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线粒体合成与功能的改变。方法:体外培养人肺癌A549细胞,经不同浓度(0、2.5、5、10、20、40 ng/mL) TGF-β1处理24和48 h后观察其形态变化;采用CCK-8法检测经TGF-β1处理48 h后A549细胞的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活性氧(ROS)、线粒体活性氧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酶标仪检测ATP含量;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标记物(E-cadherin和α-SMA)及线粒体合成相关蛋白(NRF-1及mt-TF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随着TGF-β1浓度增加,A549细胞活力逐步上升,呈剂量-效应关系(r=0.941,P < 0.05);5~20 ng/mL TGF-β1处理组凋亡率明显升高(P均 < 0.05);不同浓度TGF-β1处理A549细胞48 h后大部分细胞呈现明显的间质细胞形态,出现上皮间质转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经TGF-β1处理48 h后上皮标记物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 < 0.05),间质标记物α-SM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 < 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5~20 ng/mL TGF-β1处理后细胞内ROS含量上升(P < 0.05),线粒体活性氧上升(P < 0.05),线粒体膜电位荧光强度下降(P < 0.05),ATP含量降低(P < 0.05),线粒体合成相关蛋白NRF-1和mt-TFA表达水平均下调(P均 < 0.05)。结论:TGF-β1诱导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线粒体的合成与功能受到影响,并由此促进了EMT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环状RNA(circRNA)MYO1C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自噬和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分化的影响。方法 通过RT-qPCR检测正常肺上皮细胞和NSCLC A549细胞中circRNA MYO1C水平。将A549分为对照组、NC组和siMYO1C组,通过转染si-circRNA MYO1C质粒干扰circRNA MYO1C。用CCK-8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生长活力和迁移能力。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SCs分化标志蛋白(OCT4、SOX2和NANOG)以及自噬标志蛋白(P62和IC3II/LC3I)的表达水平。结果 相对正常肺上皮细胞,circRNA MYO1C在A549细胞中表达明显上调(0.99±0.06 vs. 4.87±0.88,P=0.002)。与NC组比较,siMYO1C组细胞中circRNA MYO1C水平、细胞活力、迁移、OCT4、SOX2、NANOG和IC3II/LC3I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而P6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01)。结论 下调circRNA MYO1C能够抑制NSLCLC细胞的CSCs分化和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并抑制肺癌细胞迁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CDC8和TGF-β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比较TCGA数据库正常肺组织与肿瘤组织中CCDC8和TGF-β1的表达量,分析非小细胞肺癌中CCDC8和TGF-β1表达的相关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204例常规石蜡包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CCDC8、TGF-β1表达并分析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利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应用Cox回归分析CCDC8、TGF-β1表达与患者总生存期(OS)的关系。结果 TCGA数据中正常肺组织CCDC8与TGF-β1表达较肿瘤组织中高(P<0.0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CDC8表达与TGF-β1表达呈正相关(P<0.0001);鳞癌中CCDC8低表达患者OS长(HR=1.32,P=0.0437)。20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CDC8表达与TGF-β1表达呈正相关(P=0.023)。Cox单因素分析鳞癌中CCDC8表达与OS有关(P=0.013);而CCDC8和TGF-β1表达与腺癌患者生存无关(P=0.967,P=0.816)。Cox多因素分析TNM分期、CCDC8表达是肺鳞癌患者预后因子(P=0.016)。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中CCDC8表达与TGF-β1表达正相关,CCDC8可能是肺鳞癌患者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放疗延迟对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341例,其中Luminal A型149例(对照组83例,放疗延迟组66例),Luminal B型105例(对照组63例,放疗延迟组42例),HER2+型43例(对照组28例,放疗延迟组15例),三阴型患者44例(对照组27例,放疗延迟组17例)分析放疗延迟组与对照组预后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型、三阴性型在对照组和放疗延迟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8% vs. 9.1%,P=0.301),(4.7% vs. 19.0%,P=0.019),(7.1% vs. 33.3%,P=0.027),(11.1% vs. 35.3%,P=0.053);远处转移率分别为(9.6% vs. 10.6%,P=0.845),(11.1% vs. 14.2%.P=0.234),(32.1% vs. 40.0%,P=0.937),(37.0% vs. 41.2%,P=0.784);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5% vs. 80.3%,P=0.395),(84.1% vs. 66.7%,P=0.037),(60.7% vs. 33.3%,P=0.087),(55.5% vs. 23.5%,P=0.037);总生存率分别为(94.0% vs. 90.9%,P=0.539),(84.1% vs. 80.9%,P=0.672),(67.9% vs. 60.0%,P=0.606),(59.2% vs. 41.2%,P=0.242)。