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三通道立体投影轮机模拟器视景仿真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三通道立体投影轮机模拟器视景仿真系统的硬件系统组成,分析三通道立体投影系统中虚拟现实软件系统的要素、立体透视图生成算法、三通道同步机制、图像拆分方法等技术,设计了包括船舶机舱漫游操纵系统和船机设备虚拟拆装系统的轮机模拟器视景仿真系统,并用一个系统实例实现了上述技术用途.  相似文献   

2.
虚拟现实系统建设关系到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实验教学改革的成败,是实验中心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对从系统设计到系统实施这一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严格把关,包括系统设计原则、应用需求、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施到安装调试和验收等环节。实验中心作为利用最新虚拟现实技术武装起来的虚拟实训基地实现了大型弧幕主动立体激光高清投影系统与动作捕捉系统、头盔显示器等多种虚拟现实技术完美的结合,能够满足日常课堂教学和虚拟仿真实验要求,大幅提升教学质量,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立体投影显示是三维(3D)显示中较成熟的一种技术,应用前景广阔。文中介绍了立体投影显示技术的光学引擎成像原理,阐述了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ng),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和LCoS(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3大类立体投影光学引擎结构的特点,分析了影响立体效果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善方法,最后对各种立体投影显示技术做了性能评价和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坦克驾驶模拟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对现有系统与新系统的对比分析,提出了新型坦克驾驶模拟训练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并介绍了与此相关的三维立体显示技术、接口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  相似文献   

5.
富有沉浸感和操纵感的人机交互技术是虚拟现实学科研究者的追求目标,立体显示与体感交互是当前的热点问题.文章将体感设备引入被动立体的显示环境,设计开发了一个立体网球游戏,利用立体显示的三维视觉特性,通过合理规划游戏中的对象、参与人的视觉感官以及体感设备三者之间的联系和映射关系,使沉浸感和操纵感得到很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或CRT(阴极射线管)立体显示系统通常分为两类:时间并行系统和分时系统.本文介绍了分时系统计算机立体图像的建立和显示,给出了实现立体显示的两种计算方法,即离轴投影和同轴投影,讨论了影响显示立体感的决定因素———水平视差,以及影响显示效果的双目间串扰、重影、CRT更新速率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计算机功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资料的输出、输入不再是键盘、鼠标和显示器。空间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一种利用三维立体图形生成、多传感交互以及立体显示技术的集合,使用者通过多种设备,进入虚拟空间,并操纵场景中的对象进行人机交互。空间虚拟现实的兴起,为人机交互开创了新领域。如建筑,文物保护,医学等方面,将更高层次的虚拟互动世界带给用户。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得低成本超大屏幕自由立体显示器,采用了DLP投影的技术方案.分析了柱透镜光传输特性.通过模拟透镜光路,获得了立体视区图.结合立体视区的交叉干扰现象,推导出适合大屏幕立体显示的光栅参数.针对显示器的最佳观看距离,分析了虚拟摄像机架设间距和前后景极限位置的关系.实现了约150 in超大屏幕立体显示墙,同时提高了显示系统的立体感和临场感.  相似文献   

9.
本文深入地研究了虚拟现实系统中三维对象虚拟现实建模、立体显示及人机交互等实现技术,并将其运用于社区三维可视化系统的实现中。利用3ds max对系统中的对象进行了三维化,并将其转换为VRML97格式,以便Java 3D可以直接调用,简化了系统开发的复杂度。系统对社区楼盘的三维可视化使销售人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使消费者能够利用网络对社区楼盘进行全面的考察,身临其境地感受社区温馨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虚拟现实(VR)技术作为服务于油气勘探开发的有效技术手段正广泛应用于国际石油工业界。在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义、特点、作用及软硬件基本组成的基础上,论述了其在石油勘探领域中的主要作用,分析了技术优势,展望了发展趋势。虚拟现实技术在石油勘探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三维地震资料"体解释"、钻井轨迹设计、多学科协同工作等。其突出优势在于是一种全沉浸式大场景、多数据类型一体化的显示环境,是一个多学科协同式的、全新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其发展趋势为:系统平台规模正向"小型化"和"大型化"两个方向发展,分布式虚拟现实(DVR)系统正伴随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逐渐被采纳,通过对地表露头的地质信息采集而形成与真实地层相同显示效果的立体地质图像,其触觉、味觉和听觉等多维感知信号正逐步被加入。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全景序列图像代替全景图像,避开了全景图像拼接和热点跳变这一技术难题.在普通微机和Win dows运行环境下构造三维虚拟场景,使用普通鼠标、键盘进行交互.将虚拟现实技术和网络技术有机地融入到网络课件的写作系统中,开发了一个集成型网络课件的写作系统.有利于非专业人员的使用和虚拟现实技术的普及.  相似文献   

