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内镜下后路椎间盘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松解术冶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合并侧隐窝及神经根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采用后路显微内镜(MED)下髓核摘除、神经根管扩大术治疗。结果术后58例症状均明显改善,未出现损伤椎体前方大血管、神经症状加重、脑脊液外漏和感染等近期并发症和复发、腰椎失稳等远期并发症。结论内镜下后路髓核摘除术是外科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优良方法,对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病例,正确把握手术适应证,发挥微创技术的优越性,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成人脊柱后凸畸形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手术120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成人脊柱后凸畸形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手术方式。[方法]通过后方入路经双侧椎弓根、椎体行楔形截骨,直到椎体前缘皮质下,并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共手术矫正后凸及侧后凸畸形1 200例,其中男938例,女262例;发病时间5.6~28年,平均11.6年;年龄15~52岁,后凸畸形时间2.5~26年,平均7.3年。后凸病因: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720例;脊柱压缩性骨折246例;脊柱结核132例;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59例;休门氏病后凸43例。最高截骨平面T9水平,单病例最多截骨达4处,平均截骨2处,一处椎体截骨时间平均30 min,出血约100 ml,术中脊髓和神经根保护安全。[结论]成人脊柱后凸畸形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手术截骨规范充分、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脊髓和神经根保护安全、截骨创面对合紧密、利于截骨创面愈合。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脊柱后凸畸形截骨矫正手术,显著降低术中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髓核摘除术后远期并发关节突骨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髓核摘除术后远期并发关节突骨折的发病机理、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本组6例,原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髓核摘除术式:半椎板切除5例,扩大开窗术1例。骨折的关节突均为半椎板切除或椎板开窗椎的下关节突。[结果]1例进行了再次髓核摘除术、经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术,其余5例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髓核摘除术后复发的原因之一,关节突骨折值得重视。早期诊断,适当处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后并发椎体滑脱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对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6年1月确诊并行髓核摘除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78例进行随访,对发现手术相应上位椎体滑脱的15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8例症状较轻的患者采用保守的治疗,3例行神经根管松解术,4例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植骨椎体融合,按邹德威标准进行临床评价,优6例,良7例,可2例。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对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中应尽量保持椎间小关节结构完整,减少手术损伤,术后避免过早活动及体力劳动,并发椎体滑脱患者视症状轻重选择保守、神经根减压及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植骨椎体融合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扩大开窗双节段神经根管减压加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1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扩大开窗双节段神经根管减压加髓核摘除术的资料.结果 本组随访半年~3年和3~10年术后疗效经评定后,优良率比较(94.9%和9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扩大开窗双节段神经根管减压可预防继发性神经根管狭窄而造成的神经根卡压症状,可提高手术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是严重的脊柱三维畸形。广泛前后柱结构的僵硬,以及脊柱冠状面和矢状面的严重失衡。使得单纯传统后路内固定矫形或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技术不能获得满意矫正效果,并具有较高的脊髓神经损伤风险。虽然常用于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治疗的后路脊椎截骨术(spinal osteotomy)(经关节突“V”型截骨或经椎弓根椎体截骨)在轻、中度成人僵硬侧凸或脊柱侧凸翻修手术中取得成功,但对于重度、僵硬的脊柱侧后凸畸形,由于截骨范围有限,该两种方法均不能取得畸形的满意矫正和躯干平衡恢复。基于先天性脊柱侧凸半椎体切除和脊柱恶性肿瘤后路全脊椎切除的经验,全脊椎切除术(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VCR)主要适应证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3种外科手术方法治疗成人退行性腰椎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ADL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9年7月至2009年7月我院收治的117例ADLS病例根据其临床症状和腰椎畸形程度及特点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中单纯椎管减压术48例,椎管减压+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椎体间融合器矫形术62例,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器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7例。术后及随访期间观察ADLS患者症状及体征的改善、腰椎畸形矫正和椎间植骨融合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6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9个月,平均13个月。