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HR=3.156,P=0.043)、淋巴结转移(HR=1.074,P=0.001)、TNM(HR=8.591,P=0.009)和分子亚型(HR=2.092,P<0.001)为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Luminal B型及HER2+型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均因放疗延迟而明显增高,Luminal B型及三阴型的无瘤生存率因放疗延迟而明显降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分子亚型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既往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即使进行了系统的术后辅助化疗,仍有很多不可避免的复发,甚至远处转移。同时,很多患者在初治时即为Ⅳ期。本文旨在探讨术后辅助化疗后远处转移的NSCLC患者一线化疗(First-line chemotherapy at recurrence post-adjuvant chemotherapy,FCRPC)与初治Ⅳ期NSCLC患者一线化疗(Initial first-line chemotherapy,IFC)的疗效对比。方法 研究对象为603例远处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73例为FCRPC组,530例为IFC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统计学方法平衡两组间的临床特征,卡方检验进行两组间近期疗效对比。并采用Cox回归分析法和Kaplan-Meier分析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在远处转移NSCLC患者中,FCRPC组的客观有效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与IFC组无统计学差异(ORR率:FCRPC组27.4% vs. IFC组24.7%,P=0.851;DCR率:FCRPC组78.1% vs. IFC组65.6%,P=0.140)。FCRPC组与IFC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中位PFS:9.8个月 vs. 8.5个月,P=0.337)与中位总生存期(中位OS:20.0个月 vs. 14.4个月,P=0.087)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术后辅助化疗后远处转移NSCLC与初治Ⅳ期NSCLC患者一线化疗的预后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Flt-1(sFlt-1)与小鼠骨肉瘤生长的关系及其相关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将sFlt-1和LacZ基因转导至人骨肉瘤G-292细胞,将其与未转导的G-292细胞分别移植到重度联合免疫缺陷小鼠胫骨近端建立骨肉瘤模型,实验分为G-292组、LacZ转导组、sFlt-1转导组和假手术组。第2、4、6和8周使用microCT监测肿瘤的发展,并在8周时收集肿瘤标本检测VEGF、sFlt-1、CD34、Ki-67、c-myc、c-fos、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c-myc和c-fos mRNA表达。结果 8周时sFlt-1转导组肿瘤大小为(7.56±2.00) mm3,小于LacZ转导组[(28.28±6.85) mm3]和G-292组[(32.76±10.06) mm3],F=17.789,P<0.001。肿瘤组织中sFlt-1转导组CD34阳性微血管密度为13.60±3.27,低于LacZ转导组(...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RGC32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肺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明确二者之间调控关系及其对肺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Real-time PCR检测52例肺腺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RGC32与TGF-β1 的表达;应用TGF-β1 受体特异性抑制剂SB-431542处理A549细胞,检测处理后细胞中RGC32基因的表达,并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力,双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RGC32和TGF-β1 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均呈现显著增加,且二者呈正相关;SB-431542处理后,RGC32蛋白表达显著下调,A549细胞的凋亡增加,增殖活力降低。结论:RGC32和TGF-β1 在肺腺癌中均呈现表达上调,二者呈正相关。RGC32是TGF-β1 信号通路下游重要的调控基因,能够参与肺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Cetuximab, C225)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的辐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 经不同浓度的C225作用后, 使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 计算出C225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 并将IC50的1/5作为后续实验的浓度。采用克隆形成方法观察C225对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 按多靶单击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 计算辐射增敏比(SER)。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周期情况。结果 C225均抑制了细胞的增殖, 并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 其IC50为18.24μg/mL。与单独照射组相比, 加药照射组的SF2、D0、Dq均下降(P<0.05), SERD0为1.40。C225联合X线照射明显增强了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P<0.05)。