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小麦粉的加工过程中,在机械力的作用下,使小麦中的淀粉颗粒受到结构和形状上的改变从而形成淀粉的破损,就称之为破损淀粉。破损淀粉的含量对面粉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要制作出理想的面制食品,面粉中破损淀粉的含量须在一定的范围内,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面制品的品质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由于破  相似文献   

2.
采用SDmatic破损淀粉仪法和GB/T 9826—2008《粮油检验小麦粉破损淀粉测定α-淀粉酶法》对小麦粉中的破损淀粉值进行了测定,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SDmatic法测定破损淀粉数据可靠性高,R2为0.937,且具有耗时短、人为误差小、试剂消耗少等优点。分析了小麦粉加工过程中,破损淀粉的影响因素,其中小麦品种为主要影响因素,角质粒小麦破损淀粉值高,粉质粒小麦破损淀粉值低;同一原料研磨,研磨产生的颗粒越细,破损淀粉值越高;灰分较低的前路心粉比中路粉破损淀粉值高,但又比灰分高、麸星重的后路基粉低。  相似文献   

3.
<正>小麦粉的两大主要成分蛋白和淀粉是影响面条品质的主要因素,此外,影响因素还有小麦粉的粗细度等。一直以来,淀粉对面条品质的影响主要关注点在淀粉的糊化特性上,但不同粗细度的小麦粉制作的面条在口感和色泽上均有很大的差别。不同粒度的小麦粉的主要区别在于损伤淀粉含量差异。1损伤淀粉的来源在小麦制粉的研磨过程中,由于磨粉机磨辊剪切和挤压等机械力的作用,使小麦粉中的淀粉内部结构和外表形状受到损伤,出现裂纹和碎片,受到  相似文献   

4.
1破损淀粉的性质及其优缺点小麦在加工成面粉的过程中,由于磨粉机磨辊的剪切、挤压等机械力的作用,不可避免的会使面粉中的淀粉内部结构和外表形状受到伤害,出现裂纹和碎片,受到伤害的淀粉粒称为破损淀粉。  相似文献   

5.
不同品种小麦粉黏度特性及破损淀粉含量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不同专用小麦以及直链淀粉含量极低的糯小麦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品种之间小麦粉黏度特性和破损淀粉含量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专用小麦之间,RVA图谱存在明显差异,糯小麦RVA图谱形状显著不同于非糯小麦。各专用品种小麦粉RVA谱线特征值中,小麦粉峰值黏度、稀懈值大小表现为弱筋小麦>中筋小麦>强筋小麦>糯小麦。破损淀粉含量在不同专用小麦品种之间大小顺序表现为: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弱筋小麦>糯小麦。相关分析表明,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反弹值以及峰值时间均与直链淀粉含量、直/支比例以及破损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正>1破损淀粉的性质及其优缺点小麦在加工成面粉的过程中,由于磨粉机磨辊的剪切、挤压等机械力的作用,不可避免的会使面粉中的淀粉内部结构和外表形状受到伤害,出现裂纹和碎片,受到伤害的淀粉粒称为破损淀粉。1)破损淀粉的性质:1破损淀粉的吸水率比未破损淀粉的吸水率高2.5倍左右;2破损淀粉对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敏感性比较高。2)破损淀粉的优点:面包、馒头等发酵食品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要吸  相似文献   

