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稀土氧化物可作为稳定剂、烧结助剂、掺杂改性剂加入到ZrO2陶瓷材料中,能极大地提高和改善陶瓷材料的强度、韧性,降低其烧结温度,减少生产成本.文中简要综述了稀土氧化物ZrO2陶瓷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状况,包括Y2O3复合ZrO2陶瓷粉体、富铈稀土氧化物复合ZrO2陶瓷粉末、Nd2O3复合ZrO2陶瓷材料、Pr2O3\Pr6O11复合ZrO2陶瓷、La2O3复合ZrO2陶瓷、Yb2O3复合ZrO2陶瓷、Sm2O3复合ZrO2陶瓷材料及氧化锆中掺杂多种稀土氧化物陶瓷粉体的制备和应用,分析讨论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展望了稀土复合ZrO2陶瓷制备技术及未来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利用溶液燃烧法制备氧化镧(La2O3)掺杂Mo粉前驱体,对前驱体粉末还原、烧结,研究La2O3掺杂量(质量分数)对Mo–La2O3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前驱体粉末在700 ℃下氢气气氛中还原,得到平均晶粒尺寸在100~220 nm的La2O3掺杂Mo粉。Mo–La2O3粉末经过1600 ℃放电等离子烧结后相对密度达95%以上,但随着La2O3掺杂量的提升,其相对密度逐渐降低。随着La2O3掺杂量的增加(质量分数在0~1.0%范围内),显微硬度先上升后下降。在La2O3掺杂量为0.7%时,Mo晶粒尺寸为500 nm左右,材料显微硬度最高,达到了HV0.2 564。  相似文献   

3.
针对液相沉淀法制备纳米Y2O3粉体工艺的焙烧过程中粉体易团聚问题,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沉淀剂沉淀获得的纳米碱式碳酸钇为对象,系统研究了其焙烧条件对Y2O3形貌和粒度的影响以及动力学行为。研究表明:在煅烧温度860℃、升温速率5.375℃/min、焙烧时间1 h的条件下,得到D50=0.050μm,(D90―D10)/(2D50)=0.98,分散性良好的纳米Y2O3,其形貌与前驱体碱式碳酸钇相似。碱式碳酸钇前驱体(Y(OH)CO3·H2O)焙烧制备纳米Y2O3粉体的热分解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Y(OH)CO3·H2O分解生成Y(OH)CO3,该反应过程的表观活化能E为90.23 kJ/mol,指前因子A为7.46...  相似文献   

4.
以α-Al2O3和氧化钇稳定氧化锆粉体为原料,无压烧结制备致密Al2O3-ZrO2复相陶瓷,在临界电场下进行热处理后,对Al2O3-ZrO2复相陶瓷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900 V/cm的电场下,烧结致密Al2O3-ZrO2复相陶瓷的闪烧起始炉温为308℃。在炉温为1 200℃、电场为700 V/cm的条件下,闪烧致密Al2O3-ZrO2复相陶瓷原位合成Al2O3-ZrO2共晶结构。闪烧陶瓷主要分为复相区、过渡区和共晶区3个区域。复相区的微观结构与烧结陶瓷相似,形状不规则的Al2O3和ZrO2相均匀分布;过渡区晶粒异常长大,粗大的Al...  相似文献   

5.
以Al(NO3)3·9H2O、Ca(NO)2·4H2O、C8H20O4Si为原料, 采用高分子网络法制备出成分均匀、粒度分布为3~7μm、高活性的CaO–Al2O3–SiO2复合烧结助剂; 将质量分数为3%、5%、7%、9%的CaO–Al2O3–SiO2复合烧结助剂添加到Al2O3和ZrO2原料粉体中, 经干压成型, 在1450℃烧结温度、保温4h的工艺条件下进行常压烧结制备得到ZrO2/Al2O3复相陶瓷试样, 研究烧结助剂添加量对复相陶瓷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添加质量分数为5%的CaO–Al2O3–SiO2复合烧结助剂时, ZrO2/Al2O3复相陶瓷的综合性能最达到佳, 相对密度为94%, 显微维氏硬度为1204 MPa, 抗弯强度为321 MPa, 断裂韧性为4.52 MPa·m1/2。  相似文献   