下肢神经根放射痛缓解率91%,下腰痛缓解率72%。单纯减压术术后下肢麻痛缓解,6例术后12~18个月腰椎畸形开始加重。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椎体间融合器组和XLIF组能够矫正腰椎的侧凸畸形并重建腰椎的生理前凸,5例术后2年复查发现融合器压塌上位椎体终板。结论单纯神经减压手术可缓解ADLS下肢的根性症状,但对腰椎畸形无矫形作用,术后部分病例腰椎畸形加重。后路椎弓钉内固定+椎体间融合器组和XLIF组具有矫形和重建生理前凸的作用,是治疗ADLS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手术效果,并探讨手术固定融合节段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15例由半椎体引起侧后凸畸形的患儿,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17岁,平均13.5岁。均行后路半椎体切除、矫形内固定及情骨融合手术。结果随访15~68个月,平均40.5个月。术后矫形效果满意,侧凸畸形由术前平均45.3°改善至11.4°(矫正率达68.7%);后凸畸形由术前的平均35.5°,矫正至11.4°(矫形率达67.9%),远期矫形丢失率低,植骨融合良好,无内固定物断裂松动等并发症。结论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和植骨融合手术,可以有效矫正青少年脊柱结构性侧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胸腰椎骨折术后迟发性后凸畸彤的临床特征,探讨后路截骨矫形的术式选择并总结疗效.方法 胸腰椎骨折术后迟发性后凸畸形患者27例,男22例,女5例;年龄24~52岁,平均34岁:后凸畸形Cobb角36°~72°,平均48°.10例采用后路经关节突"V"型截骨术,17例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脊柱缩短术.结果 胸腰椎骨折术后迟发性后凸畸形危险因素为初次后路手术未行植骨融合、初次手术未满意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及固定节段过度撑开.经关节突"V"型截骨术后矢状面的纠正平均为24°(14°~43°),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后矢状面的纠正平均为40°(17°~44°);末次随访时经关节突"V"型截骨平均矫正丢失5°,经椎弓根椎体截骨平均矫正丢失3°;26例(96.2%)实现骨性融合,经关节突"V"型截骨术出现1例假关节(3.8%).结论 胸腰椎骨折术后迟发性后凸畸形的临床特征为疼痛、畸形、力学不稳定或神经损害,可以根据畸形僵硬的程度选择不同的后路截骨方式.经椎弓根椎体截骨脊柱缩短术经单一入路就可达到缩短脊柱、纠正畸形、脊髓减压及植骨融合内固定,具有后凸纠正率高、残留畸形小、矫正丢失少及融合率高的优越性,但其技术要求较高、潜在的神经并发症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腰椎后路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以往应用该方法治疗的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术中咬除椎间盘髓核突出部位相应的上椎板部分下缘及下椎板上缘,呈开窗状,切除增厚的黄韧带、增生的椎体后缘和关节突内侧皮质骨、钙化的后纵韧带及突出的纤维环和髓核,术后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全部随访6—36个月,优良率达92%。结论:腰椎后路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对腰椎功能影响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严重脊柱侧后凸后路全脊椎截骨术后残留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策略.方法 2002年4月至2006年1月,采用后路经椎弓全脊椎截骨术矫治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75例,男39例,女36例;年龄10~32岁,平均16.9岁.术前侧凸Cobb角平均72°(51°~130°),后凸Cobb角平均82°(69°-147°).7例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肢不全性瘫痪症状.治疗策略:一期后路经椎弓顶椎区全脊椎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根据术后残留后凸的程度,75例中有28例又进行了二期前路凹侧自体胫骨条支撑融合术(A组,11例)或凸侧植骨融合术(B组,17例).结果 后路截骨术后28例残留后凸,其原因为:术前后凸过大(>100°)11例,同侧连续半椎体5例,半椎体伴分节不良4例,凹侧截骨不充分3例,肋骨头切除不足2例,人为残留3例.全组无死亡,无感染.28例残留后凸患者中22例获得平均21个月的随访,A组1例术后12个月因支撑胫骨条骨折而发现假关节,固定棒断裂;1例存在假关节可能,其余病例均达到骨性融合.1例术后因外伤发生原胫骨取骨处骨折.B组病例均骨性融合,无一例发生脱钩或断棒等内固定并发症.结论 对严重脊柱侧后凸后路全脊椎截骨术后残留较大后凸畸形的患者,二期行前路凹侧支撑或凸侧植骨融合术,可减少术后远期发生内固定失败、畸形加重及神经损害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及相关文献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在回顾手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进展的基础上 ,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在退行性脊柱侧凸矫治的策略 ,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1999年 7月~ 2 0 0 2年 7月 ,本院骨科连续治疗 32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 ,其中 7例先行一期前路脊柱松解 ,二期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矫形 ,后外侧植骨融合 ;16例行后路椎管减压、PLIF椎体间支撑融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 ;9例行后路椎管减压、椎板截骨短缩、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果 本组围手术期没有出现切口感染 ,2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症状 ,4例出现症状对侧的下肢痛 ,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本组全部病例随访 18个月~ 3年 ,平均 2 .4年。全部病例无断钉、断棒 ,无交界性后凸。术前、术后及 18个月随访时进行Oswestry评分 ,统计结果表明术后和 18个月随访时ODS评分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在充分减压的前提下 ,椎弓根螺钉三维矫正技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凸可达到满意的纠正 ,重建脊柱稳定性 ,适当的前路松解和椎体间支撑性植骨有利于矢状面畸形的改善 ,减少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邻近节段椎管减压后,后路三柱截骨矫形治疗重度陈旧性结核性后凸畸形伴邻近节段椎管狭窄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月—2017年12月,对9例重度陈旧性结核性后凸畸形伴邻近节段椎管狭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先行邻近节段椎管减压,再行后路三柱截骨矫形,其中8例行全椎体切除,1例行经椎弓根楔形截骨,同时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前柱椎间钛网植骨融合。