7.
调质是小麦研磨前不可缺少的工序之一,可有效改善制粉效果和小麦粉品质。本文通过改变调质水分(14.5%、15.5%、16.5%)、调质温度(25、35、45 ℃)及调质方式(真空调质、常规调质),探究调质对小麦粉粒度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调质水分增加,小麦粉颗粒度先变细后变粗,出粉率、灰分、总蛋白、麦谷蛋白和破损淀粉呈降低趋势,L*与醇溶蛋白增大,总淀粉先降低后升高。提高调质温度后小麦粉颗粒度、总淀粉与支链淀粉逐渐增大,总蛋白、麦谷蛋白和破损淀粉逐渐减小。与常规调质相比,真空调质后小麦粉整体粒径较大,醇溶蛋白和破损淀粉含量较低,麦谷蛋白和支链淀粉含量较高。不同调质条件对小麦制粉品质有显著差异,在调质水分为15.5%、调质温度25 ℃时,小麦粉最细、出粉率较高、灰分较低,小麦制粉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8.
系统粉粒度与破损淀粉含量之间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破损淀粉率和粒度分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研磨次数和强度的增加,系统小麦粉的破损淀粉含量增加。小麦粉的粒度分布主要与物料的筛理特性和粉路有关。小麦系统粉的破损淀粉率与粒度的相关性分别是rD10=0.139,rD50=0.164,rD90=0.052,rDav=0.100,说明破损淀粉率与粒度分布相关性很弱。  相似文献   

9.
针对馒头对小麦粉品质的要求,根据市场用户普遍反映的信息,通过对小麦使用情况、制粉工艺、淀粉损伤、改良剂、馒头制作方法的分析研究,结论为:馒头对小麦粉品质的要求较高,要选中筋偏弱筋的小麦,工艺取粉点要剔除皮磨粉及后路粉,破损淀粉对馒头的组织结构、体积和外观有显著的影响,正确使用添加剂对馒头的品质有改良作用,馒头操作环境和手法对其结构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小麦粉为原料,采用3100瑞典波通锤式实验粉碎磨、ZF51强力撞击松粉机、超细粉碎磨3种机械处理方式,通过改变磨粉的次数、时间、频率等因素,获得不同损伤淀粉含量的小麦粉,研究不同机械处理方式对损伤淀粉含量的影响,并使用快速黏度仪、降落数值仪测定小麦粉的糊化特性。实验表明,不同机械处理方式对小麦粉中损伤淀粉含量影响较大,对小麦粉的糊化特性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VA)及损伤淀粉检测试剂盒的方法对新磨制以及储存30 d的两种小麦的7种粉样进行测定分析,研究在小麦粉熟化过程中淀粉的糊化特性及损伤淀粉含量的变化,以及面条制作品质变化,并探索小麦粉熟化过程中淀粉的糊化特性及损伤淀粉含量的变化与面条的质构和食用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新磨制的小麦粉峰值黏度、最终黏度、最低黏度均比储存30 d的小麦粉高,而损伤淀粉含量则低于30 d的小麦粉,采用RVA所测得小麦粉的淀粉特性与面条的黏附性呈显著性负相关,与面条的弹性、黏结性及回复性呈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正>淀粉是小麦粉中主要组分,其在结构和组成上的变化会引起小麦淀粉功能特性的改变,进而影响小麦粉面条特性。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小麦淀粉在结构、组成、改性上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小麦面粉中淀粉在结构和组成上变化对面条品质的影响,为面条  相似文献   

13.
淀粉是小麦粉中主要组分,其在结构和组成上的变化会引起小麦淀粉功能特性的改变,进而影响小麦粉面条特性。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小麦淀粉在结构、组成、改性上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小麦面粉中淀粉在结构和组成上变化对面条品质的影响,为面条专用粉加工和小麦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采用粉筛与气流分级结合的方式对小麦粉进行分级,得到9XX/13XX、13XX/15XX、F1、F2、F3共5种粒度区间小麦粉,分别制取小麦淀粉,研究小麦粉粒度对淀粉理化指标、糊化特性、凝胶特性、热特性及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小麦粉粒度减小,淀粉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直链/总淀粉、降落数值及沉降体积下降,破损淀粉含量、淀粉糊透光率增加;淀粉凝胶咀嚼性与硬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趋势,黏附性在F1粒度区间最小,内聚性下降,回复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弹性则无显著性变化;13XX/15XX、F1、F2粒度区间的淀粉凝胶冻融稳定性好;各粒度区间小麦粉的淀粉糊化温度和糊化焓显著上升、黏度下降,淀粉结晶度增加、短程有序程度增加,F3粒度区间的淀粉糊化焓、结晶度最大,不易糊化。小麦粉粒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对小麦淀粉性质造成不良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小麦制粉行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糯小麦粉糊化回生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糯小麦及作为对比样品的普通小麦郑9023进行原粮、淀粉微观结构的观察;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糯小麦粉、糯小麦淀粉及对照样进行了糊化、回生的检测。试验结果表明:糯小麦粉、淀粉的微观结构是影响糊化热力学参数的原因之一;糯小麦粉、淀粉的糊化顶点温度Tp值、热焓△H值、糊化温度分别大于对照样;回生测定中,糯小麦粉、淀粉回生均比对照样显著缓慢,表明糯小麦粉可以在面制品中应用,以抑制其回生。  相似文献   

