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晓军  吴梦 《应用化工》2014,(9):1737-1739
在微波辐射下,以1,3,5-苯三酚、氯乙酸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合成了1,3,5-苯三氧乙酸,考察了反应物的摩尔比、微波功率、辐射时间等因素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1,3,5-苯三酚、氯乙酸和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1∶3.4∶5.0,微波功率为400 W,辐射时间为8 min时,1,3,5-苯三氧乙酸的收率为78.3%。  相似文献   

2.
固载聚乙二醇催化合成α-萘氧乙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α-萘酚和氯乙酸为原料,聚苯乙烯固载聚乙二醇-600为相转移催化剂合成了α-萘氧乙酸。考察了影响产品收率的因素,最佳反应条件为氯乙酸:α-萘酚:催化剂为1.2mol:1mol:20g,反应在回流温度下进行,滴加和回流时间分别为2.Oh和1.5h,收率达93.3%。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3.
应用相转移催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催化β-萘酚与氯乙酸反应,合成了β-萘氧乙酸。研究结果表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考察了β-萘酚与氯乙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在典型反应条件(β-萘酚与氯乙酸的摩尔比=1∶3,回流1.5 h)下,所得β-萘氧乙酸的产率为48.08%。  相似文献   

4.
植物生长调节剂萘氧乙酸的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赞成  苏娇莲  邓继勇  黄先威 《辽宁化工》2002,31(11):462-464,478
以2-萘酚和氯乙酸为原料,在碱催化下反应合成萘氧乙酸,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2-萘酚:氯乙酸=1:3(摩尔比),滴加时间,反应时间,回流时间分别为1h,1.5h,3h。实验证明,在此条件下,产品收率达65.48%(以2-萘酚计),纯度大于98%。  相似文献   

5.
新刊导读     
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萘氧乙酸的合成工艺研究/夏赞成等//辽宁化工.-2002,31(11).-463~464,478 以2-萘酚和氯乙酸为原料,在碱催化下反应合成萘氧乙酸。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2-萘酚:氯乙酸=1:3(摩尔比),滴加时间、反应时间、回流时间分别为1h、1.5h、3h。实验证明,在此条件下,产品收率达65.48%(以2-萘酚计),纯度大于98%。催化选择氧化还原羰基化合成脲/梅建庭等//化学进展.-  相似文献   

6.
韩波  郭宏  王俏  宋延卫 《湖北化工》2012,(3):35-36,47
以氯化铯为催化剂,以乙酸酐和 β-萘酚合成了乙酸-β-萘酯。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乙酸酐与β-萘酚的摩尔比1.3:1、氯化铯用量0.5g、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40rain,在此条件下,乙酸廿萘酯产率达94.7%。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仍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微波辐射技术,以β-萘酚、氢氧化钾和正丁基溴为原料,在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存在下直接合成β-萘丁醚。研究了各反应物的摩尔比、微波辐射功率、辐射时间等因素对β-萘丁醚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可以促进β-萘丁醚的合成,在微波辐射功率520 W下辐射35 s,β-萘酚、氢氧化钾和正丁基溴的物质的量(mol)为0.018、0.022和0.018,DMSO为20 mL的优化条件下,β-萘丁醚的收率可达96.1%。  相似文献   

8.
在微波辐射下,以2-萘酚、无水甲醇为原料,用聚乙二醇为相转移催化剂,合成2-萘甲醚.再以2-萘甲醚为原料、硝酸铈铵为硝化试剂,合成标题化合物.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n(2-萘甲醚)∶n(硝酸铈铵)=1∶1,反应温度为50 ℃,反应时间为2 h,收率达58.9%.此法具有操作简单、无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根据Williamson原理,在碱性条件下以α-萘酚、氯乙酸等为原料制得了α-萘氧乙酸。其结构经熔点(m.p.)、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等手段得以确认。反应过程考察了各种条件对产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新型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在微波辐射下苯甲醇和乙酸反应合成了乙酸苄酯,探索反应各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O4^2-/ZrO2-Nd2O3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最佳反应条件为:醇酸摩尔比2.0(乙酸用量为0.2mol前提下),催化剂用量为1.8g,带水剂环己烷12mL,微波辐射功率550W,辐射时间25min,酯化率可达96.3%。该催化剂易于回收且可重复使用,具有良好的活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杨毅恒  张双泉  唐程鹤  宋国强 《精细化工》2007,24(8):813-815,819
邻碘苯甲酸及其衍生物是重要的医药化工中间体。为了简化工艺和降低成本,以廉价的苯酐为原料,首先把苯酐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邻苯二甲酸,然后将其与醋酸汞在水中加热回流24 h,得到邻苯二甲酸的汞化物中间体c,粗品收率98%;最后把c与适量碘加入到一定浓度的KI溶液中并回流15 h,酸化,得邻碘苯甲酸,纯品总收率82.5%,熔点164℃。用类似的方法,分别以4-氯苯酐、4-溴苯酐、4-甲氧基苯酐为原料,经水解、汞代和碘代3步得到了相应的产品:5-氯-2-碘苯甲酸、5-溴-2-碘苯甲酸和5-甲氧基-2-碘苯甲酸,纯品总收率分别为65.6%、62.1%、78.2%。在以4-硝基苯酐为原料的合成探索中,没有得到相应的目标产品。各目标产品结构经熔点、1HNMR和IR表征得以证实。邻碘苯甲酸公斤级扩试的结果及收率与小试一致。  相似文献   

