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仁攀  梁小琼  王国平 《眼科研究》2009,27(11):1027-1030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弱视及不同程度弱视儿童的立体视觉损害情况。方法对178例初诊的不同类型弱视儿童,采用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对弱视儿童分别检测其近零视差立体视锐度、交叉视差及非交叉视差立体感知度。结果屈光不正性弱视组、屈光参差性弱视组、斜视性弱视组3组之间近零视差、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存在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不正性弱视组轻度弱视和中度弱视之间比较,近零视差及交叉视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弱视导致儿童立体视觉的发育障碍,且随弱视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屈光不正性弱视对立体视觉的影响程度相对较轻,斜视性弱视重,屈光参差性弱视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2.
赵冰莹  陶黎明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2):2302-2305
目的:探讨弱视儿童治疗前后立体视觉及P-VEP的变化。

方法:在我院门诊确诊的弱视儿童41例68眼,其中男17例29眼,女24 例39眼,年龄4~16(平均8.29±3.05)岁,按照弱视类型分为斜视性弱视组4例7眼,屈光参差性弱视组11例11眼,屈光不正性弱视组26例50眼。弱视治疗内容包括激光治疗、CAM训练、红光闪烁、立体视训练、电脑中频脉冲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P-VEP)、同时视、融合视及立体视检测。

结果:弱视患儿治疗前,同时视、融合视、立体视的异常率分别为51.2%,51.2%,80.5%,其中以立体视受损最为常见。弱视治疗后,视力增进2行或2行以上者21眼(31%),基本治愈43眼(63%),无效4眼(6%),总有效率为94%。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优于斜视性弱视或屈光参差性弱视。同时视、融合视、立体视功能正常者比例均增高。图形视觉诱发电位中P100波潜伏期缩短(P<0.05)。

结论:弱视患儿经积极的弱视治疗后,患儿的视力及立体视觉均可得到提高,P100波潜伏期缩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使用立体3D技术作为一种视觉功能训练方法对弱视患儿的治疗效果。

方法: 纳入30名儿童,年龄4~16y, 其中18例是屈光不正性弱视(ametropic amblyopia,AMA),12例是屈光参差性弱视(anisometropic amblyopia,ANA)。双眼使用立体3D技术进行视觉功能训练,每次训练时间1h,每例患者训练约33次(平均: 32±8)。在每次训练前后检查患者每眼的最佳矫正视力,使用同视机检查融合范围和远距离立体视,并使用颜氏随机点立体视图谱检查近距离立体视。

结果:在训练治疗后,所有弱视患儿最佳矫正视力较训练前均有显著提高,训练后融合范围较训练前显著扩大,尤其在屈光参差弱视患儿中融合范围扩大和立体视觉的恢复较屈光不正弱视患者组更明显。训练后近距离立体视觉的恢复程度要优于远距离立体视觉。

结论:立体3D视觉训练系统可以有效地恢复弱视儿童双眼立体视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立体视觉的状况.方法 对4~8岁,平均(5.2±1.8)岁,205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其中散光性弱视65例、近视性30例、远视性110例),应用颜少明等随机立体检查图及同视机,检测不同类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远融合范围、远近立体视、近零视差、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立体感知度.结果 轻、中度屈光不正性弱视三种类型近零视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视性弱视较小,近视性次之,散光性最差(P均<0.05);远立体视有显著差异,远视性较好散光性较差(P均<0.05);重度弱视3型近零视差和远立体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融合范围3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程度对弱视患者三级视功能有明显影响(P<0.05),程度越重影响越大.结论 弱视影响儿童期立体视觉建立,散光性弱视对立体视觉的影响大于近视性、远视性弱视儿童.  相似文献   

