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从数学建模角度探讨皮肤病基于脏腑辨证论治的一般规律,以期提高中医药辨证论治皮肤病的疗效。方法先根据集对分析理论,提出用区间数作为联系分量的五元联系数为五脏六腑辨证用数学建模,根据五元联系数内涵和依据脏腑理论治疗皮肤病的临床经验定义模型和应用模型。结果借助基于集对分析的脏腑辨证模型,能从数学模型角度,提升中医脏腑辨证治疗皮肤病的临床疗效。结论对中医依据脏腑辨证治疗皮肤病建立数学模型,有助于脏腑辨证论治理论的定量化研究,所建模型对其他疾病的脏腑辨证论治也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叶庆莲 《河南中医》2007,27(3):14-16
十二经脉名称命定与中医阴阳理论关系十分密切,其中,“经”、“脉”及十二之数均受阴阳应象思维的启发,又由于经脉“阴阳之气,各有多少”,而分类命之为三阴经与三阳经。十二经脉依表里上下前后的对应定位命名,还体现了人体阴阳的整体协调与平衡。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药性味功效及阴阳学说构建的中医辨证论治、平衡阴阳的基本观点的分析和探讨,认为中药药性理论和中医阴阳平衡学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利用中药的药性理论是中医平衡阴阳、疗病祛疾、康复人体机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郭六雷 《中医研究》2023,(10):23-26
失眠是指在睡眠条件尚可,但仍出现睡眠启动和维持困难、睡眠质量下降的临床表现,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失眠属中医学“不寐”范畴。基于对阴阳平衡的理解,从互为表里的阴阳经脉出发,探讨不寐的中医学病因病机及相关诊治。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经络系统中经脉为主导地位,经脉、脏腑各有阴阳,脏腑平衡是以经脉平衡为基础,阴阳平衡是经脉平衡和脏腑平衡的理论升华。临床运用脉口、人迎对比诊法来判断病变经脉,发现三阳经盛、三阴经虚的阴阳失衡可导致失眠。在互为表里的阴阳经脉中,足太阳与足少阴互为表里的经脉失衡而出现失眠最为多见。将平衡阴阳经脉具体化以改善睡眠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素问·太阴阳明论篇》有这样一段经文:“帝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岐伯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藏府各因其经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历代医家对这段经文的解释各不相同,其中分歧最大者为“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一句。下列举有代表性的三家观之:其一,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阳明为阴阳脏腑之海,五脏六腑各因十二经脉受气于阳明,故经脉得为胃行津液之气”。他认为十二经脉为胃行其津液。  相似文献   

6.
王斌  陈燕荔  潘玥  陈波  王琮  潘战宇  郭义 《河南中医》2020,40(2):193-195
人体胸腹部属阴,足阳明胃经为三阳中阳气最盛之经,其循行于胸腹部,既可充养阳经,又可固护阴经,有平衡阴阳之意。胃经为阳,冲脉为阴,足阳明胃经循行于胸腹部可能也与平衡冲脉之阴有关。胃的盛衰影响五脏,胃既可以充养人体的气血,又可以调节人体的经脉,足阳明胃经气血旺盛,循行于阴盛的胸腹部,起到调节人体气血经脉的作用,同时也濡养全身经络脏腑的气血。胃虽然为阳土,但其实有母寓之阴,其脉既循行于属阳的区域,又循行于属阴的区域,体现了胃阳中寓阴的特征。足阳明胃经向里循行至胸腹部与太阴相接,使太阴经气得开,衔接了开合枢。足阳明胃经循行于胸腹部,揭示了人体脏腑经络之间阴阳互根,五脏相关,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整体关系。  相似文献   

7.
浅谈足阳明胃经循行于胸腹部之机理223900江苏泗洪83424部队卫生队郑明立屠云富主题词胃经经络循行阴阳五行八卦笔者在研读中医基础理论和有关经络循行原文时,发现足阳明胃经在胸腹部的循行线路有别于其他经络的阴阳循行规律。根据脏腑经络阴阳学说,认为阴经...  相似文献   

8.
试论耗散结构与中医阴阳平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超应 《陕西中医》1994,15(6):262-264
作者试从耗散结构理论、中医辨证论治学说出发,特就人体阴阳平衡问题作一深入的探讨,认为西方耗散结构中的远离平衡说与中医阴阳学说中的人体平衡说在解释生命现象方面非但不矛盾,而且互相补充,互相完善。  相似文献   

9.
中医的灵魂在于辨证论治,证的确立基于医者四诊合参,综合归纳分析而成。证的确立和描述则依赖于八纲,八纲之中,阴阳为总纲。阴阳属于哲学辨证法的二分法,"阴阳者,一分为二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指出阴阳是辨证的总纲。  相似文献   

