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苯氧胺联合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妊娠49d内的早孕妇女50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三苯氧胺120mg或安慰剂联合米非司酮150mg配伍米索前列醇600μg的药物流产方案,收集两组服用米索前列醇后6h内自然排出的绒毛组织,应用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绒毛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绒毛组织中bcl-2、bax的表达,并用Imageproplus4.10版本的专业图像分析软件测定bcl-2、bax蛋白表达积分光密度值。结果:①绒毛细胞凋亡主要发生于细胞滋养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且试验组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14.40%±7.05%vs9.06%±5.04%,P<0.01;9.89%±3.95%vs5.85%±2.15%,P<0.01)。②Bcl-2蛋白表达于合体滋养细胞浆中,试验组其表达积分光密度值低于对照组(328.24±194.20vs682.41±237.41,P<0.01);Bax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滋养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胞浆中,且试验组的表达积分光密度值均高于对照组(1036.18±369.47vs658.78±200.76,P<0.01;1554.28±554.20vs988.18±301.14,P<0.01)。结论:三苯氧胺配伍米非司酮较单独使用米非司酮促进绒毛滋养细胞凋亡更强,这一作用与bcl-2蛋白表达下降、bax蛋白表达上升有关。  相似文献   

2.
缺氧促进妊娠早期细胞滋养细胞凋亡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缺氧对妊娠早期细胞滋养细胞凋亡以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妊娠早期细胞滋养细胞,用基因组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术以及Western印迹等方法比较缺氧和正常氧体外培养后细胞凋亡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的差异。结果妊娠早期的细胞滋养细胞缺氧培养24 h后电泳出现凋亡的典型特征DNA ladder,同时细胞凋亡率增加[(4.4±0.8)%和(17.4±3.0)%,P<0.05],并伴有Bcl-2蛋白表达减少和Bax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缺氧促进妊娠早期细胞滋养细胞凋亡,伴有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万虹  刘宏伟  席娜 《生殖与避孕》2007,27(3):198-203
目的:探讨三苯氧胺联合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缩短流产后出血时间的可能机制。方法:将非意愿妊娠49d内要求药物流产的宫内早孕妇女50例随机分成,米非司酮+三苯氧胺组(A组):给予三苯氧胺120mg联合米非司酮150mg配伍米索前列醇600μg;米非司酮组(B组):将三苯氧胺换成安慰剂余同A组。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内自然排出绒毛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用Image-Pro Plus4.5图像分析软件测定VEGF、TGF-β1蛋白表达积分光密度值,并以21例负压吸宫流产绒毛组织为对照组(C组)。结果:VEGF蛋白在全部合体滋养细胞、细胞滋养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间质细胞大部分表达;TGF-β1蛋白在大部分合体滋养细胞和细胞滋养细胞表达,间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少量表达。A、B、C组绒毛VEGF、TGF-β1蛋白表达积分光密度值依次升高,VEGFIOD值分别为:33452.49±10666.87、42436.74±12979.98和53954.56±15946.22,TGF-β1IOD值分别为:29823.02±12357.60、40880.01±18022.13和59915.28±19219.37,两两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米非司酮抑制VEGF、TGF-β1在绒毛组织的表达可能是其抗早孕机理之一,而三苯氧胺可进一步加强米非司酮的这一作用,这可能是其缩短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Ding YL  Li Y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1(12):793-798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前列腺素15-羟基脱氢酶(15-PGDH)在胎盘和胎膜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早产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测定14例早产产妇(早产组)、18例足月临产产妇(足月临产组)、17例足月未临产产妇(对照组)的胎盘和胎膜组织中COX-2与15-PGDH的定位与表达水平(以阳性百分数计分和细胞染色计分相加表示)。结果(1)COX-2在3组产妇的羊膜上皮细胞、绒毛膜细胞和蜕膜细胞的胞质中均有表达。COX-2在早产组胎膜和胎盘组织羊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4·6±1·2)、(4·7±0·9)分,在足月临产组分别为(3·2±1·0)、(3·6±1·0)分,在对照组分别为(2·2±0·6)、(2·5±0·9)分。早产组及足月临产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产组与足月临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间胎膜羊膜上皮细胞与胎盘羊膜上皮细胞中的COX-2表达水平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COX-2在早产组胎盘绒毛膜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为(4·9±1·0)分,在足月临产组为(3·9±1·2)分,在对照组为(2·3±0·7)分,早产组及足月临产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产组与足月临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3组胎膜绒毛膜组织中COX-2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组胎盘蜕膜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3)15-PGDH在3组产妇羊膜上皮细胞、绒毛膜细胞和蜕膜细胞的胞质中均有表达,3组胎膜及胎盘组织的羊膜上皮细胞中15-PGDH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胎膜及胎盘组织的绒毛膜细胞中表达水平,早产组分别为(1·5±0·6)、(2·3±0·8)分,足月临产组分别为(2·6±0·8)、(3·0±0·7)分,对照组分别为(4·4±1·1)、(4·1±1·2)分,早产组及足月临产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产组与足月临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胎盘组织蜕膜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早产组为(2·1±0·7)分,足月临产组为(2·8±0·8)分,对照组为(4·5±1·0)分,早产组及足月临产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产组与足月临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X-2在羊膜上皮细胞中的高表达和15-PGDH在绒毛膜、蜕膜细胞中的低表达,与早产的分娩发动有关。