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IR)基因表达对脐血清清楚楚 巴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脂质体将IGF-IR反义寡核苷酸(ASON)转入脐血淋巴细胞,通过同位素掺入法了解淋巴细胞增殖功能,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锭5反应技术IGF-IR、IL-2、IL-4和干扰素(IFN)r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通过IGF-IRASON可抑制脐血淋巴细胞IGF-IRmRNA的表达约50%,同时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采用视黄酸受体(RARα)选择性拮抗剂Ro41-5253(Ro)进行阻抑实验,以进一步明确视黄酸(RA)对脐血淋巴细胞IgM生成的促进作用是否通过RARα途径调节。方法分离脐血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丝裂原SAC活化的同时,加入RARα激活剂RA或(和)受体拮抗剂Ro。检测培养24 h和48 h的细胞RARα,IL-4I、L-6的基因转录水平及培养d5上清中IgM的质量浓度。结果Ro能拮抗视黄酸对脐血淋巴细胞IgM生成的促进作用;同时视黄酸对RARα基因转录水平的上调也被拮抗剂Ro抑制;Ro拮抗视黄酸对两种细胞因子基因转录水平的上调。结论视黄酸对脐血淋巴细胞IgM生成的促进作用是通过RARα受体途径来调控的。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外周血B淋巴细胞CD21表达的免疫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测定小儿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CD21的表达,探讨新生儿体液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球蛋白合成不足的原因。方法:对不同年龄组小儿,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外周血B淋巴细胞及CD21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测定其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新生儿组的外周血中表达CD21的B淋巴细胞比例和数目明显低;B淋巴细胞表达CD21位点的平均荧光强度(MFI)也明显降低,说明新生儿B淋巴细胞表达CD21的表达量低下。除了新生儿组IgG水平高于婴幼儿组外,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新生儿乃至小婴幼儿体液免疫功能不足、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下的原因与B淋巴细胞功能及CD21的低表达有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6):546-548]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前白蛋白(PA)的水平变化对新生儿营养状况的评价。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80名新生儿脐血IGF-1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其RBP和PA水平,并按小于胎龄儿(SGA)和适于胎龄儿(AGA)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AGA组IGF-1和RBP明显高于SGA组(P<0.05),AGA组PA显著高于SGA组(P<0.01)。结论 新生儿脐血IGA-1、RBP和PA可成为反映因围生因素造成胎儿宫内营养不良的良好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问:脐血中淋巴细胞功能如何?脐血移植需要HLA配型吗?答:综合国外及我们的研究结果,脐血淋巴细胞可人致归纳为以下特征:(1)脐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现为不成熟性,可见双标记细胞,细胞数低于成人:(2)HLA-DR表达明显低于成人,I类抗原表达也不足:(3...  相似文献   

6.
