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监测无龋儿童组(caries free,CF)、低龄儿童龋组(early childhood caries,ECC)和重度低龄儿童龋组 (severe early childhood caries,S-ECC)牙菌斑中4种致龋菌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60名3~5岁儿童,对其进行龋病检查和牙菌斑样本收集,追踪观察1 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次取样的4种致龋菌(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嗜酸乳杆菌和内氏放线菌)进行定量检测,计算各致龋菌所占总菌的比例。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χ2检验和配对t检验。结果:在基线及1 a后患龋率分别为66.7%和81.7%,差异无显著性(χ2=1.76,P>0.01);龋失补牙面数分别为(5.80±2.53)和(7.90±1.76),差异显著(t=3.51,P<0.01)。ECC、S-ECC组中,4种致龋菌所占比例在基线和1 a后有显著差异(P<0.01)。1 a后ECC、S-ECC组中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之和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基线水平(P<0.01)。变异链球菌与远缘链球菌之和所占总菌的比例与dmfs指数的变化在基线和1 a后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菌斑中致龋菌的比例变化与低龄儿童龋密切相关,致龋菌所占总菌的比例越高,低龄儿童龋易感性就越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幼儿园儿童的前瞻性队列,纵向研究低龄儿童龋的发病原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城郊各抽取1所幼儿园,共240名小班儿童加入本研究。采用SPSS 21.0软件包中的χ2检验、方差分析、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和一般线性回归模型,对该队列儿童基线及随访1年后的龋患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该队列研究前2年随访率为88.3%,基线和随访第1年儿童患龋率分别为58.3%,69.8%,龋均分别为3.1±4.2、4.5±4.9,56.1%的儿童发生新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在郊区(P=0.010)和吃糖果频率较高(P=0.036)的儿童,新发龋率较高。一般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郊区儿童(P<0.001),未使用含氟牙膏(P=0.003)以及吃糖果频率较高(P=0.002)的儿童,新发龋均较高。结论:居住在郊区、未使用含氟牙膏以及进食糖果频率较高,是学龄前儿童新发龋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上海市静安区聋哑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分析聋哑学生龋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上海市静安区内2所聋哑学校152名9~18岁学生进行口腔检查及问卷调查。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52名聋哑学生中,总患龋率为53.3%,龋均为1.80±2.66,牙龈出血检出率为65.8%,牙石检出率为69.7%。第一恒磨牙患龋率为36.2%,窝沟封闭率为0.6%。其中,12~15岁年龄组患龋率为50.0%,龋均为1.69±3.13,牙龈出血检出率为68.5%,牙石检出率为70.4%,均高于第4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12~15岁年龄城市组的各项数据。Logistic回归分显示,每天刷牙次数(P=0.009)、刷牙牙面(P<0.001)、刷牙时间(P=0.005)、饮用甜饮料及碳酸饮料频率(P=0.003)和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P=0.036)都是聋哑学生龋病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论: 针对聋哑学生的龋病防控,应进一步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同时推进局部涂氟、窝沟封闭、早期龋齿充填等干预措施的实施,从而有效控制聋哑学生龋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葡萄籽提取物(GSE)对人工牙本质龋的再矿化作用和显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制备60个人牙本质标本,采用化学法形成人工牙本质龋损,将样本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10%GSE溶液、1 mg/L NaF溶液、10%GSE+ 1 mg/L NaF溶液和去离子水(DDW)处理,进行体外pH循环。采用显微硬度计测定处理前、后各样本的显微硬度值,扫描电镜观察pH循环后各组牙本质显微结构的变化,并用X线能谱仪分析牙本质元素百分含量。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微硬度结果显示,GSE组牙本质的显微硬度获得百分比(SMHR)为40.87±9.92,NaF组为44.60±12.48,GSE+NaF组为48.54±9.27,去离子水组为15.98±8.33。与去离子水组相比,3个实验组的SMHR值均显著提高(P<0.05),但相互之间无显著差异。扫描电镜显示,GSE组、NaF组和GSE+NaF组牙本质小管大部分呈封闭状态,而去离子水组牙本质小管呈开放状态。元素分析结果显示,3个实验组的Ca、P百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去离子水组(P<0.05)。结论GSE能显著促进人工牙本质龋的再矿化作用,抑制牙本质龋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体外研究含氟涂漆与酪蛋白磷酸肽-非结晶型磷酸钙(casein phosphopeptide-amorphous calcium phosphate,CPP-ACP)或生物玻璃对根龋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口腔科收集的84颗活动性根龋牙,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均21颗牙,4组均给予含氟牙膏刷牙,B组增加含5%氟化钠的涂漆,C组增加含5%氟化钠+CPP-ACP的涂漆,D组增加含5%氟化钠+生物活性玻璃的涂漆。