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低氧状态对大脑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阻氧面罩模拟海拔5 000 m环境 氧气状态,纳入解放军陆军第九五八医院2019 年1 月至2020 年4 月军人陪护志愿者40 名,对研究对象 低氧状态前后进行计算机神经心理学测试以评估认知和执行功能(包括整体神经认知指数、复合记忆、 言语记忆、视觉记忆、精神运动速度、反应时间、复合注意、认知灵活性、处理速度、执行功能、简单注意 和精细运动速度等),每个中枢神经系统测试包括词语记忆、视觉图片记忆、手指连续敲击、数字符号编 码、Stroop 测试、连续性能和移位注意测试7 个部分。采取Go/NoGo 范式任务功能磁共振成像(MRI)数 据,采用局部一致性分析法分析研究受试者常氧状态和低氧状态时大脑执行功能的差异。结果 低氧 状态时,受试者神经认知领域评分较常氧状态时均显著降低,其中整体神经认知指数[(95.54±6.59)分 比(100.75±7.08)分]、复合记忆[(92.15±10.23)分比(98.35±8.16)分]、言语记忆[(92.56±9.51)分比 (99.46±6.42)分]、精神运动速度[(109.63±6.64)分比(119.36±16.78)分]、反应时间[(89.87±9.09)分比 (98.63±6.37)分]、处理速度[(112.67±14.35)分比(131.78±14.53)分]、执行功能[(106.43±11.75)分比 (115.33±10.8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低氧状态下,受试者Go/NoGo 任务的反应正确 率较常氧状态时降低[(83.85±7.74)% 比(89.9±6.01)%,t=-4.27,P < 0.01],按键反应时间较常氧状态 时增加[(1 049.28±171.28)ms 比(957.08±178.14)ms;t=2.32,P=0.025]。左侧颞下回(0.516±0.045)、颞 中回(0.534±0.064)、海马旁回(0.519±0.046)和右侧颞叶下回(0.549±0.056)局部一致性值较常氧状态 时增高;左侧颞上回(0.411±0.048)、额下回(0.478±0.049)、角回(0.503±0.063)、顶上小叶(0.512±0.070) 和右侧梭状回(0.461±0.044)、颞上回(0.455±0.046)、前扣带回(0.494±0.049)局部一致性值较常氧状态 时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低氧状态影响大脑的多个脑区的功能,这些区域与 执行控制相关,导致大脑的作业绩效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居住不同海拔高度对急进高原后人群出现急性高原反应和认知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不同海拔高度居住地急进玉树高原抢险救灾男性队员36名,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Lake Louise Score Questionnaire(LLS量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队员的认知状态和急性高原反应情况。结果平原组与低海拔组急进高原后MoCA评分分别为25.0±1.2和25.9±1.6,两组在认知水平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6>0.05),其亚项检查视空间和执行功能、命名、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定向功能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大于0.05),平原组比低海拔组注意力显著降低(P=0.04<0.05)。平原组和低海拔组LLS评分分别为7.95±1.5和6.85±1.4,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2<0.05)。急进高原队员的认知水平和高原反应评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552,P=0.000<0.001)。结论队员原居住地海拔高度对急进高原后认知总体水平无显著影响,但原居住地海拔越低人群急进高原后其注意力下降越明显,且高原反应也严重。急进高原队员出现高原反应的程度与其认知下降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早发性精神分裂症(EOS)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的特点。方法:采用成套神经心理学量表对50例EOS患者(EOS组)和55名正常对照者(NC组)进行言语记忆、数字记忆、额叶功能、执行功能及注意力测试。结果:EOS组言语记忆、执行功能、注意的认知功能测试成绩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两组间数字记忆、额叶功能测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病程与数字连线评分正相关(r=0.639,P0.01),病程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与各项测试成绩无相关。结论:EOS患者存在言语记忆、注意及执行功能受损;这种认知功能损伤是EOS的特质性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认知评估工具连线测验、简单视觉空间记忆测验(BVMT-R)、WMS-III空间广度测验、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HVLT-R)、定步调听觉连续加法测验(PASAT)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64)对经利培酮治疗8周前后的89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神经心理测试。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的神经心理测验成绩显著差于治疗后和健康对照组(P〈0.05);经利培酮治疗8周后达到临床痊愈标准患者的神经心理测验成绩除WMS-III空间广度测验外,其它大部分测验测验成绩仍显著差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处理速度、工作记忆、言语记忆、空间记忆、注意警觉和执行功能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利培酮治疗可部分改善认知缺陷,但精神症状达到临床痊愈的患者仍然存在多个领域认知缺陷,提示认知缺陷是精神分裂症的内表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与健康同胞及正常对照认知功能的差异,探讨精神分裂症在认知功能领域的内表型.