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会话发起协议(SIP)是IP网络应用层的控制协议,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两个或多个参与者之间的会话.SIP的设计方法和结构特点使得它成为下一代网络软交换体系的重要技术.3GPP也决定在基于IP的核心网络中采用SIP协议栈实现多媒体会话控制信令.文章介绍了SIP的基本概念并着重阐述和分析了SIP的本质特性及SIP的适用场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SIP在下一代网络多媒体业务集成中的核心地位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一个SIP和相关技术结合的开放业务集成框架.  相似文献   

2.
1 引言 业务路由器在IP/MPLS网络的服务质量(QoS)控制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IP网络中传统的"尽力而为"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业务需求,而QoS技术的发展为IP/MPLS网络承载多种业务提供了有效保障,并使得IP真正成为端到端业务汇聚最理想的网络技术,因此网络QoS设计在现代IP/MPLS网络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移动回传网络IP化的背景在电信业务和网络IP化转型的大趋势下,移动运营商的IP化进程也在逐步加速。在电信转型所涉及的众多领域里,移动承载网络的IP化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移动承载网络IP化的主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承载下一代移动业务的、端到端基于IP技术的承载网,基于该IP承载网可运营下一代的、基于IP的移动业务。随着新的IP承载网及其承载的下一代基于IP的移动业务的逐步成熟和规模部署,现有的基于TDM技术的传输网络和其上运行的2G数字移动业务将逐步被替代。从这个意义上说,承载网络及其上运行的业务的IP化程度是电信转型程度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聂秀英 《中国通信》2010,7(1):120-123
"业务综合"和"网络融合"是通信界多年来努力的目标。IP网络具有承载包括语音、数据和视频等多种业务应用能力,这使业界将全IP网络看作是未来融合网络的雏形。但目前的IP网络无法保证实时业务的服务质量以及网络和业务的安全性。为了在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全球各国都在不断投入力量进行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工作。本文主要介绍IP网络和业务的发展情况、目前IP网络存在的问题以及全球在发展下一代互联网方面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陆晓燕 《通信世界》2014,(26):39-39
现有运营商网络越来越庞大、越来越繁杂,各项技术交织,多方协同,多技术融合,这些对运营商的维护能力和维护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移动互联网时代,各运营商已经确立流量经营是未来业务发展和利润来源的重点.与业务转型相适应,在基础网络支撑层面,端到端业务支撑能力和终端用户感知的监控和管理能力需要逐步建立和增强.聚焦基础网络支撑的运维组织、运维目标和运维流程需要变革,以支撑和发展新的业务类型.  相似文献   

6.
《通信世界》2005,(24):41-41
无论您已决定采用何种方式引入下一代网络业务,SURPASS Perfect Voice方案都将向您提供基于IP的全业务网络的基础。由于SURPASS方案具有超强的可扩展性,您将按照您的方式和需要逐步进入令人振奋的基于IP的各种新业务市场。您可以决定何时何地引入新的业务功能。  相似文献   

7.
下一代网络中业务感知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一代网络(NGN)是业务驱动的网络,提供具有不同QoS要求的IP业务是NGN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感知网络中的各种业务流对NGN的管理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以对VoIP和P2P为代表的下一代网络业务有效识别、控制和管理技术的研究,从业务识别、业务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网络业务识别系统,设计出应用于下一代网络的业务感知模型,能有效解决下一代网络由于缺乏应用层业务感知而导致的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分组化、高可靠的电力通信多业务承载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和电力行业的不断进步,整个电力系统的全面信息化需求越来越迫切.电力通信网络的不断融合和新业务的涌现,使得电力通信网络由传统网络向下一代网络演进,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面向IP业务的承载和传送以及新业务的提供.  相似文献   

9.
电信运营企业的重组意味着我国电信运营企业成为多业务运营企业。随着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技术、存储技术、网络技术和传输技术的发展,数据、话音和视频业务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新的业务形态不断出现,全球各国尝试业务牌照发放方式的改革,基于全IP的多业务核心网络、宽带接入网络被业界看做近期下一代网络发展的方向。本文对多业务运营和多业务网络发展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电信技术》2007,(7):33-33
提供通信网络管理和诊断解决方案的泰克公司推出市场领先的下一代一体化保障平台,满足多技术、多业务固网和无线网络运营商的业务保障性能监测和管理需求。融合网络一体化保障方案(UACN)可以端到端查看所有用户会话在多种接入网和核心网技术中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1.
基于IMS的固定和移动网络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GPP提出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技术体现了通信网和因特网技术的结合、下一代网络和3G网络技术的结合,已受到通信界和信息技术界的广泛认同,成为固定和移动网络触合的核心技术。其网络融合综合了互联网IP技术、软交换技术和蜂窝核心网技术,业务融合综合了开放式Parlay/OSA技术和Web Services技术,管理触合综合了电信网管理、IP网络管理和策略控制技术。面对互联网的严峻挑战,各个标准化组织正通力合作推进IMS的发展,统一IMS、业务代理和有管理的P2P业务是进一步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下一代网络的发展趋势--融合与开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多种网络将不断融合(固定网、移动网和IP计算机网),未来的网络将是一个统一、综合的网络,综合了分布式计算和通信技术,能方便地提供不同质量的应用.同时未来的网络是业务驱动的网络,所以业务能力开放性是关键因素.本文介绍了下一代网络融合的背景,探讨了融合的层次及其融合的步骤,阐述了下一代网络能力开放所采用的合适的接口、业务平台、开发和运营方式.  相似文献   