二者在早产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常妊娠胎盘滋养细胞表面Fas配体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正常妊娠绒毛滋养细胞表面Fas配体表达的研究,进一步探讨母-胎免疫耐受机理。方法分别选取正常妊娠早、中、晚期绒毛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的方法确定其Fas配体的表达,并通过HPIS-1000高清晰彩色病理图像免疫组化测量系统对其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正常妊娠各期绒毛滋养细胞表面均有Fas配体的表达;且不同孕周之间其表达量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妊娠早、中、晚期绒毛滋养细胞表面Fas配体染色平均面积分别为(91.410±8.328)μm2、(101.322±11.480)μm2、(97.461±10.517)μm2;平均光度分别为0.227±0.0325、0.261±0.021、0.145±0.015;积分光度分别为21.391±4.636,25.993±6.231,18.588±3.897。结论绒毛滋养细胞表面Fas配体的表达在维持妊娠及胎儿正常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母胎界面的Fas配体介导的特异性Fas(+)T淋巴细胞凋亡,可能是母-胎免疫耐受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
关于临产前后胎盘与胎膜中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胎盘与胎膜中细胞凋亡与分娩发动的关系。 方法 对 18例未临产剖宫产和 19例顺产病例的胎盘与胎膜组织 ,应用 TU NEL 法检测凋亡细胞 ,并计算出凋亡指数。 结果 未临产组与临产组羊膜上皮细胞、绒毛膜滋养细胞、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及蜕膜的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2 5 .49± 1.72 ) %与 (33.78± 1.33) %、(2 6 .74± 2 .0 5 ) %与 (36 .32± 1.96 ) %、(41.0 6± 1.96 ) %、与(49.12± 2 .5 5 ) %、(32 .6 9± 2 .2 7) %与 (38.6 2± 2 .2 5 ) % ,两组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 (P<0 .0 1)。 结论 分娩发动可能与胎盘和胎膜组织中的细胞凋亡指数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7.
沈红玲  陈汉平 《现代妇产科进展》2006,15(2):106-109,i0001
目的: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GF)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一氧化氮的关系。方法:选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45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10例,轻度子痫前期12例,重度23例;选择同期正常妊娠妇女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两组患者胎盘PLGF蛋白及mRNA的表达。采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两组胎盘组织NO浓度的变化。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轻度和重度子痫前期的胎盘绒毛合体滋养细胞、绒毛间质PLGF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与正常组无差别;PLGF在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组及正常妊娠组分布范围基本一致,主要分布在绒毛合体滋养细胞和间质细胞胞浆,部分血管合体膜上也有表达;(2)轻、重度子痫前期胎盘组织PLGF mRNA平均灰度分别为3.33±0.39、1.97±0.29,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的平均灰度4.87±0.60(P<0.01);(3)轻、重度子痫前期胎盘组织中NO浓度分别为8.20±5.56μmol/g、6.46±2.25μmol/g,显著低于对照组18.10±7.12μmol/g(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胎盘组织NO浓度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4)胎盘组织中胎盘生长因子表达水平与胎盘组织NO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54,P<0.05)。结论:子痫前期胎盘组织中胎盘生长因子水平降低,NO浓度下降,可能在子痫前期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在早孕绒毛滋养细胞和蜕膜中的表达及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 :对孕 3月内 2 0例正常妊娠、2 0例第 1次自然流产 (SA)和 15例反复自然流产 (RSA)的绒毛和蜕膜组织应用TdT介导的dUTP缺口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细胞凋亡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结果 :正常早孕绒毛细胞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和蜕膜中的凋亡指数分别为 7.2 1± 1.2 4、8.89±2 .5 2和 7.70± 0 .82 ;SA组为 15 .4 0± 6 .5 9、2 5 .83± 6 .83和 32 .0 3± 3.2 7;RSA组为 18.77±8.2 2、34.0 2± 13.4 9和 34.96± 5 .4 6。增殖指数在正常早孕绒毛细胞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和蜕膜中为 6 4 .13± 5 .90、0和 6 2 .0 8± 4 .76 ;SA组为 6 7.0 2± 6 .79、36 .13± 3.5 6和 6 4 .94± 4 .6 0 ;RSA组为 6 8.6 7± 8.4 5、33.6 7± 4 .0 8和 6 3.99± 5 .5 4。即孕 3月内正常妊娠的绒毛和蜕膜组织中均有一定量的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存在。SA与正常早孕相比绒毛和蜕膜中的细胞凋亡均明显增加 (P <0 .0 1) ,RSA合体滋养细胞凋亡也较SA明显增加 (P <0 .0 5 ) ;细胞滋养细胞和蜕膜中的细胞增殖在自然流产与正常妊娠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平衡与妊娠维持?  相似文献   

9.
