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用RO-X系列捕收剂浮选白钨矿、萤石、方解石等单矿物和人工混合矿,试验结果表明RO-X系列药剂对萤石、白钨矿有较强的捕收能力,而对方解石捕收能力较弱,对石英不浮.用RO-16为捕收剂从萤石-石英和萤石-白钨矿(1:1)混合矿中浮出萤石得到好结果。用ξ电位测定和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RO-X浮选萤石和白钨矿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油酸钠浮选白钨矿、萤石和方解石过程中Ca-油酸[Ca(OL)2]胶体的存在及其对浮选的影响。溶液化学计算表明,三种含钙矿物溶解的钙离子可以与油酸阴离子反应生成Ca(OL)2胶体,并且在碱性条件下作为溶液中的主要组分存在和发挥作用。纯矿物试验结果表明,Ca(OL)2胶体对白钨矿和萤石的捕收能力较油酸钠强,对方解石的捕收能力较油酸钠弱。Ca(OL)2胶体吸附后的三种矿物表面疏水性差异增大,白钨矿、萤石表面疏水性强于油酸钠作用后,而方解石表面疏水性弱于油酸钠作用后。Ca(OL)2胶体在白钨矿表面发生化学吸附,在萤石和方解石表面以化学吸附为主,当pH < 9.0时存在一定的静电吸附作用。油酸钠浮选含钙矿物过程中除油酸阴离子直接作用于矿物表面的路径外,存在另外一种重要的作用路径:钙离子与油酸阴离子在溶液中首先生成Ca(OL)2胶体,Ca(OL)2胶体在溶液中迁移至矿物表面发生吸附。   相似文献   

3.
新型捕收剂CKY浮选黑钨矿、白钨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余军  薛玉兰 《矿冶工程》1999,19(2):34-36
采用捕收剂CKY和油酸钠对黑钨矿、白钨矿、萤石、方解石单矿物和实际矿石进行了浮选分离研究。CKY或CKY与油酸钠混用对黑钨矿、白钨矿有较强的捕收性能,配合使用适当的抑制剂,可实现钨矿物与萤石、方解石的有效分离。红外光谱和Zeta电位测定结果表明,CKY在黑钨矿表面形成化学吸附,硝酸铅的存在可增强CKY的吸附。  相似文献   

4.
ZL捕收剂浮选分离白钨矿与含钙脉石矿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动电位和红外光谱分析, 研究了ZL捕收剂作用下白钨矿、萤石和方解石的浮选行为及ZL捕收剂与含钙矿物的作用机理, 并在此基础上对湖南某钨矿进行了实际矿石浮选试验。实验结果表明 ZL捕收剂对方解石捕收能力较强, 白钨矿次之, 萤石较弱;当硅酸钠用量较高时, ZL捕收剂可在pH=11.0的碱性条件下实现白钨矿与萤石、方解石的有效分离, 而且采用该药剂制度, 原矿含WO3 0.36%的实际矿石经常温粗选可获得品位7.45%、回收率92.35%的钨粗精矿。动电位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ZL捕收剂化学吸附于白钨矿和方解石表面, 而物理吸附于萤石表面;硅酸钠的添加几乎不影响ZL捕收剂与白钨矿的作用, 却可以强烈抑制ZL对萤石和方解石的捕收作用。  相似文献   

5.
6RO—X系列捕收剂浮选含钙矿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6RO-X系列捕收剂浮选白矿、萤石、方解石等单矿物和人工混合矿,对萤石有很强的捕收能力;对白钨矿不浮;除6RO-12对方解石有一定的捕收作用外,对方解石亦难浮;对石英无捕收能力。用6RO-14从石英和白钨矿中浮出萤石都得到好结果。仪表测试认为6RO-12在萤石上的吸附主要是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6.
单矿物试验表明,以化工废料为原料合成的新型捕收剂D16-4对白钨矿的选择性、捕收能力强于传统药剂氧化石蜡皂(731).表面动电位测定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在pH=11.0的强碱性矿浆中,水玻璃和捕收剂D16-4均以化学作用吸附在白钨矿、萤石和方解石表面;在大量水玻璃的作用下,D16-4在白钨矿表面仍有强烈的化学吸附,而在方解石和萤石表面的吸附减弱.与常规药剂731相比,用D16-4可更有效地实现白钨矿与方解石、萤石的浮选分离.  相似文献   

