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王志龙  季远  吕岩丽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9):1204-1206, 1210
目的研究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对手背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88例手背软组织缺损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手功能评定量表,并分析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供区创面愈合时间、受区创面愈合时间、皮瓣存活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88例病人治疗后6个月的对指、对掌、手指内收及外展等评分及手功能评定总分高于治疗前(P < 0.05~P < 0.01)。88例病人的手术时间(95.32±10.59)min,术中出血量(305.21±26.87)mL,住院时间(10.53±1.65)d,供区创面愈合时间(7.26±0.95)d,受区创面愈合时间(8.47±1.16)d。88例病人中85例皮瓣存活,存活率96.59%;其余3例中,2例皮瓣发紫,经积血引流、血管扩张药治疗后改善,1例皮瓣部分坏死,二次清创及再次移植皮瓣后存活。术后发生3例血运障碍,1例血肿,1例感染,2例瘢痕增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7.95%。结论手背软组织缺损采取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能显著提高病人的手功能,且皮瓣存活率高,适合在临床中深入研究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3年11月该院接收的患有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取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手术,对照组采取传统带蒂腹部皮瓣转移修复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手部功能、感觉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微循环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可使患者手部功能及感觉功能显著改善,病程较短,无需二次手术,病人痛苦少,费用低,供区创伤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的效果。方法收集采用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大面积骶尾部压疮创面20例,压疮形成时间3个月至10年,创面大小为8 cm×7 cm~16 cm×12 cm,皮瓣切取范围14 cm×6.5 cm~20 cm×18 cm。结果3例皮瓣出现远端小面积坏死,经换药等对症处理后Ⅱ期愈合,1例皮瓣在术后2 d出现静脉淤血及肿胀,采用部分清创及对侧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余16例皮瓣均Ⅰ期愈合,供区游离皮片生长良好,术后随访1年,皮瓣区外形良好,臀大肌外形及功能完好,无局部复发。结论臀上动脉穿支皮瓣血供丰富,成活率高,设计灵活,是目前修复骶尾部压疮创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游离大鱼际皮瓣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8例指腹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游离大鱼际皮瓣进行修复,以桡动脉掌浅支及其构成的血管网为皮瓣供血源,以正中神经掌皮支重建皮瓣感觉。将游离皮瓣移植覆盖创面,在显微镜下将游离皮瓣下方的桡动脉浅支与指端指固有动脉吻合、桡动脉浅支伴行静脉与指背静脉吻合、皮神经和指神经断端吻合,供皮区全厚皮片植皮,术后10天进行功能锻炼防止畸形。结果:18例患者游离皮瓣均成活,血运、质地和弹性良好,对掌及对指功能正常,指腹2点辨别觉为2~3 mm。结论:鱼际穿支游离皮瓣质地好、厚薄适中优点(接近生理解剖,恢复后皮瓣带有指纹感),是修复指腹中小面积缺损的有效方法,其血管表浅利于解剖、皮瓣穿支丰富,供区创伤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mterolateral thigh perforating flag,ALTPF)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大峰医院手足外科84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对照组给予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比较两组手部皮瓣晚期效果评价、感觉功能恢复情况、运动功能分级等。结果 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皮瓣评价、患肢感觉功能恢复、运动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5.24%、90.48%、88.10%,较对照组的78.57%、73.81%、69.05%显著提高,术后受区并发症发生率为9.52%,较对照组的16.19%显著降低(P<0.05)。结论 骨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治疗手部软组织缺损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受区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动脉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足底内侧动脉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病人共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通过随访观察病人术后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随访时间3~9个月,所有皮瓣成活良好,2例病人术后早期出现感觉过敏;无伤口感染、感觉缺失等并发症,所有病人穿普通鞋均可正常行走。结论足底内侧动脉皮瓣是修复足跟部适当大小软组织缺损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分软组织缺损的术后患处外观及功能改变。方法 2009年8月至2012年2月收治52例足、踝以及远端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使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25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27例,术后对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并于术后6个月复查时使用改良Weber临床缺陷评分系统对患肢的功能进行评估。结果微小皮瓣坏死(<10%)发生率: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为8.7%,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为12.0%;部分皮瓣坏死(≥10%)发生率: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为8.7%,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为4.0%。完全坏死仅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发生2例。改良Weber临床缺陷评分: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组(6.17±1.35)分,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8.92±1.73)分,但仅在"肿胀"项评分比较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术后受区外观较好,对供区功能改变影响较小,而术后发生坏死的风险也并不高于传统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因此可以作为小腿远端、足、踝部分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冯登超   《西部医学》2016,28(4):487-489
