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燕  孙楠  郑李  王致友 《中国能源》2012,34(5):39-41
陆梁油田陆9井区A线计量站和井口回压超高,严重影响到了原油正常生产。为此,对该线的集输方式进行了优选,确定采用建复线的方式达到降低回压的目的。对该线的集输管网进行优化调整,优化了已建干线和新建复线所带计量站的个数,使管网连接方式达到最优,达到最佳降压效果,有效保证了陆9井区生产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2.
正1基本概况孤东采油厂九区稠油井开采难度大,一般采用注汽吞吐和蒸汽驱开发,采用泵上掺水工艺后,与普通油井相比,在抽油泵上部使用封隔器隔开,使掺入水与稠油在泵上混合,与油一起抽出井口,通过降低稠油粘度,改善高粘度原油的流动性,既降低了抽油杆的粘滞阻力,又降低了井口回压。该工艺投入低、产出高,不污染地层、不影响泵效、占井周期短、生产过程稳定,为提高稠油油藏的经济效益的工艺方法。2 泵上掺水稠油井工作参数不合理影  相似文献   

3.
《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进风井口以下的空气温度必须在2℃以上。冬季北方气候寒冷,气温低,为确保矿井不受低气温影响,保证生产安全,创造有利于工人作业的矿井气候环境,每个矿井在进风井口都安装空气加热系统。现在矿井空气加热系统大部分已实现了电加热,电加热系统的优点是易于操作、维护量小、环保无污染;缺点是耗电量大,能耗高。在手动控制的空气电加热机组中加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自动控制系统,使加热功率随井筒温度变化而自动调节,以实现节能降耗,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设计开发的天然气发动机压缩着火燃烧系统采用球形涡流室式燃烧室结构及天然气复合供气系统,通过台架试验研究了不同天然气供气方式、进气加热温度、高压供气定时和高、低压供气比例对着火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供气定时、高低压供气比例、进气加热温度对天然气压燃和排放的影响均存在最优值;与天然气低压供气方式相比较,复合供气方式实现天然气发动机的着火起动需要较高的辅助加热条件;但是在扩展发动机运转范围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辛佳音 《中外能源》2012,17(10):51-55
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特已进入高含水期,呈现单井产液量高、含水率高、井口出油温度高的特征,为开展常温集输提供了有利条件。对萨北开发区纯油区、过渡带分别编制常温集输运行方案,设定了单井掺水量、掺水炉运行温度、掺水炉台数、掺水泵运行台数,界定了冬夏季运行期时间。方案共涉及5个采油矿、43座转油站、267座计量间、3309口油井。为了确保常温集输顺利推广,成立了常温集输项目组,制定并实施了定期录取井口回压、定期提高掺水温度、保证掺水水质、控制热洗炉运行时间、充分利用热水洗井时机冲洗各单井管线、制定自耗气量考核指标等运行管理办法。与实施常温集输前的2009年1~12月份相比,2011年同期转油站外输气增加2138.31×104m3,转油站自耗气减少1265.83×104m3,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正川东北某气田是国内发现的最大的整装海相气田,具有储量丰度高、硫化氢及二氧化碳含量高、地层压力高和气藏埋藏深"三高一深"的特点。气田主体的集输工艺采用全湿气加热保温混输工艺。井口天然气先进入集气站,经加热、节流、计量后外输,采用"加热保温+注缓蚀剂"工艺经集气支线进入集气干线,然后输送至集气总站分水,生产污水输送至污水站处  相似文献   