[结果]术后2例神经症状加重,1例为永久性全瘫,1例为不全瘫,其余7例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显著改善,ODI评分和VAS评分显著改善,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邻近节段椎管减压后,后路三柱截骨矫形是治疗重度陈旧性结核性后凸畸形伴邻近节段椎管狭窄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扩大开窗双节段神经根管减压加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分析196例腰椎问盘突出症采用扩大开窗双节段神经根管减压加髓核摘除术的资料。结果本组随访半年~3年和3~10年术后疗效经评定后.优良率比较(94.9%和9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扩大开窗双节段神经根管减压可预防继发性神经根管狭窄而造成的神经根卡压症状,可提高手术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胸椎楔形截骨术矫正胸段侧凸畸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胸椎体楔形截骨在顶椎位于胸段脊柱侧凸矫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后路凸侧椎体楔形截骨、凹侧软组织松解、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胸段脊柱侧凸 2 3例 ,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 2 0例 ,侧方半椎体畸形3例。共行截骨 2 9个椎体 ,T10 以上椎体截骨 14个 ,最高为T5椎体 ,T10 以下椎体截骨 15个。所有病例皆采用椎体冠状面楔形截骨。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 19.2个月 (4个月~ 36个月 )。术前Cobb角为 6 5°~ 110° ,平均为 74 .4°。术后测量的Cobb角为 10°~ 35° ,平均矫正率为 76 .5 % ;术后平均身高增长 4 .5cm。手术中失血为 80 0~ 82 0 0ml,平均170 0ml。术后皆无神经系统及其他方面的并发症。结论 单一后路椎体楔形截骨可有效矫正胸段脊柱侧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脊柱失稳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治疗的19例患资料,通过全椎板减压及探查脊髓和神经根受压情况,常规除并行环状清理椎管减压,彻底松解神经根。失稳椎间隙行椎体间自体骨植骨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或/和椎体间BAK植骨融合。结果19例患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除1例术后一周因出现S1神经根刺激而再次手术,调整一侧椎弓根螺钉方向外,本组19例患术后腰痛,神经症状均消失。X线片示:BAK无移位,椎间隙高度未天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脊柱失稳患在行椎板切除,除髓核和椎管减压的同时应以椎体间植骨融合为宜,有条件可应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或/和椎体间BAK植骨融合,更有效地增大和维持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并有利于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制一套专用于脊柱后凸、侧后凸畸形手术截骨矫形器械。[方法]该器械通过后方入路(常规器械切除脊椎后结构)经双侧椎弓根、椎体行楔形截骨,直到椎体前缘皮质下。[结果]使用该器械共手术矫正后凸及侧后凸畸形1200例,最高截骨平面T.水平,单病例最多截骨达4处,平均截骨2处,一处椎体截骨时间平均30min,出血约100ml,术中脊髓和神经根保护安全。[结论]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器械具有截骨规范、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脊髓和神经根保护安全、截骨创面对合紧密、利于截骨创面愈合等优点。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脊柱后凸畸形截骨矫正手术,显著降低术中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鞘膜切开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对 5 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神经根鞘膜切开减压术 ,与同期单纯髓核摘除术的 4 6例对照 ,随访两组病人患肢麻木缓解及肌力恢复情况 ,随访时间平均 1年。结果 神经根鞘膜切开减压组的下肢麻木消失及肌力恢复较快。结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患肢麻木明显或肌力明显减退 ,病程较长反复发作 ,术中见神经根粘连严重 ,明显水肿 ,颜色苍白或瘀血 ,增粗变硬者 ,应常规行神经鞘膜切开减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半椎切除、矫形、植骨融合治疗成人半椎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03-2010-07,对11例半椎所致侧后凸畸形患者行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半椎切除、矫形植骨融合术。患者年龄24~38岁,平均27岁,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14个月。通过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站立位脊柱正位和侧位X线片测量,评价冠状面及矢状面的矫形效果。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20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1400 ml。术后所有患者躯干平衡良好,均无感染及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节段侧凸角矫正率85%,后凸角矫正率为80%。末次随访时侧凸及后凸矫形均无明显丢失。结论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半椎切除、矫形植骨融合治疗成人半椎畸形可获得良好的矫形效果,建议半椎畸形患者早期接受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脊椎截骨术最早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后路截骨矫形,其截骨方法包括经小关节椎板截骨术和经椎弓根椎体V型截骨术.临床上已经获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僵硬的重度脊柱侧后凸,由于截骨范围的限制.往往无法使畸形得到满意的矫正。对于严重的僵硬性脊柱侧后凸。文献报道有采用前后路联合截骨矫正的方法,但创伤较大,并发症较多。作者认为应用后路全脊椎截骨术治疗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可取得优良的临床疗效.其适应证为:(1)重度先天性混合型侧后凸畸形的矫形及翻修术;(2)脊柱柔韧性低于25%的成人侧后凸或先天性侧后凸患者;(3)僵硬性或感染后导致的脊柱侧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