人脐血T、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免疫学表达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人脐血T、B淋巴细胞和NK细胞,以及T/NK细胞杀伤性抑制性受体(KIR)表达的免疫学特性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6例正常新生儿脐血的T、B淋巴细胞和NK细胞抗原标记,包括CD45RA、CD45RO、CD69、CD25、CD40L、CD40、CD10、CD20和CD16等抗原的表达,以及脐血T/NK细胞上KIR分子(CD158a和CD158b抗原)的表达,并与正常儿童外周血比较。结果 脐血T淋巴细胞中CD45RA^ 细胞表达高于外周血(P<0.01),CD45RO^ 则明显低于外周血(P<0.01);脐血T细胞CD69表达极低;CD25在CD8^ 细胞亚群中几乎不表达;CD40L在脐血T细胞中表达低于外周血(P<0.05)。脐血B淋巴细胞中不成熟亚群CD10^ /CD19^ 比例增高,成熟B细胞表型CD19、CD20、CD40等抗原均明显高于正常外周血(P<0.01)。脐血中T淋巴细胞和NK细胞均存在KIR分子表达;脐血和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158分子表达低于NK细胞(P<0.01),脐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158分子表达低于正常外周血;CD158几乎不表达于CD4^ T细胞,主要表达于CD8^ T细胞,且以CD158a^ 为主;脐血中NK细胞CD158分子表达高于T淋巴细胞(P<0.05),但明显低于外周血NK细胞KIR的表达(P<0.01)。结论 脐血T淋巴细胞包括原始和早期T细胞以及T细胞受体表达障碍,导致脐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不成熟,可能是脐血移植(UCB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低和程度轻的重要原因之一。脐血B淋巴细胞免疫应答障碍可能缘于T淋巴细胞表型或功能的障碍。脐血T/NK细胞KIR的表达特性提示,KIR可能与UCBT中GVHD和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曹力  张梓荆 《中华儿科杂志》1997,35(10):546-548
为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患儿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分别采用噻唑蓝(MTT)比色等方法,对27例INS活动期患儿和其中15例缓解期患儿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的增殖应答效应、白细胞介素2(IL-2)及其相应受体的表达能力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产生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INS活动期患儿PBL的增殖应答能力比对照组和缓解组减低,并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呈正相关;活化的淋巴细胞IL-2受体表达和IL-2产生能力低下;而血浆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可溶性IL-2受体水平升高。同时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含量增高。结果提示,INS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减低,影响体液免疫,激发其他细胞因子的产生,参与INS免疫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亚型抗体免疫毒素(IT)体外去除挤血T细胞的效率及其对髓系和淋巴系造血祖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方法:(1)间拉免疫荧光法测定脐血、外周血及富集干细胞的正常供者外周血中CD2^ 、CD3^ 、CD4^ 、CD5^ 、CD7^ 、CD8^ T亚群细胞的含量;(2)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脐血CD3^-CD5^ T亚群细胞含量;(3)噻唑蓝(MTT)比色法分别观察三组抗入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单克隆抗体(CD2^ 、CD4^ 、CD7^ )与完整蓖麻毒素(ricin)耦联制备的三组免疫毒素(CD2ricin、CD4ricin、CD7ricin)对挤血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影响;(4)用造血祖细胞培养的方法分别观察三组免疫毒素对脐血粒单系造血祖细胞(CFU-GM)和T淋系祖细胞(CFU-TL)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1)脐血中含有一定比例的CD2^ 、CD3^ 、CD4^ 、CD5^ 、CD7^ 、CD8^ T亚群细胞,同时可检测到低比例的CD^-CD5^ 早期T细胞;(2)CD2ricin在10^10-10^-8mol/L,CD4ricin在10^-8-10^-7mol/L,CD7ricin在10^-9-10^-8mol/L均能有效抑制脐血T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3)CD2ricin和CD7ricin在10^-10-10^-9mol/L,CD4ricin在10^-9-10^-7mol/L范围内对CFU-GM的增殖反应无显著影响,CD2ricin在10^-10-10^-9mol/L,CD4ricin在10^-8-10^-7mol/L浓度范围内对CFU-TL的增殖有轻度的抑制作用;CD7ricin在10^-10-10^-8mol/L范围对CFU-TL的增殖有显著范围内对CFU-TL的增殖有轻度的抑制作用;CD7ricin在10^-10-10^-8mol/L范围对CFU-TL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不能作为去除T细胞的免疫毒素;(4)三组免疫毒素对CFU-TL的抑制作用均高于对CFU-GM的抑制作用。