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66例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晓红 《中国药事》2010,24(2):203-205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7~2007年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266例葛根素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变态反应是葛根素注射液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其次为溶血性贫血、药物热;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溶血性贫血、过敏性休克、甚至导致死亡。结论过敏体质者应慎用葛根素,使用时严格掌握适应症,使用疗程不宜过长,并考虑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2.
王慧媛  杨萍  韩健  刘英 《首都医药》2008,15(20):42-43
目的 探讨葛根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0年-2007年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71例葛根素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变态反应是葛根素注射液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其次为溶血性贫血、药物热.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溶血性贫血、过敏性休克甚至导致死亡.结论 过敏体质者慎用葛根素.使用时严格掌握适应证、使用疗程不宜过长.并考虑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3.
葛根素注射液致急性溶血性贫血反应35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葛根素注射液致急性溶血性贫血的特点.方法:检索1994年1月-2007年3月国内医药学期刊,收集葛根素注射液致急性溶血性贫血反应35例病例,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病例进行整理与归纳.结果:35例病例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60岁者27例(占77.14%);患者用药剂量200-600 mg,1次/d,皆为静脉滴注;不良反应多发生于用药6-10 d.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致急性溶血性贫血反应多发于中老年人,且与多种因素有关,在使用时应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相似文献   

4.
葛根素注射液引起死亡3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随着葛根素注射液的广泛使用,近年来有关葛根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报道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葛根素注射液的严重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1]、溶血性贫血[2-4]、死亡[5]等)引起了医药界广泛关注。为此,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在2003年1月第3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通报了葛根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目的在于提醒广大医务人员严格掌握葛根素注射液的适应症,加强临床用药监护,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湖南省药品不良反应中心监测中心2003年上半年收到使用葛根素注射液引起死亡的3例报告,经过分析整理,报道如下。例1女,67岁。因四肢震颤、活动受限…  相似文献   

5.
葛根素注射液致溶血反应33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目的分析葛根素注射液致溶血反应发生的特点。方法以“葛根素、溶血反应”为关键词,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1994年6月~2005年6月12 a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报道的葛根素致溶血反应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葛根素注射液致溶血反应临床以急性溶血性贫血为主,表现为腰腿关节及全身疼痛伴不同程度的寒战发热,肉眼可见血尿或尿呈酱油色、茶色。实验室检查可见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网织红细胞升高,尿蛋白、潜血、直接或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绝大多数患者(75.6%)出现在用药的3~10 d,所有病例都有反复用药史。结论葛根素致溶血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使用时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葛根素注射剂致急性溶血性贫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剂(GGS)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HA)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临床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以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持的<葛根素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研究>课题葛根素暴露组和其研究期前后发生溶血性贫血的1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总结.采用血液免疫学体外药物模拟抗球蛋白试验检测患者体内抗葛根素药物性抗体(GGS-Ab).结果:GGS引起的HA属于Ⅱ型变态反应.通过对使用葛根素注射剂的患者进行血红蛋白浓度、网织红细胞计数和尿常规等指标监测,可早期发现可疑HA病例并经采取及时停药措施即可痊愈,以避免严重和死亡病例的发生,GGS-Ab检测可明确诊断.结论:对于使用GGS的患者应定期监测相关指标,特别是对于体内已存在GGS-Ab的患者应避免再次使用该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临床发生的3例头孢唑肟钠致溶血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安全使用该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报的3例头孢唑肟钠致溶血性贫血不良反应(ADR)报告,探讨发生原因。结果:溶血性贫血是头孢唑肟钠少见的不良反应,但老年患者仍需加强重视,防止漏诊、误诊。结论:使用头孢唑肟钠时需避免超剂量、超适应症用药,使用过程中对患者用药情况监护,防止溶血性贫血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8.
葛根素注射液致溶血反应16例文献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葛根素注射液致溶血反应发生的特点。方法:对1999-2003年国内文献报道的葛根素致溶血反应16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6例中男性12例,女性4例,≥60岁者10例(2例未报道年龄)。患者用药量200~600mg,1次/d。溶血反应多发生于首次用药3~10d,仅有3例(18.75%)是再次用药发生,既往有无药物过敏史均有可能发生溶血反应。临床以急性溶血性贫血为主要表现,如腰腿关节及全身疼痛,寒战发热,肉眼血尿或尿呈酱油色、浓茶色,实验室检查阳性指标有血RBC、Hb降低,尿中出现血红蛋白(尿潜血阳性)及红细胞。血免疫学检查可见葛根素特异性抗体。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致溶血反应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使用时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评价葛根素注射液对于心血管系统的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SinoMed,Medline,EMbase,CENTRAL,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有关葛根素注射液致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资料,采用RevMan 5.3软件对葛根素注射液致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标准并纳入分析的文献共17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未使用葛根素注射液的对照组相比,葛根素注射液致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81,95%CI(1.50,5.24),P=0.001]。亚组分析显示:冠心病心绞痛亚组,剂量≥400 mg·d-1亚组、疗程≥14 d亚组中,葛根素注射液致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剂量<400 mg·d-1亚组、疗程<14 d亚组、脑梗死亚组、其他疾病亚组中,葛根素注射液致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致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当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且使用剂量≥400 mg·d-1、疗程≥14 d时,临床医师需要注意用药安全性,降低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169例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169例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的表现主要为发热、药疹及溶血等症状,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7~10 d,有过敏史的患者,再次使用症状加重。结论应注意葛根素注射液的使用疗程及过敏史,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运景 《中国药房》2006,17(24):1895-1897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1994年~2006年报道的葛根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文献及另手工检索到1994年以前2篇,共计51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药物热是葛根素注射液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其与用药量、用药时间有密切关系,其次为药疹、溶血反应;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溶血反应和休克,使用时应格外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检索2000-2009年国内医学期刊,收集葛根素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病例190例,对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葛根素注射剂不良反应包括发热、药疹及溶血等症状,其出现时间多发生在用药1周左右,男性多于女性,46~55岁较多。结论加强了解葛根素注射剂所导致的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设计个体化给药,以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葛根素注射剂致溶血反应4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德才  吴从平 《中国药房》2009,(12):943-945
目的:了解葛根素注射剂致溶血反应的发生规律、相关因素和预后情况。方法:对国内1994年以来有关葛根素注射剂致溶血反应的病例报道26篇44例进行分析。结果:44例中男性31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7.5±9.6)a;葛根素注射液和注射用葛根素均有溶血反应发生,平均用药剂量(445.2±123.8)mg,平均输液浓度(1.55±0.52)mg·mL~(-1);溶血反应多发生于连续用药1周以上,平均时间为(7.96±3.84)d,以急性溶血性贫血为主要表现,血液免疫学检查可见葛根素特异性抗体。死亡10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72.1±5.7)a。结论:葛根素注射剂致溶血反应的发生和转归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灯盏花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集的36例灯盏花素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6例灯盏花素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中,有12例(33.33%)既往有过敏史,有18例(50.00%)用药30 min内出现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为变态反应(36.36%),36例患者均痊愈,无出现后遗症或导致死亡。结论临床应重视灯盏花素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的特点,加强用药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含聚乙二醇环孢素注射液致1例过敏性休克的原因,提示临床重视分析药物致敏成分。方法对1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输注环孢素注射液过敏性休克原因进行诺氏评分与文献分析。结果诺氏评分量表评估为11分,考虑过敏反应“肯定”与环孢素注射液输注有关。结论含聚乙二醇成分的药物出现过敏反应一定要细致分析过敏反应原因,使用科学评判工具评价,一旦确认过敏反应与聚乙二醇相关,则需要警惕其他含聚乙二醇成分药物再次使用时可能致命的不良反应,需及时识别并立即处置,或使用其他不含该成分的药物替换。  相似文献   