7.
井筒重力热管是利用热管将油藏自身能量即井底热量传递到井筒上部,在无需外加动力条件下实现对井筒近井口流体加热,改善井口流体温度分布,防止近井口结蜡和絮凝,从而降低采油成本。本文利用N-S方程,根据液膜内微元体的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热平衡原理,模拟分析重力热管冷凝段冷却温度、加热段加热功率、冷凝段、绝热段长度以及热管内径等参数对热管运行的影响。研究变参数下热管内液膜厚度变化以及冷凝和蒸发换热系数的变化,进而分析得出变参数时重力热管传热特性,为优化重力热管参数和提高热管的换热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使重力热管在最佳传热状态下运行,提高其换热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部分热电厂拆除原有的凝汽式或抽凝式汽轮机,采用背压式汽轮机,以期提高机组运行效率及经济性。背压机组因没有低压回热加热系统,只能采用高压排汽在除氧器中加热补水,造成的热损失较大。因而考虑设计一种新型背压机,它是利用在机内做完功后的低压回热抽汽及排汽来加热补水。方案是把原有的抽凝式、凝汽式机组改造为既可向外部供气,又可用低压回热抽汽及排汽加热补水的机组。因凝汽器被改造为第一级补水加热器,没有冷端放热损失,成为了一种新型背压机,它不仅能节省大量投资,而且能降低热耗,提高机组能效,是一种既可行又经济的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9.
抽油机采油是国内外大多数油田的主要举升方式,其能耗非常大。降低抽油机井能耗,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不同泵径的抽油泵在不同回压下的附加能耗进行了计算,通过理论推导,计算了因回压对举升的阻碍作用导致抽油机所做的附加功以及多消耗的电能,并分析了回压升高对油井能耗影响的变化趋势。为了验证了理论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对理论数据和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回压对抽油机井能耗影响的变化趋势,以及同一回压对不同型号抽油泵井的影响差异。通过对集输各段对能量需求的计算,求出了抽油机井的合理回压。通过目前油井实际回压与计算出的合理流压的对比,指出了目前回压普遍偏高的现状,对提高油田管理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火力电厂的凝汽式汽轮机组为了提高循环热效率,全部采用了抽汽回热系统,利用抽汽加热凝结水和给水,回收热量,减少排汽损失.背压机组没有回热抽汽,机组做功能力增加,汽轮机排汽量增大也使对外供热量提高.通过经济性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取消背压式汽轮机组回热加热器,仍能保证机组的循环热效率,同时提高了供热机组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燃气轮机化学回热循环热力学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化学回热循环是一种先进的燃气轮机循环方式。为系统研究燃气轮机化学回热循环热力学性能,在循环过程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燃气轮机化学回热循环温熵图,定义了燃料热值相对增加率,推导循环的热效率的数学表达式,对该循环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化学回热循环具有较高的效率,最大效率可达55%以上。化学回热循环效率最佳压比取决于燃气轮机简单循环中的最佳压比,所以化学回热循环是不受压比限制的回热循环。化学回热循环燃料蒸汽转化的深度受排气温度的影响较大,排气温度越低燃料热值的增加率越小。  相似文献   

12.
孙红杰  李建云 《工业加热》2021,50(2):10-11,15
鉴于复合母排等行业产品尺寸大、性能要求高的特点,对生产使用的热压机设备提出了精确控温、精确控压等很高的技术要求.为保证这些技术参数,需要从机械结构、液压系统、加热方式、控制方式等多方面进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设备达到产品规定的技术参数要求,提高产品质量与合格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传统稻谷流化床干燥系统能耗过大的问题,应用自回热理论设计了一套新的稻谷流化床干燥系统,对传统系统及新系统进行了能耗分析对比,并对影响其热力性能的关键参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应用了自回热理论,回收了流化床出口处低温湿空气的潜热,并将其作为加热干燥介质的热源,相比于传统干燥系统,自回热稻谷流化床干燥系统更有显著的节能优势。自回热系统的净能耗比传统系统降低了53.39%。传统干燥系统温度为110℃,自回热干燥系统仅为86.7℃,使稻谷这种热敏性的物料有更好的品质。另外,对自回热干燥系统中压缩机压比和绝热效率进行研究表明:压比越大,自回热干燥系统的净能耗越大;绝热效率越高,自回热系统的节能性更好。  相似文献   