6.
采用步冷曲线法测量了ScF3-LiF熔盐的初晶温度,以等温饱和法测量了Sc2O3在ScF3-LiF熔盐中的溶解度,研究了温度与ScF3含量的影响。通过XRD探究了Sc2O3在ScF3-LiF熔盐中的溶解原理。结果表明,ScF3-LiF熔盐的初晶温度随ScF3含量的增加而升高,添加Sc2O3会使初晶温度降低;Sc2O3在ScF3-LiF熔盐中主要发生化学溶解,溶解平衡时间约为2 h,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及ScF3含量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文中采用共沉淀法来制备铈掺杂YAG前驱体.为获得纯相YAG:Ce3+粉体,实验以CeO2、Y2O3、Al(NO3)3·9H2O和NH4HCO3为原料,在不同的沉淀温度下来制备YAG:Ce3+前驱体,将所制得的前驱体经高温煅烧还原得到YAG:Ce3+粉体,并通过TG/DTA、XRD及光谱分析等手段分析了沉淀温度对YAG:Ce3+粉体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沉淀温度为25 ℃时制备出来的YAG:Ce3+粉体发光强度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液燃烧合成法制备了La2O3掺杂纳米钨(W)粉,分析了La2O3掺杂纳米W粉的致密化行为及La2O3对纳米W粉致密化行为的影响,研究了烧结后合金的显微组织形貌、导热性能及显微硬度。结果表明,La2O3会显著抑制纳米W粉的致密化速度,纯W粉在1350 ℃烧结后的相对密度可达到96.2%,而La2O3掺杂纳米W粉在1500 ℃烧结后的相对密度仅为95.0%。在1500 ℃烧结后的La2O3掺杂W合金的晶粒尺寸为0.57 μm,比纯W粉烧结合金的晶粒尺寸小一个数量级,因此其导热性能也较纯W粉烧结合金有所降低,但是显微硬度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9.
传统蓝色陶瓷通常以CoAl2O4为着色剂,此着色剂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价格高、储量少及高毒性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论文合成了一种完全无钴的新型蓝色陶瓷材料,即利用固相反应法在LaAl11O18中引入Ni2+,合成了掺杂氧化镍的陶瓷颜料LaAl11-3xNi3xO18,然后在1450℃下经高温烧结制备出颜色饱满、力学性能优异的ZrO2/LaAl11O18钴蓝色复相陶瓷。经过一系列表征表明,在LaAl8.75Ni2.25O18之后的样品中开始出现镍铝尖晶石(NiAl2O4)的物相结构,颜色中心的形成与Ni2+取代Al3+产生的电子跃迁和LaAl11O18  相似文献   

10.
以Zr (NO3)4·5H2O为锆源, 利用水热法分别制备ZrO2和kaolin/ZrO2复合纳米粉体,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分析了样品的微观形貌及特性, 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样品的吸光特性, 利用Brunauer-Emmet-Teller (BET)气体吸附法(氮气吸附)测定并计算了样品的比表面积。结果表明, 经过400℃煅烧后, kaolin/ZrO2表面微球颗粒较纯ZrO2更加均匀、单一, 不存在成块团聚体; 两种样品均存在介孔结构, ZrO2主要以无定形形式存在, 但样品中都存在少量的四方相ZrO2; 在波长190~800nm范围内, kaolin/ZrO2纳米粉体吸光率均高于纯ZrO2, 并且其BET比表面积也比纯ZrO2高19.05m2·g-1, kaolin/ZrO2纳米粉体在防紫外光特种材料制备及光催化处理工业废水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与潜力。  相似文献   

11.
以氧氯化锆为原料, 借助DTG、SEM、XRD等表征手段, 考察了热解温度、热解气氛等工艺参数对直接热解法制备棒状二氧化锆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氧氯化锆在氧化或水蒸气气氛中均可分解为氧化锆, 在同一气氛下的反应路径取决于热解温度。温度、气氛和前驱体种类对氧氯化锆热解产物的形貌和粒度影响较为显著。以ZrOCl2·3.84H2O为热解前驱体, 在H2O-N2气氛中于450℃温度下进行热解, 可得到粒度较为均匀、长径比为4~6的棒状二氧化锆, 通过分解温度的调控, 可获得四方相、单斜晶型或两者混合物的二氧化锆粉体。   相似文献   

12.
以硝酸镍、硝酸亚铁和偏钨酸铵为原料,氨水和EDTA为络合剂,SDS为表面活性剂,采用络合沉淀法制备WO3-Fe2O3-NiO前驱体,再经800 ℃、60 min氢气还原得到纳米86.2W-13.1Fe-0.7Ni复合粉体.研究反应pH值和反应时间对前驱体粉末组成、形貌及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H=8.0、水浴时间为60 min时,可获得成分稳定、平均粒度为1.16 μm的近球形微团聚WO3-Fe2O3-NiO前驱体.还原后的86.2W-13.1Fe-0.7Ni复合粉体,具有椭球状的颗粒形貌,粒度为80~100 nm,物相由W和Fe3Ni2两相构成.   相似文献   