C225使细胞阻滞于G0/G1期(P<0.05), 单独照射组G2/M期细胞比例增加(P<0.05), C225+照射组同时出现G0/G1、G2/M期细胞阻滞(P<0.05);与对照组相比, C225组、单独照射组以及C225+照射组S期细胞比例均下降(P<0.05)。结论 C225对A549细胞株具有辐射增敏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C225抑制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受照射后亚致死性损伤的修复, 增加细胞凋亡以及诱导细胞G0/G1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胎盘生长因子(PLGF)在葡萄胎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180例葡萄胎患者,至少随访1年,其中30例发展为侵蚀性葡萄胎,1例发展为绒癌.采用免疫组化SV0002两步法检测33例正常早期妊娠(对照组)、33例未恶变葡萄胎(良性组)、31例恶变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葡萄胎(恶变组)的TGF-β1与PLGF的表达.结果 恶变组TGF-β1阳性表达率(58.1%)低于对照组(97.0%)和良性组(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良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变组PLGF阳性表达率(90.3%)高于对照组(36.4%)和良性组(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良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和恶变组患者中年龄>40岁、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5 U/L、子宫体积>孕周大小者TGF-β1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无上述高危因素者(P<0.05);卵巢黄素化囊肿直径>6 cm、重复性葡萄胎患者TGF-β1阳性表达率与无上述高危因素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和恶变组患者中年龄>40岁、hCG>105 U/L、子宫体积>孕周大小、卵巢黄素化囊肿直径>6 cm者的PLGF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上述高危因素者(P<0.05);有无重复性葡萄胎者PL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和恶变组中TGF-β1与PLGF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PLGF和TGF-β1可作为预测葡萄胎恶变的参考指标,联合葡萄胎恶变的高危因素,有助于葡萄胎恶变的预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罗勒多糖具有抗肿瘤侵袭转移、化疗增效以及降血糖、降血脂和抗血栓等多种生物活性作用.本研究探讨罗勒多糖对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TGF-β)诱导的人肺癌A549细胞侵袭运动能力的抑制作用,揭示罗勒多糖抑制上皮间质转化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肺癌A549细胞,实验分为3组:(1)正常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2)模型组,TGF-β5 ng/mL;(3)罗勒多糖组,TGF-β5 ng/mL+罗勒多糖200μg/mL.免疫荧光检测罗勒多糖对E-cadherin、vi-mentin和α-SMA表达的影响,细胞侵袭实验和运动实验检测细胞对人工基底膜的降解和运动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运动能力.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vimentin和α-SMA表达增强,E-cadherin表达减弱.罗勒多糖处理后vimentin和α-SMA表达减弱,E-cadherin表达增强.TGF-β可提高细胞降解人工基底膜的能力,单位视野下侵袭至下室的细胞数模型组为69.0±4.3,与正常对照组(42.0±4.30)和罗勒多糖组(37.0±4.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GF-β增强了细胞的侵袭能力,罗勒多糖可以抑制TGF-β诱导的A549细胞侵袭能力.TGF-β使FN趋化的迁移细胞数目增多,单位视野下侵袭至下室的细胞数模型组为95.2±3.83,与正常对照组(69.2±5.11)和罗勒多糖组(68.2±6.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划痕实验显示,TGF-β增强了细胞的迁移能力,罗勒多糖可以抑制TGF-β诱导的A549细胞迁移能力.结论 罗勒多糖能够调节A54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这可能是其抑制A549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EN通过TGF-β1促进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紫杉醇耐药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逐步增加剂量间歇作用的方法诱导非小细胞肺癌紫杉醇耐药细胞系并命名为A549/R,采用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耐药细胞和亲本细胞中CTEN和TGF-β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应用Lipofectamine 2000分别将CTEN高表达质粒pcmv-CTEN及其对照质粒pcmv转染至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分别为高表达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CTEN和TGF-β1 mRNA及蛋白水平的变化;MTT法检测A549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及细胞增殖。应用Lipofectamine 2000分别将CTEN干扰质粒siCTEN及其对照siNC转染至紫杉醇耐药细胞系A549/R细胞,分别为干扰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CTEN和TGF-β1 mRNA及蛋白水平的变化;MTT法检测A549/R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及细胞增殖。应用Lipofectamine 2000分别将TGF-β1干扰质粒siTGF-β1及其对照质粒siNC转染至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分别为干扰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细胞中TGF-β1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然后再分别用Lipofectamine 2000将CTEN高表达质粒pcmv-CTEN转染入两组细胞,MTT法检测A549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及细胞增殖。