12.
介绍和分析了虚拟现实技术,提出了基于3DS MAX和VRML的产品网上三维虚拟的展示方法.以典型的三相绕线式异步电动机为对象,基于面向对象的方法来描述其基本结构、主要部件的几何特征、运动特性和功能特点,运用3DS MAX对其进行三维建模、建立其虚拟展示的场景模型,并结合VRML的虚拟交互技术和外部编程接口技术EAI对已建立起来的电动机虚拟场景进行交互式虚拟操作.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VRML的电动机运行状态模拟的网上展示系统,使得用户可基于Web的互动方式远程、透明地访问、浏览、观看和了解该设备不同视觉角度的三维结构、动画演示、主要特征等.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虚拟现实技术在核电站在役检查管理系统中的功能应用,以EON Studio7.0软件为载体,重点研究三维模型文件转换、交互控制技术与模型优化等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实现了核电站设备展示,信息反馈与图纸链接等功能.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将在保障核电站设备安全,人员安全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三维场景的交互仿真技术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坦克和高炮仿真软件中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方法 采用OpenGL和Visual C^++进行实时交互的三维图形开发。结果采用键盘进行交互,实现了三维场景的编辑和实时漫游,实现了光照,纹理,反走样,雾化等一系列提高真实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给出一种二维景像图像的基于超二次曲面模型的AVR重建算法,重建中使用计算机视觉与计算机图形学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利用超二次曲面在正交投影平面上球积可分解的性质,对真实景物在正交平面上投影的轮廓使用超二次曲线拟合,由拟合曲线的球积重建出景物的超二次曲面基元描述模型;另一方面,使用基于序列未定标图像的三维重建方法,从不同视点的图像中重建出景物的真实尺寸及位置信息,从而获得景物从完整的参数描述模型,实现了从二维图像中重建出景物基于超二次曲面层次描述的计算机内部模型。  相似文献   

16.
实时三维图形的生成与显示是虚拟现实的基础和关键,要实时产生三维图形,需要计算机有非常高的运算速度.文中介绍了一种在局域网上产生三维图形的并行算法,同时在立体显示技术上做了改进,消除了利用液晶光闸眼镜来观察立体图象给人造成的严重闪烁感  相似文献   

17.
Web3d技术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eb3d通过网络的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三维环境进行实时人机交互,并在电子商务、教育、游戏业、虚拟现实展示与虚拟社区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创建具有良好沉浸感和真实感的虚拟现实操作环境,从而使操作者更直观地感知遥操作机器人所处的工作环境,并准确地发出执行指令,对空间机器人远距离遥操作中的虚拟现实系统进行了研究与开发.利用3D建模与OpenGL等关键技术创建遥操作虚拟环境,通过手柄对真实机械臂与虚拟环境中的模型同时进行控制驱动.操作人员可以改变虚拟环境中的视点和视角,依靠更加生动的视觉临场感信息,实现单一的视频反馈所不能达到的监控效果.在模拟大时延的条件下,利用现场真实的信息去修正预测误差,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系统结构清晰,可以进行模块拓展并方便二次开发.  相似文献   

19.
虚拟现实(Vinual Reality,VR)技术作为数字城市的支撑技术之一,对城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从虚拟现实的概念出发,论述了虚拟现实的3个基本特征及其技术系统的构成,分析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的优势,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关键技术,并以珠江新城为例,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的实施步骤,最后还针对珠江新城虚拟现实系统进行了评价,同时提出了关于VR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的几点不足.  相似文献   

20.
轧辊虚拟制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鉴于虚拟制造技术是近些年出现的先进制造技术之一,且它以建模技术、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为支持,在产品设计或制造系统的物理实现之前,就能使人体会或感受到未来产品的性能或者制造系统的状态,从而可以做出前瞻性的决策与优化实施方案,介绍了轧辊虚拟制造技术的特点;阐述了轧辊虚拟制造技术的分类及定义;讨论了轧辊虚拟制造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