10.
许溪彬  袁海宁  田露  赵宏杰 《光明中医》2023,(16):3109-3112
开阖枢理论是中医阴阳学说重要理论之一,其创立至今一直被广泛应用,以开阖枢的特点阐释三阴三阳的变化,描述六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生理作用和病理特点。生理上,太阳、太阴主“开”,阳明、厥阴主“阖”,少阳、少阴主“枢”。病理上,疾病发生是脏腑经络开阖枢作用失调的结果。此文系统梳理开阖枢理论的基本释义、产生源流、理论发展、临床应用等各方面内容,使之更好的用于理论指导及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1.
陈飞 《光明中医》2016,(13):1842-1843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免疫阴阳平衡抗风疗法治疗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我院骨科类风湿性关节炎50例,均收治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采用中医免疫阴阳平衡抗风疗法治疗,回顾预后,并与同期收治的常规西医治疗的50例患者展开对比。结果中医组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32例治愈,13例显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经统计为90%,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西医组治愈10例,显效21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62%,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骨科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中医免疫阴阳平衡抗风疗法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促使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除,达到缓解关节肿痛、促使晨僵等不适消失的目的,且具较高安全性,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提高远期成效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12.
君火相火议     
《内经》中有君相二火,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中暑火独占两气,说明火在阴阳平衡中占主导地位,但在临床上二气归一气,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华 《中医临床研究》2011,3(24):112-114
目的:探讨护士长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所寻求的一种新的、有效的、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方法:在中医阴阳学说相关理论运用于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前后,采用方积乾研制的中国版SF-36量表,先后对54名护士的生命质量进行调查比较,同时收集并整理了应用前后病区护患冲突发生情况以及病人满意度、月护理质量检查情况。生命质量调查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病区护患冲突发生及病人满意度、月护理质量检查情况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在中医阴阳学说相关理论运用于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前后护理人员的总体生命质量得分有明显差异,病区护患冲突发生率下降明显,病人满意度及月护理质量考评明显提升。结论:将中医阴阳学说运用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中,追求护理管理中的阴阳平衡,不仅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且还对中医理论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丽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4):1041-1042
用中医阴阳学说的对立统一原则,深入地探讨了中药四气、五味、升阴浮沉及归经的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15.
鲁培培  杨宝元  高晨 《河北中医》2012,34(1):24-25,27
目的观察潜阳熄风胶囊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中医阴虚阳亢病机的相关性。方法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潜阳熄风胶囊;对照组60例予贝那普利。2组均2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及中医证候疗效情况。结果血压比较:2组治疗后血压值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2组治疗后血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压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9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6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潜阳熄风胶囊与贝那普利在降压疗效上相当,但是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优于贝那普利。阴虚阳亢病机是高血压形成的中医最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16.
阳气是生命的根本,阴阳的从化在自然界及人体有一定的规律,阳气在阴阳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了解阳气在自然及人体内的生化过程对探索疾病病机与辩证施治有重要意义。文章就阴阳五行在生化过程中阳气的变化规律来探讨扶阳治疗疾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阴疽作为一种外科性疮疡疾病,涉及临床病种较多、范围较广,历来没有统一的定义。本文通过系统梳理阴疽的历史源流和病因病机,重点归纳和总结阴疽的辨证方法和治疗现状,为阴疽在现代临床上的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阴阳学说具有自然观的特征及方法论的性质。阴阳学说通过阴阳属性之间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消长,相互转化等运动,反映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性、运动变化性和可利用性的规律。把握阴阳学说的基本特性,对阐明阴阳学说之理及其实际应用,有着指导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清眩降压汤联合西医抗高血压药物对高血压病(EH)患者的降压疗效及临床症状、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探讨对高血压病心脏损害的影响。方法将56例E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清眩降压汤联合西医抗高血压药物组(治疗纽)29例.单纯西药治疗组(对照组)27例。两组均采用西医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清眩降压汤,半剂/次.2次/日,疗程为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变化,测定诊室血压值、动态血压、填写SF-36量表。结果诊室血压.治疗组对收缩压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舒张压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动态血压.治疗组改善24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舒张压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症状积分疗效,治疗组症状积分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症状积分疗效总有效率89.6%,对照组症状积分疗效总有效率37.1%(P〈0.01)。生存质量,治疗组对生存质量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在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身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五个维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三个维度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心脏损害,治疗组改善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不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眩降压汤联合西医抗高血压药物较单用西医抗高血压药物对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证EH患者有更好的降压疗效。清眩降压汤联合西医抗高血压药物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EH患者生存质量。清眩降压汤联合西医抗高血压药物可改善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别阐述了《老子》之道与《黄帝内经》之道.笔者认为《老子》之道是道之体,是0,是无,是虚,是先天,是天地之始,是至善无私、无己、无功、无名,完满自足;而《黄帝内经》之道是道之用,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的后天之道,是一、二、三,是有,是可道.对于悬壶摄生,不仅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更要“合于道”.不仅要方法得当,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