7.
通过浮选试验、动电位以及表面张力测定等方法研究了油酸钠(NaOL)与十二烷基苯磺酸(SDBS)复配对白钨矿浮选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NaOL与SDBS组合药剂的最佳添加顺序随矿浆p H值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在最佳的添加顺序下,NaOL与SDBS组合使用对白钨矿的捕收能力强于NaOL,而且还可消除或减弱方解石对白钨矿浮选的不利影响。机理研究表明,NaOL/SDBS组合药剂与白钨矿的相互作用强于NaOL与SDBS,且NaOL与SDBS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使NaOL/SDBS组合药剂的CMC小于NaOL与SDBS,这些是NaOL与SDBS复配强化白钨矿浮选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油酸钠体系下抑制剂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PMAA)在浮选分离重晶石与萤石中的作用与机理。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油酸钠对重晶石与萤石均具有很好的捕收性能,PMAA对萤石具有显著的选择性抑制作用;人工混合矿浮选结果证实了油酸钠体系下PMAA能实现重晶石与萤石的分离。Zeta电位测试结果表明,PMAA能阻碍油酸钠在萤石表面吸附,但不能阻碍油酸钠在重晶石表面吸附;XPS分析结果表明,PMAA在重晶石表面没有发生有效吸附,但PMAA能通过其分子中的羧基与萤石表面钙离子作用,在萤石表面发生化学吸附,从而实现油酸钠浮选重晶石过程中对萤石的选择性抑制。  相似文献   

9.
通过浮选试验、理论计算和仪器检测等方法研究了油酸钠(NaOL)与曲拉通X-100组合药剂在白钨矿浮选中的协同作用,揭示了表面活性性质与组合药剂协同效应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NaOL/TX-100在白钨矿浮选中存在正协同效应,可提高白钨矿回收率以及降低捕收剂用量。机理研究表明,组合药剂的CMC值、表面张力明显均低于油酸钠,气/液界面吸附量高于油酸钠,这些均有利于提高捕收能力和起泡性能,同时,组合药剂用药规律与CMC值以及表面张力变化规律一致。该研究表明表面活性性质与组合药剂协同效应及用药规律具有对应关系,对组合药剂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白钨矿是钨金属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其脉石多为萤石、方解石和石英,因表面性质相似而难以获得合格的精矿指标。通过纯矿物浮选试验、红外光谱(FTIR)分析、接触角分析和Zeta电位分析,研究了羧化壳聚糖、木质素磺酸钠、腐植酸钠及组合抑制剂在白钨矿与萤石和方解石常温浮选分离过程中药剂吸附行为及作用机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羧化壳聚糖、木质素磺酸钠、腐植酸钠较强地抑制了萤石和方解石,白钨矿也受到略微影响,可浮性差异较小;将木质素磺酸钠与腐植酸钠按质量比4∶1进行组合,命名为DWC 1作为抑制剂进行浮选,白钨矿与2种脉石可浮性差异较大。红外光谱、接触角和Zeta电位分析表明,DWC 1在白钨矿表面吸附程度要远小于萤石和方解石,且主要吸附形式为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1.
高效组合抑制剂D1对钨矿物和含钙矿物抑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钨矿物和含钙矿物浮选分离,采用一种高效的组合抑制剂,强化对萤石、方解石等含钙脉石矿物的抑制。单矿物和人工混合矿试验结果表明,组合抑制剂D1能有效地抑制萤石和方解石,而对于白钨矿和黑钨矿可浮性未产生较大影响。实际矿石试验结果表明,经一次粗选可得到WO3品位为4.56%、回收率为82.34%的钨粗精矿。并通过考察组合抑制剂D1在白钨矿、黑钨矿、萤石和方解石四种矿物表面ζ-电位的变化和M2+吸附量,初步探讨了抑制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酸化水玻璃对萤石与方解石浮选分离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不同pH的酸化水玻璃对萤石与方解石可浮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酸化水玻璃的pH对药剂的抑制效果有重要影响,pH介于5.0~9.5的酸化水玻璃能有效抑制方解石,随着用量的增加抑制效果越强,在弱碱性的浮选区间内能很好地选择性抑制方解石,而强碱性和强酸性的酸化水玻璃对两种矿物的选择性抑制效果差。其作用机理可能为水玻璃与硫酸混合后,在弱碱性和弱酸性的溶液pH区间内更容易生成亲水性强的硅酸胶粒,可以选择性吸附在方解石表面上,实现萤石与方解石的浮选分离。  相似文献   

