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服药治疗情况,提高对于糖尿病的认识,指导合理用药,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方法:收集分析132例门诊及住院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有明显的下降,尤其血糖控制达标更有助于达到目标血压。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应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经常性的血糖、血压监测,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延长患者的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控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展,减少并发症.方法 对9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结果 90例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5.8~7.3mmol/L,餐后血糖7.0~10.1mmol/L,血压控制在126~145/70~85 mmHg,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患者满意率达98.60%.结论 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除实施药物治疗外,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稳定的情绪,掌握相关知识,主动参与治疗与护理,对于控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展,减少老年患者的致残、致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社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病情控制的影响.方法:将42例社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21例.常规组按门诊医嘱自行服药,监测血压、血糖,试验组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2组护理干预3个月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及血糖、餐后2h空腹血糖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收缩压、舒张压、血糖、空腹血糖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护理干预3个月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血糖、餐后2h空腹血糖控制较常规组好,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控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血糖、血压,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实施总体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研究组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实施总体化护理,对照组实施基础性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护理后血压和血糖控制有效率和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有效38例(92.68%),满意38例(92.68%);对照组有效31例(75.61%),满意30例(73.17%);两组护理后血压和血糖控制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实施总体化护理,可有效控制血糖、血压,避免损害各重要脏器,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如心理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比较两组的血压控制及不良习惯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血压、血糖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显著改善其不良习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和高血压对大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明确降压和控制血糖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到2010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14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三组,其中高血压组(EH)47例,糖尿病组(DM)53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DM+EH)46例,另选择体检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患者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检测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对高血压患者采取降压治疗,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随诊观察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大血管发病率依次为DM+EH组(17例,占36.96%)>DM组(12例,占22.64%)>EH组(5例,占10.64%).治疗后血压达到目标值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糖尿病组大血管并发症患病率为6.06%.结论:糖尿病和高血压均是大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时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和血压,可预防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和高血压对大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明确降压和控制血糖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到2010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14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三组,其中高血压纽(EH)47例,糖尿病组(DM)53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DM+EH)46例,另选择体检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患者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检测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对高血压患者采取降压治疗,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随诊观察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大血管发病率依次为DM+EH组(17例,占36.96%)〉DM组(12例,占22.64%)〉EH组(5例,占10.64%)。治疗后血压达到目标值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糖尿病组大血管并发症患病率为6.06%。结论:糖尿病和高血压均是大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时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和血压,可预防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平安渡过手术期,7例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平稳,3例发生切口感染。结论充分了解病情,指导合理膳食,严格控制血糖、尿糖值,正确掌握手术指征,加强手术期的护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王晓艳 《内蒙古中医药》2011,31(24):F0003-F0003
目的: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及患者自我管理和康复指导。方法:对2009年8月到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162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病因分析、正确监测血压、非药物疗法、心理疏导的康复指导。结果:162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正确的分析、良好的康复教育和充分调动病人的主动能动性、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控制达标,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的特色护理。方法:对24例合并糖尿病的恶性肿瘤患者,依据化疗对血糖影响的时间特点,进行血糖监测和控制、预防感染、指导饮食和运动、心理护理。结果:24例患者中1例中途异地就医,其他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依据化疗对血糖影响的时间特点开展有侧重点的分阶段护理,有利于化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个体化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7),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血压、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情况、血压、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极佳,可以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规范护理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57例,男23例、女34例。年龄61~89岁,中位数78岁。入院时空腹血糖7.3~21.6 mmol·L-1。合并高血压23例,冠心病7例,肺部疾病9例。术前护理包括血糖监测、健康教育、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用药监控、功能锻炼指导、糖尿病护理、并发症护理和出院指导。采用世界健康基金会中国糖尿病教育项目组提供的糖尿病知识问卷评估患者对宣教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观察血糖控制、切口愈合、并发症发生和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住院期间血糖6.2~13.8 mmol·L-1。切口均甲级愈合。2例出现压疮,经对症处理后痊愈;1例出现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经治疗后血栓得到控制。均无切口感染、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住院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跌倒及坠床事件。对宣教知识掌握良好48例、一般6例、差3例。术后12个月,按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45例、良7例、可5例。结论: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不仅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还可以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重点。方法在20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中,重点加强饮食控制、血糖监测、切口护理、心理护理,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结果通过上述措施,患者较快康复,且并发症少。结论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前后进行良好有效的护理能促进其心身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在18例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中重点加强病人的血糖监测、饮食加胰岛素,控制血糖,及术后给足量有效的抗生素静脉滴注。加强术后伤口的冲洗换药,营养支持,同时做好出院指导。结果:通过护理干预,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无一例发生低血糖,无患者发生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降低了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促进了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及患者自我管理和康复指导。方法:对2010年1月到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63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及有效指导。结果:63例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通过降低血脂、血压、控制血糖、做好心理疏导,使病人主动积极配合治疗,利于疾病控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35例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术前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做好心理护理、血糖控制、饮食管理及充分的呼吸道准备;术后注意生命体征变化、血糖监测和控制,加强胸腔引流管的护理,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注重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发生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合并糖尿病其手术死亡率高,术后并发症明显高于无合并症的手术病人。作者根据35例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治疗认为,必须加强对该病人的术前、术中、术后围手术期护理,提高对糖尿病知识的认识。做好血糖、尿糖的及时监测,控制血糖浓度,加强饮食指导及专科护理,对提高食管癌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样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老年(年龄≥60岁)患者92例并随机均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干预,而研究组则加用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血糖、血压指标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1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血糖血压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患者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其血糖血压的控制,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124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观察血压及心脑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不同血压值范围对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变的影响,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组心脑血管病变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性高血压患者不同血压范围内心脑血管病变患病率差异显著(P0.05),血压值与心脑血管病变患病率均呈正相关(P0.05)。年龄、文化程度、抽烟、饮食控制、锻炼、血糖控制水平、糖尿病并发症、体重指数、脂代谢异常是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显著加剧糖尿病发生心脑血管病变风险,年龄、文化程度、抽烟、饮食控制、锻炼、血糖控制水平、糖尿病并发症、体重指数、脂代谢异常是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方法:对36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和36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24hSBP、nSBP、24hDBP、24hMBP、nMBP两组间有显著差异;但dSBP、dDBP、nDBP、dMBP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并纠正其昼夜血压节律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