结果:成功构建在5 μg/mL紫杉醇中稳定生长的非小细胞肺癌耐药细胞系A549/R。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显示,CTEN和TGF-β1 mRNA及蛋白在紫杉醇耐药细胞系A549/R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其亲本细胞系A549中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高表达CTEN组的A549细胞中TGF-β1表达上升,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降低,细胞增殖增强;与对照组相比,低表达CTEN组的A549/R细胞中TGF-β1表达降低,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升高,细胞增殖减弱;在A549细胞中低表达TGF-β1后再过表达CTEN,其促进紫杉醇耐药及细胞增殖的作用也明显减弱。结论:CTEN具有促进非小细胞肺癌A549的紫杉醇耐药,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其发生机制可能与上调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TAM)对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能量代谢重编程的影响。方法:利用终浓度为320 ng/mL佛波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 PMA)刺激THP-1细胞为巨噬细胞(M0)后,利用100 ng/mL PMA+IL-4(20 ng/mL)+IL-13(20 ng/mL)刺激48 h诱导成M2型巨噬细胞,qRT-PCR检测iNOS、 IL-1β、TNF-α、 Arg-1、CCL-18、IL-10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CD206、CD86的表达。收集M0型(M0-CM)及M2型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M2-CM),利用M0-CM、M2-CM分别作用肺癌细胞(A549、H1299)48 h后,EdU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变化;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肺癌细胞凋亡;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LC-MS/MS检测肺癌细胞能量代谢变化。结果:与M0巨噬细胞比较,M2型巨噬细胞中iNOS(P<0.01)、IL-1β(P<0.01)、T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HOXC8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放射敏感性影响及潜在机制,以期为临床联合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慢病素感染构建稳定沉默HOXC8的A549细胞,qPCR和蛋白印迹法进行验证;克隆形成实验检测A549稳转株对放射敏感性影响;蛋白印迹法检测沉默HOXC8后TGF-β1及其下游信号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沉默HOXC8的A549稳转株;沉默HOXC8后A549细胞活力和克隆形成能力显著降低;沉默HOXC8后也增加了A549细胞对放射的敏感性;沉默HOXC8显著抑制了TGF-β1及其下游信号蛋白p-Smad2/3表达。结论 沉默HOXC8可能通过抑制TGF-β1信号转导增加A549细胞对放射的敏感性,HOXC8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miR-195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9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清miR-195的表达量,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表达在临床中的作用和意义。结果 与正常人群相比,NSCLC患者血清miR-195相对表达量降低(7.26±1.61 vs. 4.52±1.17,P<0.01);Ⅲ~Ⅳ期NSCLC患者血清miR-195相对表达量低于Ⅰ~Ⅱ期患者,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血清miR-195相对表达量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有远处转移的NSCLC患者血清miR-195相对表达量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miR-195相对表达量在鳞癌和腺癌患者中无统计学差异,在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患者中也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195相对表达量(OR=0.526,95%CI:0.415~0.697,P=0.007)与NSCLC密切相关;血清miR-195相对表达量诊断NSCLC的AUC为0.875(95% CI:0.826~0.923,P=0.004);血清中高表达miR-195的NSCL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血清中低表达miR-195者(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血清miR-195相对表达量是NSCL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0.615,95%CI:0.324~0.783;P=0.011)。结论 NSCLC患者血清miR-195表达量降低,并且与NSCLC的分期、淋巴转移、远处转移和预后关系密切,血清miR-195有望成为NSCLC潜在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价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HOXC8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放射敏感性影响及潜在机制,以期为临床联合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慢病素感染构建稳定沉默HOXC8的A549细胞,qPCR和蛋白印迹法进行验证;克隆形成实验检测A549稳转株对放射敏感性影响;蛋白印迹法检测沉默HOXC8后TGF-β1及其下游信号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沉默HOXC8的A549稳转株;沉默HOXC8后A549细胞活力和克隆形成能力显著降低;沉默HOXC8后也增加了A549细胞对放射的敏感性;沉默HOXC8显著抑制了TGF-β1及其下游信号蛋白p-Smad2/3表达。