13.
白钨矿常温浮选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钨矿、萤石和方解石单矿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单矿物可浮性试验、动电位测定、吸附量测定以及溶液化学分析,对白钨矿的常温浮选行为及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浮选试验结果表明,用CaO+Na2CO3(以1∶3的质量比添加)调节矿浆pH=11.0、硅酸钠为抑制剂、733氧化石蜡皂为捕收剂,可以实现常温下白钨矿与萤石和方解石的有效分离。用CaO+Na2CO3调浆后,萤石和方解石表面的Ca2+浓度大于白钨矿表面的Ca2+浓度,加入硅酸钠后,萤石、方解石表面动电位显著负移,而白钨矿表面电位变化不明显。吸附量测定及溶液化学计算表明:硅酸钠在3种矿物表面的吸附量由大到小为萤石>方解石>白钨矿,即3种矿物表面生成硅酸钙的难易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萤石>方解石>白钨矿。  相似文献   

14.
The flotation separation of scheelite from calcite using sodium oleate as collector and acidified sodium silicate as depressant has been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odium oleate has collecting ability to both scheelite and calcite and the flotation separation of scheelite from calcite cannot be realized if collector is used only. The depressant acidified sodium silicate has selective depression effect on calcite and the optimum ratio of sodium silicate to oxalic is 3:1. The use of acidified sodium silicate as depressant can achieve the flotation separation of scheelite from calcite. Infrared studies and zeta potential measurements showed that the pre-adsorption of acidified sodium silicate interferes with the adsorption of sodium oleate on calcite surface while does not interfere with its adsorption on scheelite surface.  相似文献   

15.
白钨矿与含钙脉石常温浮选分离药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群  王金庆  冯博  李涛  罗仙平 《金属矿山》2016,45(5):99-105
白钨矿与含钙脉石矿物的浮选分离是选矿的难点之一。利用溶液化学的知识揭示出,矿物表面的转化使含钙矿物的化学组成、表面电性及可浮性发生变化,是导致白钨矿与萤石、方解石浮选分离困难的主要原因;总结了白钨矿浮选的常规捕收剂与抑制剂,重点介绍了白钨矿与含钙脉石矿物常温浮选分离的新型高效捕收剂和抑制剂的种类、性能及作用机理,并阐述了组合捕收剂、组合抑制剂在白钨浮选实践中的优势;指明了高效捕收剂、抑制剂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将FeCl3与苯甲羟肟酸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一种金属离子螯合物Fe-BHA,用于白钨矿-方解石人工混合矿浮选分离。在pH值为7.7时,取得最佳的白钨精矿回收率为68.00%,白钨矿分离指数为2.83,可实现白钨矿在较高精矿回收率的前提下与方解石的有效分离;而在白钨矿-萤石人工混合矿的浮选分离试验中,在pH值11.0时,取得的萤石精矿回收率为78.20%,分离指数为3.51,理论上可以实现白钨矿与萤石的分离。Fe-BHA用于香炉山白钨矿实际矿石的粗选验证试验,在适宜条件下,可获得产率为30.53%、精矿中WO3品位为1.56%、回收率为63.50%的白钨精矿,相比同条件下单独使用苯甲羟肟酸的浮选结果较好。白钨矿的红外光谱证明了Fe-BHA在白钨矿表面化学吸附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萤石是氟工业的重要原料,根据伴生矿物组分不同,萤石矿可分为石英型、方解石型、重晶石型以及多金属共生型等4种类型,归纳总结不同类型萤石矿的浮选工艺技术研究现状,有利于推动萤石浮选工艺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从研究与实践看,石英型萤石矿浮选分离较容易,采用普通水玻璃抑制石英,脂肪酸类捕收萤石,萤石矿物嵌布粒度细时强化磨矿即可获得理想的萤石精矿。方解石型萤石矿因方解石和萤石可浮性相近,浮选分离较困难,一般需以酸化水玻璃或组合抑制剂才能实现对方解石的选择性抑制。重晶石型萤石矿一般采用重晶石和萤石混浮,再用淀粉、栲胶、木质素磺酸钠等有机抑制剂或组合抑制剂抑制重晶石的浮选分离工艺。多金属共生型萤石矿一般采用优先浮选工艺,即先用硫化矿捕收剂浮硫化金属矿物,再用脂肪酸类捕收剂浮萤石的浮选工艺。实践表明,组合药剂的选择和新型药剂的研发在难选萤石矿的浮选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萤石浮选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