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双侧"足三里"穴对脾气虚模型大鼠肌肉组织COX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脾气虚组、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劳倦过度和不规则饮食复合法建立脾气虚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足三里组给予电针双侧"足三里"穴治疗,非经非穴组予以电针双侧非经非穴点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in,共治疗7 d。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心肌、胃肌和骨骼肌组织COX4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胃肌和骨骼肌组织COX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脾气虚组和非经非穴组大鼠心肌、胃肌和骨骼肌组织COX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足三里组大鼠心肌、胃肌和骨骼肌组织COX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有所升高(P0.05),非经非穴组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以上调脾气虚大鼠心肌、胃肌和骨骼肌组织COX4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参与线粒体能量代谢而发挥健脾益气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双侧"足三里"穴对脾气虚模型大鼠肌肉组织内核呼吸因子1(NRF1)和2(NRF2)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脾气虚组、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劳倦过度和不规则饮食复合法建立脾气虚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对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大鼠分别电针"足三里"穴、非经非穴点干预处理7 d。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B)检测大鼠胃及骨骼肌组织内NRF1及NRF2蛋白含量变化,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胃及骨骼肌组织NRF1及NRF2 mRNA表达水平。结果:脾气虚组和非经非穴组大鼠胃及骨骼肌组织内NRF1及NRF2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足三里组大鼠胃及骨骼肌组织内NRF1及NRF2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相比于脾气虚组有所升高(P0.01),非经非穴组未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以调节脾气虚大鼠肌肉组织内NRF1及NRF2基因及蛋白的异常表达,参与线粒体能量代谢的调控作用进而改善脾气虚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双侧"足三里"穴对脾气虚模型大鼠骨骼肌组织PGC-1α/SIRT3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脾气虚组、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劳倦过度和不规则饮食复合法建立脾气虚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足三里组给予电针双侧"足三里"穴治疗,非经非穴组予以电针双侧非经非穴点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in,共治疗7 d。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采用大小鼠抓力测定仪测量大鼠前肢抓力;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骨骼肌PGC-1α、ERRα、SIRT3及SOD2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骨骼肌PGC-1α、ERRα、SIRT3及SOD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脾气虚组和非经非穴组大鼠形体消瘦,体质量下降,进食量减少,皮毛枯槁脱落,懒动,大便稀溏;抓力显著下降(P 0. 05);骨骼肌组织中PGC-1α、ERRα、SIRT3及SOD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 0. 05)。与脾气虚组相比,足三里组大鼠活动性增加,进食量增加,体质量略增加,被毛掉落减少,便溏情况有所好转;大鼠抓力明显增大(P 0. 05);骨骼肌组织中PGC-1α、ERRα、SIRT3及SOD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 0. 05),非经非穴组未见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以调节脾气虚大鼠骨骼肌内PGC-1α/SIRT3信号通路的异常表达,参与线粒体生物合成及抗氧化的调控作用进而发挥健脾益气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脾气虚模型大鼠骨骼肌组织超微结构及线粒体动力学的影响,探讨电针"足三里"调控线粒体动力学治疗脾气虚证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足三里组和非经非穴组,每组6只。采用劳倦过度及饮食不节的复合因素复制大鼠脾气虚证候模型。足三里组电针双侧"足三里"穴,非经非穴组电针双侧非经非穴点,每日1次,每次20min,连续7d。采用比色法检测大鼠骨骼肌组织三磷酸腺苷(ATP)含量;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骨骼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骨骼肌组织视神经萎缩因子1(Opa1)和动力相关蛋白1(Drp1)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骼肌组织ATP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足三里组ATP含量明显上升(P0.05),而非经非穴组与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经非穴组比较,足三里组ATP含量较高(P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骨骼肌肌纤维排列凌乱无序,大量肌纤维断裂、破损,线粒体肿胀变圆,大量线粒体空泡化;与模型组比较,足三里组大鼠骨骼肌肌纤维排列恢复有序状态,仅有少数存在扭曲、断裂,线粒体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融合形态的线粒体增多;而非经非穴组大鼠骨骼肌肌纤维排列亦凌乱无序,线粒体肿胀、空泡化现象较多。