观察涂漆前、后各组根龋严重程度、表面粗糙度、矿物质浓度。采用SPSS 23.0软件包分析根龋严重程度与表面粗糙度的相关性。结果:B、C、D组涂漆50 d后硬度显著高于涂漆前及A组(P<0.05);C、D组涂漆50 d后硬度显著高于B组(P<0.05);D组涂漆50 d后硬度显著高于C组(P<0.05)。涂漆7 d后,B、C组表面粗糙度评分均显著高于A、D组(P<0.05);涂漆14 d后,B组表面粗糙度评分均显著高于A、C、D组(P<0.05);涂漆50 d后,D组表面粗糙度评分显著高于B、C组(P<0.05)。A组根龋严重程度评分与表面粗糙度呈负相关(P<0.05)。各组涂漆50 d后矿物质浓度均显著高于涂漆前(P<0.05)。结论:含氟化物+CPP-ACP或生物活性玻璃涂漆均具有显著阻止根龋的作用,生物活性玻璃较CPP-ACP更稳定,提高牙表面矿物质浓度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乳磨牙深龋发生年龄对前磨牙萌出年龄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0年入幼儿园的儿童,检查乳磨牙患龋情况至其替牙期结束,建立人群的基线资料和个人口腔健康档案。经过资料整理,于2010—2017年间按照乳磨牙发生深龋的年龄,分为4岁组、5岁组、6岁组、7岁组;与乳磨牙无龋组儿童的调查结果作比较。应用SPSS 20.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0—2017年间调查994名儿童,其中男528名,女466名;合计调查上颌第一乳磨牙1220颗,上颌第二乳磨牙1307颗,下颌第一乳磨牙1244颗,下颌第二乳磨牙1253颗。4~7岁上、下颌乳磨牙患深龋时,前磨牙的替换时间较无龋组提前(P<0.05);乳磨牙深龋发生年龄越小,前磨牙的萌出时间有越早的趋势,尤其在5岁之前乳磨牙发生深龋时,上、下颌前磨牙的萌出时间较5岁以后发生深龋及无龋组大大提前(P<0.05)。结论: 儿童的龋病预防和干预是关键,尤其是5岁以前儿童乳磨牙的龋坏需及早治疗,以减少对乳恒牙正常替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io-Oss骨粉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牙槽骨缺损种植引导骨再生后骨量的变化。方法:选择106例单颗前牙缺失伴唇侧骨缺损患者,进行种植体种植同期引导骨再生。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3例)采用Bio-Oss骨粉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生物膜引导骨再生,对照组(53例)采用Bio-Oss骨粉联合生物膜引导骨再生。评价2组种植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率、种植体唇侧骨壁厚度、骨缺损再生情况。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种植体种植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23%:88.68%,P>0.05)。种植后12个月,实验组种植体唇侧骨壁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2.72±0.43) mm:(2.51±0.36) mm,P<0.05],不同位点种植体唇侧骨壁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出血指数[(0.32±0.02):(0.42±0.03)]、探诊深度[(3.31±0.69) mm:(4.32±0.95) mm]、附着丧失[(3.06±0.52) mm:(5.24±1.35) mm]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植骨高度[(2.61±0.52) mm:(2.31±0.35) mm]、成骨高度[(2.59±0.32) mm:(2.01±0.16) mm] 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9%:5.66%, P>0.05)。结论:Bio-Oss骨粉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可减少骨缺损种植引导骨再生后骨量丢失,促进骨缺损再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口腔颌面外科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患者血清铁调素和铁蛋白的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行呼吸机治疗的患者196例,依据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分为VAP组(n=100)和非VAP组(n=96)。根据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 评分,将VAP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组。检测所有入组患者血清PCT、铁调素和铁蛋白水平。采用SPSS 2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和血清学指标,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上述指标与VAP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VAP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高于非VAP 组(P<0.05);VAP组患者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分别为(2.13±0.95)ng/mL、(23.68±6.70)分, 显著高于非VAP组的(0.87±0.46)ng/mL、(17.22±5.19)分 (P<0.05)。VAP组患者血清铁蛋白、铁调素和铁蛋白/铁调素比值分别为(217.79±62.38)ng/mL、(57.62±9.60)ng/mL和3.79±0.93,显著高于非VAP组患者的(181.55±54.02)ng/mL,(50.58±8.52)ng/mL和3.11±0.86(P<0.05)。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VAP患者血清铁蛋白、铁调素水平和铁蛋白/铁调素比值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VAP 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PCT、铁调素、铁蛋白及铁蛋白/铁调素比值呈正相关(r 值分别为 0.772、0.811、0.873、0.898,P均<0.05) 。