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定量脑电图(QEEG)在血管性痴呆(VD)中的应用分析,慢波与快波功率比例与VD认知能力的关系。方法将30例VD患者与30例正常老人行QEEG功率谱分析及视觉EEG评分。以δ+θ/α+β值作为观察评估指标进行比较。对两组大脑各区域δ+θ/α+β值及视觉EEG评分进行比较。将30例VD患者的MMSE评分和δ+θ/α+β值及视觉EEG评分行相关分析。结果 VD组除右颞叶及右中央,其余各观察区域的δ+θ/α+β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的视觉EEG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8,P=0.068)。VD组除枕叶,其余各观察区域左额叶、左颞叶、左顶叶及左中央δ+θ/α+β值显著高于右侧对称部位(P<0.05或P<0.01)。对照组各观察区域的左右对称部位δ+θ/α+β值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D组MMSE评分与各区域δ+θ/α+β值负相关(r=-0.492-0.587,均P<0.01)。VD组MMSE评分与视觉EEG评分负相关(r=-0.411,P<0.05)。结论定量脑电图作为一种客观、量化的脑功能检测手段,有助于VD诊断,对VD患者认知能力评估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合并脑白质病变(WML)患者不同认知功能状态的定量脑电图(QEEG)特点。方法纳入PD患者31例,依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为认知正常组17例和认知障碍组14例。于双侧额区(F3、F4),双侧顶区(P3、P4),双侧枕区(O1、O2),双侧前颞(F7、F8),双侧中颞(T3、T4),双侧后颞(T5、T6),双侧中央区(C3、C4),双侧额极(FP1、FP2)采集QEEG指标,包括α、β、δ、θ频带相对能量值及频带快慢比值[(α+β)/(δ+θ)]。结果与认知正常组比较,认知障碍组WML分级更高,MoCA评分更低,FP1、FP2、F3、F4、C3、O1、O2、F7、F8、T3、T5α频带相对能量值减低,FP2、F3、F4、C3、O2、F7、F8δ频带相对能量值升高,FP1、FP2、C3、O1、O2及F8频带快慢比值明显减低(P0.05,P0.01)。PD患者F8(右侧前颞)α频带相对能量值减低与PD认知功能障碍相关(OR=0.900,95%CI:0.837~0.968,P=0.005)。结论 PD合并严重WML患者,需要警惕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右侧前颞α频带相对能量值降低可能作为识别PD认知功能障碍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压控制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认知功能和定量脑电图的影响。方法根据血压控制状况,将老年高血压病人分为血压控制良好组(65例)和血压控制不良组(58例),同时选取知情的6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3组病人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定量脑电图检查。结果对照组、血压控制良好组、血压控制不良组的MMSE评分分别为(27.1±3.1)分、(26.1±2.9)分和(24.9±2.7)分,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P0.05),且对照组与血压控制良好组、血压控制良好组与血压控制不良组比较,MMSE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压控制良好组、血压控制不良组的δ+θ/α+β值分别为0.7354±0.221 7、1.042 7±0.242 0和1.440 8±0.263 7,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01,P0.01)。且对照组与血压控制良好组、血压控制良好组与血压控制不良组比较,δ+θ/α+β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存在认知功能损害,良好的血压控制可以减轻认知功能损害;定量脑电图δ+θ/α+β值可以反映认知功能损害的程度,δ+θ/α+β值越高,MMSE评分越低,认知功能损害越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电图慢波化比率〔(θ+δ)/(α+β)值,DTABR〕、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检测相对脑血流量(r CBF)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46例发病7 d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记录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洛桑卒中预后评分(ASTRAL),脑电监测DTABR,ASL测量梗死区即感兴趣区(ROI)的CBF-ROI及对侧镜像区(ROM)的CBF-ROM,计算CBF-ROI/CBF-ROM得到相对脑血流量(r CBF),随访发病28 d的Barthel指数(BI),分析预后与上述指标的关系,探讨预测脑梗死预后的因素。结果 46例患者中BI60分35例,≤60分11例。预后不良组的女性比例较高,梗死体积、入院NIHSS评分、ASTRLA评分、DTABR患/健侧增加,CBF、r CBF值减少。Barthel指数与入院NIHSS评分、ASTRAL评分、梗死体积、DTABR患/健侧均呈负相关(r=-0.862,P=0.000;r=-0.772,P=0.000;r=-0.520,P=0.000;r=-0.414,P=0.004),与CBF-ROI、r CBF呈正相关(r=0.331,P=0.025;r=0.538,P=0.000)。DTABR患/健侧与r CBF呈负相关(r=-0.302,P=0.044)。入院NIHSS评分、DTABR患/健侧是预测脑梗死预后的危险因素,NIHSS评分、DTABR患/健侧越高预后越差。入院NIHSS评分8分,DTABR患/健侧1.159是预测不良预后敏感度及特异性均较好的界值。结论入院NIHSS评分联合定量脑电图DTABR有助于急性脑梗死的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益脑安汤联合针灸治疗癫痫的疗效及对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黑龙江中医药科学研究院收治的82例癫痫病人,参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癫痫治疗,研究组予以益脑安汤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癫痫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脑电图频段相对功率变化、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癫痫发作次数(2.52±0.54)次/月,持续时间(28.57±6.21)s;对照组癫痫发作次数(3.73±0.70)次/月,持续时间(36.49±7.15)s。研究组癫痫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θ频段相对功率(19.43±4.47)Hz,δ频段(12.28±3.19)Hz,β频段(10.15±1.14)Hz,α频段(34.75±6.50)Hz;对照组θ频段相对功率(23.48±5.53)Hz,δ频段(14.14±3.30)Hz,β频段(12.24±2.36)Hz,α频段(27.84±5.20)Hz。