5.
药物联合遮盖疗法治疗弱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视是指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0.8且不能矫正者.它是常见的儿童眼病,也是影响儿童双眼单视功能发育的主要原因之一,最终可导致立体视觉的丧失.Nelson(1984)等的统计,学龄前儿童及学龄儿童患病率约为1.3%-3%[1].我国斜视弱视防治学组(1985)对学龄前儿童普查,弱视患病率为2.8%[2],我国大约有一千万弱视儿童[3],而他们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并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因此儿童弱视的治疗仍是小儿眼科医师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儿童视觉功能如何保护,主要是对儿童斜视及弱视的防治。据专家推测中国大约有2100万儿童患有弱视,其发病率是很高的,弱视的最大危害性是患儿不能建立完善的立体视觉,而没有立体视觉及眼视力发育较差的患儿,给以后的学习就业带来很大的不便及限制。此病的防治与年龄有很密切的关系。年龄越小,疗效越好,成人治疗基本无望。为了做好这项保护工作,分3个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对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包括屈光参差性弱视)进行视觉生理刺激联合立体视觉训练综合治疗的疗效。
  方法:采取综合治疗和传统治疗分组对照,设立治疗组(综合疗法组)和对照组(传统治疗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戴镜,遮盖加精细用目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CAM光珊治疗仪,多色光谱刺激仪,后像弱视红光治疗仪,海丁格氏刷等生理刺激综合疗法,待视力达到0.4以上时,加用立体视觉训练,初期使用同视机训练,待视觉三级功能建立后使用家用立体视觉训练仪(实体镜cherioscope,红绿立体图片 Tranaglyphs)进行立体视加强巩固训练。
  结果:两组病例随诊2~7a,治疗组中基本治愈率达86.3%,治疗前后基本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的立体视锐度的正常率明显提高,由治疗前的11.0%提高到84.0%。治疗后两组间旁中心注视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31.95,P<0.01)。
  结论:视觉生理刺激联合立体视觉训练法是治疗弱视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弱视儿童立体视觉状况及危害,为提高临床弱视治愈率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321例在我院门诊确诊为不同类型弱视的儿童,应用同视机随机点立体图行远立体视觉检查,颜少明随机立体检查图行近立体视觉检查,分别检测其近零视差立体视锐度、交叉视差及非交叉视差立体感知度,并对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屈光不正性弱视组、屈光参差性弱视组与斜视性弱视组及形觉剥夺性弱视组比较,患儿的近零视差、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及远立体视存在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斜视性弱视组及形觉剥夺性弱视组患儿的立体视觉存在率最低,但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不正性弱视组患儿立体视觉存在率最高,屈光参差性弱视组患儿立体视觉存在率较屈光不正性弱视组低。

结论:不同类型的弱视均可导致儿童立体视觉的发育障碍,其中斜视性弱视及形觉剥夺性弱视对立体视觉影响最大,屈光不正性弱视影响较小,重视立体视觉的重建是巩固儿童弱视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弱视是异常视觉经验导致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降低,而没有视觉通路上的器质性病变[1],可由眼位不正(斜视)、双眼屈光度差异较大(屈光参差)或形觉剥夺(如白内障)引[2],在总体人群中的发病率约1.6%-3.6%[3]。弱视对患儿影响较大,除了导致单眼或双眼视力下降,也可引起立体视觉障碍[4]、视觉运动觉障碍[5]、色觉异常[6]、时间-空间敏感性下降[7]及视物出现拥挤现象[8],因此积极治疗弱视是保护儿童视功能、提高患儿视力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弱视是较为常见的眼病,是视觉发育敏感期异常视觉经验所导致的以空间视力损害为特征的一组视力不良综合征。本文通过整理以往研究,对弱视儿童视知觉的研究作了综述,主要包括空间特征对弱视儿童形状知觉的影响、空间方位对弱视儿童立体视觉的影响、空间目标对弱视儿童视知觉的影响、不同的目标运动特征对弱视儿童视觉运动觉的影响,以及弱视儿童视知觉相关的脑机制研究。[眼科新进展,2012,32(9):893-898]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屈光相关性弱视儿童的立体视觉的损害情况。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初诊为屈光相关性弱视儿童137例,按弱视类型分为A、B两组,A组为屈光不正性弱视81例(127只眼),B组为屈光参差性弱视56例(56只眼)。所有患儿经睫状肌麻痹后检影验光,采用同视机、颜氏《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同时视、融合功能及立体视锐度。对两组弱视儿童严重程度、立体视、屈光状态的差异进行统计。结果屈光相关性弱视儿童以中度弱视居多,占63.39%;与B组比较,A组重度弱视者比例较小,中度弱视者比例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37例屈光相关『生弱视患儿的屈光状态以远视为主,占69.95%;与B组相比,A组远视比例较大,散光者比例较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同时视及融合功能异常率较高,黄斑立体视存在率较高,无立体视者比例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立体视及周边立体视存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屈光相关性弱视会损害患儿的立体视觉,屈光参差性弱视对立体视觉的影响比屈光不正性弱视更严重。远视是屈光相关性弱视最主要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2.
视力与立体视觉联合检查法在学龄前儿童弱视普查中的应用价值湖南医大第二附属医院何晓平,龙沛之本文介绍采用单用视力检查<0.9和立体视觉检查≥100″的断点标准以及两者联合应用的方法,对1400名4-6岁儿童进行弱视普查,发现每种方法的灵敏度均为100%...  相似文献   

