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动物微生态制剂是在动物微生态理论指导下,采用益生菌制成的活菌制剂。本文主要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资料,对动物微生态制剂在宠物领域的应用现状、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我国动物微生态制剂的起源、发展战略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动物微生态学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之间 ,正常微生物群与动物体内环境之间 ,动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三者相互关系的多学科相互交叉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具有独特的理论和细胞、分子水平的方法学 ,而动物微生态制剂是在动物微生态理论指导下采用已知有益的微生物 ,经培养等特殊工艺制成的生物制剂或活菌制剂称为动物微生态制剂。1 起 源动物微生态制剂起源于 70年代当时为克服抗生素的抗药性及二重感染 ,何明清等通过大量调查和研究发表了多篇论文并于 1980年发表了《仔猪黄痢及其生物制剂预防法研究》,阐述了采用不产生肠毒素但产生大肠菌素…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微生态制剂的开发与应用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微生态制剂是一类优质饲料添加剂,具有安全性高、无致病性、毒副作用小和生物功能齐全的特点,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三类物质,其在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促进免疫系统发育及提高机体抗氧化性能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可改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有利于动物生产优质产品。详细论述了微生态制剂的种类和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的作用机制以及国内外关于微生态制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和对喀斯特地区健康养殖的应用潜力,从而为微生态制剂的研究方向及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健康养殖发展的需求,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逐渐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有益菌在提高人和动物营养和防病方面的作用已得到证实。关于高等动植物的生物防治理论也应用于水产养殖中,微生态制剂的应用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逐渐成为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的一种生物控制模式。本文简要介绍了微生态制剂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别在营养特性、免疫特性和改善养殖生态环境三个方面阐述了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虽然,微生态制剂在水产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文章还阐明了微生态制剂的生产工艺和施用原则,最后就微生态制剂的应用问题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微生态制剂及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态制剂是一种通过改善动物消化道内菌群平衡的含有微生物活菌及其代谢产物和促生长物质的制剂。主要综述了微生态制剂的分类、特点、作用机理、研究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畜禽中药-益生菌复合微生态制剂是指采用现代发酵技术将益生菌与中药联合发酵,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以提高畜禽免疫功能、保护畜禽健康的一种新型动物微生态制剂。文中通过调研近几年关于益生菌及中药微生态制剂等方面的文献,综述了畜禽中药-益生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产生背景及菌种特点,并重点阐述了畜禽中药-益生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制、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与建议,以期为畜禽中药-益生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微生态制剂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能够有效调节水产动物营养保健和微生态平衡,减少抗生素使用,是理想的抗生素替代品,对保障高效种养殖、食品安全及环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我国饲用微生态制剂应用起步较晚且发展较慢,仍面临着难点和挑战。本文介绍了微生态制剂及饲用益生菌在鱼、虾及海参养殖中的应用,基于优良益生菌选育、培养条件优化及混合菌株发酵与制剂应用等生物技术研究现状,总结了近年来水产养殖饲用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微生态制剂研究重点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肠道微生物是由存在于肠道部位的细菌、古菌、真菌、原生动物以及病毒所组成的群体。人们通过对细菌16SrRNA序列进行测序与分析,对动物及其在特定条件下的肠道菌群进行了相关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此外,由微生态原理发展而成的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等微生态制剂,可维持机体肠道微生物的平衡、提高肠道屏障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因此越来越多的微生态制剂应用于畜牧业、水产业中。论文综述了小鼠、犬、猪这三种动物的肠道菌群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动物肠道菌群的结构、功能以及促进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使用抗生素的副作用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出台相应政策来控制抗生素的使用。但是由于养殖行业的迅猛发展,养殖密度加大,养殖动物病害发病的风险提高,急需可替代抗生素的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产品。微生态制剂作为一种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在养殖行业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饲用微生态制剂产品研发的深入,现代生物技术在提升微生态制剂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PCR、核酸分子杂交、基因工程以及组学等技术已应用于微生物菌种鉴定、基因改良、作用机理等研究中。本文对饲用微生态制剂的研发现状进行了阐述,并综述了现代生物技术在饲用微生态制剂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饲料中进行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筛选动物微生态制剂候选菌株。方法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筛选得到的7株微生物区分为2种菌,经测序确定其为热带假丝酵母和植物乳杆菌;检测了不同pH、温度、胆盐、金属铜和需/厌氧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当pH小于2.5或铜离子高于150 ppm时,植物乳杆菌无法生长,而热带假丝酵母数量略有下降;胆盐和金属离子对2种菌影响较小,42℃培养条件下相对于30℃培养时热带假丝酵母数量下降了6个数量级。结论筛选得到的2株菌具有应用于动物微生态制剂的潜力,为动物微生态制剂候选菌筛选和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antilysozyme activity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of coryneform bacteria, isolated from the reproductive tract of women with microecological disturbances, were studied. Sixty six women without microecological disturbances and 102 female patients with microecological disturbances in the reproductive tract were examined. The study showed that Corynebacterium minutissimum, C. amycolatum, C. group JK, C. bovis and C. pseudodiphtheriticum prevailed in the healthy women. In the patients with microecological disturbances in the reproductive tract C. vitarumen, C. matruchotii, C. striatum, C. renale and C. urealyticum were detected in addition to the above species. The average antilysozyme activity of the coryneform bacteria isolated from the healthy women was 1.32 +/- 0.47. In the patients with microecological disturbances in the reproductive tract it was 1.84 +/- 0.38. The in vitro susceptibility of the coryneform bacteria to antimicrobial agents was determined. High prevalence of resistance to beta-lactams (oxacillin and penicillin), erythromycin and co-trimoxazole was detected. Thus, the species variety and the antilysozyme activity of the coryneform bacteria in the reproductive tract of the women with microecological disturbances were found to be higher. The high prevalence of resistance to oxacillin, penicillin, erythromycin and co-trimoxazole in the coryneform bacteria isolated from the patients with the microecological disturbances did not differ from that in the healthy women.  相似文献   

12.