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骼肌组织Opa1、Drp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足三里组Opa1、Dr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非经非穴组Drp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通过纠正脾气虚模型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分裂融合的失衡状态,从而改善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破坏,提高能量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脾气虚大鼠空肠组织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elin)/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足三里"穴改善脾气虚大鼠能量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脾气虚组、电针组和非经非穴组,每组10只。采用劳倦过度及饮食不节的复合因素复制大鼠脾气虚证候模型。电针组电针双侧"足三里"穴,非经非穴组电针双侧非经非穴点(髂嵴连线上方15mm,后正中线左右旁开20mm处),每日1次,每次20min,共治疗6d。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空肠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空肠组织中Ghrelin、三磷酸腺苷(ATP)、cAMP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空肠组织PKA蛋白表达。结果:脾气虚组大鼠肠绒毛肿胀、缩短、增粗,顶端部分破损或断裂,经电针穴位治疗后其结构基本恢复正常。脾气虚组大鼠空肠组织中的Ghrelin、ATP、cAMP含量及PKA蛋白表达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5),而电针组显著高于脾气虚组(P0.05),其中cAMP含量及PKA蛋白表达电针组显著高于非经非穴组(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通过改善脾气虚大鼠空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增加脾气虚大鼠空肠组织中Ghrelin、ATP、cAMP含量,上调PKA表达,从而增强大鼠能量代谢,发挥其补益脾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双侧"足三里"穴对脾气虚模型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组织内的钠依赖葡萄糖转运体(SGLT1),葡萄糖运载蛋白2(GLUT2)的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脾气虚组、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每组10只。所有大鼠均在SPF级动物实验中心饲养。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劳倦过度和不规则饮食复合法建立脾气虚证的大鼠模型。造模成功之后,对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大鼠分别进行电针"足三里"穴、非经非穴点干预处理7天。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各组大鼠小肠黏膜组织形态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的SGLT1和GLUT2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B)检测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组织内的SGLT1和GLUT2的蛋白含量变化。结果:脾气虚组大鼠小肠黏膜组织部分损伤,足三里组的小肠黏膜组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脾气虚组和非经非穴组大鼠小肠黏膜组织内的SGLT1和GLUT2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 0. 05);足三里组大鼠小肠黏膜组织内的SGLT1和GLUT2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相比于脾气虚组有所升高(P 0. 05),非经非穴组未见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以调节脾气虚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组织内的SGLT1和GLUT2基因及蛋白的异常表达,参与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作用进而改善脾气虚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脾气虚模型大鼠心肌PGC-1α/NRFs/TFAM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非经非穴组。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劳倦过度和不规则饮食复合法建立脾气虚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针刺组给予电针双侧"足三里"穴治疗,非经非穴组予以电针双侧非经非穴点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in,共治疗7 d。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PGC-1α、NRF1、NRF2、TFAM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PGC-1α及NRF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和非经非穴组大鼠心肌组织PGC-1α、NRF1、NRF2、TFAM的mRNA表达以及PGC-1α和NRF1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心肌组织PGC-1α、NRF1、NRF2、TFAM的mRNA表达以及PGC-1α和NRF1的蛋白表达水平有所升高(P0.05),非经非穴组未见显著性差异(P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以上调脾气虚大鼠心肌组织PGC-1α、NRF1、NRF2、TFAM基因以及PGC-1α和NRF1蛋白的表达水平,可以通过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提高线粒体呼吸功能,进而调控能量代谢而发挥健脾益气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双侧"足三里"穴对脾气虚模型大鼠下丘脑及小肠组织胆囊收缩素(CCK)及其受体(CCK-AR)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0只SD大鼠分为4组,即正常组、脾气虚组、足三里组和非经非穴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力竭游泳和不规则饮食复合法建立脾气虚证大鼠模型。依据造模评定标准造模成功后,足三里组给予电针大鼠双侧"足三里"穴干预处理,采用疏密波,1次/天,20 min/次,连续6天;治疗结束后,10%水合氯醛腹腔麻醉,取下丘脑及小肠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小肠组织CCK含量变化,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小肠及下丘脑组织CCK及CCK-AR mRNA表达水平。结果:脾气虚组和非经非穴组下丘脑及小肠组织中CCK、CCKAR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足三里组下丘脑及小肠组织中CCK及CCK-AR mRNA表达水平相比于脾气虚组降低(P0.05),非经非穴组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可以调节脾气虚大鼠小肠及下丘脑组织CCK及CCK-AR的异常分泌,发挥其外周和中枢效应对脾气虚证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穴对脾气虚模型大鼠小肠黏膜组织内的小肽转运体(PepT1)的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脾气虚组、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每组10只。