14.
井口控制系统是元坝气田自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保障元坝气田井口关键阀门平稳运行及联锁关断,跟踪其应用效果以及优化研究在气田开发中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自元坝气田试采工程井站调试投产以来,各采集气井站、各供应厂家井口液控系统先后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故障,极大地影响了元坝气田的生产运行管理和经济效益。本文以元坝气田井口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元坝气田井口控制柜液控管线外漏、电机频繁补压、控制压力及先导压力过高、高低压限位阀故障以及RTU频繁遭雷击等故障现象,分析了密封部件损坏、外部环境影响、设备故障等原因,并结合现场液控柜故障实例分析及措施探讨,基于设计原理以及外部环境,可采取合理优化扣型、关键阀门声响报警、关键点压力监测、RTU双浪涌保护、合理调整溢流阀压力以及高导压力值等优化措施,以期为井口控制柜的平稳运行提供有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国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在进行单极大地/金属运行方式转换时,曾发生过数次MRTB(金属回线转换开关)或ERTB(大地回线转换开关)振荡平台避雷器损坏导致转换失败的情况.因此需要对直流转换开关避雷器几种改造方案进行研究.[方法]针对直流转换开关避雷器吸收能量高、通流时间长以及压比较高的特点,本文从避雷器吸收能量、通流...  相似文献   

16.
最近 ,市场导向迫切要求热压设备高压力化 ,实现这一目的压模材料———碳素复合材料已开始进入实用阶段。大型工件的均等加压已经实现。简述了碳素复合材质压模的研究开发与存在问题。扼要介绍了实现高速加热、均匀加热、均等加压以及高速冷却的技术措施。对多室型热压炉作了说明。给出了多轴热压机的技术参数。照 2图 6表 2高生产率热压机的发展动向与展望@陈留根  相似文献   

17.
电除尘与省煤器相结合,降低排烟温度,提高机组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春山 《节能》2003,(11):24-25
针对目前电厂普遍存在的锅炉排烟温度高和汽机回热加热系统 1#低加温升低影响机组综合效率的问题 ,提出在电除尘改造的同时利用低压省煤器技术 ,降低锅炉排烟温度 ,提高机组综合效率的环保节能改造方案。通过理论分析和经济核算 ,说明该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某内燃机制造厂消化引进国外曲轴圆角感应加热淬火新技术,自行设计制造出回线型半圈圆角淬火感应器,用于曲轴圆角感应加热淬火强化。这种感应器在曲轴旋转时对轴颈分别进行加热、加热到淬火温度时感应器自动上升,淬火机床将被加热曲轴翻转进入槽中,浸液喷冷淬火,同时相邻的另一根曲轴便进入加热位置,感应器下降至主轴颈,进行加热,如此循环工作下去。采用这种回线型半圈感应器加热,由于感应器与轴颈之间的间隙较小,且有效圈上装有导磁体,其电热转换效率较老式整圈感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两级增压系统热力学模型,分别分析了压比分配、级间中冷、增压器效率和排气温度等参数对泵气损失的影响,并确定了不同参数下的最佳压比分配。研究结果表明:在高、低压级压气机入口温度和增压器效率均相同时,压比分配为1时可获得最低泵气损失;降低高压级压气机入口温度能明显降低泵气损失,最佳压比分配随高压级压气机入口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增压器总效率的提高能显著降低泵气损失,级间无中冷且增压器总效率一定的情况下,泵气损失随压气机效率的提高而减小;级间无中冷时,不同增压器效率对应的最佳压比分配存在突变,但此时泵气损失对压比分配变化不敏感;泵气损失随涡前温度的降低呈线性增加,这对新型燃烧方式的涡轮增压器设计和匹配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利用内部高温残余废气加热新鲜充量是实现均质压燃或可控自燃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本 文为了满足高内部残余废气率的需要,重新设计具有小持续角的特殊进、排气凸轮轴,详细给出了设计 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在RicardoHydra140单缸机上利用新设计开发的凸轮轴进行了试验。试验表 明,所设计的小包角凸轮能够实现稳定压燃燃烧,为开展详细的汽油HCCI燃烧实验研究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