结论:CD2ricin、CD4ricin两种免疫毒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去除不同亚型的T细胞,并且不影响其造血的恢复。但对免疫功能重建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对脐血CD14 单核细胞转化的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的影响 ,以探讨IGF 1对新生儿天然免疫的作用。方法 利用无血清 ,无激素培养系统 ,体外培养 1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脐血及 10例健康成人外周血CD14 单核细胞 ,观察IGF 1对新生儿脐血CD14 单核细胞转化的树突状细胞 (monocyte deriveddendriticcell,mDC)表型和功能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成人比较 ,IL 4 GM CSF诱导的新生儿脐血mDC中 :CD1a 细胞百分率和甘露糖受体 (MR)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 ,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II型抗原 (MHCII)和CD4 0表达明显降低 ,其吞噬功能 ,抗原提呈功能明显下降。IGF 1能显著升高脐血mDCMHCII表达 ,下调甘露糖受体及细胞的吞噬功能。结论 IGF 1体外可促进脐血CD14 单核细胞转化的树突状细胞成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出生时淋巴细胞功能低下的可能环节。方法给予成人外周血和脐血淋巴细胞共刺激(抗CD3、抗CD28单抗)和跨膜刺激(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PMA和ionomycin,IM)后,应用[^3HI-TdR掺入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反应;Western Blot法检测淋巴细胞磷脂酶Cγ1(phospholipase Cγ1,PLCγ1)的表达。结果抗CD3 抗CD28单抗共刺激后,脐血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明显增强;PMA IM跨膜刺激后,脐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改善更接近于成人。给予抗CD3 抗CD28单抗共刺激后,脐血淋巴细胞PLCγ1的表达低于成人外周血;刺激前后脐血淋巴细胞PLCγ1表达差异无显著性,而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LCγ1表达则有显著增加。结论脐血淋巴细胞活化的下游途径可以发挥更接近于成人的作用,推测其功能障碍可能主要在于淋巴细胞活化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1.
IgM的水平亦明显低于成人。表1参8(原文提要) 960742新生儿单个核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冉党…//新生儿科杂志一1995,10(4)」-172一174 为观察新生儿时期单个核细胞的功能,作者收集足月新生儿脐血及出生24小时内低出生体重儿股静脉血,观察了淋巴细胞的增殖以及单个核细胞产生7一干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新生儿时期单个核细胞的功能,作者收集足月新生儿脐血及出生24小时内低出生体重儿股静脉血,观察了淋巴细胞的增殖以及单个核细胞产生γ-干扰素和IgG、IgM的功能。结果表明,足月新生儿脐血淋巴细胞增殖高于成人,低出生体重儿与成人之间无明显的差异。新生儿γ-干扰素的产量明显低于成人,其单个核细胞在PWM刺激下产生Igh和IgM的水平亦明显低于成人。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T细胞活化受抑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轻、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T细胞功能增殖和活化功能状态及可能机制。方法:分HIE新生儿组(60例)及健康新生儿组,采用尼龙毛法分离两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T细胞;用CTLL-2细胞株活性检测测定T细胞培养上清中IL-2活性;流式细胞仪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细胞表面白细胞介素2受体α(IL-2Rα)表达,3H-TdR掺入法测定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T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结果:中、重度HIE患儿T细胞功能明显受抑,T细胞转化率及T细胞IL-2及IL-2R的表达下降(P均<0.05),其活化T细胞内cAMP含量升高,cGMP含量降低,此变化与T细胞IL-2及IL-2R的表达下降(P均<0.05),其活化T细胞内cAMP含量升高,cGMP含量降低,此变化与T细胞功能受抑密切相关。结论:新生儿HIE是T细胞功能不同程度受抑,可能与胞内环核苷酸代谢系统信号传导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克服白血病化疗中的骨髓抑制,采用含人多药耐药(MDR1)基因全长cDNA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入脐血单个核细胞,探索一种MDR1基因导入脐血造血细胞稳定、有效的方法,评价MDR1基因转染脐血细胞及其功能的表达,为体内转染MDR1基因保护骨髓免受大剂量化疗药物损伤提供条件。方法:采用含有MDR1基因表达质粒pHaMDR1/A的包装细胞PA317传代培养产病毒法,通过浓缩病毒上清液将MDR1基因导入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免疫组化法、流式细胞学等方法从基因、蛋白质、功能及细胞生物学特性等不同水平检测MDR1基因在脐血单个核细胞的表达、转染率及其与转染时间的关系和功能的表达;转染行为是否影响脐血细胞生物学特性。