13.
用微波辅助均相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Y1-x-y, Lay2O3:xEu3+(x=0.01~0.05, y=0.05~0.25) 红色荧光粉.研究Eu3+、La3+的掺杂浓度和煅烧温度对荧光粉性能的影响.通过差热分析仪、红外光谱仪、XRD、S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前驱体热重曲线和FTIR曲线、样品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及颗粒大小和荧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组成为 (Y, La, Eu) OHCO3·nH2O;所制备样品为立方晶系;SEM显示荧光粉为均匀分散的球形颗粒,粒度为200 nm左右;较为适宜的焙烧温度为900 ℃;La3+掺杂含量y=10 %, Eu3+掺杂含量x=3 %时,样品荧光粉发光性能最好,最大发射波长为614 nm,对应的是Eu3+的5D0→7F2跃迁;样品的色坐标为 (0.654, 0.346).所制备的(Y1-x-y, Lay2O3:xEu3+荧光粉具备较好的发光强度与色纯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含不同质量分数氧化锆(ZrO2)的钼合金棒材,通过拉伸力学性能测试、硬度测试、光学显微镜观察等分析手段,研究了ZrO2含量对钼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rO2的添加细化了钼合金晶粒,随着ZrO2质量分数的增加,钼锆合金的硬度和室温抗拉强度增加。当ZrO2质量分数为2.5%时,钼锆合金的硬度达到最大值(HV10 240),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820 MPa)。  相似文献   

15.
在粉末冶金铜基摩擦材料中添加6%(质量分数)的SiO2/ZrO2复合陶瓷组元,研究SiO2和ZrO2的质量分数对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其机理。结果表明:随w(SiO2)/w(ZrO2)比值减小,铜基摩擦材料的密度和硬度增大。高速制动时,摩擦材料的摩擦因数和摩擦稳定因数较小。SiO2可有效提高摩擦因数,ZrO2可降低摩擦副的磨损率。当w(SiO2)/w(ZrO2)为2/4时,摩擦材料具有较好的摩擦磨损性能,高速制动下平均摩擦因数为0.326,摩擦稳定因素处于较高水平,为0.71,对偶数材料损伤在可接受范围内。SiO2较易脱落而形成磨粒,ZrO2与基体界面结合状态较好,所以随SiO2含量减少,主要磨损机制从磨粒磨损转变为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最后转变为剥层磨损。  相似文献   

16.
利用钨酸铵、硝酸铋、柠檬酸和硝酸为原料,柠檬酸溶胶法制备了Bi2WO6粉体.热重-差热(TG-DTA)和红外光谱(FT-IR)分析Bi2WO6前驱体的热分解过程,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Bi2WO6粉体结构、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Bi2WO6前驱体热分解分为4个阶段,其中Bi2WO6粉体开始形成发生在367 ℃. Bi2WO6前驱体在400~700 ℃煅烧5 h获得了单一的Bi2WO6粉体,当温度低于600 ℃时,产物为球形颗粒,晶粒尺寸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当温度达到700 ℃时,晶粒迅速长大,最终发展成为规则的正交晶系.这表明晶体生长过程发生了由扩散机制向界面反应控制机制的转变,因此通过调整煅烧反应温度和保温时间可以控制产物的尺寸和形貌.   相似文献   

17.
以草酸共沉淀法制备(Y,Eu)2O3为红生粉,对比六种沉淀方式对红生粉形貌的影响,其中在沉淀过程中添加氨水并用双加料的方式可制备出形貌上优于红生粉商品,其粒度分布呈正态分布;通过调节草酸过量系数、沉淀过程中添加氨水的量、合成温度及草酸浓度等沉淀条件可控制红生D50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在微波外场强化作用下,以CoCl2溶液为钴源、草酸铵为沉淀剂采用液相沉淀的方法合成立方形Co3O4前驱体,前驱体及热分解产物经SEM、XRD以及TG-DTA分析表征,考察加热方式、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前驱体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波外场作用下,反应物起始浓度为0.1 mol/L、反应温度为80 ℃和反应时间为150 min的液相合成条件下,反应可制得粒径大小分布均匀,D50分布在3 μm左右的立方形Co3O4前驱体.   相似文献   

19.
采用溶胶凝胶-高温固相法,用不同的钠源制备NASICON结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3V2(PO43.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电池测试系统及电化学工作站对制备的Na3V2(PO43结构,形貌,电性能和内阻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以Na2CO3为钠源合成Na3V2(PO43有更好的颗粒尺寸,形貌结构完整,充放电性能及循环稳定性更好,阻抗也较小;在2.5~4.0 V电压范围内,以0.2 C进行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10.8 mAh/g,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5.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