 755 kbps video stream, and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video over IPv4/v6 hybrid network for a representative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8.
Name resolution using the Domain Name System (DNS) is integral to today’s Internet. The resolution of a domain name is often dependent on namespace outside the control of the domain’s owner.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 the DNS protocol and several DNS server implementations. Based on our examination, we propose a formal model for analyzing the name dependencies inherent in DNS. Using our name dependency model we derive metrics to quantify the extent to which domain names affect other domain names. It is found tha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more than half of the queries for a domain name are influenced by namespaces not expressly configured by administrators. This result serves to quantify the degree of vulnerability of DNS due to dependencies that administrators are unaware of. When we apply metrics from our model to production DNS data, we show that the set of domains whose resolution affects a given domain name is much smaller than previously thought. However, behaviors such as using cached addresses for querying authoritative servers and chaining domain name aliases increase the number and diversity of influential domains, thereby making the DNS infrastructure more vulnerable.  相似文献   

19.
下一代校园网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IPv6组网技术、网络平台建设、安全管理方案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对如何将IPv6下一代校园网理论用于校园网建设进行了探讨。同时结合松江校区校园网的建设需求,分析各种组网策略,提出了过渡方案,建立了三层架构的IPv4/IPv6网络。确定了IPv6客户端结构、域名解析系统组成与配置,并在下一代校园网中实施了IPsec网络安全部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