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设业务一体化、数据互联互通的医院数字化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全流程DRG数据管理,以信息化助力医院智慧运营。方法:通过搭建数据中台,实现多系统集成和信息互联互通,优化数据质控体系,夯实信息化建设基石,构建医院DRG智慧运营系统,实现数据可视化呈现和交互分析,助力运营效率的精细化管理和决策。结果:医院DRG智慧运营系统应用后,2021年我院住院医保患者高倍率及低倍率占比均下降;住院均次费用、药占比、耗材占比、平均住院日、术前待床日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CMI及疑难病例(RW≥2)占比、全院DRG组病组覆盖率同比均增加,临床学科发展更均衡。结论:DRG智慧运营系统能满足以数字化信息系统建设助力医院DRG精细化运营管理的需求,推动智慧医院建设,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实现医院综合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精细化,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方法:利用数据仓库技术构建数据仓库和医院管理知识库;利用商业智能,对数据资源进行充分分析挖掘后进行多维度展示。结果:实现了对医院海量信息数据的知识化转换和智能化应用,构建医院运营状况的指标考核、绩效管理、精细化分析、预判预警的精细化管理平台,为辅助决策服务。结论:通过商业智能技术应用到医院数据挖掘和医院管理信息化中,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科学化,提升医院管理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破解新医保部门赋予职责和传统管理手段的不匹配、医保基金监管高压和常态化监管手段的不匹配、医保精细化管理和改革落地保障手段的不匹配等问题,南京市医疗保障局建设全流程一站式的医保大数据平台,实现多源异构数据归集,对医保数据进行全面治理,提升数据质量,并基于业务应用需求进行数据加工和多跨协同共享,构建“一数一源”的中枢化数据资产体系和统一的数据分析指标体系,支撑医保数据分析应用和数据价值挖掘。南京医保大数据平台通过全领域数据汇聚、全方位分析展示、全流程监管服务,赋能集中采购、集中结算、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保基金监管等业务,南京地区“群众享实惠、医保提效能、医院获发展、药企得成长”的多赢局面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医保拒付费用,采取防控措施,完善医院流程管理,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医保拒付费用。方法:统计分析医院近3年门诊医保拒付数据,在加强门诊医保拒付防控管理后,进行门诊医保拒付数据的分析对比。结果:医院门诊医保拒付在实施预控管理后,医保拒付明显下降,其它医保门诊控费指标合理增降。结论:医保拒付涉及医院医疗多方面的问题,医院多部门应动态对接好医保政策,动态调整医保控费管理,不仅可以降低医保拒付金额,还可以改善其它医保门诊控费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数据中台技术建立医院运营管理信息平台,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方法:运用数据库实时同步技术、总线矩阵技术、指标解耦分离等技术建设了元数据中心、数仓模型中心和数据指标中心,并使用专业BI工具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该平台提供实时运营数据,能够满足医院在病种管理、DRGs管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管理、等级评审指标管理等方面的需求。结论:基于数据中台技术的医院运营管理信息平台可以实现数据的汇聚整合、集中管理和实时分析,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信息化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实施医保总额预付制对于三级医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方法:通过定性访谈、问卷调查、上海医联平台数据统计等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理论分析。结果:医院调整发展战略,积极争取医保额度并争取外地患者增长,院内采取多种管理措施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大多数临床医师会调整对于医保患者的医疗行为,医院医保费用增长得到控制,医保患者药品费用结构发生改变。医保患者和非医保患者在就医感受上存在一定差异。医院收入结构发生变化,自费比重普遍上升。结论:实施医保总额预付制的政策效果已经初显,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同时,三级医院还受到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建议积极探索区域性医保预付制度,完善总额测算模型,制定相对合理的医保额度,并引导和鼓励三级医院加强医保管理。  相似文献   

7.
刘丹丹  侯莹 《中国病案》2013,(5):F0002-F0002,52
医保管理平台能够按年度统计医院各科室病人次均费用、自费比例、药费比、拒付率等指标,监控在院医保病人数据,提供医保政策的在线支持,为医院管理者提供按项目比和病种等方式划分的科室管控参考指标,以及趋势化的医保数据支持,帮助医院降低总额预付的实施带来的拒付风险。  相似文献   