方法 采用目前常用的范畴流畅测验(CFT)、数字符号编码测验(DSCT)、连线测验(TMT)、韦克斯勒记忆量表第3版(WMS-Ⅲ)空间广度测验(WMS-ⅢSST)、霍普金斯词汇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R)、简易视觉空间记忆测验-修订版(BVMT-R)、定步调听觉连续加法测验(PASAT)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64(WCST-64)对92例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患者组)、56例健康同胞(同胞组)和62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认知功能进行检测.结果 (1)患者组所有神经心理测验成绩均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同胞组的CFT、DSCT、TMT、HVLT-R即刻记忆和延迟记忆、BVMT-R即刻记忆、PASAT、WCST-64持续错误数、持续反应数和完成分类数的测验成绩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患者组与同胞组的CFT、WCST-64中的持续错误数、持续反应数和完成分类数测验成绩分别为(18.40±12.12)分比( 18.86±5.19)分、(16.48±8.19)分比(14.80±5.86)分、(18.76±10.91)分比(16.86 ±7.73)分、(1.33±2.81)分比(1.63±1.36)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神经心理测验成绩比较,患者组差于同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存在处理速度、工作记忆、言语记忆、空间记忆、注意警觉和执行功能广泛性的认知功能损害,精神分裂症健康同胞存在处理速度、言语记忆、视觉记忆、注意警觉、执行功能的认知缺陷;语义流畅性功能和执行功能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潜在内表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癫(EP)患者认知功能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听觉词语测验、逻辑记忆测验、数字符号转换测验、Stoop字色干扰测验、连线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Rey-Osterrieth复杂图片测验及Boston命名测验对166例EP患者进行认知评定。结果:EP患者存在广泛的认知损害,包括言语记忆、情景记忆、视觉空间结构记忆、词语学习能力、注意力、抗干扰能力、精神运动速度及言语命名功能等方面,以词语延迟回忆、注意力及精神运动速度损害最为明显。而未经药物干预的新诊断EP患者已存在除视觉空间记忆、注意力及抗干扰能力外的上述认知功能的损害,以词语延迟回忆最为明显。随访病例与新诊断病例的区别在于,前者在抗干扰能力及精神运动速度方面损害更明显。结论:新诊断EP组以及随访EP组病例在多项神经心理学测验中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癫(癎)(EP)患者认知功能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听觉词语测验、逻辑记忆测验、数字符号转换测验、Stoop字色干扰测验、连线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Rey-Osterrieth复杂图片测验及Boston命名测验对166例EP患者进行认知评定.结果EP患者存在广泛的认知损害,包括言语记忆、情景记忆、视觉空间结构记忆、词语学习能力、注意力、抗干扰能力、精神运动速度及言语命名功能等方面,以词语延迟回忆、注意力及精神运动速度损害最为明显.而未经药物干预的新诊断EP患者已存在除视觉空间记忆、注意力及抗干扰能力外的上述认知功能的损害,以词语延迟回忆最为明显.随访病例与新诊断病例的区别在于,前者在抗干扰能力及精神运动速度方面损害更明显.结论新诊断EP组以及随访EP组病例在多项神经心理学测验中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认知功能的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亲属共同存在的神经认知功能损害,并对22号染色体上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和脯氨酸脱氢酶(PRODH)基因的5个候选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进行相关的遗传学分析。方法 采用14个神经心理测验(共29项)对23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322名未患病亲属(亲属组)和133名正常对照(正常对照组)进行有关智力、注意、记忆、言语功能和执行功能等评定,比较各组间的神经认知功能有无差异,并对上述神经认知功能测验与COMT和PRODH基因的5个候选SNP进行定量性状的传递不平衡测试。结果 (1)患者组所有测验的成绩均差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和P<0.05),而亲属组的记忆、注意、言语功能和执行功能界于患者与正常对照之间;(2)PRODH1 195G/A与即刻逻辑记忆测验(P=0.03)、言语流畅性测验的正确数(P=0.03)和连线测验B的犯规数(P=0.01)相关,PRODH1945G/A与数字符号测验(P:0.01)、连线测验A的错误数(P:0.02)、HANOI塔测验的总分(P=0.01)、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的总错误数(P=0.01)、WCST的非持续错误数(P:0.02)和WCST的总分类数(P=0.02)相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记忆、注意、言语功能和执行功能等方面存在广泛的神经认知功能损害,这种损害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内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抑郁症患者和健康人群之间认知功能的差异,并分析临床因素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使用多元协方差分析等方法对120例抑郁症患者(研究组)和60名健康者(正常对照组)的认知功能(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韦氏记忆量表、字色干扰实验、连线实验、语言流畅性测试及画钟实验)进行比较. 