13.
陈由甲  蔡坚勇 《通信技术》2010,43(10):75-77
目前,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技术正从传统软交换向IP多媒体子系统(IMS)衍化。在IMS这个全新的网络构架下,如何实现与传统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的互通成为目前网络转化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从阐述IMS网络的系统架构入手,通过典型的呼叫实例分析,探讨从IMS终端到PSTN终端的呼叫流程。着重分析互通过程中各IMS网络功能实体的详细作用,以及会话发起协议(SIP)与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之间的转换映射关系。  相似文献   

14.
NGN中SIP与MGCP的互通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丰瑞 《电信科学》2003,19(12):21-24
下一代网络(NGN)体系采用开放的网络架构,而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和会话起始协议(SIP)作为NGN的关键协议,在其体系结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由于两均可在分组交换网络上实现语音、多媒体等通信业务,因此研究两间的互通对于实现在NGN中更方便地提供多媒体业务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本分别从基于MGCP和SIP的呼叫分析出发,对MGCP和SIP互通中需解决的协议映射、寻址、能力协商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以MGCP侧发起呼叫为例模拟了MGCP与SIP的互通实现。  相似文献   

15.
IP电信网     
陈天雄  林佳婕  涂尧 《电信科学》2003,19(10):44-46
随着Internet应用的大规模普及,“Everything Over IP”已成为运营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如果IP运营网络的QoS、安全、管理等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基于IP技术的NGN/3G网络将不能支撑全业务运营。在总结业界IP技术最新发展的基础上,本提出了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IP电信网。该方案是一种基于业务运营的建网理念——建设有QoS及安全保障、有管理、可运营的电信级网络,并针对当前运营商的网络现状提出了可行的优化策略与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6.
一种网络化的业务识别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辛静  徐家品 《通信技术》2010,43(7):220-222
下一代网络(NGN)是业务驱动网络,业务识别与控制对NGN的管理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业务流识别技术的识别能力范围局限在单一设备上,容易导致识别不出或误识别业务流。未来的业务识别技术应该是基于网络形式的、动态的识别。在TCP/IP体系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业务流识别技术的研究,设计出一种基于IP网络的网络化业务流识别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17.
从基于对目前网络情况、业务需求趋势以及新技术发展的分析,对接入层网络的发展趋势做了研究和探讨,认为承载业务综合化,核心技术IP化,业务传送综合化,体系架构开放化是接入层网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IP化已经成为今后电信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IP网也成为NGN在承载层面实现网络融合的唯一选择。传统的IP网络由于其最初的设计理念。将很难满足电信业务的QoS、安全、可靠性和管控要求。通过对电信业务的需求分析,探讨了保证IP网QoS、高安全、高可靠性和可控可管的各项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电信级IP承栽网的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9.
周华 《世界电信》2006,19(6):36-40
分析NGN业务网对NGN承载网的需求,在充分论述和理解IP QoS衡量指标和IP QoS技术体系的基础上.提出NGN IP承载网Qos方案设计的方法。认为设计NGN承载网的QoS方案是一件复杂的工作,需要设计人员充分理解各种IP QoS技术,平衡各种IP Qos技术的优劣,在摸清NGN业务网络需求的基础上,针对每一种业务需求进行细致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因特网的发展趋势是正在出现公共因特网和运营商的可管理的IP网并存的局面,可管理的IP网与因特网虽然都是基于IP技术,但是它们的基本理念是不同的.因特网将向下一代因特网(NGI)演化,IPv6为其主要特征.可管理的IP网基于IP技术,但是没有接受因特网的全部理念,它将智能由网络边缘移到网络内业务节点处.可管理的IP网结合各种增值业务模块将演化成下一代网(NGN).NGI和NGN以及固网和移动网络的融合发展将形成无所不在的网络,通信连接对象将扩展到"机-机",传感器和执行机构都将成为网络节点,网格将成为一种重要应用模式,网络节点将增加到上万亿个,这种大规模网络(LSI)将是今后网络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