16.
85例葛根素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检索1994至2008年国内公开发行的医学期刊报道应用葛根素注射剂致不良反应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多发生于>60岁年龄组,男性多于女性,其出现时间可发生于用药后的各个时间段。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溶血反应居多,可出现皮疹、一般过敏反应、过敏性皮疹、发热等过敏反应,极少数患者出现肝肾损坏反应,偶见过敏性休克。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葛根素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葛根素是从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干燥根中提出的一种异黄酮类化合物,其注射液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近年来葛根素注射液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的报道增多,经检索国内相关文献,自1993年至2005年间应用葛根素注射液引起血管内溶血的患者共32例,男21例,女11例,平均年龄(69±9)岁;其中有10例死亡,平均年龄为(72±5)岁。在资料完整的25例患者中,21例单用葛根素注射液,4例为联合用药;葛根素100~700mg溶于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用药时间22例为5~10d,3例〉10d。血管内溶血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腰、背痛,血尿、尿少、血红蛋白尿,网织红细胞升高(0.05~0.30),高胆红素血症(29.1~123.2μmol/L)。22例患者经停药并给予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物以及血液透析治疗后,多于6~7d症状消失或病情稳定。葛根素注射液致血管内溶血的可能因素为葛根素注射液的质量、患者过敏体质、年龄、用药时间或联合用药等。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葛根素注射液引起的免疫性或非免疫性反应及其促氧化作用等有关。预防措施为:有过敏史者不宜应用;高龄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用药应调整剂量;与可能致溶血的药物联用应谨慎。  相似文献   

18.
姚冰  彭晓燕  潘洁  唐秀玲  赵珊珊 《中国药房》2007,18(36):2857-2860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3~2006年多种中文期刊中公开报道的有关清开灵注射液ADR的个案病例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清开灵注射液引起的ADR男性多于女性,儿童和青壮年发生率较高。所致ADR以变态反应居多,其中过敏性休克22例(占33.33%),过敏反应15例(占22.73%);其次为循环系统,共10例(占15.1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引起ADR的原因较多,临床应加以重视。特别是西医在应用该药时,更应加强监测,坚持合理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