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16例药源性肝损害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为探讨药源性肝损害病因学近年所发生的变化。方法:对我院近5年收治的116例药源性肝损害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发现引发肝损害的中成药占56.03%,中药汤剂占17.25%;影响生长代谢药占9.48%,中枢神经系统药占5.17%,抗结核药和免疫抑制剂分别占3.45%,消化系统药和解热镇痛剂各占1.72%,其它占1.72%。结论:提示目前中成药引发肝损害病例较前增多,对其安全性的监测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
干扰素不良反应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组织细胞对病毒感染或生物诱导以及各种合成作用反应而分泌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蛋白质。按照其分子结构、抗原性和来源的不同,可分为α、β、γ等不同型别。其中病毒诱导由白细胞产生的为干扰素α;由纤维母细胞产生的是干扰素β;由淋巴细胞产生的是干扰素γ。干扰素也可通过大肠杆菌、酵母菌等基因工程重组而得,这些也常冠名“γ”,其纯度均较高。目前临床应用的有:IFN-α(白细胞干扰素和类淋巴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葛根素注射液上市后安全性监测历程的回顾和相关专题研究工作的总结,探讨不良反应信号的发现、监测方法、监管模式和监管效果的内在规律,提出在药品上市后监管工作中政府、制药企业和医疗机构各自责任与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葛根素注射液上市后安全性监测历程的回顾和相关专题研究工作的总结,探讨不良反应信号的发现、监测方法、监管模式和监管效果的内在规律,提出在药品上市后监管工作中政府、制药企业和医疗机构各自责任与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巴韦林不良反应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利巴韦林(病毒唑)化学名为1-β-D-呋喃核糖基-1H-1,2,4-三氯唑-3-羧酰胺,1970年由ICN Pharmaceuticals最先发明,它具有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甲肝病毒、腺病毒等多种病毒生长的作用,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利巴韦林不改变病毒吸附、侵入和脱壳,也不诱导干扰素的产生,主要通过抑制单磷酸次黄嘌呤核苷脱氢酶,而单磷酸次黄嘌呤核苷脱氢酶是合成乌(嘌呤核)苷三磷  相似文献   
6.
对医务工作者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工作者(HP)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知识的认识情况。方法:研究采取整群抽样,对选定医疗单位内的HP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关于ADR知识的调查。结果:在调查的947名对象中,只有44.9%表示对以往所服用药物的ADR知道的比较清楚,人群对ADR发生的判断正确率在60%以上,绝大多数调查对象(占88.5%)表示ADR发生需要报告。整体认知得分,35~45岁年龄组得分最高(25.86±3.55),各年龄组得分有统计学差异(x2=21.73,P<0.05)。此外,不同级别医院HP的得分有统计学差异(x2=11.68,P<0.05)。结论:今后需要加强对各类医院HP关于ADR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ADR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7.
葛根素注射剂致急性溶血性贫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剂(GGS)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HA)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临床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以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持的<葛根素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研究>课题葛根素暴露组和其研究期前后发生溶血性贫血的1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总结.采用血液免疫学体外药物模拟抗球蛋白试验检测患者体内抗葛根素药物性抗体(GGS-Ab).结果:GGS引起的HA属于Ⅱ型变态反应.通过对使用葛根素注射剂的患者进行血红蛋白浓度、网织红细胞计数和尿常规等指标监测,可早期发现可疑HA病例并经采取及时停药措施即可痊愈,以避免严重和死亡病例的发生,GGS-Ab检测可明确诊断.结论:对于使用GGS的患者应定期监测相关指标,特别是对于体内已存在GGS-Ab的患者应避免再次使用该药.  相似文献   
8.
壮骨关节丸致肝损害30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血液免疫学药物抗体检测寻找药物中毒病因,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病理分析,为病人提供可靠的实验诊断依据,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免疫血液学体外药物模拟,经典的抗球蛋白试验法。标本取自疑为利福平(RFP)、葛根素(PRR)及四环素(Tetracycline)所致急性溶血、急性肾衰和脏器功能损伤病人,共计57份(其中RBC标本32份);对照标本10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检测病人红细胞(Pc)上的免疫复合物;间接抗球蛋白药物模拟试验(IAT)检测病人血清(Ps)、药物、补体(或灭活补体)孵育过的试剂红细胞(Dc)在抗人球蛋白试剂(AGS)中的反应。同时设单纯药物损伤细胞试验及正常血清、细胞模拟对照。结果:被检病人红细胞DAT阳性率75%(24/32),血清抗体阳性率68%(39/57例)通过补体对比试验观察,灭活补体的RFP组与3种特异性AGS凝集全部消失;PRR组仅与抗-C_3凝集消失。终浓度1g/L利福平孵育的Dc在IAT中与广谱AGS出现极轻微凝集;葛根素组无变化。10例对照均为阴性。结论:药物免疫性抗体是造成急性溶血、肾功能衰竭以及组织器官损伤的真正病因,及时停药是治疗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0.
邓培媛  裴振峨  闫炜 《首都医药》2003,10(12):44-44
丙种球蛋白 丙种球蛋白采用健康人血浆或血清提取纯化制备而成,凡人体免疫功能底下或特定丙种球蛋白缺乏病人,可用以增加免疫球蛋白含量,提高机体免疫机能,从而起到预防甲肝和麻疹作用。剂型分为供静脉注射和仅供肌肉注射两种剂型,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