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髋关节置换术后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进行肌力和深静脉血栓情况对比、分析。结果 康复组肌力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 康复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将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92例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术后2周,3,6个月进行肌力和深静脉血栓情况对比、分析。结果康复组肌力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深静脉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3.
将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92例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术后2周,3,6个月进行肌力和深静脉血栓情况对比、分析。结果康复组肌力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深静脉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电刺激治疗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在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阶段化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头坏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阶段化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电刺激治疗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功能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电刺激治疗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在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阶段化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能有效防控术后深静脉血栓,可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的36例病人及未康复治疗的32例病人于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进行调查、比较分析其Harris评分、关节脱位及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康复治疗组在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术后两周时关节脱位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康复组。结论 康复治疗是一项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效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将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的36例病人及未康复治疗的32例病人于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进行调查、比较分析其Harris评分、关节脱位及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康复治疗组在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术后两周时关节脱位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康复组。结论康复治疗是一项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效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65例与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系统康复训练。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对两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进行评定,并观察有无脱位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康复组术后3个月、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康复组脱位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系统康复训练,有利于髋关节早日恢复良好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3例行择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观察组,针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47例行择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8%,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6,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进一步预防和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实施康复护理期间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71例,并以2007年5月至2008年4月未实施康复护理期间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67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康复护理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住院天数以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结果康复护理组的术后疼痛、假肢脱位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康复护理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7.18%,对照组9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科学合理的围手术期康复护理可以促进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并改善髋关节功能状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全髋及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功能康复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目的:探讨预防全髋及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及功能康复的有效措施。方法:82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42例术前进行康复指导,术后早期即开始系统的功能锻炼,并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DVT。对照组40例按常规治疗。比较分析2组Harris评分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康复组42例患者无DVT发生,住院时间缩短,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生明显的出血性并发症;Har—ris评分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围手术期有效的预防、术后早期系统的康复锻炼是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措施并有助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72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予以优质护理者归为观察组,予以常规护理者归为对照组,每组均36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情况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栓形成率、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Harri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结论:优质护理可较好地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4345-4346
观察中药益气活血化瘀法配合中医手法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根据随机性原则选取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6例,随机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术后采取中药益气活血化瘀法配合中医手法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比较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对照组出现深静脉血栓12例(31.58%),观察组仅2例(5.26%),差异显著;两组手术前后PT有明显差异(P0.05),APTT无明显差异。髋关节置换术后采取中药益气活血化瘀法配合中医手法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骨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术后早期接受康复护理,2周后评定两组患者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功能均有改善,但康复组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可促进患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科康复训练在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AHR)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106例AH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均行AHR,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骨科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伤口引流量、髋关节功能、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发生率及股静脉和股动脉血流峰值速度、平均速度。结果康复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术后伤口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康复组术后7、14 d及1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康复组术后股静脉和股动脉血流峰值速度、平均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LE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骨科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AHR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改善髋关节功能,降低LE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72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病人给予术前健康知识宣敦.包括饮食、功能锻炼的方法、术后早期进行主动与被动功能锻炼等。对照组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结果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李焕喜 《全科护理》2013,11(7):651-651,65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选择4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48例为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人基础护理合格率和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远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6例,按数字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康复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康复组制定早期介入康复护理计划。采用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对两组患者功能恢复进行评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康复组患者Harris评分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3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Harri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康复组康复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对术后中远期康复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作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徐明霞  周艳 《全科护理》2013,(28):2610-2611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将6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治疗14d后观察两组病人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及病人术后关节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关节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为(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疼痛。  相似文献   

19.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后患者康复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接受THR术的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康复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全面、系统的康复护理,分别于术后第1、3个月末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级,术后3个月,康复组优26例,较好6例;对照组优10例,较好14例,良8例。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THR患者术后系统化、规范化康复护理对恢复髋关节功能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是提高THR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邹莉丹  唐永利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1):1319-1320,1322
目的 探寻循证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运用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及护理效果.结果 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100例,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例,发生率为8%;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例,发生率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循证护理不仅为临床提供护理依据,提高护理质量,还可以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