结论 血清铁调素、铁蛋白及铁蛋白/铁调素在口腔颌面外科术后VAP 患者中显著升高,可用于评估口腔颌面外科V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口腔恶性肿瘤放疗患者个性化定制可分离式3D打印口腔支架,评价其摆位精确度。方法: 选择20例口腔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采用可分离式3D打印口腔支架和传统3D打印口腔支架进行固定,通过锥形束CT(CBCT) 获取患者治疗前(首次放疗)、中(第10次放疗)、后(第 20次放疗) X1、Y1、Z1 方向的平移和X2、Y2、Z2方向的旋转摆位误差,以及第三颈椎和下颌支的摆位误差,进行临床摆位误差评估。采用SPSS 23.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在X1、Y1、Z1 方向平均平移误差分别为(0.120±0.083)、(0.180±0.250)、(0.170±0.150)cm和(0.081±0.084)、(0.047±0.059)、(0.046±0.036)cm,在Y1(t=2.4, P<0.05)、Z1(t=3.64, P<0.05)方向上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和试验组在X2、Y2、Z2平均旋转摆位误差分别为 1.04°±0.62°、1.26°±1.30°、0.65°±0.55°和0.67°±0.73°、0.54°±0.24°、0.45°±0.37°,在Y2(t=2.53, P<0.05)方向上具有统计学差异; 对照组和试验组在第三颈椎的位移量为(0.130±0.080)和(0.074±0.090)cm,在下颌支中点的位移量为(0.240±0.180)和(0.095±0.065)cm,具有统计学差异(t=2.99, P<0.05)。结论: 可分离式3D打印口腔支架相比传统3D打印口腔支架,能有效提高摆位精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氟化钠护齿剂联合窝沟封闭预防学龄前儿童龋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9月西宁市口腔医院口腔中心实施窝沟封闭干预的200例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窝沟封闭剂进行龋病预防,联合组采用氟化钠护齿剂联合窝沟封闭剂进行龋病预防。比较2组随访1年、2年的龋齿发生率,邻面龋发生率、龋均值、封闭剂的脱落情况。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随访1年时,联合组和对照组的龋齿发生率、邻面龋发生率、龋均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2年时联合组的龋齿发生率、龋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邻面龋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的窝沟封闭剂保留完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的窝沟封闭剂部分脱落率、完全脱落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氟化钠护齿剂联合窝沟封闭预防学龄前儿童龋病较单纯使用窝沟封闭剂具有更好的防龋病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婴幼儿龋患儿口腔念珠菌与菌群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6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治疗的重症婴幼儿龋患儿42例作为实验组,另选择来院进行口腔检查的无龋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集各组患儿唾液、菌斑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将实验组组内分为白色念珠菌阴性、阳性患儿.通过高通量lllumina测序平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液联合Bio-Oss骨粉对口腔种植引导性骨再生术后黏膜愈合和骨缺损再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2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口腔科接诊的83例上颌单个前牙缺失伴唇侧骨缺损患者,将其分为2组,实验组(42例)采用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液+Bio-Oss骨粉引导骨再生,对照组(41例)采用Bio-Oss骨粉引导骨再生。随访2组患者术后7 d、6周、1年手术区黏膜愈合程度、种植体成功率、骨缺损再生情况、疼痛程度和其他并发症等的发生情况。观察2组种植体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黏膜颜色、肿胀程度、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植骨高度、成骨厚度的差异。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种植体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95.24% ∶ 97.56%,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38% ∶ 14.63%,P<0.05),实验组黏膜颜色、肿胀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0.65±0.03)分 ∶ (2.01±0.15)分、(1.10±0.37)分 ∶ (2.69±0.54)分,P<0.05],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显著低于对照组[(0.35±0.05) ∶ (0.49±0.09)、(3.39±0.62)mm ∶ (4.41±0.95)mm、(3.02±0.66)mm ∶ (5.31±0.91)mm,P<0.05],植骨高度、成骨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2.61±0.50)mm ∶ (2.20±0.31)mm、(2.53±0.34)mm ∶ (2.02±0.27)mm,P<0.05],实验组术后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液联合Bio-Oss骨粉可有效促进口腔种植引导骨再生术后黏膜愈合和骨缺损再生,减轻术后疼痛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右美托咪定给药时机在全麻儿童龋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择期行全麻龋齿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D1组、D2组、D3组,每组40例。