大鼠均统一饲养于SPF级动物实验中心。正常组给予正常饮食,其余3组均采用不规则饮食和劳倦过度复合法建立脾气虚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之后,对足三里组进行电针"足三里"穴、非经非穴组大鼠电针非经非穴点干预处理7 d。观察各组大鼠免疫器官胸腺指数及脾脏指数的变化;观测各组大鼠小肠推进率;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小肠黏膜组织形态的变化;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小肠黏膜组织内的PepT1的蛋白含量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小肠黏膜组织的PepT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脾虚组大鼠的胸腺和脾脏质量以及小肠推进率都明显低于正常组,足三里组相比于脾虚组有所升高;HE染色结果示:与正常组相比,脾气虚组大鼠小肠黏膜组织有萎缩、糜烂等改变,足三里组的组织形态较脾气虚组大鼠相比有所恢复;WB及PCR结果示:与正常组相比,脾气虚组大鼠小肠黏膜组织内的PepT1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与脾气虚组相比,足三里组大鼠小肠黏膜组织内的PepT1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有所升高(P0.05),非经非穴组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以调控脾气虚大鼠小肠黏膜组织内的PepT1蛋白及基因的异常表达,参与小肠对蛋白质的吸收作用,进而改善脾气虚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双侧"足三里"穴对实验性脾气虚大鼠小肠及下丘脑组织胃促生长素(Ghrelin)和血管活性肠肽(VIP)表达的影响,探讨对脾气虚证大鼠的治疗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其中正常对照组10只,气虚模型组10只,针刺治疗组10只,非经非穴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游泳力竭和饮食不节的复合因素建立脾气虚证模型。电针双侧"足三里"穴治疗6 d后,用10%水合氯醛腹腔麻醉(3 mL/kg体质量)。开腹,取小肠、下丘脑组织,液氮浸泡后冻存于-80℃冰箱待用;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小肠组织Ghrelin和VIP蛋白含量变化,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小肠及下丘脑组织Ghrelin、VIP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气虚模型组、非经非穴组大鼠下丘脑和小肠组织中Ghrelin及其受体mRNA、VIP及其受体mRNA、Ghrelin和VIP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气虚模型组相比,针刺治疗组下丘脑和小肠组织Ghrelin及其受体mRNA、VIP及其受体mRNA、Ghrelin和VIP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非经非穴组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穴通过调节脾气虚大鼠脑肠肽Ghrelin及VIP的表达水平,从能量代谢角度发挥对脾气虚大鼠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爱萍  徐小薇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23):1765-1769
 目的介绍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OATP1B1)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外有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OATP1B1存在遗传多态性,且不同等位基因所表达的OATP1B1的转运能力具有显著性差异,进而会对多种药物的药动学及药效学产生影响;OATP1B1还与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有关。结论基于OATP1B1对药物体内过程的重要作用,关注OATP1B1遗传多态性对药动学、药效学的影响,及其与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的关系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八棱丝瓜蛋白1的体外抗HIV-1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八棱丝瓜蛋白1的抗HIV-1活性。方法:通过实验株HIV-1ⅢB诱导合胞体形成抑制实验、HIV-1ⅢB和临床分离株HIV-1KM018急性感染细胞以及HIV-1ⅢB慢性感染细胞的p24抗原表达抑制实验检测八棱丝瓜蛋白1的抗HIV-1活性。结果:八棱丝瓜蛋白1抑制HIV-1ⅢB诱导C8166细胞形成合胞体的EC50为0.025μmol·L^-1,治疗指数为76。八棱丝瓜蛋白1抑制HIV-1ⅢB感染C8166和HIV-1KM018感染PBMC的p24抗原表达的EC50分别为0.033和0.207μmol·L^-1。八棱丝瓜蛋白1不抑制HIV-1ⅢB在慢性感染H9细胞中的复制。结论:首次发现八棱丝瓜蛋白1是一种具有抗HIV-1活性的核糖体失活蛋白。  相似文献   

13.
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分期辨证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证候学特点,阐述其病因病机,总结出符合临床实际的分期辨证模式。方法以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标准,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308例,分别按照表证期、里证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的各自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各期相关证素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表证期相对高频的症状、体征有:发热90.25%,疲乏69.16%,咳嗽49.35%,恶寒43.83%,咽痒咽痛43.83%,头晕头痛33.12%,白痰32.14%,流涕29.87%等,咽充血72.08%,扁桃体肿大83.77%。(2)里证期的相对高频的症状、体征有:发热、咳嗽、小便黄、口渴等为100%,心烦、咽痛等为85.71%,纳差、脘痞、疲乏、扁桃体肿大等为71.43%。(3)恢复期相对高频的症状、体征有:疲乏30.52%,纳差、脘痞17.82%,小便黄17.53%,咳嗽10.39%,咽充血15.26%。(4)主要证素特点是,表证期以风热(100%)、气虚(69.16%)和痰湿(46.75%)为主,里证期以郁火(100%)、气虚(71.43%)和痰湿(71.43%)为主,恢复期以正气受损(气虚、阴虚、阳虚)、余邪未净为病机特点。结论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表证期以风热袭表、阳气郁滞为特点,里证期类似于"风温病"的"热郁胸膈证"和"邪热壅肺证"的组合,恢复期以正气受损(气虚、阴虚、阳虚)、余邪未净为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14.