大熊猫作为国家保护动物,其健康问题备受瞩目。为了维护大熊猫的肠道健康,本研究从大熊猫肠道内分离出适宜于大熊猫肠道环境的乳酸菌菌株,有望将其制成熊猫肠道微生物制剂,从而改善大熊猫肠道菌群环境。从雅安市宝兴县蜂桶寨自然保护区选取圈养与野生大熊猫的粪便,通过体外培养分离出9个菌株。分离菌株经过革兰氏染色镜检、过氧化氢产气、菌落形态观察等方法与技术初步鉴定为乳酸菌。对这9株乳酸菌进行耐酸试验、耐胆盐试验、抑菌能力试验和产酸能力等测试,筛选出了3个适应性较强,有望制成调节大熊猫肠道内环境平衡作用的微生态菌剂的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分离菌株J1、J2和J4分别为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海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heynei)和非解乳糖链球菌(Streptococcus alactolyticus),有望被应用于大熊猫肠道微生态制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筛选并鉴定出可以抗真菌且益生特性优良的乳杆菌菌株,为研制预防和治疗人体真菌性阴道炎症的微生态制剂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方法 利用经典的微生物方法,将健康人体阴道内乳杆菌分离出来;利用发酵工程学、细胞生物学以及药理学方法,将分离出的乳杆菌中益生特性优良且可以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的优势菌株筛选出来,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将筛选出的优良乳杆菌菌株进行鉴定。结果 筛选出1株产酸性能优良,产过氧化氢,具有较强黏附能力,且能够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的优势乳杆菌菌株,此菌株经鉴定为Lactobacillus crispatus。结论 本实验从健康人体阴道内分离、筛选并鉴定出的1株可抗真菌性能优良乳杆菌菌株SQ004,具有制备预防和治疗人体真菌性阴道炎症微生态制剂主要菌株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类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使用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微生态制剂研究的深入,有越来越多的微生态制剂产品被开发和应用在水产养殖中。但是微生态制剂的使用需要综合考虑产品特性和养殖生物体的内外环境,选择适宜的种类和使用方法,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研究干法造粒工艺在微生态活菌片剂生产中的应用。方法测定三批干法造粒和粉末直接压片技术获得的片剂的理化指标和贮藏期间活菌数。结果干法造粒工艺生产的片剂其片重、硬度、崩解时限和干燥失重均符合生产质量要求,且提高了产品的贮藏稳定性。结论干法造粒工艺更适用于微生态活菌片剂生产。  相似文献   

16.
健康妇女的阴道中存在黏膜免疫系统及乳杆菌与其它微生物群的动态平衡,对维持其自净及宿主健康起重要作用。乳杆菌在阴道内具有抵抗内源性和外源性病原菌生长繁殖的作用。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乳杆菌减少而其他微生物大量繁殖,造成阴道炎的发生。对于阴道炎的治疗,临床可以采用微生态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微生态调节剂的应用,从而起到杀菌、修复阴道上皮和恢复阴道微生态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念珠菌作为共生菌定植于机体黏膜表面,一般情况下并不引起感染,但当机体出现免疫力下降或微生态失衡等状况时,可引发口咽念珠菌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等黏膜感染。对于念珠菌黏膜感染的治疗,虽然抗菌药物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但宿主自身的免疫力,尤其是黏膜上皮细胞作为抵御念珠菌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念珠菌—上皮细胞相互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家兔腹泻生态疗法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国旗  张德纯 《四川动物》1997,16(3):140-141
根据动物微生态学理论,将3株正常菌:嗜酸乳杆菌、两歧双歧杆菌、粪链球菌研制成复方生态制剂,对家免细菌性腹泻进行治疗试验。共治疗75例,治愈率为96.00%,比痢特灵对照组治愈率提高16.00%。该制剂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使用安全可靠,是一种防治家免细菌性腹泻的较理想制剂。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肺炎患儿肠道微生态平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患儿肠道微生态平衡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年龄1月~3岁的肺炎患儿132例为观察组,常规抗生素治疗,同期同年龄组住院的非感染性疾病患儿共6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儿肠道微生态失调发病率明显升高,且与发病年龄,抗生素应用种类及时间有关,对微生态失调的肺炎患儿分为丽珠肠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消化道患症状消失时间及肺炎治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抗生素使肺炎患儿肠道微生态平衡失调,丽珠肠乐具有维护肠道维生态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