目的探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面颈部大面积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42例面颈部大面积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与对照组2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背阔肌皮瓣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皮瓣存活率、患者对修复的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满意度由自我感觉、美观认定等20个项目评价,总分值100分;并采用美国Michael Reese医疗中心肩关节功能评定表对患者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功能评分总分25分,分值越高,活动范围越广。结果观察组患者皮瓣存活率、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肩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具有外观良好、质地柔软、供区损伤小等优点,且手术修复操作简便,是修复面颈部大面积瘢痕的首选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CT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设计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进行皮瓣设计并指导手术操作,对照组术中采用多普勒超声辅助设计皮瓣后进行皮瓣移植。比较观察组穿支血管的术前CT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测量结果与术中实际测量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周的皮瓣成活率、皮瓣并发症发生率、供区并发症发生率及移植皮瓣区的感觉功能。结果 观察组术前CT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测量的穿支起始点直径、穿支起始点至髌骨上缘直线距离、穿支起始点至大腿外侧缘直线距离与术中实际测量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4周,观察组患者皮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移植皮瓣区的感觉功能优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和供区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准确了解旋股外侧动脉分支及穿支血管的解剖学特点,以此设计穿支皮瓣进行逆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可维持皮瓣良好血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可视化穿支皮瓣制取日益成熟,通过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为腓动脉穿支皮瓣设计及临床应用提供新方法。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2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36~73岁),术前根据三维重建后的CTA检查结果进行腓动脉穿支的测量,选取符合移植条件的穿支血管,根据术前数据资料在术中对腓动脉穿支进行血管定位后应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舌部软组织缺损。术后按时定期进行随访,通过观察有无肿瘤复发、转移、供区小腿运动功能等,来评价患者术区与供区的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12例患者术中腓动脉穿支均成功进行定位并顺利完成手术,所有移植穿支皮瓣均存活;1例患者术后皮瓣渗血,经急诊探查止血后恢复良好。移植皮瓣平均制取时间为47 min,血管蒂长度平均为6.2 cm。术后9个月,12例患者张口度Ⅲ度,咀嚼、言语基本恢复正常;术后12个月,12例患者下肢供区小腿恢复良好,无明显的运动不适。  结论  术前3D-CTA能准确的提供腓动脉穿支的解剖特征,为术中腓动脉穿支皮瓣的制取提供良好的影像学支撑,可以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一蒂多岛的分叶股前外侧皮瓣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复杂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09年8月-2015年6月,应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部的一蒂多岛的分叶股前外侧皮瓣一期修复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复杂缺损44例,分析分叶股前外侧皮瓣在复杂缺损修复中的优势及手术难点。 结果 42例患者皮瓣成活,术后缺损重建区的形态及其功能均令人满意;供区无明显后遗症。 结论 股前外侧皮瓣因其组织结构的多样性和丰富的旋股外侧血管穿支,在复杂的头颈部软组织缺损重建中较其他单一的皮瓣具有较明显的优势,是一种可靠的、多能的修复皮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总结其临床经验及相关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0月在我院行股前外侧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观察随访3~12个月,对组织瓣的颜色、质地、面部外形及功能恢复、受供区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所有组织瓣均完全成活。术后血栓发生率为4.5%(4/89),均抢救成功;2例组织修复术后张力增大,皮肤颜色发暗,经重新引流后组织瓣存活;其他的受区并发症发生率为7.9%(7/89),为局部血肿(5例)、腺瘘(2例),无供区并发症。结论股前外侧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具有创伤小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与掌背动脉穿支皮瓣对手指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 将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92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46例对照组患者行掌背动脉穿支皮瓣治疗,46例观察组患者行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功能优良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两点辨别觉比较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修复外观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与掌背动脉穿支皮瓣在手指软组织缺损修复中均可发挥较为理想的效果但相对于掌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法而言,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可更好地改善患者指端外观及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14.
腓肠内侧动脉带蒂皮瓣与肌瓣移植治疗小腿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1例髌前和胫前区软组织缺损,采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带蒂皮瓣或肌瓣治疗,其中皮瓣10例,肌瓣11例。2例术后发生表浅感染,皮瓣和肌瓣全部成活,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提示带蒂移植适宜修复髌前或胫前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5.
应用吻合血管腓肠内侧动脉肌瓣移植治疗足部软组织缺损7例(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19~46岁(平均33岁)。肌瓣表面行一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直接缝合。术后随访7个月-5.5年(平均2.5年),肌瓣和其上植皮全部成活。无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该肌瓣具有血供丰富、血管解剖恒定以及血管蒂长等优点,游离移植适于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KG*2〗探讨游离股前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创面的疗效及对下肢肢体功能的影响。 〖HTH〗方法〖KG*2〗选取足部开放性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伴足部骨折。实施游离股前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皮瓣切取范围4 cm×3 cm~24 cm×12 cm,供区游离植皮或拉拢缝合。 〖HTH〗结果〖KG*2〗60例患者游离股前外侧动脉穿支皮瓣均顺利存活;创面Ⅰ期愈合57例,延期愈合3例。6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供区未见肌力减退,质地及外观满意,触觉及温度觉恢复、活动好,其中55例皮瓣完全不臃肿,有较臃肿和较严重瘢痕形成各5例;末次随访时患者满意度为95%。骨折愈合时间5~12个月,平均8.5个月。肢体功能恢复状况中优35例,良20例,中5例,差0例,优良率为91.67%。 〖HTH〗结论〖KG*2〗游离股前外侧动脉穿支皮瓣薄,不切取股外侧肌,对供区损伤小,皮瓣质地及外观满意,有助于恢复肢体功能,能满足对足部创面修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Perforator flaps are used extensively in repairing soft tissue defects.Superior gluteal artery perforatorflaps are used for repairing sacral defects,but the tension required for direct closu...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游离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彻底清创,设计与切取皮瓣,皮瓣切取面积2.0 cm×3.6 cm至4.0 cm×8.0 cm。端端或端侧吻合血管,供区进行直接缝合。结果:19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及手部功能优良,供区仅留线状瘢痕。结论: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具有穿支动脉解剖学稳定、质地软、厚薄适中等特点,适合手部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