结果:(1)建立了一种安全可行、稳定高效的MDR1基因体外转染脐血造血细胞的体系和方法;(2)PCR方法证实外源性MDR1基因可有效性地体外整合到脐血单个核细胞中;(3)免疫组化法测得2日、4日、6日转染率分别为18.0%、29.8%、34.7%;(4)柔红霉素排出试验证实导入的MDR1基因表达产物P-gp有正常的生物学功能;(5)转染后的脐血细胞周期生物学特异性无异常。结论:MDR1基因体外转染脐血造血细胞是安全可行的,且在体外有稳定、有效的表达。这一方法为进一步在化疗骨髓保护的体内实验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脐血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脐血有胎儿脐血和新生儿脐血,后者是指胎儿娩出断脐后,残留在脐带和胎盘绒毛血管内的血液。脐血具有以下特点:脐血来源广泛,采集方便,不会给供者造成任何损伤;脐血中的造血干细胞(HSCs)较成人骨髓中的干/祖细胞更原始,有更强的增殖分化能力:脐血中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不够成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探讨脐血中造血调节因子含量,来源及其与造血细胞间间的关系。方法:双抗夹心酶联免疫肿附(ELISA)法和细胞因子依赖细胞株增殖反应MTT法测定脐血和脐血细胞培养上清中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了(G-CSF)、颗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观察脐血造血调节因子与脐血(CFU-GM、MNC、WBC相关关系。结果:正向造血调节因子G-C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大鼠肾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血清IL-6、TNF-α的表达,探讨NF-κB与多柔比星肾病大鼠肾小球细胞炎性反应的关系及反义核酸的干预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30只分为5组,A组(假手术组),B组(硬化组),C组(正义核酸组),D组(无义核酸组),E组(反义核酸组),每组6只。采用右肾切除加尾静脉注射多柔比星法作肾小球硬化动物模型。第8周各组大鼠予不同药物干预,给药3 d及7 d,分别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HE染色观察其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利用图像分析系统计算肾小球硬化指数(GI),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肾组织NF-κB p65,血清IL-6、TNF-α的表达。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不同的时间点,E组尿蛋白、GI、NF-κB p65、IL-6、TNF-α的表达与B组比较均显著降低,在7 d时间点,反义核酸的干预效应较3 d时间点强。结论NF-κB与肾小球硬化、细胞炎性反应存在密切关系。NF-κB反义核酸通过肾动脉给药可直接抑制肾组织NF-κB的翻译、表达,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的炎性反应,从而延缓肾小球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为比较新生儿脐带血和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对抗CD3单克隆抗体、PMA(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和IM(Ionomycin)刺激的增殖反应,了解新生儿出生时淋巴细胞功能障碍是否与信号传导缺陷有关。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脐带血和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的比率;H^3-TdR掺入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结果显示应用抗CD3单克隆抗体或PMA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4(IL-4)基因修饰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和K562生长及其诱导的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将IL-4基因导入上述细胞株,以野生型和载体修饰的相应细胞为对照,检测了IL-4基因修饰HL-60和K562细胞(每株细胞检测12孔)的增殖、死亡特性及其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T淋巴细胞产生IL-2、IL-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普通和重症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补体、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探讨免疫功能检测在支气管肺炎中可能的作用。方法: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普通和重症支气管肺炎患儿各20例,同时选取健康儿童2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和六色流式细胞仪分析法检测各组儿童血清IgA、IgG、IgM、补体C3、C4及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6+CD56+及CD19+指标变化。结果:普通及重症肺炎组IgA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重症肺炎组CD4+、CD3+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的紊乱,在重症组更为明显,免疫水平的变化与肺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支气管肺炎患儿免疫功能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