结果:①研究组的总应答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字色干扰实验、连线实验A等均高于对照组(F=10.87 ~ 120.30,P<0.01或P<0.001);而正确应答数、完成分类数、记忆商数、数字累加、短时记忆、瞬时记忆、语言流畅性测试及画钟实验等均低于对照组(F=4.92 ~ 290.70,P<0.05或P <0.001);②在原始观察指标基础上提取5个因子,所代表的信息分别为f1(视觉记忆)、f2(言语记忆)、f3(注意力)、f4(处理速度)、f5(执行功能);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进入视觉记忆方程的影响因素为受教育年限和睡眠障碍;进入言语记忆方程的影响因素为受教育年限和阻滞;进入注意力方程的影响因素为阻滞和认识障碍;进入处理速度方程的影响因素为病程和阻滞;进入执行功能方程的影响因素为受教育年限、阻滞和认识障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194 ~5.765,P<0.05或P<0.001).结论: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在多个领域存在损害,其受教育年限、病程以及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等因素对认知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与认知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并采用胞磷胆碱钠片对患者进行为期12w的正规治疗,以观察其疗效。方法选择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80例,并根据有无脑梗死分为狭窄无梗死组(41例)和狭窄梗死组(39例),另选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进行全面的神经心理学测试,包括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记忆力、执行能力、信息处理速度、注意力及结构能力等检查。同时,对认知功能异常的患者给予胞磷胆碱钠片治疗12w后,再次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比较用药前后患者的认知功能有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狭窄梗死组各项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5);狭窄无梗死组MMSE、言语性记忆、视觉性记忆、注意力及结构能力的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5)。用药后,狭窄梗死组在言语性记忆中即刻回忆功能、视觉性记忆(Rey-Osterrieth复杂图形测验)中临摹和再认功能、执行能力中的Stroop C测验、结构能力中的积木、画钟测验评分较用药前明显升高(P<0.05);狭窄无梗死组在视觉性记忆中临摹功能、结构能力中的画钟测验评分较用药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狭窄者在脑梗死前或脑梗死后都已经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伤,胞磷胆碱钠片可以改善认知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神经认知功能障碍是抑郁症患者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主要表现为精神运动速度、注意力、学习和视觉记忆以及执行功能等多个领域的普遍下降,而经抗抑郁药物治疗后,这些损害均可改善。认知功能的早期变化可预测远期抗抑郁治疗的效果,使用经过验证的认知测量工具将促进对认知功能障碍的进一步理解,探索发现药物治疗前后的神经认知功能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脑缺血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状态,伴发于多种脑血管病的病理过程中。许多临床和实验室证据都表明,脑缺血能引起认知功能障碍,而额叶在人脑认知功能方面占据着重要位置。额叶相关神经认知功能的障碍主要表现在知觉、注意、言语、记忆以及思维等高级皮层机能方面。本文就缺血性脑损伤与额叶相关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的表现、基础及临床研究做一综述,期望为临床与相关基础研究提供可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氯氮平和利坦塞林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氯氮平和利坦塞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以氯氮平或利坦塞林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57例,采用韦氏记忆量表、数字划销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评估其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记忆、注意及执行功能。结果:氯氮平和利坦塞林能显著改善记忆、注意及执行功能。结论:2种药物均可改善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但各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冬梅 《上海精神医学》2007,19(4):236-237,229
近年来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已成为精神科临床及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除传统的心理测验方法,随着功能影像学的发展,功能磁共振(f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应用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目前对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已基本统一观点,即认知功能障碍在首发精神分裂症发病前或发病时就已经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独立症状,至少85%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持久而严重的认知障碍,特别是在注意、言语记忆和执行功能方面[1]。1认知功能障碍的表现1.1记忆障碍最近的研究结果显示,记忆障碍和注意障碍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认知康复治疗在多发性硬化(MS)认知功能损害中的积极作用。 方法 对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9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40例MS存在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采用神经心理学测验方法系统评价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执行功能及整体认知功能,针对其出现的不同类型认知功能损害早期实行认知康复治疗策略,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各神经认知功能评分的差异。 