一氧化氮自由基(nitric oxide radical,NO)具有强烈的母体及胎儿胎盘血液动力学调节作用。合体滋养细胞(SC)由细胞滋养细胞(CC)合体化而形成。作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早孕期绒毛内滋养细胞及足月妊娠羊膜胎盘基底板之绒毛外滋养细胞的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e NOS)的表达,并作滋养细胞体外培养,观察CC合体化过程中的e NOS表达。 方法:收集孕8周自然宫内胚胎死亡清宫物的绒毛组织及足月妊娠分娩后的绒毛,羊膜、绒毛膜、蜕膜组织,于液氮-70℃保存备用。按Bax法提取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人早孕绒毛膜滋养细胞在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环境中,低分子肝素对其增殖及凋亡能力的调节作用。方法:胰蛋白酶/DNA酶Ⅰ联合消化,通过Percoll细胞分离液纯化得到绒毛滋养细胞。按照EmAb(+)血清未加低分子肝素(A1组)、EmAb(+)血清加低分子肝素(A2组)、EmAb(-)血清未加低分子肝素(B1组)、EmAb(-)血清加低分子肝素(B2组)4个分组进行培养24h后,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检测滋养细胞细胞增殖情况,以490nm处的平均吸光度(A)值表示;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以平均荧光灰度值表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以细胞凋亡率(%)表示。结果:(1)A1组细胞490nm处的A值为0.1007±0.0125,A2组为0.1982±0.013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细胞490 nm处的A值为0.2117±0.0106,B2组为0.2211±0.008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1组细胞PCNA的表达水平为9.77±0.61,A2组为20.96±1.3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细胞PCNA的表达水平为21.40±1.93,B2组为22.42±1.7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1组细胞凋亡率为(2.64±0.10)%,A2组为(0.82±0.0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细胞凋亡率为(0.79±0.03)%,B2组为(0.76±0.0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Ab能抑制人早孕绒毛膜滋养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这可能是导致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而低分子肝素能够逆转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分娩方式及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关系,为临床围产期保健和并发症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454例足月妊娠无骨盆异常胎膜早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膜早破占同期分娩总数的11.76%,无骨盆异常,其难产率为46.47%,剖宫产率为33.7%,新生儿窒息率10.79%,新生儿肺炎发生率1.54%,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胎膜早破与难产互为因果关系,及时终止妊娠,以改善新生儿预后,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Qian J  Shi Y  Chen X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11):667-669
目的 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患者和病量资料。结果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患者的主要症状为盆腔包块、腹胀、腹痛、异常阴道流血和流液。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样癌14例,透明细胞癌2例,腺棘癌2例,浆液性腺癌1例,混合性卵巢上皮性癌6例,镜下均可见良性的异位子宫内膜向恶性移行的证据。临床分期为Ⅰ14例,Ⅱ期7例,Ⅲ期3例,Ⅳ期1例。治疗方法均采用肿瘤细胞减灭术+化学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达77.7%。结论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的确切发生率难以估计,该病的治疗以肿瘤细胞减灭术+化学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3.
