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在的学校考试重在记忆性质的“知识”这一低浅层次,而忽视了它的文化精神层面,即学生通过考试体验和提升自身价值的人文需求。人文关怀是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学校考试缺乏人文关怀的原因主要是考试目标只注重认知领域,教师在教学中忽视情感教育等,因此考试应从考试环境、教师监考、试卷编制和考试评价四个方面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教师职业倦怠的管理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表现在教师职业生活中的系列消极心理和行为中的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尽管早已有之,且难以完全避免和消除。但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社会及其对教育的期待以及对教师素质要求的提高,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更为普遍和严重。有学者甚至称这种现象为“教育中的危机”。为解决此问题,必须在调查分析基础上从管理心理学视角深入分析生发于中国社会、文化和教育背景下的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组织管理根源及其干预路径与策略。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人性假设偏差和教师评价中的理性主义泛滥与人文关怀缺失,是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组织管理根源;实施以权变理论为指导的管理并彰显学校教师评价的人文关怀,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管理心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有入说:“管理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在实践中,有的校长喜欢用制度管理学校,有的校长凭借个人的人格魅力管理学校,有的校长则用人文关怀去管理学校,也有的校长认为,最好的管理是制度与人文的有机结合,我想,最适合我的管理应该是“用文化管理学校”。它是一种微观文化,是一种管理精神、管理氛围,是领导者在管理活动中人文精神的积累。[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班集体“精神家园”建设,以创建优秀班集体为载体,强调“精神关怀”,通过丰富学生精神文化,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班级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班级文化直接影响着班级群体成员的活动方式、精神面貌与道德素养,是构建班集体“精神家园”的重要条件和核心元素。  相似文献   

5.
人文关怀简言之即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谐班级建设要注重人文关怀。班级管理中的人文关怀具体表现为尊重民主参与的平等权利、尊重个性、关注"弱势"、关注发展等。通过人文关怀促进班级人际关系的和谐和打造和谐的班级人文环境,促进班级组织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是学校管理的价值取向。在学校管理中,制度建设是一个最基本的要素。促进人的发展是学校制度管理的终极目标。教师管理制建设应强调对教师的关注,更多地注入人文关怀,确立正确导向,鼓励积极的竞争,形成自我管理,彰显人文关怀,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科研与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为全体教职员工所认同的作风、传统、观念、价值追求、行为准则、交往方式及生活习惯的综合,是学校的人文气象和风气、风貌。学校文化可以为学校提供持续、不竭的发展动力,提供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和卓越不凡的精神。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笔者以为,学校文化建设应该坚持以下理念。一、学样应该有个性独特的文化没有个性的学校文化就没有生命力,就称不上“学校文化”。就普遍情况来看,现实的学校文化是缺乏个性的,以校训为例,即不难看出极为普遍的雷同现象。就校…  相似文献   

8.
文化管理超越情感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人才管理,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管理。学校的管理研究,是一种基于“制度创新”的管理文化研究,是一种基于“新的理念”的学校文化研究。营造学校文化气氛,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对于这个近乎空洞的“意识范畴”的管理探索,在当代却历经了管理者无畏的追求,渗透着管理者的目标指向。关注学校文化,是让学校跳出狭隘的管理理念,用科学态度与人文思想审视学校管理与学校经营,审视学校物质建设与精神营造的需要。是对非人格化管理中忽视以人为中心,强调以财、物、事、绩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的扬弃。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办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这种精神和文化是学校的立足之本、创新之源,是学校办学经验的积淀、办学优势的弘扬和办学个性的彰显。我校德育工作本着"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原则,遵循"对己讲仪表、对人有礼貌、学习讲勤奋、学业有起色、在家讲孝顺、在校讲文明"的学生管理目标开展工作。一、强化德育管理的总体思路学校贯穿"一种思想",即面向全体学生,发展个性。实行人文关怀,倡导"爱的教育",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增  相似文献   

10.
人际关系理论认为,“生产效率的高低、组织目标的实现与否主要取决于组织成员的士气和态度,而高昂的士气和良好的工作态度是通过关心人和尊重人来实现的。”人是管理的中心,突出人本思想,提倡人文关怀.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强烈呼声。因此,在学校的教师管理工作中,校长应做到眼中有人,  相似文献   