16.
糯小麦粉糊化回生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糯小麦及作为对比样品的普通小麦郑9023进行原粮、淀粉微观结构的观察;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糯小麦粉、糯小麦淀粉及对照样进行了糊化、回生的检测。试验结果表明:糯小麦粉、淀粉的微观结构是影响糊化热力学参数的原因之一;糯小麦粉、淀粉的糊化顶点温度Tp值、热焓值△H值、糊化温度分别大于对照样;回生测定中,糯小麦粉、淀粉回生均比对照样显著缓慢,表明糯小麦粉可以在面制品中应用,以抑制其回生。  相似文献   

17.
将小麦粉筛分为不同粒度区间的小麦粉样品,研究不同粒度小麦粉中淀粉特征。分析不同粒度区间小麦粉的淀粉含量、破损淀粉、糊化特性以及A、B淀粉含量,并分析不同粒度区间小麦粉中淀粉的白度、凝胶特性以及糊化特性等。结果显示,不同粒度小麦粉中(140~160)目和(180~200)目区间内的小麦粉中淀粉含量较少,A淀粉含量随小麦粉粒度的减小而增大,B淀粉含量随小麦粉粒度的减小而减少,破损淀粉含量随小麦粉粒度的减小而增大。各粒度区间淀粉的白度随着粒度减小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在(160~180)目达最大值;各粒度区间淀粉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膨胀势和持水力无显著差异,(140~160)目区间内淀粉的溶解性最强,达47.92%;(140~160)目区间内小麦粉的降落数值显著高于其他区间。随着淀粉粒度的减小,淀粉凝胶的硬度、黏性、咀嚼性和回复性均有所提升,其中200目以上区间中淀粉的硬度、黏性、咀嚼性和回复性均和其他区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区间淀粉糊的沉降体积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140~160)目区间内的淀粉沉降体积最大。随着小麦粉颗粒度的减小,小麦粉中淀粉的特性表现更好,但当小麦粉的粒度过细时,较高的破损淀粉含量又会对淀粉特性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微波辐射对小麦种子微观结构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小麦种子微波辐射前后胚乳微观结构,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小麦胚细胞结构变化,并测定小麦磨粉后破损淀粉的含量。结果表明,小麦种胚细胞对微波辐射敏感,700W辐射30s就会破坏种胚细胞的功能代谢,改变原有的细胞结构。而700W,40~50 s的微波辐射也会使胚乳淀粉粒发生形变甚至破裂,热损伤导致破损淀粉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9.
1 前言小麦在研磨制粉过程中,其主要成分—淀粉受到机械作用而遭致部分损伤。这种破损淀粉粒和完整的淀粉粒之性质有着明显的不同。一般完整淀粉粒在加水制面团时只能吸收(本身重量)0.4~0.5倍的水,而一旦破损之后其吸水率将增加达到2~10倍,极易受到面粉中原有的糖化酶作用而分解成麦芽糖及糊精。这些特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生产过程,把握重要环节,对制粉过程关键因素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小麦粉加工过程中导致淀粉损伤的主要原因,进而通过优化制粉系统配置和确定相适宜的操作方法降低面粉中破损淀粉的含量,改善馒头粉的操作特性及制品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