研究组脑电图频段相对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脑安汤联合针灸对癫痫病人的疗效值得肯定,可改善脑电活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循环同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对后续脑梗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113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分为单纯脑梗死组87例和进展脑梗死组26例,分别比较2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脑梗死体积、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其他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单纯脑梗死组比较,进展脑梗死组发生END比例(11.5%vs 31.0%)、出院NIHSS评分[(1.85±2.31)分vs(3.30±3.65)分]、3个月mRS评分[(0.90±0.83)分vs(1.78±1.77)分、hs-CRP[(2.52±3.23)mg/L vs(6.21±32.23)mg/L]、脑梗死体积[(3.92±8.05)cm3 vs(9.15±15.07)cm3均明显减小(P0.05);脑梗死前7~14dTIA发生2~3次、TIA持续时间10min的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最为显著;hs-CRP与END(r=0.311,P=0.014)、入院NIHSS评分(r=0.455,P=0.000)及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0.524,P=0.000)。结论 TIA对后续脑梗死具有缺血预处理作用,其作用可能与hs-CRP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缺血性脑卒中小胶质细胞类型是否有逆转作用。方法选择成功构建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SD大鼠20只,随机选2只做TTC染色测脑梗死灶,另18只分为模型组和BMSC组(侧脑室定位注射5μl含BMSC 10~5个),每组9只,2组分别于1、3和7 d各取3只大鼠断头取材,脑组织切片用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Iba)和抗CD206或TNF-α双重免疫荧光染色,计数双染重合阳性细胞。结果 TTC染色示,模型大鼠脑梗死病灶呈苍白色。双重免疫荧光染色示,与模型组比较,BMSC组1、3和7 d脑缺血区Iba+CD206双染细胞阳性数明显增加(P=0.000),3和7 d脑缺血区Iba+TNF-α双染细胞阳性数明显减少[(42.22±9.64)个/mm~2vs(86.43±12.68)个/mm~2,(42.67±13.06)个/mm~2vs(88.89±13.70)个/mm~2,P=0.000]。结论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大鼠注入BMSC后,脑缺血区的抗炎型小胶质细胞增加,促炎型小胶质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与CT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早期脑梗死患者110例均行MRI与颅脑CT诊断,对比MRI、CT表现、检出率及临床指标。结果 MRI诊断早期脑梗死患者病灶检出率100.00%高于CT检出率20.00%(P0.05);MRI总检出率93.64%显著高于CT50.91%(χ~2=50.106,P=0.000);CT诊断病灶直径(0.87±0.21)cm、病灶大小(12.41±2.69)mm~2均大于MRI(0.53±0.47)cm、(9.45±1.52)mm~2(t_1=6.927,P_1=0.000;t_2=10.048,P_2=0.000)。结论 MRI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较高,可有效显示病灶数量,且诊断时间较CT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尿酸对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CI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10例,并按照血清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41例和对照组69例,患者于术后1周行血栓弹力图检测,比较2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ADP%)、花生四烯酸(AA)抑制率(AA%)。同时记录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血凝块形成的最大幅度(MA值)和血凝块形成的速率(α角)。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尿酸血症组的R值[(5.88±1.50)min vs(7.16±2.06)min,P=0.001]、K值[(2.15±0.63)min vs(2.58±0.88)min,P=0.007]、ADP%[(53.94±24.62)%vs(73.26±18.56)%,P=0.000]、AA%[(60.06±23.43)%vs(79.59±15.98)%,P=0.000]显著降低,MA值[(65.57±3.15)mmvs(59.01±6.99)mm,P=0.000]、α角[(64.69±5.24)°vs(56.51±4.86)°,P=0.000]显著增高。血尿酸与R值、K值、ADP%、AA%呈负相关(P0.05,P0.01),与MA值、α角呈正相关(P0.01)。血尿酸与ADP%、AA%独立负相关(P0.05)。结论合并高尿酸血症的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液呈高凝状态,血小板活性高,阿司匹林抵抗和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2种CT血管造影侧支循环评分法[外侧裂+脑凸面侧支评分系统(Maas评分)与大脑中动脉区域侧支评分系统(Tan评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再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280例,对患者随访1年,根据患者是否再发脑梗死,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再发脑梗死,64例)和对照组(未再发脑梗死,216例)。观察2组患者临床特征、Maas、Tan评分差异,用ROC曲线分析Maas、Tan评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再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降低[(38.63±5.43)cm/s vs(40.49±6.38)cm/s,P=0.035]。观察组Maas、Tan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78±1.11)分vs(3.21±1.35)分,P=0.021;(1.05±0.98)分vs(1.85±0.81)分,P=0.000]。Maas、Tan评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再发脑梗死均有一定预测价值,Tan评分价值更高,曲线下面积为0.277,95%CI:0.201~0.354,P=0.000。结论 Maas、Tan评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再发脑梗死均具有较好价值,但Tan评分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