12.
The conversion of 2-methylpent-2-ene (2M2PE) is employed as a probe reaction to investigate the acidic properties of 12-tungstophosphoric acid for various loadings on silica, residence times, time-on-stream and reaction temperatures. The high selectivities to methyl shift products as compared with those to double-bond shifts indicate the presence of strong acid sites. Infrared spectra show that adsorbed 2M2PE exists as saturated species on the surface of HPW/SiO2 with irreversibly adsorbed material forming conventional coke. Similar conversions of 2M2PE and selectivities to products are obtained with 12-tungstosilicic acid supported on SiO2 while with 12-molybdophosphoric acid the conversions are markedly lower and the highest selectivities are found with products obtained from double-bond shifts, indicating the presence of relatively weak acidic sites.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2M2PE conversion on other acidic catalys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the supported heteropoly acids.  相似文献   

13.
HPLC-ELSD法测定维生素C酯化过程中的古龙酸和古龙酸甲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同时分离并测定维生素C生产过程中两种组分的方法.此方法灵敏、快速、准确,可为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优化和质量控制提供准确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合成取代苯氧乙酸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标题化合物(DNS)合成研究的进展,比较了各种工艺的优缺点。有26篇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6.
The efficiency of 2-nitrophenylpyruvic acid as a cathode material in a magnesium/zinc based primary battery is examined. The discharge performance of the cell is investigated under different parametric variations such as temperature, nature of electrolyte, current drain and zeolite modification. A 7e reduction seems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causing the reduction of 2-nitrophenylpyruvic acid to an indole intermediate which is oxidatively cleaved to form anthranilic acid as the end-of-discharge product. Participation of oxygen in the reduction process is indicated. The discharge capacity is 1.03 Ah g–1, the highest value ever observed in organic batteries.  相似文献   

17.
以衣康酸(IA)、马来酸(MA)、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以水为溶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三元共聚物,探讨了单体配比、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聚合时间等合成条件对阻垢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合成条件为:单体配比n(IA)∶n(MA)∶n(AMPS)=1∶1∶1,聚合温度80℃,引发剂占单体质量分数的5%,聚合时间2h;用红外分光光度仪分析证明得到了预期的产物结构,并测定了产物的特性黏度和固含量。通过静态法对三元共聚物的阻垢性能进行评价,在加剂量为50mg/L时阻碳酸钙率最佳可达93.6%,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阻垢剂。  相似文献   

18.
在水-甲醇-乙二醇单乙醚混合介质中,氧气氧化对硝基甲苯邻磺酸合成了4,4’-二硝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用纸色谱法检测反应终点。确定最佳的物料浓度、溶剂配比、碱量和反应时间等参数,收率可达95%,纯度达到99%。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葡萄糖发酵产2-酮基-L-古龙酸体系中的4种代谢产物D-葡萄糖酸、2-酮基-D-葡萄糖酸、2,5-二酮基-D-葡萄糖酸和2-酮基-L-古龙酸的定量测定方法,分析条件为:300 mm′7.8 mm Aminex HPX-87H柱,柱温30℃,流动相为50 mmol/L硫酸,流速0.2 mL/min,RID-10A示差检测器,以丙二酸为内标物. 结果表明,4种物质分离较好. 该方法对2-酮基-D-葡萄糖酸、2,5-二酮基-D-葡萄糖酸和2-酮基-L-古龙酸3种代谢物的检测平均误差分别为1.53%, 0.89%和1.84%.  相似文献   

20.
以2-氯苯甲酸和苯酚为原料,先经过Ullmann缩合反应制得2-苯氧基苯甲酸,再在三氯氧磷作用下脱水环合得到氧杂蒽酮。合成中间体产物的最佳条件是:n(2-氯苯甲酸)∶n(苯酚)∶n(碳酸钾)∶n(氧化铜)为1∶6∶1.5∶0.06。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条件温和、环境友好等优点,氧杂蒽酮总产率有63.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