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润滑油基础油光安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生产工艺对润滑油基础油光安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先对减压馏分油进行高压加氢处理,然后分别进行白土补充精制和糠醛补充精制,虽可使加氢处理油的光安定性获得一定改善,但幅度均有限,白土补充精制效果受白土用量制约,糠醛补充精制效果优于白土补充精制;先对馏分油进行糠醛浅度预精制,然后进行中压加氢处理,可获得光安定性优异的基础油。  相似文献   

2.
复合稳定剂在加氢处理润滑油基础油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加氢处理润滑油基础油的组成及其与光稳定性的关系,初步探讨了加氢处理润滑油基础油中部分加氢多环芳烃的存在可能是造成其光安定性差的主要原因.用日光照射法来考察二苯甲酮类、苯并三唑类、受阻胺类光稳定剂以及几种抗氧剂对加氢处理润滑油基础油光安定性的影响.将不同类型的光稳定剂和抗氧剂进行复合,得到的复合稳定剂不仅显著地改善了加氢处理润滑油基础油的光稳定性,同时也使其热稳定性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高压加氢所产环烷基润滑油基础油光热安定性差的问题,从润滑油基础的氧化机理出发,分析了影响其光热安定性的因素,认为氮化物和芳烃的含量是主要影响因素,并以绥中SZ 36-1原油的减二线、减三线馏分油为原料,采用加氢处理/脱蜡-加氢后精制两段串联全加氢工艺,对装置进行了提高后精制温度以改善基础油安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后精制温度的提高能有效改善基础油N4006的光热安定性,但对基础油N4010无显著影响;温度的提高不影响基础油的收率。  相似文献   

4.
加氢润滑油基础油光安定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王会东 《润滑油》2002,17(4):6-10
加氢处理基础油与溶剂精制基础油相比具有硫、氮含量低,颜色浅,粘度指数高,挥发性低,饱和烃含量高,对添加剂的感受性好等优点。但是,加氢处理润滑油基础油的一个明显缺点就是其光安定性差,即在有氧条件下通过光照(有时也需加热),油品颜色加深、透明度变差,继而有絮凝物或沉淀生成。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加氢润滑油基础油光安定性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5.
加氢处理润滑油基础油各组分对光安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经紫外光照前后的加氢处理润滑油基础油分离为饱和烃、轻质芳烃、中质芳烃、重质芳烃和极性组分,分别采用薄层色谱、质谱和紫外吸收光谱分析了各组分的烃组成、硫和氮含量的变化,并通过将从原料油中分离出的各组分反加到光安定性好的饱和烃中,试验验证了加氢处理润滑油基础油中的重质芳烃和极性组分是光不安定组分,其中含有硫、氮的芳香杂环化合物光安定性差。  相似文献   

6.
丁洛  杨文中  杨焜远 《润滑油》2002,17(3):22-25
对以重质VGO为原料的高压加氢裂化尾油进行溶剂脱蜡-糠醛精制-白土补充精制,生产HVIW润滑油基础油,低凝轻质基础油的综合收率达30%,重质基础油的综合收率约为10%,考察了不同转化率的尾油生产HVIW基础油的性质及糠醛精制工艺对产品光安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糠醛精制可以明显改善加氢基础油的光安定性。  相似文献   

7.
改善大庆500SN基础油氧化安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银坤  祖德光 《润滑油》1995,10(2):13-18,30
从加工工艺出发,探讨了糠醛精制、加氢补充精制、白土补充精制、酸精制、馏分切割等对大庆500SN基础油组成及氧化安定性的影响,得出了大庆500SN基础油氧化安定性差的原因为硫含量低、氮含量及极性化合物含量高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及验证了各单独组分的作用,并将组分与氧化安定性进行了关联,得到各组分的影响大小秩序为:碱性氮化物>硫化物>胶质>饱和烃>芳烃。为改善大庆500SN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  相似文献   

8.
李剑新 《润滑油》2000,15(2):20-23
克拉玛依油田九区稠油是典型的环烷原油,采用加氢酸、糠醛精制、加氢处理等精制工艺能生产出倾点低、粘度大、安定性好的LVI润滑基础油。本文就环烷基润滑油馏分性质和各工艺对产品的加工特点进行论述,阐述环烷基原油加工润滑油基础油的工艺特性,对环烷基原油生产润滑油产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高压差示扫描法(PDSC)、旋转氧弹法和烘箱氧化法研究了6种不同基属原油生产的加氢润滑油基础油和1种聚α烯烃(PAO-6)的结构组成与氧化安定性关系。结果表明,大庆石蜡基原油和兰州中间基原油生产的加氢润滑油基础油的抗氧化性能较差,氧化后的黏度大幅度上升;黏度指数越高的基础油,其黏度保持能力越强,黏度增加越少;加氢润滑油基础油氧化后的烃组成变化趋势是,饱和烃含量降低,芳香烃和胶质含量增加;轻芳烃的存在对加氢润滑油基础油氧化安定性有负面影响,中芳烃和多芳烃的存在有助于提高加氢润滑油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  相似文献   