结果 与认知康复治疗前相比,治疗后MS患者智能损害明显改善,神经行为认知状况中定向能力、专注能力、理解、语言、空间结构、记忆、判断等项目评分明显增高,执行功能相关量表评分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认知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MS患者认知损害中智商、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执行功能的损害,对MS患者的生活状况改善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奥氮平和氯氮平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78例经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疗效不显著或不能耐受不良反应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替换为奥氮平及氯氮平治疗,分别在入组前、12周、6个月进行PANSS量表评定、认知功能测定,包括言语学习、记忆、注意、执行功能、精神运动。结果奥氮平组32例和氯氮平组34例完成了6个月的治疗,这些患者疗程结束时均显示精神症状显著改善,认知功能显著提高,表现为言语流畅性、言语学习、言语视觉记忆、执行功能方面。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奥氮平和氯氮平均可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且二者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缓解期认知功能情况。方法:对病程≤1年、完全缓解≥3个月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31例)进行注意、记忆及执行功能测验,结果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31人)比较。结果:注意测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抑郁症组持续性操作测验第二、第三情境错误数明显增多(P均0.01);Stroop-色词阅读中的完成数目、正确数明显减少(P均0.01),错误数增多(P0.05);连线测验A、B式完成时间明显延长(P0.05或P0.01)。记忆测验:抑郁症组理解记忆分测验总分及甲、乙项、视觉再生测验b、c项成绩较正常对照组差(P0.05或P0.01)。执行功能测验:抑郁症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的正确数、分类数及言语流畅性测验中正确数少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首次发病的抑郁症患者病情缓解≥3个月时仍有认知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8.
大脑执行功能障碍与精神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行功能(executivefunctions)是指人类个体在实现某一特定目标时,以灵活、优化的方式控制多种认知加工过程协同操作的认知神经机制。目前已被众多临床医学家予以高度关注,并将其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对大脑执行功能障碍的研究,是继认知功能障碍注意、学习记忆和语言研究的另一前沿热点课题。研究执行功能就是要探索不同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9.
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形式、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了解认知功能损害对患者生活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6例MS患者分为脊髓型和脑/脑脊髓型两组,另外选择健康对照30名,采用神经心理学测验的方法系统评价记忆、语言、信息处理速度、执行功能及整体认知功能,并进行生活功能评定,所有MS患者同时接受头颅及脊髓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神经心理学测试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脑/脑脊髓型MS组瞬时记忆和长延迟记忆受损明显(P<0.05),执行功能损害显著(P<0.01),信息处理速度下降(P<0.01)。单纯脊髓型也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以执行功能损害及信息处理速度下降为主(P<0.05)。记忆、执行功能等认知功能测验成绩与头颅MRI所见病变相关(r=-0.319~-0.543,P<0.05)。认知功能测验成绩与病程长短、复发次数无明显相关。执行性画钟作业(CLOX)及Stroop测验反应错误数与扩展功能障碍状态量表(EDSS)有相关性(r=-0.325及0.372,P<0.05)。操作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及MS生活影响量表(MSIS29)得分与记忆、执行功能等认知测验成绩呈负相关(r=-0.325~-0.537,P<0.05)。结论MS的认知功能损害以记忆、信息处理速度、执行功能为主,整体认知功能及语言功能相对保存。认知功能损害影响患者的生活功能,与病程长短、复发次数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伴与不伴睡眠障碍的精神分裂症超高危患者的认知功能,探讨睡眠质量对该人群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超高危患者97例,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估睡眠情况,将被试分为伴睡眠障碍组46人,不伴睡眠障碍组51人,采用重复性成套心理测验评估认知功能。结果伴有睡眠障碍组在即刻记忆、注意、视觉广度、认知总分上均明显低于不伴睡眠障碍组(P<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与即刻记忆、注意评分,认知总分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0.35,P<0.001;r=-0.39,P=0.001;r=-0.38,P<0.001),而在视觉广度、言语、延迟记忆方面,相关均未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伴睡眠障碍的精神分裂症超高危患者认知功能比不伴睡眠障碍患者组损害更重,睡眠障碍可能加重了超高危患者的认知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