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梁文霞 《中医药研究》2014,(11):1410-1411
目的 总结2 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 年6 月-2012 年11 月我院收治的40 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患者,40 例2 型糖尿病不合并心脑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2 型糖尿病并发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组喜甜、喜荤、喜咸、饮食不规律、饮食控制不良、吸烟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运动频率及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血糖控制情况差于对照组(P 〈0.05).结论 2 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包括日常生活中不良饮食习惯、吸烟史、低血糖、缺乏运动等,及早针对性的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少2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已确诊2型糖尿病的84例患者分为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组(病例组)41例及无心脑血管病变组(对照组)43例进行对照分析。两组均了解性别、年龄及病程,并测血压(SBp,DBp)、血糖(FBG,2hB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DBP、FBG、TC、GHbA1c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SBp、2hBG、TG、HDL-C、LDL-C、血UA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脂、高血压及高血尿酸是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有效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及尿酸等代谢紊乱,对预防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有着积极地意义。  相似文献   

3.
赵岚 《亚太传统医药》2010,6(12):115-1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治疗要点。方法:分析179例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将其分为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组97例(A组),无大血管病变组82例(B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①A组患者嗜甜食、嗜荤食、吸烟、低血糖发作次数和发生频率显著高于B组,而运动频率及时间显著低于B组;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与饮食控制程度、吸烟、经常低血糖发作有关。结论:饮食控制差、有吸烟史、经常低血糖发作是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应当积极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高血压是糖尿病中较为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属于糖尿病全身性血管病变中的一种,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1],高血压还可以明显促进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将血糖及血压控制在较低水平,有利于防止或延缓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和致残率~[2]。笔者近来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复方佐治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30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进行下肢血管检查,并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血压。结果糖尿病组下肢血管病变阳性率较对照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FPG、TG、TC及血压较单纯糖尿病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有助于防止或延缓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随着糖尿病知识的普及,大家都知道,一旦患病,患者面对的不仅仅是糖尿病的危害,如果血糖控制不好还将面临心脑血管病变、肾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下肢血管病变、酮症酸中毒等诸多并发症的侵袭,而且这些并发症远比糖尿病本身危险。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的并发症可达100种以上,死亡率最高的并发症是心脑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人群的干预和管理对其发病危险因素和血压水平控制的效果。方法:对社区高血压患病人群进行高血压社区管理和干预后,对干预前后的相关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在高盐饮食、经常饮酒、高糖饮食、血脂异常、吸烟、平时情绪稳定人数、体重指数〉24和平时运动量较少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的服药率和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对社区高血压患病人群进行高血压社区管理和干预可以使相关发病危险因素得到较好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得到显著控制。  相似文献   

8.
舒佩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8):1020-1021
高血压病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病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饮食因素与高  相似文献   

