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近几年的研究报道,综述了菊糖的提取方法及其在面包的应用。菊糖有多种提取方法,包括热水浸提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酶提取法。菊糖对面包的品质也有多方面的影响。菊糖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天然食品配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熊政委  董全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20):351-354
菊糖是一种天然碳水化合物,对人体有特殊的生理功能。主要介绍了最近几年新发现的菊糖的一些生理功能,如降低粪臭素、影响下丘脑神经元、保护脏器氧化,以及菊糖过敏症等等。本文还介绍了菊糖在食品中的一些前沿应用,如改善公猪肉质品感官品质、抗氧化性、刺激微生物生长、与食品中其他物质相互作用等等。菊糖作为一种新的食品配料,广泛的应用于食品工业中。  相似文献   

3.
菊糖的性质、功能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菊糖是一种天然碳水化合物,它由果糖分子通过β(2→1)键连接,具有水溶性膳食纤维和生物活性前体的生理功能,菊糖可作为糖、脂肪替代物大量用于低热量、低糖、低脂食品中。作为一种新的食品配料,菊糖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菊糖作为一种新型的低能量膳食纤维,目前在食品中存在着一定应用。本文主要论述了菊糖在油脂类食品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菊糖作为脂肪替代物在油脂类食品中的应用,对油脂的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其抗氧化性。菊糖在油脂类食品中具有抗氧化作用并且可以增强体内的抗氧化系统,将此特性应用到油脂类食品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菊苣低聚果糖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菊苣低聚果糖是从菊苣根中提取的果聚糖,又被称为菊糖,是一种低聚果糖,菊糖不被有机体消化吸收而能被肠道微生物利用,进行肠内发酵,产生益生素作用和其他多种生理营养功能。在欧洲,功能性食品菊糖被广泛的应用于食品行业,特别是作为膳食纤维。本文主要介绍菊糖的成分、来源、消化后的生理功效以及作为膳食纤维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菊糖作为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和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在食品中应用广泛。菊糖蔗糖酶能够以蔗糖为唯一底物,一步合成高分子质量的微生物菊糖。目前鉴定的菊糖蔗糖酶有15 种微生物来源,其中一种的晶体结构已经被解析。国内关于菊糖蔗糖酶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对菊糖蔗糖酶的晶体结构和反应机理进行了综合分析。着重讨论了菊糖的链长调控以及菊糖蔗糖酶在生产高分子质量菊糖、低聚果糖、新型低聚糖和菊糖纳米材料方面的应用。最后,结合菊糖蔗糖酶的研究,探讨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正一、菊糖的脂肪替代功能菊糖与水混合会形成奶油状结构凝胶,口感润滑,可作为脂肪代替物在油脂食品中应用,从而降低食品中的脂肪含量,因此在油脂食品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在奶酪中加入菊糖,可以改善奶酪的感官性和质地;在脂质奶油中加入菊糖,50%脂肪被取代后与全脂样品脂质相似;在水果慕斯中加入菊糖,无论在营养价值还是口感上都能满足健康食  相似文献   

8.
牛蒡菊糖在食品及医药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开发价值,探索其经济、高效、可靠的提取方法成为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对近年来牛蒡菊糖提取工艺及生物活性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牛蒡菊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菊糖(Inulin)是一种天然果聚糖,分子中富含羟基,根据其链长可分为长链菊糖和短链菊糖。长链菊糖的分子呈多重螺旋结构,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常在食品加工中被用作增稠剂、脂肪代替物、保水剂;短链菊糖呈环状或单螺旋结构,在水中易水解而具有一定甜味,常被用作糖类代替物;同时,菊糖具有益生元特性,能促进微生物生长,常被作为发酵食品的益生元。因此,在低脂乳制品、肉制品和冰淇淋的生产中添加菊糖可弥补因低脂而造成的质构和风味的缺失,在巧克力中添加菊糖可部分替代蔗糖,在烘焙和蒸煮面制品中添加菊粉可改善其质构,并提高各类产品的品质。综述菊糖的分子结构、加工特性以及在多种食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植物菊糖是由D-呋喃果糖经β-2,1-糖苷键聚合而成的链状多糖,多从菊芋、牛蒡等植物中获得。菊糖作为重要的食药用生物活性物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及保健品等行业。然而目前工业获取菊糖的效率较低,利用度不高且提取成本较大。因此,许多研究者对优化菊糖提取方法和工艺做了大量研究,但创新性成果较少。文章综述了近20年来(2002—2021年)对菊糖提取工艺的主要研究成果,对各提取方法和工艺优劣及最新成果进行系统比较分析,期望能找到高效低耗的提取工艺并实现利于食品工业、医药行业等工业化发展,为开展菊糖工业化生产和菊糖提取工艺相关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