8.
分析北京市某医院施行总额预付制半年来门急诊指标的变化,总结医院在主动适应和推进总额预付改革中的精细化管理措施:规范诊疗行为,控制不合理费用,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减轻患者个人负担,提高就诊满意度等。今后应进一步通过完善管理来弥补总额预付制度的缺陷,结合谈判协商机制科学合理地确定付费标准,建立医院医保费用精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和实践医院精细化管理模型,提升医院运营水平和管理效率。方法:以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统方法论为视角对医院精细化管理系统进行分析,将复杂的精细化实践活动简化成明晰的系统结构,以精细化改进项目为抓手,通过品管圈、现场管理“6S”、灾害脆弱性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以及根本原因分析等精细化管理工具的应用,贯穿沟通协调、技术协调和实践协调的人理协调关系,从强调事实、强调效率以及强调效果3方面强化医院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结果:形成了由院部领导-职能部门主任-内辅员-成员组成的精细化管理项目组织架构,有效提升了医院服务能力、职能部门服务保障能力和科室运营管理效能。结论:WSR系统方法论为我国医院精细化管理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北京实施医保总额预付制对三级医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方法:通过定性访谈、问卷调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信息网等收集资料,以住院病人为例,进行统计分析和理论分析。结果:北京4家三级医院的住院医疗费用增长和药品费用增长得到控制,医保患者的药品费用结构发生变化。结论:实施医保总额预付制试点医院的临床服务行为有一定程度改变,这些变化以减少过度医疗为主,控制费用增长的作用已经初显,同时,医保管理部门要充分听取医院院长和医保管理部分负责人意见,制定更加合理的医保额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实施医保总额预付制对于三级医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方法:通过定性访谈、问卷调查、上海医联平台数据统计等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理论分析。结果:医院调整发展战略,积极争取医保额度并争取外地患者增长,院内采取多种管理措施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大多数临床医师会调整对于医保患者的医疗行为,医院医保费用增长得到控制,医保患者药品费用结构发生改变。医保患者和非医保患者在就医感受上存在一定差异。医院收入结构发生变化,自费比重普遍上升。结论:实施医保总额预付制的政策效果已经初显,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同时,三级医院还受到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建议积极探索区域性医保预付制度,完善总额测算模型,制定相对合理的医保额度,并引导和鼓励三级医院加强医保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实施医保总额预付制试点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行为的变化,并提出相应建议。方法:通过定性访谈、问卷调查、上海医联平台数据统计等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理论分析。结果:临床医师感受到控费压力加大,部分临床医师调整了对医保患者的用药行为;各批次三级医院的医疗费用增长和药品费用增长得到控制,医保患者的药品费用结构发生变化。结论:实施医保总额预付制试点医院的临床服务行为有一定程度改变,这些变化以减少过度医疗为主,控制费用增长的作用已经初显。建议制定相对合理的医保额度,并引导和鼓励三级医院加强医保管理。  相似文献   

13.
南京医保大数据平台发挥数据化引领作用,破解基层治理信息化手段不足难题,结合“15分钟医保服务圈”工作要求,建设开发“医保地图”“街道要情”“社区要情”“政策查询”等模块,为基层经办人员提供街道社区医保医药、医疗信息实时查询,精准定位应保未保人员、困难救助人群,开展工作考评,宣传最新医保政策,助力基层医保工作精细化管理,高质量服务参保群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医保总量预付制前后,医院医保费用明细大类构成比例的变化情况,找出影响结构变动的主要项目,以明确在医保总量预付制条件下,合理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可行性。方法:采取趋势变动对照法,分别统计测算出医院参加医保预付制前3年和参加医保预付制后3年的费用大类结构变化趋势,将前后趋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参加预付制之后,医院药品类费用占比逐年下降,手术类、治疗类费用占比逐年递增。结论:医保总量预付制促进医院降低医疗成本、优化费用结构,提高内涵质量,是有效控制医保费用过度增长和保持医院公益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建设是医院实现DRG/DIP付费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本文梳理分析了医院协同推进DRG/DIP付费改革的任务,总结医院DRG/DIP信息化建设现状,提出医院DRG/DIP信息化建设重点在于与医保部门信息系统的衔接,需以数据为基础,围绕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提升病案数据质量两条主线开展运营分析,并重视医保基金监管稽核,从而为DRG/DIP改革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支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院与医保经办机构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构建及其成效。方法:对医院与医保经办机构之间的良性互动及其成效分别进行案例分析和实证分析。结果:2010~2012年城镇职工医保出院患者次均费用增长趋势放缓,年均增长率为1.30%;医保拒付处于低水平,拒付金额从149548.83元下降到54372.21元,其占总费用比例从0.17%缩减到0.05%;出院患者投诉事件逐年下降,从22起下降到4起,减少了81.82%。结论:通过转变观念、规范医保管理以及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等途径,医院与医保经办机构之间可以实现良性互动;良性互动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医院争取医保政策支持、合理控制费用和减少医保拒付。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1月23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简称广医一附院)与IBM公司共同举行了智能运营平台上线汇报会,宣布该平台第一阶段已经成功交付,实现了医院在日常运营监控、阳光用药监察、医保费用监控、科室目标管理四大方面的技术能力。广医一附院与IBM于2012年3月共同构建智能运营平台,希望通过对历年医疗数据的智能化处理,将经验型粗放式管理转变为基于数据支持的循证型管理,还希望在现有的医疗资源下,提升服务患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设一套基于病种分值付费的医保精细化管理系统,为医院按病种分值付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信息化支撑。方法:根据医院管理者、临床科室管理和临床医生、病案管理的实际需求,确定系统方案选择、流程设计及功能设计。结果:建立了一套包括数据采集、医生工作站、病历入组质控、病案纠编管理、分值费用测算分析、病种分值监控与分析等功能的医保精细化管理系统。结论:该系统的运用使按病种分值付费的管理更趋于标准化和流程化,提高了整体管理效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经济效益,创造了更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不断拓宽医院经济管理信息平台的应用路径,不仅是充分发挥平台应用和管理的最大效能,而且也是推动运营管理精细化向纵深发展,全力支撑和保障医院全面建设与深化医改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某三甲医院医保患者住院费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医院医保费用增长的情况,为医院医保费用管理提供数据。方法:从新疆某三甲医院HIS系统收集2007-2011年医保患者住院数据130331条,内容包括姓年龄、性别、住院天数、药费、治疗费、手术费、化验费、住院总费用等,采用对不同年份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性别的完全随机设计的T检验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某三甲医院2007-2011年的住院人数、总费用、人均费用均呈增长趋势,药费、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也呈增长趋势,通过单因素分析及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分析看出年份、年龄、性别、住院天数、药费、化验费、治疗费、手术费对医保住院患者总住院费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提出医保费用增长的原因,通过分析为医院医保费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提出医院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