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灿东教授认为“虚、气、痰、瘀”是肺结节的病机特点,病位在肺、脾、肝、肾,正虚为本,气滞、痰湿、瘀血为标。有症状患者证候多以肺脾气虚、肺肾两虚、气阴两虚、肝气郁滞、痰湿蕴肺、瘀血阻络为主,无症状者临证注重辨人论治、辨机论治、辨病论治相结合。治宜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扶正以补益肺、脾、肾为主,祛邪则根据气、痰、瘀的兼杂特点,予理气、化痰、行瘀等治法,以达到散结之功。  相似文献   

2.
慢性重型肝炎黄疸辨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疸是慢性重型肝炎突出临床表现之一,血清胆红素(黄疸)持续不降可发生肝细胞液化性和凝固性坏死,从而导致肝功能衰竭.湿、毒、瘀互结是慢性重型肝炎黄疸的重要病机,病性有寒热之别,证候有虚实之异.根据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辨治黄疸理论,结合临床辨证,以阳黄、阴黄、瘀黄论治,运用泄热解毒、温化寒湿、活血化瘀治疗慢性重型肝炎黄疸,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范伏元教授根据肺磨玻璃结节的病因病机,提出了分期论治肺磨玻璃结节,早期应燥湿化痰、理气散结,中期应疏肝解郁、化痰祛瘀,晚期应逐瘀祛痰、攻毒散结。范伏元教授临床运用二陈汤、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补肺解毒汤等方,临证加减治疗肺磨玻璃结节疗效显著,并在各期治疗中酌情辅以具有抗肿瘤作用的中药,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总结曹建雄教授治疗肺腺癌相关性失眠的经验。曹教授运用辨体、辨病、辨证的方法论治肺腺癌相关性失眠,认为本病为气郁体质,病位在肝肺,其病机为木火刑金,临床多见阴虚火旺证。其从肝入手,采用疏肝理气、开郁散结、滋阴清热之法,运用青蒿鳖甲汤清虚热,天麻-灵芝、珍珠母-生龙齿、首乌藤-酸枣仁等药对安神助眠,多获良效。  相似文献   

5.
介绍侯爱画教授运用扶正祛邪法辨治晚期肠癌的经验.侯教授认为晚期肠癌的病机大多是正气不足,湿热瘀毒互结肠腑,扶正祛邪是其主要治则.侯教授将晚期肠癌辨证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血两亏、痰湿内停、瘀毒内结5种证型,分别采用温阳健脾,祛瘀解毒、滋补肝肾,解毒祛瘀、益气养血,祛瘀解毒、健脾益气,化痰利湿、健脾化瘀,解毒散结为治法,以自拟方益肠散结汤为基础方,辨证施治,随症加减.在用药配伍时注重病证结合、扶正固本、攻补兼施、阴阳并调,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董国菊 《环球中医药》2014,(12):961-963
房定亚教授在临证中主张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对中医辨病论治有独到的观点和临证经验。本文主要介绍了房定亚教授提倡的辨病论治思想体系:包括首辨病名,治病求本,专病专方和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并剖析了房教授力主辨病论治的初衷,以及其为了推进中医临床科研工作的深层考虑。房教授辨病论治思想体系完整、独到,对临证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介绍严桂珍教授治疗肺部结节的经验。其认为肺部结节多属于本虚标实之证,病因病机为肺脾两虚,痰瘀毒结聚而成,故在治疗肺部结节方面,主张以健脾益肺、清热化瘀、解毒散结为原则,自拟扶正解毒散结方,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附典型病案1则以验证。  相似文献   

8.
针对临床上活血化瘀法使用不当的问题,阐述如何正确使用活血化瘀法,认为有必要对血瘀证诊断标准进行具体细化,临床应用以辨证论治为纲要,并从审证求因、审因论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瘀证的轻重缓重、证候主次,辨瘀证的新瘀、久瘀,辨血瘀之部位等方面进行阐述,强调重视活血化瘀中成药的辨证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临床上根据脏腑辨证将癌性发热分为痰热蕴肺、肝胆湿热、肝脾血瘀、肺脾气虚、肝肾阴虚五型进行辨治,或单一证型,或兼杂论治,并结合辨病,达到退热抑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介绍高彦彬教授从络病论治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ORG)的临床经验。高教授认为ORG属中医“络病”范畴,病性本虚标实,治疗应辨证论治结合分期论治:早期(肾络瘀滞)分为脾虚湿盛、湿热内蕴、肝郁胃热证,治以祛邪为主,运用健脾化湿通络、清化湿热通络、疏肝清热通络法;中期(肾络瘀阻)分为肺脾气虚兼湿邪内蕴、肝肾阴虚兼湿热下注证,治以扶正祛邪,运用益气化湿通络、补肝肾清湿热法;晚期(肾体劳衰)分为气阴两虚兼湿热蕴毒、脾肾阳虚兼痰瘀互结证,治以扶正为主,运用益气养阴兼利湿解毒、温补脾肾兼化痰活血通络法。  相似文献   

11.
介绍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辨治肺源性心脏病的临证经验。周教授临床以病机辨证为法,认为肺源性心脏病以痰瘀阻肺、气阴两虚为基本病机,痰、瘀为核心病理因素,病位涉及肺、心、脾、肾,形成虚实夹杂、多因复合、多脏同病的复合病机特点。周教授常以复法制方,法随机转,杂合以治;组方一药多用,多效协同,以求实现临床辨治的圆机活法。  相似文献   