所有患儿术中均使用七氟烷1.5 MAC维持麻醉,D1组术中不给予右美托咪定;D2组于麻醉诱导插管后给予0.5 μg/(kg·h)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10 min;D3组于手术结束前泵注0.5 μg/(kg·h) 右美托咪定10 min。记录3组患儿入室时(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1 h时(T2)、术毕时(T3) 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 从七氟烷关闭至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 的麻醉苏醒躁动评分(PAED)和疼痛评分(FLACC)。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同组T0时相比,3组T1、T2和T3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显著降低(P<0.05);与D1组相比,D2组T1、T2和T3时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显著降低(P<0.05),D3组T3时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显著降低(P<0.05)。与D1组相比,D2组D3组PAED和FLACC评分显著低于D1组(P<0.05)。结论 麻醉诱导插管后泵入 0.5 μg/(kg·h) 右美托咪定10 min,可使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麻醉苏醒躁动,同时不会影响麻醉苏醒及拔管时间,是较为合理的临床用药时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茶黄素(theaflavin,TF)对变异链球菌浮游细菌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测定TF溶液、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溶液、氯己定(CHX)溶液和乙醇对照溶液对变异链球菌UA159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体外构建变异链球菌UA159的生物膜,测定实验试剂对细菌增殖活性的影响及杀菌作用。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F对变异链球菌UA159的MIC为500 μg/mL,MBC 为1 mg/mL。TF溶液浓度在2×MIC以上时,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代谢活性显著降低(P<0.05),对生物膜也表现出较强的杀菌作用。结论:TF对已形成的变异链球菌UA159的生物膜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以及杀菌作用,为TF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维度口腔清洁干预模式对区域学龄前儿童(3~6岁)的防龋效果。方法:于2016年10月随机抽取上海市静安区12所幼儿园600名3~4岁儿童,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所幼儿园300名儿童)。对照组进行常规口腔保健教育,实验组采用多维度口腔清洁干预模式进行干预,随访观察2年,比较2组儿童的口腔清洁行为和患龋状况。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儿童在刷牙次数、刷牙时间、正确刷牙方法、含氟牙膏和牙线的使用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患龋率和龋均(dmft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学龄前儿童,采用多维度口腔清洁干预模式,能更好地对儿童和家长口腔卫生知、信、行的改变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从而指导和监控家长对儿童进行有效口腔清洁,降低患龋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不翻瓣上颌前牙即刻牙种植术在牙种植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88例即刻牙种植术患者,根据投硬币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为翻瓣上颌前牙即刻种植术,实验组为不翻瓣上颌前牙即刻种植术。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种植体成活率、牙槽骨状况、满意度、美观度及术后症状。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29.34±2.42)min]显著短于对照组[(55.32±3.54)min](P<0.05),牙槽骨质量[(0.84±0.04)mm]显著优于对照组[(1.21±0.07)mm](P<0.05),种植成活率[93.18%(41/44)]显著高于对照组[72.73%(32/44)](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8.32±0.42)分]和PES评分[(11.24±0.4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5.78±0.24)分、(8.45±0.58)分](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18.18%(8/44)]、红肿[15.91%(7/44)]、出血[11.36%(5/44)]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8.64%(17/44)、34.09%(15/44)、29.55%(13/44)](P<0.05)。结论 不翻瓣种植术能提高牙种植患者的满意度、美观度及种植成功率,减少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降低术后疼痛、红肿等症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