11.
目前,学术界对大学“人文关怀”在理解上存在三个误区,即将人文关怀理解为关心学生生活、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和设置人文课程。这些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应该从广义上理解人文关怀,它涉及到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人的文化、人的心理等各个层面。大学的人文关怀应该具有五种指向,即自由探索精神以及对失败和错误宽容精神、复归人性、回归生活、彰显个性和走向幸福。  相似文献   

12.
班级作为一个“物质存在”,它的外延就是教室和课堂,是学校的共性存在,但班级作为一个精神性的“文化存在”,它又有自己的独立个性与精神气质。是学校中的“个人”,这种自立的班级文化精神是建设学校文化的根基。班级是否能成为一个自立的文化主体,班级能否保持自己独立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内容,将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个性的生成,影响着教育文化的真正解放与独立。因而,探讨班级文化如何走向自立是教育文化建设的基础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人文?人文即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它亦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要关心人、集体、国家、民族、社会、自然界,是人的精神世界的需要,是人要成为人的精神需要。人文要解决的问题是“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做”是求善。人文就是为了人能成为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一个真正的人的精神标准与内涵。一切偏离人文的都是错误的,一切反人文的都是邪恶的。人文精神是维系着人类社会的牢固纽带,一切逆之者必然招致身败名裂的下场。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在实施“以学习成功”为目标的教育中,对初中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历史和时…  相似文献   

14.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涵,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视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及心理疏导存在缺失现象,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通过加强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网络文化建设,营造既富有个性又具有人文亲和力的校园文化环境,以此滋养师生的精神需求,促进师生的身心发展,规范师生的行为,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5.
戴芳 《江西教育》2009,(3):20-20
深厚的文化积淀无论对于哪一所学校,都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而我,就正好守着这么一笔财富。“儒行励志,崇文尚德”这一校训,传达给双峰人的是无比丰厚的人文气息。传承和发扬双峰一百多年孕育的这种“儒励”精神,也是历代双峰人共同的责任。于是,我把学校文化建设当作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做,努力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让每座楼宇都洋溢着人性化的关怀,让每块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个角落都充满书卷气。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人文?人文即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它亦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要关心人、集体、国家、民族、社会、自然界,是人的精神世界的需要,是人要成为人的精神需要。人文要鳃决的问题是“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做”是求善.人文就是为了人能成为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一个真正的人的精神标准与内涵:一切偏离人文的都是错误的,一切反人文的都是邪恶的。人文精神是维系着人类社会的牢固纽带,  相似文献   

17.
对图书馆建筑与人文关怀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什么是人文关怀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人文”一词里都包含着两方面的意思:一种是关于理想的“人”、理想“人性”的观念,一种是为了培养这种理想的人(性)所设置的学科和课程。在西方,人文主要强调的是一种自由的思想理念。而在中国,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从一般的意义上讲,“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引自《辞海》)。  相似文献   

18.
办学三年即显综合效益。成都师范银都小学携区位优势、体制优势、经济优势和智力资源优势,以先进学校文化理念,“高标准、高起点”定位学校个性特色,探索建设先进的学校文化,试图以此引领学校走上一条健康、快速的发展之路。解读这一现象,探究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和路径,正是本文的意旨。一、把握“特色”与“个性”,规划实施学校文化。按教育管理学观点,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个性的高度概括,它从全体师生的无数活动中提炼出代表性的要素……从精神上代表着学校”。它是全体员工工作和生活的一种物质环境与精神氛围,每个人都有意无意地参与它…  相似文献   

19.
所谓人文,就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它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关心人、集体、国家、民族、社会、自然界,是人的精神世界的需要,是人要成为人的精神需要。人文要解决的问题是求善,“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去做”?人文就是为了人能成为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人文精神是维系人类社会的牢固纽带。人文教育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等等。  相似文献   

20.
学校制度化管理因重权力重章法而束缚了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性化管理传承了我国传统管理文化的优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人的个性,注重人文关怀,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持续发展。本文还从管理者、教师、学生三个层面上阐述了学校管理的人本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