ZTC 1+1用于养阴清肺糖浆水提液的絮凝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姣  孙泽沾  康勇 《中草药》2011,42(3):478-483
目的优化养阴清肺糖浆的生产工艺,更好地保留有效成分,提高药液的澄清度。方法采用天然高分子絮凝剂ZTC 1+1对养阴清肺糖浆原药水提液进行絮凝处理,以有效成分甘草酸保留率和药液浊度为衡量指标,考察絮凝剂用量、絮凝温度、搅拌速度、搅拌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将絮凝后的药液离心处理,以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最佳絮凝提纯工艺条件为药液温度30℃,ZTC 1+1用量0.6 g/L,快搅速度450 r/min,快搅时间2 min,慢搅速度50 r/min,慢搅时间10 min,絮凝后的药液再在转速3 000 r/min下离心20 min,此时甘草酸保留率为84%,药液浊度只有1.3 NTU。结论 ZTC 1+1用于养阴清肺糖浆原药水提液的絮凝提纯效果明显优于醇沉法,絮凝法可以替代醇沉法用于养阴清肺糖浆水提液的提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的应对措施。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57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分别从医院、病区、患者3个角度给予制定岗位责任制、成立发热门诊、成立隔离病区、合理公布病区、医务人员自身防护、病区消毒处理、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等应对措施。结果:57例患者经治疗全部痊愈,痊愈率达100.00%。住院天数最短为5天,最长为11天,平均6.8天;病毒转阴天数最短为3天,最长7天,平均5.3天。结论:从医院、病区、患者3个角度给予甲型H1N1流感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三七凝胶对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黏连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椎板切除术模型,将72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黏连平组、凝胶组和三七凝胶组,各18只,分别在术后第7、14、21天采用免疫组化进行动态观察,分析愈合过程中TIMP-1和M...  相似文献   

17.
张秋红  闫滨  江涛 《中成药》2006,28(5):655-658
目的:建立测定心脑治胶囊(三七,水蛭,土鳖虫)中3种皂苷类成分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使用C18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0~3 m in,20%~25%乙腈,3~15 m in,25%~45%乙腈;检测波长为203 nm;室温。结果:此方法能使样品中的3种皂苷类成分得到良好分离,且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三七皂苷R1为102.93%,RSD为1.26%;人参皂苷Rg1为105.68%,RSD为1.52%;人参皂苷Rb1为104.34%,RSD为0.70%。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结果令人满意,可用于作为心脑治胶囊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补肾化瘀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MMP-1/TIMP-1活性的影响,探讨其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Wistar大鼠CCL4损伤性肝纤维化模型,通过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等方法,观察补肾化瘀方对肝组织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及MMP-1/TIMP-1表达的影响。结果:经补肾化瘀方治疗后,用药组肝细胞变性程度和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Ⅰ型、Ⅲ型胶原表达明显降低(P<0.05);MMP-1含量明显增加,TIMP-1含量降低,MMP-1/TIMP-1比值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补肾化瘀方可能通过增加MMP-1的产生、减少TIMP-1的分泌而使其对MMP-1的抑制作用减弱,促进了Ⅰ型及Ⅲ型胶原的降解,起到抗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Knoevenagel反应合成1-羟基茚-2-甲酸。方法:以邻苯二甲醛和丙二酸为原料,以三乙胺或哌啶为催化剂,进行合成反应。结果:合成反应产物经1H—NMR和13C-NMR波谱测定,确定其化学结构为1-羟基茚-2-甲酸。结论:以邻苯二甲醛和丙二酸为原料,以三乙胺或哌啶为催化剂,反应产物是1-羟基茚-2-甲酸。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选流动相参数,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复方制剂黄七胶囊中人参皂苷Rg1、Rb_1及三七皂苷R_1含量的方法。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水为流动相B,考察最佳梯度洗脱参数。结果:最佳梯度为0~30 min,乙腈19→40,水81→60。在此条件下,人参皂苷Rg_1进样量在0.849 6~7.646 4μg,Rb_1在0.853 8~8.853 8μg,三七皂苷R1在0.202 0~2.020 0μg范围内皆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该流动相梯度洗脱比例提高了峰面积和理论塔板数,并节省了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