9.
王丽杰  刘凡 《中医药研究》2010,(11):1306-1308
目的探讨非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冠脉病变特点。方法选择非绝经期女性患者157例,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和冠心病组(B组),B组患者再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分为B1组、B2组和B3组。危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吸烟、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肥胖、高尿酸血症等。结果 B组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明,体重指数、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高TG血症为非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最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依次为糖尿病、高血压、hs-CRP升高、高LDL-C血症(P〈0.05)。结论高TG血症为非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最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依次为糖尿病、高血压、hs-CRP升高、高LDL-C血症,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多,冠脉病变程度与范围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合并症和生活方式与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潜伏期的关系,减缓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官方2008年8月-2009年2月收集明确高血压病史的心、脑血管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以自制量表,用访谈方式收集患者的高血压发病年龄、生活饮食习惯、合并症以及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时间等资料。结果: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潜伏期均随高血压始发年龄的增加相应缩短,经相关分析,潜伏期与高血压始发年龄呈线性负相关。血压经常波动对潜伏期有明显的影响,无明显波动潜伏期为(24.96±12.92)年,血压明显波动潜伏期为(17.28±10.13)年(P0.05)。生活方式、合并症等对高血压也有明显影响,危险因素越多,潜伏期越短(P0.01)。结论:预防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发生除积极有效控制高血压外,还必须综合其他防治措施(如健康的生活方式),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由于许多患者对自己的血压监测不力,因此在防治心脑血管病中,开展高血压普查和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相关因素,探讨相应临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09-2011年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73例,根据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组,对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糖尿病家族史、血糖、血压、糖尿病病程、血脂、尿素氮、肌酐、白内障、青光眼等进行研究。结果:两组数据显示病程、空腹血糖、舒张压、甘油三酯、尿素氮、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差检验显示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家族史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预防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甘油三酯、病程等危险因素,可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探究有效的预防管理对策。方法:在参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对影响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根据主要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对策。结果:影响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较多,从生活方式角度而言最为主要的是抽烟和喝酒。而在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中,动脉硬化及高血压是诱导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结论:充分考虑患者引发心脑血管病的原因,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高效的预防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切实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3.
<正>糖尿病属于一种终身性代谢性疾病,当前的医疗技术并不可以彻底将其治愈,只能通过各种途径来控制血糖。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很可能会引起糖尿病并发症。那么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呢?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与无糖尿病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由于有高血糖,更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的突发事件,如心肌梗死、脑溢血、脑梗死等。糖尿病神经病变:神经病变,特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消渴健身功对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基础治疗及维持个人锻炼习惯,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消渴健身功锻炼。治疗6个月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体重、血压、腰围、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体重、腰围、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血压、TG均下降(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患者的体重、腰围、空腹血糖、血压显著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时间有规律地进行消渴健身功锻炼,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大部分代谢指标,并且对患者的血糖控制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62例(Ⅱ组)患者与2型糖尿病无脑梗死78例(Ⅰ组)进行回顾性分析。2组病例均记录血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Ⅱ组收缩压、舒张压、2 h PG、TC、TG、LDL-C、HDL-C与Ⅰ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与其余高血压患者在Ⅱ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高血压与无高血压患者在Ⅰ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FPG及脉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高血压、胰岛素抵抗、高血糖、高血脂是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应强调综合多重危险因素的控制,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脑梗死的发生,达到有效降低糖尿病终点事件发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各种危险因素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的损害及对其的预防。方法:对120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糖化血红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长期血糖控制不佳、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均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病变主要累及足背动脉(81%)和胫后动脉(62%)。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严格控制血糖基础上,积极降压,妥善应用调脂药,纠正脂代谢紊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性、简便、易行的检查手段,在定性定位诊断方面有着独到价值,可重复进行,可早期诊断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712例,以合并脑梗死者106例作为病例组,无合并脑梗死者60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间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吸烟、暴饮暴食、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用药不规则、血糖控制欠佳、TG≥2.6 mmol/L、LDL-C≥3.36 mmol/L、HDL-C≤0.91 mmol/L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为了控制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应该提倡戒烟、控制饮食、控制血压及血糖,调控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孕妇远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按照是否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将755例孕妇分为2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组80例,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组675例。随访2组患者的远期血压水平改变,并随访所有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2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比例的差异。结果随访(10.6±4.2)a,妊娠高血压组随访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水平均高于非妊娠高血压组。随访期间共发生心脑血管事件59例,妊娠高血压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妊娠高血压组。采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在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妊娠高血压组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是非妊娠高血压组的3.11倍(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妇女远期发生血压水平较高,其远期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高于非妊娠高血压妇女。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妇女远期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的控制与事件发生前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对79例高血压合并血糖异常心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结果高危人群出现病情变化的多寡、所呈现的中医症候与多种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超重、脑力劳动、喜食肥甘、烟酒嗜好等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心脑血管事件危险因素控制不佳会直接或间接导致高危人群出现病情变化。遵循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早期识别病情变化,针对多重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及病情变化的中医症候进行辨证施治,必将有效的减少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为更好地控制农村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浙江省江山市高血压患者的患病状况及高血压相关健康知识与行为习惯知晓情况进行相关调查。结果:在患高血压一级和高血压二级方面,城镇和农村的患病人数存在差异(P<0.05),在患高血压三级方面,城镇和农村的患病人数不存在差异(P>0.05);城镇高血压患者和农村高血压患者在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分级标准、高血压危险度分层标准、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导致靶器官损害和易诱发其他疾病等方面的知识知晓情况有显著差异(P<0.05);城镇高血压患者和农村高血压患者在高血压相关饮食知识、高血压药物治疗知识、积极参加运动锻炼、努力控制体重、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定期监测自身血压、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戒烟限酒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血压水平未得到良好的控制,基层医院卫生工作者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应更加注重高血压健康知识的宣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