13.
弱视是较常见的儿童眼病,据Nelson统计,患病率约为学龄前儿童及学龄儿童的1.3%~3%[1],von Nppr-den谓一般人群2%~5%患有弱视[2].弱视仅仅发生在视觉尚未发育成熟的幼儿期,8岁以上的儿童视觉发育基本成熟,能抵制诱发弱视的因素,发生弱视的儿率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12岁以上大龄儿童弱视治疗效果,探讨视觉发育期后视觉可塑性。方法收集在我院门诊就诊的3岁~17岁弱视患者65例,3~12岁为A组共35人,〉12岁为B组共30人,之前均未进行过弱视治疗。观察大龄弱视儿童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年龄、弱视类型、弱视程度及注视性质等因素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B组基本治愈为16眼(53.3%),治愈时间平均2.4年。两组在治愈率和治疗时间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过视觉发育期的大龄弱视患儿经过合理治疗,仍有可能获愈,故对年长弱视儿童也不应轻易放弃。  相似文献   

15.
弱视是一种常见的空间视觉发育混乱,其主要的相关危险因素有7周岁前的斜视,屈光参差,视觉剥夺等。立体视觉则是人类后天获得的一种视觉功能,是双眼视功能的最高级形式,同时也是人类从事多种工作及日常生活中必备的一种重要功能。国内外研究表明弱视可不同程度的妨碍立体视觉的形成,故建立完善的立体视觉已成为弱视治疗的最终目标。我们就近年来弱视与立体视觉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弱视是一种常见的空间视觉发育混乱,其主要的相关危险因素有7周岁前的斜视,屈光参差,视觉剥夺等。立体视觉则是人类后天获得的一种视觉功能,是双眼视功能的最高级形式,同时也是人类从事多种工作及日常生活中必备的一种重要功能。国内外研究表明弱视可不同程度的妨碍立体视觉的形成,故建立完善的立体视觉已成为弱视治疗的最终目标。我们就近年来弱视与立体视觉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应用DV-100VEP视觉诊疗系统(上海迪康医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V-100VEP视觉诊疗系统对弱视儿童210例346眼进行不同空间频率的PVEP搜索检测,测量出最符合该弱视眼的视觉刺激频率,制定电脑弱视训练软件,有针对性的进行弱视家庭训练。结果:治疗并随访24~26mo,弱视治疗总有效率为90.5%。随着视力提高,PVEP潜时缩短,振幅值提高。低年龄组疗效好于高年龄组。结论:采用DV-100VEP视觉诊疗系统可以根据PVEP检测结果制定出个性化的弱视训练软件,训练过程中可根据PVEP的变化监测弱视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聂晶  张莉 《眼科新进展》1990,10(3):10-12
弱视是一种发育紊乱性疾患,在我国3.6亿儿童中,弱视的发生率高达3~+%。弱视儿童不仅视力低下面且没有完善的立体视觉。因此就不具备高级视功能,弱视  相似文献   

19.
不同类型及程度弱视儿童的立体视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举  付晶 《眼科》2008,17(1):59-62
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及程度弱视儿童的立体视觉状况.设计 回顾性对比临床分析.研究对象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89例屈光不正性弱视、45例屈光参差性弱视及39例斜视性弱视儿童.方法 采用颜少明随机立体检查图和同视机三级功能检查,对三种弱视儿童分别检测其近零视差立体视锐度、交叉视差及非交叉视差立体感知度、远立体视和融合范围.主要指标 近零视差、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远立体视和融合范围.结果 屈光不正性弱视及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中,轻度弱视近零视差、交叉视差均优于中度弱视(P均<0.05);斜视性弱视儿童中,中度弱视远立体视优于重度弱视(P<0.05);轻度、中度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的远融合范围均无显著性差异,中度、重度斜视性弱视的远融合范围也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弱视影响儿童期立体视觉的发育,且随弱视程度加重而增加.对立体视觉的影响程度,屈光不正性弱视轻,斜视性弱视重,屈光参差性弱视介于二者之间.(眼科,2008,17:59-62)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屈光参差性弱视治愈前后双眼视觉状况。方法:对56例103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分别在治疗前和基本治愈后检测其立体视锐度及同视机三级视功能。结果:基本治愈前后:同时视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立体视锐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融合功能和定性远立体视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不仅影响视力同时也影响双眼视觉发育,随着视力提高其双眼视功能也有明显改善,所以在弱视治疗时应注重双眼视觉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