10.
对曹妃甸减压渣油进行了综合利用研究。对该减压渣油进行丙烷脱沥青处理,得到脱油沥青和脱沥青油。将脱油沥青与绥中36-1减压馏分油的糠醛精制抽出油调合后,可生产满足GB/T 15180—2000技术要求的重交通道路沥青;将脱沥青油经加氢处理-蒸馏-加氢异构/加氢补充精制-蒸馏的组合工艺处理,生产的各馏分油的芳烃、硫、氮含量均极低,280~380 ℃馏分可作为优质溶剂油的原料,380~460 ℃馏分可作为APIⅡ类润滑油基础油,460 ℃以上馏分可以作为API Ⅲ类润滑油基础油。  相似文献   

11.
不同紫外光照条件下加氢基础油性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加氢处理润滑油基础油的一个明显缺点是其光安定性差,即加氢润滑油基础油在有氧条件下通过光照(有时也需加热),油品外观,主要是颜色加深、透明度变差,继而有絮凝物或沉淀生成。对加氢润滑油基础油进行了不同方式光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加氢油的粘度增加、酸值增大、透光率变差,生成沉淀,同时油品的烃组成也发生了变化:饱和烃含量下降,芳香烃、胶质含量增加。沉淀的存在对油品的氧化没有起到加速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MAILDI-TOF-MS)、红外光谱(IR)和紫外光谱(UV)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加氢处理润滑油基础油(简称加氢油)光照沉淀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加氢油的沉淀含有碳、氢、氧、氮和硫元素,沉淀中最高的硫和氮含量为加氢油中硫和氮含量的200倍以上,且硫和氮含量随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含有硫和氮的芳香杂环化合物和多环芳烃是引起光不安定的主要化合物。加氢油经光照后产生沉淀的主要原因是加氢油对光氧化产生的极性化合物溶解能力差,生成大分子化合物是次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应用旋转氧弹法、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大庆石化公司、兰州石化公司和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生产的5种加氢润滑油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及其对含硫酚类无灰抗氧剂的感受性。并利用成焦板、热管、动态微氧化、薄层氧化等模拟评定方法考察了5W/30SJ汽油机油和CH-4柴油机油(由加氢油调合而来)对该抗氧剂的感受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加氢基础油对含硫酚抗氧剂有良好的感受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加氢基础油对添加剂的溶解性能和极压抗磨性能的影响, 并与溶剂精制基础油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加氢基础油对丁二酰亚胺无灰分散剂、高碱值硫化烷基酚钙、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具有较好的溶解性能,对研究的高碱值磺酸钙的溶解性较差;基础油中的芳烃含量影响极压抗磨剂在摩擦表面的吸附,在芳烃含量低的基础油中,极压抗磨剂有更好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5.
加氢改质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荆门分公司采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加氢改质生产优质润滑油基础油的技术,与原有的“老三套”润滑油基础油生产流程中的糠醛精制—酮苯脱蜡—加氢补充精制工艺相结合生产加氢改质润滑油基础油。对生产的HV1150和HV1500加氢改质基础油进行跟踪评价的结果表明,能够生产出符合HVI标准的润滑油基础油。该加氢改质基础油用于调合15W/40SF内燃机油、1号分级淬火油及L—DAH32回转式(螺杆)空气压缩机油等高档润滑油产品。另外,对加氢改质轻质润滑油基础油的应用也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16.
伊朗原油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工业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伊朗原油减二、减三线、减四线及脱沥青油采用糠醛精制、酮苯脱蜡和白土精制传统加工工艺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工业放大试验。结果表明,伊朗减二线及脱沥青油基础的粘度指数大于90,与HV1150及HV1150BS基础油的具体指标有一定差距,其它质量指标分别达到HV1150和HV1150BS基础油的技术要求;伊朗减三线、减四线基础油的粘度指数小于90,其它质量指标分别达到HV1400和HV1650基础油的  相似文献   

17.
辽河低凝原油润滑油糠醛精制油蜡含量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鹤  马作侠  杨敏  张华 《润滑油》2003,18(4):14-17
采用自行开发的润滑油蜡含量测定方法,考察了辽河低凝原油各润滑油馏分糠醛精制油在不同温度下的蜡含量分布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辽河低凝原油润滑油糠醛精制油蜡含量很低,脱除少许环烷蜡即可生产出合格的LVI基础油,润滑油溶剂脱蜡有一最佳油剂比,随着脱蜡温度的下降,润滑油脱蜡量增加,脱蜡油凝点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