宫颈评分监测氯菧酚胺诱发排卵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33例无排卵患者应用氯菧酚胺治疗76周期中宫项评分(CS)与BBT、卵泡发育及激素参数的关系。19个周期无排卵反应,CS波动,但宫项粘液透明性状不变。57个周期有排卵反应,其中32周期停药后CS渐进增高,最高宫颈评分MCS≥8,卵泡发育好,LH峰后24h内排卵;22周期MCS<8,LH峰后卵泡不消失,形成LUF,激素测定提示停药后睾酮水平明显升高;另三个周期资料不全。结果提示停药后未见药物在宫颈水平的抗雌素效应;睾酮升高可能干扰CS并导致LUF。  相似文献   

14.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1241例发病特点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Ai Y  Liu SY  Yao Q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4):217-220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发病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1241例IC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系统分析。结果1241例ICP患者中,多胎妊娠44例(3.5%),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101例(8.1%);。126例经产妇中,38例(30.2%)为ICP复发;有发病时间记录的1230例患者的平均发病孕周为32.6周,孕晚期发病有1100例(88.6%);1201例(96.8%)以皮肤瘙痒为首发症状,也有以黄疸(8例,占0.6%)、肝功能异常(28例,占2.3%)等为起始表现者;生化指标中主要以血清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为主,但大多为轻、中度升高;也有患者TBA、ALT或AST正常(分别占17.7%、15.6%、17.1%),少数患者(35例,3.2%)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倒置。结论 (1)ICP具有复发性,多胎妊娠孕妇更易发病,瘙痒常是ICP显著而且首发的症状,TBA和肝脏转氨酶升高有助于该病的诊断。(2)少数患者发病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均不典型,对此要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评价早产儿视网膜病(ROP)临床特点及远期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01-01—2009-07-31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7例ROP患儿临床资料、ROP分期、治疗情况及远期预后。结果 1期和2期ROP共64例,6例2期病变达Ⅰ型阈值前病变而采用激光治疗,其他均未进行特殊治疗;除失访和死亡病例外,所有随访病例ROP病变均消退,远期视力不受影响。3期病变15例,其中14例达阈值病变者给予激光或冷凝治疗,1例未达阈值病变者不需要治疗。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1例患儿中3例术后视力严重受损,仅存在光感,其余8例视力正常。4期和5期ROP共28例,随访的18例患儿中,仅1例手术后保存了正常视力(占5.6%),失明者达12例(占66.7%),其余5例虽保存视力,但视力极差,仅存光感(占27.7%)。结论 ROP防治关键在于预防ROP发生,当出现ROP早期病变时应严格筛查和及时干预,一旦疾病进入晚期,出现视网膜脱离时再治疗,则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6.
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原因及处理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中一个胎儿宫内死亡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5~ 2 0 0 0年我院收治的 19例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的原因及妊娠结局。结果 :5例 <2 8周者 4例放弃胎儿作引产术 ,1例孕 2 6周及 7例 2 8~ 34周从确诊一个胎儿死亡后继续保胎到存活儿分娩 ,平均延长 6周 ,5例 >34周者确诊后随即行剖宫产 ,此 13例新生儿均存活。另 2例足月但未及时处理 ,活胎死亡。死亡主要原因 :脐带因素 2例、帆状胎盘 3例 ,胎儿畸形 2例 ,原因不明 12例。妊娠并发症比例较高占 6 3.16 %。结论 :孕周 <2 8周者一般作终止妊娠处理 ;妊娠 2 8~ 34周存活的胎儿继续妊娠到孕 34周预后良好 ;对孕 34周以后发现的应及时终止妊娠抢救存活儿  相似文献   

17.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胎儿淋巴细胞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胎儿淋巴细胞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法,检测20例ICP患者(ICP组)及2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外周血已灭活的淋巴细胞、皮肤组织可溶性抗原、蜕膜组织可溶性抗原的增殖反应情况。结果(1)ICP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已灭活的淋巴细胞混合反应中,胎儿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程度为2.75±0.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5±0.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ICP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蜕膜组织可溶性抗原混合反应中,胎儿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程度为1.45±0.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67±0.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ICP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皮肤组织可溶性抗原反应中,胎儿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程度为1.22±0.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66±0.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淋巴细胞可能是ICP发病过程中的主要效应细胞之一;母-胎间免疫失衡是ICP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胎膜早破1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难产及母儿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829例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胎膜早破病例162例,胎膜未破病例68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胎膜早破组的剖宫产率、早产率、新生儿窒息及肺炎发病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母亲产褥病率两组间无差异.破膜距妊娠结束时间及早产与新生儿窒息及肺炎关系密切.结论胎膜早破与难产互为因果关系.对不同孕周胎膜早破患者应采取不同治疗方案,以尽可能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统计443例卵巢癌患者中2例卵巢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卵巢癌脑转移前后的治疗方式、卵巢癌脑转移后生存时间等。文献报道卵巢癌脑转移发病率为0.29%~12%,笔者统计为0.5%,年龄及治疗措施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本文中2例患者,1例患者卵巢癌脑转移后采取多模式综合治疗,脑转移后生存期已30个月余;另1例卵巢癌患者确诊年龄<50岁,脑转移确诊时60岁,两者确诊时间间隔13年,佐证了近年来文献中对影响卵巢癌脑转移发病率及预后因素的报道,手术结合放化疗的多模式综合治疗可有效缓解卵巢癌脑转移症状,延长生存期。雄激素受体表达情况、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突变有望成为卵巢癌脑转移标志性事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