12.
辨证即辨证论治,辨即辨病论治(西医辨病)。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近年来成为一争论的亮点,诸家大多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先辨病后辨证,尤其是一些临床工作者更是多以辨病为主,而关于辨证只是生搬硬套地给予某些证型,并未真正地进行辨证,治疗则更多靠的是经验在进行。对此,笔者深以为憾,从仲圣“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开始,  相似文献   

13.
痤疮的病位重在肺、脾、肝、肾,李军教授治疗痤疮经验丰富,对其病因病机另辟新路,提出不外肺经风热、肺胃瘀热、浊毒瘀滞经络三端,紧抓肺胃瘀热。临床证治以清热泻火解毒、凉血化瘀散结、和胃消食除湿贯穿始终,强调和胃清热化瘀,循因辨证,采用内治与外治协同医治,疗效颇具特色。系统总结李军教授所倡导"肺胃瘀热型痤疮"的辨证思路,并举例验案。  相似文献   

14.
《国医论坛》2021,36(4):14-15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属于中医"汗证""虚人感冒""咳嗽""肺炎喘嗽"等范畴,临床以"分期-辨质-辨证"三位一体辨证模式,分急性期(辨证为风邪袭肺证、痰热壅肺证、瘀阻肺络证)、缓解期(辨质为肺脾气阴两虚质)及慢性迁延期(证质结合)进行论治,着重"急性期辨证治标、缓解期辨质循本、迁延期证质结合以解标治本"。  相似文献   

15.
罗银星  蔡小平 《河南中医》2021,41(2):211-215
蔡小平教授根据原发性肝癌肝郁脾虚为本、瘀毒内结为标的基本病机,临证时以疏肝健脾化瘀解毒为治疗大法,创立了调肝散结方,在辨病的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治,随证加减。蔡教授提出,肝癌临床常见证型为肝郁脾虚证、瘀毒内结证、湿热内蕴证和肝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常用调肝散结基础方、逍遥散、六君子汤交替使用;瘀毒内结证属瘀阳毒者药用调肝散结方去香附、红花,加重楼、夏枯草、蟾酥、茵陈、栀子、滑石;瘀毒内结证属瘀阴毒者药用调肝散结方去黄芩、半枝莲、浙贝母,加干姜、附子、肉桂、吴茱萸;湿热内蕴证多用茵陈四苓散加赤芍、炒栀子、麦冬;肝肾阴虚证以滋水清肝饮为主方。蔡教授提倡治疗肝癌应中西并重,优势互补,可提高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恶性程度极高的一种,其预后极差,生存期短。张培彤主任认为小细胞肺癌以肺、脾、肾脏气亏虚为本,痰、瘀、毒邪气炽盛为标。局限期的治疗需辨病辨证相结合,分为化疗期、放疗期、维持治疗期3阶段论治,以益气养阴、健脾益肾、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散结、解毒抗癌等法灵活组合运用。强调用药剂量大,治疗时间长,方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戴灵琳  詹明洁  马振宇  陈利芳 《新中医》2023,55(14):170-174
介绍王樟连教授运用针刺疗法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经验。王樟连教授认为,干眼症内外致病因素繁 多,不可单从阴虚角度论治,需辨经、辨证相结合以明辨病机。临证擅从辨病、辨经、辨证相结合论治,辨病 论治常取经验穴组“眼九针”,辨经论治常选眼目内眦、外眦、上方及下方等病变所在经络之腧穴,辨证论治 重视针对肝胆火旺证、胃火上炎证、肝肾阴虚证、津血两伤证,以及风热外袭证各证型进行选穴,兼以手法, 补泻得当,故能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18.
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方法.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1-4]的不断深入,许多研究者提出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模式[5-9],所谓辨证是指辨中医的证,辨病是指辨西医的病.中医辨病论治由于历史条件限制,缺乏统一的疾病命名标准,导致辨病论治的困难.但若过分追求在西医辨病的病名下硬划分几种证型来遣方用药,不但不会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反而还会影响中医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10].本文将从病、证、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入手,探讨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关系,阐述必须以中医特色和中医自身发展规律为前提,适当参考西医病名,对中医病名规范化,使中医辨病论治趋向完善.  相似文献   

19.
宫颈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笔者认为,对于宫颈癌辨证要重视湿毒郁瘀的病机观,注重从肝经及带脉辨证。论治注重健脾疏肝、化湿解毒之法,而对于肝肾亏虚者,则宜补益肝肾。临证将其分为脾虚湿盛证、肝郁脾虚证、肝郁湿聚证、气滞血瘀证、血虚火旺证、湿毒互结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采用经方名方论治,效果显著。并列举病案分析了逍遥散、乌贼骨茜草汤及完带汤在临床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20.
李迎巧  高二超  王茂生 《陕西中医》2022,(5):628-631,652
总结名中医杨淑莲教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经验。杨教授指出“虚”“毒”“瘀”为MM的主要病机特点,强调本病以肾虚为本,首辨虚实,邪毒、瘀血为标,杨教授针对本病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提出益肾、活血、解毒三法,结合现代医学研究以精准分层、分期论治、辨证辨病相结合,动态灵活运用三法,疗效显著。现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分期论治等角度对杨教授治疗MM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并在治疗过程中强调活血化瘀贯穿疾病始终,审时度势运用虫类药物以直达病所,发挥祛邪扶正之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