结论 沉默HOXC8可能通过抑制TGF-β1信号转导增加A549细胞对放射的敏感性,HOXC8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 acid mediated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软膏治疗老年表浅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143例BCC老年患者,随机分为PDT组(72例)和手术组(71例),PDT组采用ALA-PDT疗法联合干扰素治疗,手术组采取常规外科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手术创伤面积、病变面积、复发情况、安全性等进行随访比较。结果 PDT组治疗后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手术组(81.94% vs.57.75%,P<0.05),而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91.66% vs.81.73%,P>0.05);随访1年后,PDT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手术组(9.72% vs.22.54%,P<0.05);此外,PDT组平均创伤面积、治疗后病变面积也显著小于手术组(P<0.05)。结论 ALA-PDT联合干扰素是一种临床疗效好,复发率低,创伤性小的治疗表浅基底细胞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卵巢癌腹水微环境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浸润情况及其表型特征和TAM的Tol样受体表达情况。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卵巢癌及妇科良性病变腹水中CD68+TAM及其亚型的比例情况。应用Real-timePCR检测不同亚型TAM的Tol样受体的表达情况。  结果  23例卵巢癌腹水细胞CD68+TAM平均值为73.6个/HP, 20例良性病变平均计数为50.2个/HP。两组间CD68+TAM浸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D68+TAM在卵巢癌及对照组腹水中所占比例无差异, 分别为31.7%和18.8%(P > 0.05)。卵巢癌腹水中M2型TAM占全部巨噬细胞54.3%, 明显高于对照组10.0%(P < 0.05);对照组M1型TAM占优势, 为53.3%, 明显高于卵巢癌组的30.5%(P < 0.01)。不同亚型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卵巢癌腹腔微环境中同时存在M1和M2型TAM, 但M2型TAM在卵巢癌中占优势, 而M1型TAM在良性病变中占优势。Toll样受体不能区分M1-TAM与M2-TAM。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HDAC6对人肝癌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正常肝细胞系LO2和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中 HDAC6的表达。应用HDAC6抑制剂Tubastatin A抑制HepG2细胞中HDAC6的表达,运用Western blot及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epG2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分子标志物(N-cadherin,β-catenin,Vimentin)的表达;用TGF-β1抑制剂SB431542刺激HepG2细胞后,检测HepG2细胞中 EMT标志蛋白的表达,应用TGF-β1刺激HepG2细胞后观察HepG2细胞的形态变化。应用过表达HDAC6的质粒P3-HDAC6、P3-HDAC6+TGF-β1分别作用于HepG2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HepG2细胞中EMT相关分子标志物的表达,应用划痕及Transwell技术检测HepG2细胞处理前后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变化。结果: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内HDAC6的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肝细胞系LO2(P<0.05)。 HepG2细胞Tubastatin A组中N-cadherin、β-catenin、Vimentin、TGF-β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相较于空白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5)。SB431542组中EMT标志蛋白表达水平相较于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1)。 TGF-β1刺激HepG2细胞后细胞变得分散且狭长。同时发现P3-HDAC6+TGF-β1组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在48 h后明显强于P3-HDAC6组且弱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结论:HDAC6可通过下调TGF-β1的表达从而抑制HepG2细胞的EMT进而抑制Hep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白术内酯Ⅰ在肺癌进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用qRT-PCR和免疫组化实验检测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TLR4及MyD88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Transwell侵袭实验及MTT实验检测白术内酯Ⅰ(100 μM/L)对A549细胞侵袭、增殖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白术内酯Ⅰ对TLR4及MyD88蛋白表达的作用。结果 qRT-PCR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相对于癌旁组织,TLR4及MyD88的mRNA和蛋白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与对照组相比,白术内酯Ⅰ处理组A549细胞侵袭能力显著下降,增殖活力显著抑制(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白术内酯Ⅰ抑制TLR4及MyD88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 白术内酯Ⅰ通过抑制TLR4/MyD88通路抑制肺癌A549细胞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